病虫害防治办法(6篇)
病虫害防治办法篇1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防治
1产生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
1.1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单一
城市的变暖为一些害虫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场所,影响到了害虫的生长速度,也改变了害虫的生活周期,城市中的园林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单一,并且较小,导致天敌没有办法生存,这样就会出现害虫大量滋生的情况。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丰富度不够,结构单一,在城市中落叶很快被清扫干净,这样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循环,生态系统的自身循环被破坏后食物链也遭受破坏,所以,病虫害不能达到动态的平衡。
1.2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城市生态系统是个不完全、开放性的生态系统,其中能量和物质的运转绝大部分都在人的控制下进行。城市中,主要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住宅、街道、工厂等建筑群对城市的分割,外加城市人口及土地、水源、食物、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削弱了生态系统的互补功能,助长了害虫发生的趋势。
1.3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困难的原因
首先,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加快,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渐凸显。下水道、煤气管道、电线电缆等诸多地下设施影响了行道树,街头绿地中的花卉、树木的成活、生长,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或废水使得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植株抗病力差,给病虫害的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我国目前各个城市的检验、检疫工作人员在对外来育苗的检验、检疫工作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强,为防治工作埋下隐患。最后,有些城市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前,施工单位没有对其项目进行合理的规划,很多树木的搭配不合理,大部分的街道或小区都是相同的树木,这使得虫害往往大面积爆发,为防治工作加大难度。
2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很多,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单靠其中一种措施往往不能达到目的,有的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在防治病虫害时,多采用化学类农药,这就造成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害虫天敌大量减少,当温度适宜时,植物害虫又大量繁殖,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病虫害爆发率增高,在病虫害防治的时候要以有利于植物生长和降低害虫生存繁殖为条件。从保障人、园林植物和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病虫采取不同对策,将生态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益,既控制了病虫害,又保护了人、环境和植物的安全。
3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3.1植物检疫法
要想让一个城市的绿化环境达到最好,重点就是我们需要充分做好园林植物的检验、检疫工作,在引种之前做好物种的评估工作,对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危害性大,又能随植物材料传播的危险病虫种类作为重点检疫对象。
3.2栽培管理预防法
这是综合防治中的一项基础措施,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和发展对外界环境条件、寄主情况等具有一定要求的原理,抓住影响病虫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改善栽培、养护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来改变病虫的适生条件,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提高其抗病虫能力,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园林植物建设时选择能抗病虫害的植物为主,采用常绿落叶结合的方法将草坪、地被植物、乔灌木复层种植,通过科学地搭配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提高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树干涂白有效地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日灼,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等。
3.3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是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蜗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方法来进行生物防治。
4结语
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协调、互为补充,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充分发挥园林绿化植物自身的生态调控能力,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办法篇2
一、领导重视
