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的概念范例(3篇)
内科护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概念图思维;妇科;腹腔镜;护理
腹腔镜手术是外科史上的一场革命[1],已在妇科领域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此项技术并不能彻底消除手术操作给患者带来的二次伤害。疼痛、出血、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等并发症直接关系着治疗、护理以及康复的成败。概念图思维是由美国康奈儿大学JosephD.Novak教授等人提出[2],是一种以视觉图的形式分散,组织、分析和表达各种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的逻辑层次关系。本文结合北京某三甲医院妇科病房实际条件,将概念图思维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概念图思维在提升护士认知水平、全局思维能力,间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来源
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期间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6月1日-2018年11月30日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2018年12月1日-2019年5月31日的50例患者设为研究组。纳入标准:(1)诊断宫外孕、卵巢肿物、子宫肌瘤、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2)能够独立完成调查问卷或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且患者对该研究知情同意;(3)无合并症及手术病史。排除标准:(1)精神疾患;(2)中途退出者;(3)恶性肿瘤患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研究方法
(1)概念图的设计由护士长带领的概念图设计团队,采用文献查证、资料学习研讨、专家指导等方式开展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概念图设计[3]。(2)概念图的培训与考核由护士长分批次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逐步建立护士概念图思维意识与利用概念图思维护理患者的系统理念,利用调查问卷和临床案例现场分析来考核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人人熟知、熟用。(3)概念图的应用利用概念图思路引导提炼出术后应重点关注的并发症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倡导术后持续无痛、持续舒适、术后问题零疑问理念;使用概念图思维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健康宣教,包括并发症预防知识讲解与实际操作指导,后续的恢复过程中持续跟踪评价,见图1。
1.3观察指标
(1)评价实施概念图思维培训前后护士认知水平的改善情况,包括平均识别的并发症种类、识别引起并发症的原因种类、采取的干预措施种类三个方面。(2)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设问卷、护理记录、病案资料和辅助检查报告等工具,经研究人员整理统计,来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1.4统计方法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照组纳入50例,年龄22岁~58岁,平均(41±11.5)岁;身高148厘米~175厘米,平均(160±7.4)厘米;体重42公斤~75公斤,平均(60±8.5)公斤;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2人、中学23人、大学及以上15人。研究组纳入50例,年龄23岁~60岁,平均(40±11.4)岁;身高148厘米~174厘米,平均(159±7.6)厘米;体重43公斤~72,平均(58±7.9)公斤;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人,中学27人,大学及以上12人。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士认知水平比较
对实施概念图思维培训前后护士平均识别的并发症种类、识别引起并发症的原因种类、采取的干预措施种类进行比较。实施概念图思维培训前,护士平均识别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种类为6.3种、识别并发症原因来源11种、采取的干预措施共23种,显著低于培训后的9.6种、42种和48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寒战、咽喉不适、感染、DVT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恶心呕吐、焦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输尿管损伤、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对比中提升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腹腔镜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必要性
近年来,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过程中。但由于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人工气腹的建立、医疗器械在盆腹腔的操作等因素,难免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出血、感染、DVT、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文献报道,妇科腹腔镜术后出血发生率3.3%[4];感染的发生率9.8%[5];DVT的发生率高达15.6%,DVT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为45.6%[6],DVT可谓“沉默的杀手”;恶心呕吐发生率30%~50%[7],恶心呕吐可致患者脱水、误吸及伤口愈合不良;寒战发生率为40%~60%[8-9],术后寒战可致患者疼痛加剧,耗氧增加致低氧血症;咽喉不适的发生率14.4%~50%[10],环杓关节脱位是致声音嘶哑的重要原因,复位不及时可致永久性失声;输尿管损伤发生率1%~2%[11];皮下气肿发生率0.2%[12];疼痛发生率为33%~68%[13];术后疼痛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失能感,亦是患者焦虑的来源,过度的焦虑可致患者血压升高、疼痛加剧[14]。由此可见,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种类繁多、发生率高、危害大,甚至有的并发症比较隐匿,不易及时察觉,如输尿管损伤、腹腔内出血等,直到患者术后出现症状才得以发现。因此要高效干预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寻求一套安全高效的护理方法势在必行。
3.2概念图思维的护理优势
概念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又称作脑图、心智图,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15]。概念图以主题词为中心有组织、分层次、放射式地把各种知识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将各种护理问题知识点的横向与纵向关联以简单明了的图形展现。概念图的制作过程需要护士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搜集大量的科研数据,建立清晰的逻辑构架与全脑思考的方式[16],认真汲取专家及同行交流意见,仔细地归纳总结。这一过程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护士理清工作思路,把握工作关键点和工作方向;同时也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护士的思考技巧,使得隐性知识可视,从而提升了护士对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认知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概念图思维培训后,护士平均识别的妇科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种类、识别的并发症原因来源、采取的干预措施种类,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科护理的概念范文篇2
本文作者:叶明娟刘娅萍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供应室
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活动和时间关系的识别、监控以及评价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时间管理倾向对个体具有动力作用,在不同人群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具有潜在的可测度[5]。本次调查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得分为(3.35±0.58)分,略高于应菊素[6]所调查的结果(3.24±0.49)分,依应菊素的标准,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为中等水平。其中“时间价值感”维度均分最高,说明护士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有较好的认知,认为时间是宝贵的,对运用时间进行一系列操作比较有信心;“时间监控观”维度均分最低,说明供应室护士对器械操作时间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它通过一系列的外显护理活动来体现,比如器械的清洗、打包的时间控制长短不一,手供一体化中器械交接的时间与预期的有一定差距等,这说明供应室护士利用时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供应室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特点专业自我概念是美国职业心理学家Super职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Super认为专业自我概念是个体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专业自我概念是个体在职业选择及发展过程中对个体起着核心和驱动作用[7]。在本次调查中,供应室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平均分为(2.95±0.44)分,与均分2.5分比较而言,供应室护士的专业态度是积极的。这与侯睿等[8]对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得出的研究结果一致,积极的专业自我概念表明护士是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和自我接纳是良好的,这有利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人才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其中“灵活性”维度均分最高,专业最能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只有对专业的正向认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体现出灵活性。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供应室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结局,“满意度”维度均分最低,这与护理工作总被认为是不需要高学历、低技能和简单琐碎的重复性工作以及医护地位不平等有关[9]。
