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例(3篇)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生;生物教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教学方式也无法适应多元化的时展需要。因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实验性较强,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需要,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主要有三个阶段:课前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自身的生物学习经验,通过网络教程进行学习,并掌握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课中环节主要是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可以共同进行实验,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讨论,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课后环节主要是学生加强训练,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后进行课后训练,强化记忆。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的特点、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初中生物属于学生的入门学科,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探索生物学知识。因而,初中生物教学需要以翻转课堂为主,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二、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状况
1.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导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缺乏多样化,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授课的同时以学生为主,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表达观点,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生物基础知识。
2.缺乏适当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然而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缺乏师生互动,甚至一部分教师根本没有为学生解难答疑,造成学生的知识交流有限,教师也无法详尽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同时,师生间缺乏互动使学生对知识存在一些疑问和误区,这些疑问和误区不及时解决,最终会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自由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可以自主表达观点和提出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答、评价和总结,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详细掌握。
3.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新课标改革要求,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可是现阶段的初中生物教师教育观念较为保守,只注重教学进度,在课堂中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同时,初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此阶段是学生养成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适度调整课程进度,设计一些适当任务,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教学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4.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考考试科目范围并没有生物学科,这使得学校、教师和学生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据实验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初中生物教师没有教学热情,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这就是对学生学习的不负责。此外,生物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单调,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内容陈述策略
陈述内容策略主要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备案时注重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形式,并借助合理的教学工具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具体策略表现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学习时间的限定;同时,教师在选定合适的教学工具后,必须细节化处理教学过程,比如,尽量将教学视频控制在十分钟之内,教学视频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等。
2.协作学习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知识内化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的内部消化,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构建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中探索生物中的难点要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安排最优化,分学习小组通过竞赛和合作等形式进行生物知识学习,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学习评价策略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将评价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同步进行。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生物知识课前练习,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并将学习完成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在课中阶段,教师可以着重解决学生学习的薄弱部分,并适当进行知识延伸。比如,在学习“生物分类”章节时,可以课前让学习自主学习,结合学生学习情况适度调整课堂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验性,符合现代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初中生物教学,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培养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春玲.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研究:以《细菌》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7):25-28.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中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同时,生物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知识的宗旨是“学”而非“教”,因此提出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一、生物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学生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将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学发展到现在,与现实生活关联性较强,如生物反应器、克隆技术、冷光灯的制作原理等。这些生活中的生物小知识涉及面广,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向学生展示这类型生物小知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生动的多媒体图片教学,可增进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以及生活的魅力,使学生的生活态度有了新的转变。
二、生物教学观念的改变
生物课堂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对学科产生兴趣等方面。判断学生学习是否取得进步,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考虑。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还要从学生的各种能力取得进展方面做出判断。培训学生的归纳、综合、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技能、全面的价值观,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精彩的有效情景导入在每节课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情景导入要有助于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后续所起作用;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景能够被学生知觉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情景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科学性,雅而不俗。
三、手脑并用,化难为易
在生物课堂上,应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如模型、挂图等,使生物教学课堂可展现生物不同的生命活动状态,使学生能够形象并直观地学习到生物知识。多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而且还能增强学生探究生物学的兴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容易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学科本身探究性较强,多将抽象知识进行具象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条件,探究教学中的每项教学任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探究能力。生物学知识在多数学生看来,抽象内容多,难以理解,但是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就能很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希望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会发现学生会有许多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需要老师指导。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可对实际的课堂教学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此来调节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与此同时,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生个性发展,不冷落学生,乱加批评学生,对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专长以及爱好多予以称赞。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取得的细微成绩。
五、营造生物课堂的学习氛围
生活中会有许多生物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生物的学习中,应将生活中常识性的知识积极应用到生物学习中,不仅可以提升生物学习经验,而且还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学生可在生物学习中更好地接受并理解生物知识。而生活中很多问题与生物学息息相关,教师应将这些生活小知识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生物知识解答生活问题。
六、积极反思,提升自我
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后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试着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并强化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新问题,则应寻找问题实际且有效的解决方法,尝试改进教学方式,并在课堂教学过后,与学生增进交流,将学生及时反馈的信息进行研究并处理,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中新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现代教学的直观性较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其次,现代教学方式能够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板书工作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性,使教师更能深入剖析教学内容,提高讲解效率。最后,现代教学方式还可以增大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量,并且有利于学生很好地总结和梳理知识小结。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堂;有效教学;学习兴趣
21世纪又被称为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学科作为新科技时代的一大热门学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的支撑,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工作就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在新课改中,有效教学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那么,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呢?
一、进行有效的备课
很多人可能认为,课堂教学是从上课铃声响起的一刹那开始的,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作为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一定要在上课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认识到备课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里,有效的备课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熟悉教学内容、准备教学工具、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就一定要注意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地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具备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习惯、学习兴趣等,然后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就会使得备课环节更具针对性,从而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
二、重视导入环节的运用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就一定要注意先声夺人,教师要在上课铃响后的几分钟内就通过一定的手段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这样,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自然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来说,一堂课的导入部分不会超过三五分钟,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三五分钟,如果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导入艺术,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为接下来的整节课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石。例如,在讲到“蒸腾作用”时,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炎热的夏天,坐在树荫下乘凉比较凉快还是坐在广场上的遮阳伞下乘凉比较凉快?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以轻松地得出坐在树荫下比较凉快的结论。而当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坐在树下比较凉快时,学生就答不上来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利地引入“蒸腾作用”,从而顺势进入新课的讲授。
三、善于利用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在上课的过程中,很多的生物概念、规律等,相较于用语言表达方式、用实验的手段呈现往往更加直观生动。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做实验往往比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有趣。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把原本抽象化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更重要的是,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实验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在给学生讲“人体的呼吸”时,就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圆气球、软尺、细绳等实验工具,然后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利用手中的工具测量一下自己肺的容积。通过这个简单的小实验,学生不仅对自己肺的容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验,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兴趣。
相较于其他学科,生物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广泛,相对而言,生物课堂教学时间就显得非常少。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想完成生物学科教学目标,就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这样才能够为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任书岭.初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学[J].青春岁月,20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