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见》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省、市植保站关于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的统一部署,我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陈淼任组长,市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副局长刘英,市农业局局长陈烈全任副组长,农业局副局长陈小虎、王秋芽、农机局总工程师龙城德、农业局业务股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农业局,市农业局局长陈烈全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要求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2009年12月12—16日、20—24日,2010年元月10—14日20—24日我站与阳光工程项目联合,进行了四期喷雾器的使用方法与维修方法技术培训,培训机手达380人,使受训人员达到“一有四会标准”,即有综合防治意识,对主要病虫害会识别,会调查,会决策防治,对施药器械会使用维修。今年三月我市又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宣传月”活动,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专业化防治优良的防治效果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全市各乡镇共张贴宣传标语400条,且在电视台《农技园地》栏目进行了专题讲座一次。三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市农业局针对全市今年专业化防治工作下发了专门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实施方案》、《病虫专业化防治手册》。
二、措施到位
1、积极引导和扶持各类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建立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重点帮扶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立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帮助其增强服务意识,拓宽了服务范围,提升了服务能力。如省绿海粮油专业化防治合作社,已签定承包面积10000亩,拥有66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8台担架式喷雾器;湘南农村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已签定5面积15000亩,拥有5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4台担架式喷雾器,手动喷雾器30台;江头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定承包面积5000亩,蔡伦科技园签定承包面积10000亩;市隆平高科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是10000亩,拥有48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6台担架式喷雾器;坛下乡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5000亩,拥有2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3台担架式喷雾器;仁义乡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包面积5000亩,拥有30台背负式机动喷雾器,5台担架式喷雾器。
2、扶持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创办专业防治组织,既解决自身防治病虫害的问题,又对外提供防治服务。
3、对各类专业防治组织,从物资、技术、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几个重点示范专业防治组织,每个组织农业局给予10台机动喷雾器的补助。
4、适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植保站和当地乡镇农技站,在防治适期前3-5天将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传递到专业防治组织,并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指导。
5、按照“十有”标准(即有章程、有制度、有招牌、有电话、有注册证件、有办公场所、有专业机手、有规模器械、有展示窗口、有服务信息),规范了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制定了专业防治组织管理办法,建立了专业防治组织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档案。
三、强化管理
农业局对全市范围内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明确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区域、法人或牵头人姓名、联系电话、所在村、组专业队队员姓名及机动药械持有量,掌握专业队机手培训落实情况、以及技术信息来源渠道等,帮助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长效运营机制,督促、指导开展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病虫害防治办法篇3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一)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发生情况
区幅员总面积106731hm²,其中林业用地72349.1hm²,占幅员面积的67.8%;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61072.7hm²,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4.4%;2013底全区活立木总蓄积46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0%。
区主要森林植物种类:针叶树种有:杉木、柳杉、水杉、湿地松等,面积19866.7298hm²;竹类有:慈竹、杂交竹、绵竹、麻竹、水竹、斑竹、楠竹等十多种,面积33666.7hm²;阔叶树人工栽植主要有桦木、桤木、桂花、银杏、麻柳、旱莲(千丈树)、黄角树等,天然起源主要有丝栗栲、栎类、苦皮、盐夫木、楠木等,面积13333.3hm²。
我区林木病虫害以竹子病害、长足大竹象、竹笋禾夜蛾、赤腹松鼠等为主。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逐年上升,对我区造林绿化成果构成威胁。
近年(2011-2013年)来,区发生的森林病虫鼠害主要有:杂交竹枯梢病,水竹丛枝病、粗梢双条杉天牛、柳杉长卷蛾、水杉红蜘蛛、竹笋夜蛾、竹芽虫、长足大象、竹螟、垂臀华枝修、麻柳叶甲、赤腹松鼠等。发生面积分别为:2011年3.898万亩(其中:病害0.45万亩,虫害1.949万亩,鼠害1.499万亩);2012年3.496万亩(其中:病害0.3万亩,虫害1.697万亩,鼠害1.499万亩);2013年3.985万亩(其中:病害0.3万亩,虫害1.695万亩,鼠害1.99万亩)。每年对发生的病虫鼠害均指导林农或业主进行了积极防治,防治率、无公害防治率分别在99%以上和96%以上。
2014全区发生病虫害总计3.85万亩,其中:病害0.25万亩,虫害1.6万亩,鼠害2.0万亩。发生病虫害种类有:竹子枯梢病、水竹丛枝病、竹笋禾夜蛾、长足大象、粗梢双条杉天牛和林木鼠害等,竹子害虫—长足大象、粗梢双条杉天牛和林木鼠害将发生严重。长足大象主要分布在、、、、等乡镇慈竹林分内,粗梢双条杉天牛主要分布在、、、、、对岩等乡镇柳杉中幼林林分内,林木鼠害主要分布在、、、、等乡镇和国有林场后经、等工区柳杉、杉木中幼林林分内,因此,上述地点是今年发生和防控重点区域。
(二)森防机构及人员现状
我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个5人,全区测报站(点)26个,各森林管护站及林业工作站配有一名专(兼)测报人员。
