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例(3篇)

时间: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

一、何谓“财商教育”

“财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中,是指一个人驾驭金钱,与财富打交道的能力。它和智商、情商,已并列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三大素质。一谈到财商教育,许多人往往把它等同为金钱教育或理财教育。其实,在小学阶段,财商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和综合生活能力的教育。因为,财商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钱是什么?怎么管理?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劳动观和财富观,养成勤劳、独立、自控、责任等美德。

二、为什么开展“财商教育”

(一)基于当下现状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病”在蔓延,很多孩子对钱没概念,把父母当成“取款机”,且浪费严重;认为父母给予自己是应该的,自己坐享其成也是理所当然的。前不久,北京一些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有个13岁的男孩小虎,就是不愿去上学,父母无奈,只好把他带到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治疗,小虎最终道出了理由是“我家有14套房子,自家用2套,另外12套出租,每年的租金够我花几辈子了,还用得着去上学吗?”父母辛苦创造的财富,竟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变成了一种伤害。

(二)着眼儿童未来

社会商业化、经济全球化、互联网颠覆世界的背景下,不管你接不接受,乐不乐意,经济独立、财务自由成了公民生存的必然追求。为了孩子将来能顺利地步入社会,从小懂得契约精神、学会独立和担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认为小时候不进行财商教育,长大后能无师自通,那可能会失望的。因为儿时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一旦形成,长大后就很难改变,所以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蒙养正”之说。与其将来磕磕碰碰,付出惨痛代价,还不如趁早补上这一课。

三、学校如何开展“财商教育”

学校要开展财商教育,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现实生活发展的需求,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顶层设计。目前,蒲州育英学校重点培养孩子“不浪费、会储蓄、爱劳动、献爱心、延后享受”五种财商素养,是紧紧围绕“生活体验、私人订制、跨界整合”三个关键词展开的。

职场体验:根据科学实验证明,6~15岁是对孩子进行职业启蒙的黄金时段,而家长又是孩子的职业启蒙师,所以,某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知道“职业”长什么样,为将来就业铺垫,把“从小接触职业启蒙”,作为孩子的成长礼物;还有“带孩子上班日”,让孩子真实体验父母的工作等。校先在有限的空间里开辟出“开心农场、爱心银行、货币展示厅”等体验场所,让孩子们拥有当“菜农、银行职员、解说员、小导游”的经历。如学校有一家高仿真的银行,从“大堂经理、柜员、信贷员到行长”都是清一色的孩子,他们是经过海选,过五关斩六将、竞聘上岗的,在这过程中,孩子们深刻体验到了:职场竞争激烈,挣钱辛苦,拥有一份工作不容易,从而学会感恩。学校还牵手各领域家长朋友,家校携手,形成合力,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带领孩子参与各类职场体验,共同为孩子职业的未来规划打基础。

活动体验:为了让孩子从小知道“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劳动去获得”。学校定期开展“义卖、拍卖、跳蚤市场、摆地摊”等活动,让孩子在真实的买卖、交易过程中学习计算成本和利润等,从中体验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做生意靠诚信经营,经营不当会亏本。事后,有孩子说:“原来生活中赚钱这么辛苦,还有风险,但蛮有意思、需要合作、也很好玩。”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

说起财商教育,很多人都不太注重,大概也只有上过财经类院校的人,才算得上接受过财商教育。可人人都想成为富人,或者说人人都想赚钱,重要的是,生活中无处不与“商”打交道。但由于受过财商教育的人比较少,大到不会做生意的人不在少数,小到不会算账买东西的人有之,影响全民创富和部分公民的生活,甚至生存都面临挑战。

当前的经济社会里,智商、情商和财商,三“商”都高的孩子,才能赢得自己的精彩人生。而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在孩子的每一步成长过程中都进行有规划的理财教育,更是新一代父母的必要选择。

但由于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目前,财商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是不受重视的。《青少年金融教育蓝皮书》中大量的调研结果中显示,一些心理学家对100名3-8岁得儿童进行调查访问:钱是从哪里来的?得到最多的大答案是“钱是爸爸的兜里掏出来的”,通过沙龙现场孩子与家长的对话,我们可以窥见孩子的财富观与财商教育的现状——

【现场对话】

之一:一个十八岁高中生的自白

我今年读高三,我总觉得生活费不够花,一找父母要钱,他们总喜欢问我怎么花?想攒钱实在太难了。矛盾就在于,我总希望他们能多给点,父母却总问为什么要钱。总之,不知该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

之二:一个七岁的男孩儿与父亲的对话

父亲:我要出一本书,那卖书的钱怎么处理?捐出去好吗?