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与专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特点本研究调查显示,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3个维度及总分与专业自我概念5个维度及总分均显著相关。陈燕[10]研究认为,会进行时间管理的人其职业发展将会越来越顺,本研究再次验证了这一观点。几乎每个护士都会对时间有着积极的态度和观念,她们会认为时间宝贵,在岗位上消磨时间是错误的概念。护理从业人员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特殊,每天在面临紧张的护理工作任务之余,还要面临新的护理技术和知识更新的压力。多数护士在团队环境中将工作时间安排的有条不紊[11],比如何时对器械进行交接、清洗和消毒等,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份内的护理工作任务,能得到同事和护士长的肯定和赞许,能增强护士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进而促进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时间管理对于护士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护士的职业生涯中,认为时间宝贵、有紧迫感的护士,会对时间的价值有积极的认识和体会,她们善于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12],比如今年要申请什么级别的护理课题发表什么样的文章、在晋升中级或高级职称时有多少荣誉或成果等,在短期目标达到后,护士会获得自信和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能促进专业自我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护理管理者应在对护士进行专业自我概念的指引中,帮助护士充分认识和利用时间,提高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正向发展。
内科护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79-02
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护生运用元认知和客观人力、物力资源高质量地获取和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其构成要素包括自我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高等护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研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尽管思维导图在其他领域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护理教学中相关报道还不多。思维导图是运用形象思维构建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的图示化的学习方法,本研究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观察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成都大学医护学院2011级全日制三年护理专科学生,普通高考入学,二年级第二学期,随机选取30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22岁,平均年龄21.30岁。自愿填写两轮《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
2.研究方法。(1)“思维导图”相关知识的培训。课前对实验组人员进行培训,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了解“思维导图”的背景、起源、概念、意义和制图方法,展示“思维导图”的绘制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意义。(2)绘制儿科护理学思维导图。①确立绘制重点。根据《儿科护理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绘制思维导图。本学科涵盖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及疾病护理四部分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儿科护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学生把握的学科概貌。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监测指标是学科重点;儿童保健部分的婴儿喂养,特别是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中的奶量的计算是重点;疾病预防部分中预防接种,特别是基础免疫是重点;疾病护理部分儿科“四大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儿肺炎、小儿腹泻)是学科重点;新生儿疾病、胎儿血液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是学生首次接触又相对陌生的内容,同时也是本学科的难点,需要更多地关注。通过有针对性的绘制学科整体思维导图、重点章节和新病种的详细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本学科的整体框架和重难点。②案例选择。儿科“四大病”是《儿科护理学》疾病护理部分的重要内容,是对儿童身体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病种,也是常见病、多发病,另外循环系统中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影响儿童生命质量的疾病。据此,在案例选择上,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五份教学病例,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各一份,要求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每张导图要呈现出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拟定护理计划的整个思维过程。绘制导图后学生要经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阶段,不断改进、完善思维导图。案例选择的目的是通过绘制重点病种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用临床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促进头脑风暴的产生。(3)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林毅、姜安丽研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要求实验组的护生在干预前、干预后分两次填写该量表。此量表由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构成,其中自我管理能力包含10项条目、信息能力包含11项条目、学习合作能力含有7项条目,共计28项条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每题的分值范围为1~5分,总分为28~140分,分值越高说明自主学习能力越好。总量表Cronbach'sα为0.86。
3.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采用spss17.0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应用统计描述、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为P
二、结果
干预前、干预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1。
干预后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得分及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
三、讨论
1.“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征。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博赞创立的,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右脑的形象思维功能和左脑的逻辑思维功能,将大脑抽象的思维过程用形象的图像和文字记录下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大脑的创造潜能。“思维导图”以节点来代表一个概念、观点或想法,并以线段或弧线来连接它们,从而显示出概念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相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具有四个基本特征:①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于图形中央;②主题的主干呈分支状从中央向四周放射;③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由此产生联想的连接线上的关键词构成,次主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与上一层次相连;④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它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构化,因此思维导图是一种能有效地提高护生利用元认知建构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2.“思维导图”教学法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表1显示:护生思维导图教学法干预前与干预后对比,其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信息能力与学习合作能力变化更为显著(P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根据《儿科护理学》的知识体系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绘制《儿科护理学》相关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合理地整理知识,建立起知识网络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同时,此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可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尽管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很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课时数少,学科内容多,学生对相关内容把握不够深入,加之仅选择性地绘制部分章节的思维导图,所以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略显肤浅,知识点的链接有待提高,这是以后教学工作应该加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林毅.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8-130.
[2]易红,王晓茜,等.“思维导图”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12):93-95.
[3]姜安丽,林毅.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8-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