(三)测报、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全区森防测报和防治工作主要依托26个测报站(点)开展各项工作。每年制定《区主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方案》,强化森防目标管理,主要监测长足大竹象、赤腹松鼠、竹子病害的危害情况,积极开展越冬前后及发生期病虫情调查,按时开展病虫情况测报,及时病虫情报,提供防治依据,并适时组织开展病虫防治。积级开展森林植物调运检疫和种苗产地检疫工作,形成测报、检疫、防治三个环节,相辅相承。
在防治模式上主要采取专业队防治和群众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和一般防治相结合,限期防治和自觉防治相结合的模式。对主要通道绿化树木、退耕还林树木、天保树木、名木古树等进行重点防治。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信息、简报以及印发宣传资料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对本辖区的苗圃、种苗繁育场所、涉木企业进行检疫登记和检疫登记核查,并开展产地检疫,确定执法重点。同时,林业部门积极筹资备药和推荐购买药物,主要领导亲自抓防治工作,技术人员不辞劳苦,深入发生区调查虫情,指导防治。从而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有效地保护了我区的造林绿化成果。
(四)监测防控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病虫害测报防治体系建设,为保证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顺利实施,区林业局成立由森防站站长任组长,相关科室、片区林业站负责人、乡镇林业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协调解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每年开展培训,提高素质,利用多种形式搞好技术服务,推广森防新技术,确保有虫不成灾。
二、森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区森防机构级别低(股级)人员少,经费不足,且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基层森防人员少、素质偏低、并且不够稳定,工作缺乏力度。
(二)测报、检疫设备简陋,测报手段落后,缺乏系统性,人员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测报、防治和检疫工作的质量。
(三)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且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病虫害同步增加。
(四)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发生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较低。
三、全面提升森防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森防工作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中的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病虫害防治贯穿于森林资源培育的全过程,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在营林的各个环节如选种、育苗、选地、造林、经营、抚育及采伐中,注意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来源,协调各生物间关系,提高树木抗性,是实施森林病虫害由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的根本途径。
(二)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一是要完善营造林的有关标准和方法,从制度上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逐步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二是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健全和完善主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加快各级测报点建设速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三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抓好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依法建立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堵塞漏洞,严防危险性病虫的传播蔓延。
(三)搞好预防是实现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必须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以营林为基础,综合性营林措施是防治病虫害的治本之策,要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始终,逐步实现森防工作的“四个转变”,切实把森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工作上来。
(四)应加强森防法规宣传,普及森防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森防工作的认识;不断建立健全森防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森防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依法管理、依法防治上来,要对重大危险性病虫害推行防治通知书制度,提高除治工作的强制性;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执法监督。
病虫害防治办法篇4
一、农业防治
1.挑选优质高产抗病品种。在选用品种时要挑选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无病菌的种子。此方法防治病害,简单效果明显。
2.精细整地,清洁田园。清洁田间枯枝落叶,清除田间杂草,同时进行深翻土地,加速病株分解腐烂。另外还要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
二、生物防治办法
1.利用害虫天敌防治害虫。主要利用瓢虫、蜘蛛、寄生蜂、青蛙等天敌消灭害虫,减少农药用量。
2.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性信息激素防治。昆虫调节剂被称为第四代农药,比如,灭幼脲,可以有效阻断害虫的正常退皮而杀死害虫,对于菜青虫、粘虫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利用农用抗生素防治害虫。农用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农药功能的次代谢物质。这种微生物农药属于活体制剂,对农作物基本无污染、无残留。比如用阿维菌素2400~3000倍液可以防治红蜘蛛等;利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4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效果。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高温杀死种子和土壤中的虫卵,及利用光、色、味道诱杀或者驱避害虫。