孩子:为什么?我希望一部分捐出去,一部分给自己花。

父亲:你自己用来做什么呢?

孩子:我要给自己买一个大一点的房子!

之三:一个十一岁男孩与父亲的对话

孩子:我在学校吃饭,妈妈规定每天15块钱,每月妈妈在饭卡里存300元,但是每月都有结余,现在也没什么想买的东西,我问过爸爸妈妈,这钱是属于我的。

父亲:我们还说过一个额外的限制吧?饭卡不能弄丢,如果丢了找不到,你就只能拿到卡的余额的一半了。

之四:一个十岁的女孩与父亲的对话

孩子:爸爸,以后你每个月给我两千块的零花钱,好吗?

爸爸:为什么要两千块的“零花钱”呢?

孩子:我要用这些钱把要被杀的狗买回来!

爸爸:你是想救它们吗?你喜欢狗不忍心看它们被杀害,但是那些喜欢吃狗肉的人也没有错。救它们是你的心愿,你就应该努力赚钱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不是向爸爸妈妈要钱。

由此可见,孩子们有的对金钱的多少没有准确的概念,有的对金钱的获得和使用没有很好的了解。家庭和学校财商教育的缺乏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相当多的小学生在观念上存在严重问题。譬如:小学生中金钱至上的观点十分流行,做什么事都要和钱挂钩,缺乏正确的财富观,缺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花钱随意,盲目攀比,讲排场之风盛行,往往没钱就找父母要,且常常因此而与父母严重对立,对父母缺乏感恩的心;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缺乏起码的理财知识,理直气壮地成为了“购物狂”、“月光族”、“啃老族”、“房奴”、“卡奴”等,这一系列不良现象终将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缺乏生存能力、创业能力,无法自立于社会。我们相当一部分青年学生大学毕业后缺乏生活能力,适应能力差,不符合社会的要求,造成“毕业即失业”现象等等。财商教育的空白已严重危及到青少年的素质健康。

【现场观点】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不忌讳与孩子谈论关于金钱的话题,并且将金钱的话题与系统化金融教育相结合,将更有助于他们培养正确的财富观。

2、让孩子参加劳动,使其明白财富来之不易。对于稍大一点儿的中学生,家长应鼓励其打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或生活费。这样既使孩子明白钱是辛苦工作换来的,又教育其学会自立,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3、通过实际操作,指导孩子合理消费。通过带孩子购物的方式教会孩子如何进行比较,明智合理地消费。让孩子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的过程中学会节俭。

4、给孩子介绍金融产品和投资技能。予与孩子股票或为孩子开设个人账户,并让他们了解家庭的金融和投资状况,早早地让孩子接触金融产品,参与家庭理财。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金融意识,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

【他山之石】美国的金融教育目标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历史很短,所以,美国人传统保守的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同样在青少年金融教育方面,习惯花未来的钱的美国人也与其他国家颇有不同。美国的教育体系与美国社会浓厚的商业氛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和商业常识。

【延伸阅读】

《财富号历险记》

张帆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人都说,智商、情商、财商现代孩子缺一不可。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怎么树立孩子正确的财富观,中国家长常常不知所措。这本书正是一套孩子们看得懂、喜欢看的金融读本。

《2012年中国青少年金融教育蓝皮书》

董念祖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政府金融主管部门专家、金融行业专家、教育界学者、媒体工作者共同组成编委会撰写完成的。涵盖的数据、分析、观点、案例,能够帮助教师、家长、学生、教育界学者、金融从业人员乃至更广泛的人群得到更深的启迪。促使更多人认识、了解并参与青少年金融教育工作,共同推动青少年金融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富爸爸穷爸爸》

[美]罗伯特·清崎莎伦·莱希特著

南海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本书不仅讲述了罗伯特·清崎的传奇人生,还将告诉你在当今社会如何作出选择——作出富人们的选择。通过直白的语言、轻松的栏目和小问答,补上了一堂学校没有但又是生存必须的课。

《家族财富》

[美]比尔·邦纳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富思维范文篇3

1.张扬叛逆,炫富显摆。

“富二代”往往都个性张扬,不像传统性格那样内敛低调,而是性情直露,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他们在金钱的支撑下进行无度的高档消费,不懂得“富润屋,德润身”的道理,热衷于奢侈享受,爱炫富显耀,时刻都想成为舆论的焦点,总是试图想玩出点花样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其出格行为往往不被社会和大众所认可,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偏执任性,特立独行。

“富二代”一直生活在舒适优越的环境里,从小娇生惯养,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家人都对他们宠爱有加,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从不拒绝。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里就滋生出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形成了比他人更任性、更偏执、更不讲道理的另类群体。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任性冲动。

3.惰性逍遥,自理能力差。

“富二代”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和困难,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顺风顺水过着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容易养成他们养尊处优的惰性心理,消磨他们的进取心和斗志。富裕家庭的子女从幼儿园到中学,生活上有细致、周到的照顾,有的甚至还有保姆。一切都有依靠,自己不用操心,更不用动手。这就导致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特差,连洗衣、做饭、整理内务等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备。

4.缺少自我体验,心理发育滞后。

孩子在生活中本有许多自我体验的机会,但对富裕家庭的子女来说,这机会都被父母或他人占有了。这就使得他们的感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落后于身体发育水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突出地表现为意志薄弱,怕吃苦,受不了挫折,缺乏适应现代复杂竞争社会的正常心态。

二、“富二代”出现问题家庭教育的原因

1.精神情感关怀的缺乏。

“富二代”畸形的价值观与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孩子幼年时期最需要父母关怀,家长们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金钱成为父母们对孩子弥补的第一选择,忽视了对孩子们真正有营养的教育。由于财富来得太过容易、简单,使很多孩子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造就了“金钱至上”的畸形观念,使得他们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创业意识不强、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社会责任感不高,这都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留下了许多隐患。

2.“富一代”们对金钱的态度对“富二代”的冲击。

“富一代”们绝大多数经历过艰苦创业,往往给予孩子物质上极大地满足,这种方式教育下的“富二代”们含着“金钥匙”出生,物质化人格过度发育日益凸显。当从小养尊处优的孩子们逐渐长大,看到这个社会对财富和权势的崇拜,逐渐产生“金钱万能”的功利思想,对于他们来说,生活的意义就是及时行乐,充分享受。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才是解决“富二代”精神问题的关键,因此必须引起家长们的深刻反思。

三、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发挥家庭教育对“富二代”的启发引导作用。

1.多交流、多激励。

很多“富二代”的父母由于整天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花在子女身上,更不用说与子女进行定期深入交流了,家长把孩子全寄托在贵族化的教育环境中,但只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对孩子来说最亲密、最信任的人是父母,适当的交流对子女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富二代”也有自己的苦恼,最多的便是不自信。由于他们的父母很成功,想让孩子比自己更成功,孩子经常得不到认可。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充满关心和理解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们正面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让孩子们从容面对挑战,乐于承担责任。

2.端正“富二代”的金钱观。

“富二代”之所以被称为“富二代”,是因为一生下来便含着金钥匙,家长如何培养教育下一代,在很大意义上影响下一代的一生。如果教育不当,凡事都用钱来满足他们的精神缺失,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富二代”扭曲的金钱观,因此,家长应该通过适度供给,使孩子学会节俭,学会吃苦,珍惜现在的生活。还要让孩子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要懂得珍惜,而不能让他们不劳而获地拥有花不完的财富;要让孩子明白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完善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3.让“富二代”接受适当的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