1.种子的处理。用温水浸泡种子,可以对带菌或者带虫卵的种子进行消毒或者杀卵。
2.诱杀。可利用黄板诱杀,因蚜虫、白灰虱对黄色具有强烈趋色性的特性诱杀昆虫。利用黑色灯可诱杀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地老虎和蝼蛄等害虫。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向性,可以用银灰色来避蚜,用以预防病毒病。
3.人工捕杀的办法。经常在田间检查,如发现虫卵、幼虫、或者成虫集中地,及时进行人工摘除消灭,还可以利用一些害虫的假死性来捕杀。
四、不同生育期的病虫害防治办法
1.播种前的防治。精耕土地,提前做好排水准备,避免花生根结线虫病及青枯病等进行传播。加施有机肥,防止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生。还可实行轮茬间种,选用抗病品种。结合早春耕地,在花生播种前,用氯化苦处理土壤。
2.播种期的防治。用多菌灵拌种,或者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直接或拌毒土盖种,可以有效的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同时对苗期蚜虫也有比较好的防治作用。
3.苗期防治办法。花生苗期病虫害防治重点是在播种期没有使用内吸性药剂盖种的地块;以及蚜虫、叶螨等害虫的防治。可用氧化乐果乳油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施防治蚜虫和蓟马,以减轻各种病毒病的传播危害。苗期要注意田间检查,发现病毒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
4.果实期管理。花生进入结荚期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左右,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等,依据病情发展,每隔十天喷一次,病害严重的喷2~3次。
病虫害防治办法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根据“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按照“提质扩面、整体推进、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创建“三赢”(农民、机手和服务组织三赢),提升抗御农作物病虫灾害的整体能力和科技水平,提高保证农业丰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全县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13家以上,其中防治面积3万亩的服务队组织2家,防治面积5万亩的服务组织1家。全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2.6万亩。
(一)创建8个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万亩示范片,面积150310亩。
(二)创建2个脐橙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万亩示范片,面积50068亩。
(三)创建2个烤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千亩示范片,面积9830亩。
(四)创建1个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万亩示范片,面积10500亩。
(五)创建1个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千亩示范片,面积5120亩。
三、技术要求
(一)水稻实行“八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播期、统一收费、统一施药、统一施肥、统一管水、统一机耕机收。
(二)柑橘、玉米、茶叶、烤烟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病虫监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控技术、统一规范作业。
(三)科学合理选用农药。严格按照《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品种》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注意轮换使用农药。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所需农药实现由县植保技术服务中心统一采购。
四、工作内容
(一)防治面积、地点、组织
1.水稻。实现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15.3万亩,其中:授权县万家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合作社在玉溪镇、五岭乡、赤石乡、里田乡、白石渡镇、杨梅山镇、瑶岗仙镇、平和乡等8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8830亩;授权县一六利民农机专业化合作社在一六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1023亩;授权县良种繁殖场在笆篱乡、白沙圩乡等2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9590亩;授权县白沙圩乡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白沙圩乡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613亩;授权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栗源镇、长村乡、岩泉镇等3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2689亩;授权县关溪乐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关溪乡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619亩;授权县黄沙镇昌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黄沙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034亩;授权县盛业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黄沙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5220亩;授权县黄沙优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化合作社在迎春镇、梅田镇、麻田镇、浆水乡等4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8396亩;授权县天塘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天塘乡、莽山瑶族乡等2个乡镇开展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5300亩。
2.脐橙。实现脐橙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5万亩,授权县加法果业有限公司在城西万亩脐橙示范园、梅田上寮生态农庄开展脐橙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3.烤烟。实现烤烟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1万亩。其中授权县黄沙镇大凤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盛业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黄沙镇开展烟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000亩;授权县白沙圩乡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白沙圩乡开展烟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830亩。
4.玉米。实现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1万亩,授权县天塘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天塘乡开展玉米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5.茶叶。实现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5120亩,授权县莽山瑶族乡高仙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莽山瑶族乡开展茶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防治要求
1.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机防队。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采取灵活有效的扶持政策,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村能人、农药经销商等组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由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设立村级服务站、组建机防队。服务站挂牌统一格式为“×××公司(协会、合作社)××村服务站”,要将《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标志》及释义悬挂在服务站显眼处;《机防队服务公约》、《安全用药技术操作规程》、《承包合同》等规章制度要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服务站应设立农药贮存室、配药室、药械存放室等。服务站站长和机防队员各司其职,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在病虫害防治上切实做到固定专人使用、固定药械施药、固定防治农户、固定防治田块的“四定”防治。
2.规范收费标准。水稻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是:早晚双季稻180~200元/亩,单季早稻80~100元/亩,单季晚稻90~100元/亩,中稻120~140元/亩。脐橙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220~240元/亩。茶叶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70~80元/亩。玉米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40~60元/亩。烟叶全程承包服务收费指导标准100~120元/亩。要求早中稻、柑橘、茶叶、玉米、烟叶4月底前、晚稻7月底前签订完承包合同,力争农户一次清防治服务费。
3.签订承包合同。遵循公开公平、自愿互惠、友好协商的原则,做到收费标准、主要技术措施预先公示,与农民签订好承包服务合同,明确各自职责。
4.加强档案管理。与农户签定的承包合同、病虫发生实况、施药配方、施用农药品种、数量、施药时间、人员、天气情况、施药效果检查情况等都必须记录在案,实行档案管理。
5.“三赢”示范带动。“848”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各乡镇高产示范片要实行统防统治整村推进。鼓励协会、合作社、种粮大户、种植能手参与统防统治,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努力实现“三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2012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丁邦柱任顾问,县政府副县长李定邦任组长,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处级干部王力争任副组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段满徕及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农经局、县农机局、县气象局、县烟草办等单位负责人和各项目区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副局长肖康海任办公室主任,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邓三红任办公室副主任。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负责抓好本乡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要安排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经费,保障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正常运转;各乡镇、县直相关单位要安排一定的经费,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县农业局要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域,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规模,提高防治效果。对连片超过5000亩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给予5元/亩的奖励,对连片超过2000亩的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给予2元/亩的奖励。
(三)预防灾害风险。2012年我县将授权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纳入农业保险范畴,争取在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保险组织投保责任险和为从业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病虫害防治办法篇6
1农业防治措施
1.1引进优良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是水稻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水稻高产的基础。引进先进的优良的水稻品种并推广种植,不仅可以绿色的从根源防治病虫害对水稻的侵害,还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但是在本地区,水稻的产量性状上具有高产的能力,但目前针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水稻品种还是很少的。原因就是不同地区,病虫害的种类不同,所以要根据本地区农田中病虫害的种类以及侵蚀水稻的严重性来选择针对性较强水稻品种。在品种选择的时候要着重注意到,一品种要在同一地区至少有三年以上的种植时间,并且表现型为抗病,这是为了保证水稻抗病基因的纯合性;另外水稻品种要适应性强,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考虑土壤、气候、对水分要求等因素。表现比较好的品种如辽旱109、盐丰47-2、东壮1018等都比较抗病。
1.2土地肥力的培养
土肥是水稻生长的动力源泉,土壤的质量,肥沃与否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对各种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的重要元素。但肥水过多,秧苗的长势将难于控制,过分繁茂贪高,既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升,也为病虫的发生创造的理想的生活繁殖条件,所以要科学合理的控制农田水肥的用量,从而避免给病虫害的爆发提供环境条件。在实际操作中,要施足基肥,尽早施用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总量,避免水稻疯长而谷穗小的情况发生。每两三年施一次农家肥,也可采取施小灰、秸秆还田等方式培养土地的肥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通透性增强,水稻根系发育良好,植株生长健壮,因此抗性也提高。这样看来,土壤肥力的培养控制,也是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重要防治措施。
1.3改善栽培技术
水稻栽培技术可依据水稻适宜的生长环境及条件,遵循其生长规律,调节改善水稻的栽培技术。稀植栽培技术增大株与株之间的空间,提高了农田通风透光条件,促使水稻的产量还有抗病性都有很大的潜能。根据多年的试验调查,合理密植,母本以插为主,缩短田间分蘖发生期,采用统一的一厢双行栽插,用适当的株行距,工辅助授粉结束后,除隔离设施,贴地面割掉父本,给母本留出更大的生活空间,通风透光性变得更好,这样有助于高产。其原因就是水稻发育良好,抗病性增强。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水稻病虫害防治办法,首先可以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利用不同的光谱、光波诱杀病虫。常用黑光灯、频振式灯、紫外线等。即利用一些昆虫特有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一定数量的灯具来诱杀。用于水稻虫害防治的主要有黄板和蓝板两种,其中黄板主要应用于诱杀蚜虫,蓝板主要应用于诱杀稻蓟马、倒杆中的二化螟等害虫。还有利用热力学方法防治水稻病虫害,在播种前,用温水浸泡种子,消灭种子里的寄生病菌,这种方法在预防种子传染病的方面也有了进展,特别是对种子传染的病毒病,有了明显的钝化作用。除此之外,人工捕杀病虫,清除病株、病部及使用简单工具诱杀、设障碍防除虽有费劳力、效率低、不易彻底等缺点,但在目前尚无更好防治办法的情况下,仍不失为较好的急救措施。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生存关系,引进一种生物来抑制病虫害泛滥的防治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污染环境,这是相较于农药防治,生物防治最大的优点。
3.1利用共育的方法防治病虫
水稻和鱼类的共育方法或者水稻和鸭子共育都是利用生物防治制约害虫泛滥的重要方法。可利用鱼类和鸭子在稻田间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草的功效,而且可利用鱼类和鸭子的粪便改善土壤肥料的问题,减轻水稻病虫和杂草的危害,因此稻鸭共育和鱼稻共育可以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节省成本净化农田生态环境。它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型种养技术,这种共育的方式还可以给鱼类鸭子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也为农民提高了经济效益,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水中的浮游和底栖生物养鸭,保证了鸭子的生长,起到了除草,灭虫,净田的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具有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现代水稻主要依靠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对土壤和人类安全有危害的化学产品。这种共育能够充分发挥鱼类和多种役禽功能,也促进了水稻生长,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生产生态效益。这种共育防治措施不失为现在适应社会发展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法。
3.2利用赤眼蜂防治
稻叶卷叶螟是一种危害水稻极为严重的虫害,幼虫稍大时候就开始在水稻新叶吐丝,把叶片卷成管状的虫茧,在茧内吞食叶肉叶片,影响水稻的抽穗,从而降低水稻的产量。从研究稻叶卷叶螟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环境中食物链关系,发现控制稻叶卷叶螟最有效的天敌是稻螟赤眼蜂、草间小黑蛛等。赤眼蜂是寄生蜂,品类很多,易于繁殖成活,一般可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在26度左右温度下,发现在6个小时左右,赤眼蜂就能繁殖一代。放蜂时候要注意害虫卵的数量密度,以及放蜂的位置,风向等因素,多采用将卵卡用大而厚的植物叶片制成放蜂桶内,并用小棍连接成T型,插于田间,略高于作物,在放蜂完成后,随时监测虫卵的变化,根据实验研究发现,寄生卵成黑色时,大面积放蜂效果最佳。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虽然对生物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但在虫害泛滥,难以治理的时期,化学防治也不失为一个防治的方法,科学合理的施用化学药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对环境污染,可谓利大于弊。接下来讲几种常见水稻害虫的化学防治,稻蓟马主要危害秧苗期幼嫩组织,可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防治;二化螟、三化螟危害时期较长,从分蘖期到孕穗期灌浆期均有发生,可用三唑磷、杀虫单等农药防治;稻螟虫蛀食叶鞘,咬断心叶,导致枯苗。如果水稻在孕穗与抽穗期受稻螟虫危害,会形成死孕穗或者白穗,造成低产甚至绝产,可用每667m2使用0.2%的高渗甲维盐40~60ml或者5%的锐劲特30ml,还可以使用20%的三唑磷80~100ml进行防治。
5结语
水稻的防治一直备受关注,它是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关系着农民经济效益问题。相关水稻病虫害防治部门也在积极研究,研发推广环保、高效的防治办法。相信环保的农业防治、物理、生物防治会是以后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发展得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会有更环保高效的防治方法被提出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梅方权,吴,姚长溪.中国水稻种植区划.中国水稻科学,1988,2(3):97-110.
[2]曾晓楠,聂乾忠.湖南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