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文档 > 教学总结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整理5篇)

时间: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提示: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安排时建议教师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1、数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课前建议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有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建议教育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建议教师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处理问题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另外在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建议教师把6、7的认识和8、9的认识中的例题糅合在一起,设计了10盆花,让学生来区分基数和序数,这样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3、用小组活动,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建议教师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成功的感受。]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3、54页,第59页1、2题。

二、教学目的: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地数数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挂图、点子图、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在○里填上“>”“<”或“=”)

7○42○37○64○71○3

5○5

1○46○54○27○7

二、新授

1、认识8、9。

(1)出示第53页的挂图指导看图。

这是一幅“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图,谁能说出图上的小朋友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都做了些什么?谁能数出图中与数字8、9的`物体?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我们应该为环保做些什么?

(2)出示数点子图,举例8、9的物体。

(3)出示尺图,看直尺读数。

2、比较8、9

结合点子图,比较数的大小,后让学生举例。

8>?,8<?,9>?,9<?

指导学生填写54页。

按要求给蝴蝶上色,区分8只和第8只,区分9只和第9只。

3、书写8、9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课本第53页的黑体字8,问学生8字像什么?然后看第54页8的书写顺序图形,再出示田字格小黑板,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三、练习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03

3、完成课本59页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结合新的理念,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一课时,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数学王国”→“和数字交朋友”→“找朋友”→“送草莓”→“狗妈妈和狗宝宝作排队游戏”,每一处都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断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上,让我最震撼的情景是:当我问到:“生活中你什么时候用到8或9”时?有一个学生答:“我们现在上课的地方有8盏灯没有亮。”当时我真没想到,于是我立刻带领学生去数,数出9盏没亮。听课的老师笑了,我知道那应是一种赞赏的笑。尽管这个学生没有数对。但他以悄然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这不正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吗?于是我充分的鼓励“你真棒”。

从活动中让学生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也是我在教学本节课时的又一重点,“动手摆小圆片。”感悟7多1是8,8多1是9。让学生排队通过参与突破了知识难点。

我在课上还注重了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时时不忘组织教学,如发现有的学生做不好时,说出常规口令“1,2,3,”。学生马上跟“快坐好”以起到提醒规范的作用;又如学生动作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习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三、练习

1、各小组“开火车”报数:从1到9,从9到1。

2、帮一帮:这些小帆船的船号顺序排错了,你能帮助改正过来吗?

4712589603

3、完成课本59页的第1、2题。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结合新的理念,我在教学《8和9的认识》一课时,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从“数学王国”→“和数字交朋友”→“找朋友”→“送草莓”→“狗妈妈和狗宝宝作排队游戏”,每一处都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不断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节课上,让我最震撼的情景是:当我问到:“生活中你什么时候用到8或9”时?有一个学生答:“我们现在上课的地方有8盏灯没有亮。”当时我真没想到,于是我立刻带领学生去数,数出9盏没亮。听课的老师笑了,我知道那应是一种赞赏的笑。尽管这个学生没有数对。但他以悄然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了。这不正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吗?于是我充分的鼓励“你真棒”。

从活动中让学生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也是我在教学本节课时的又一重点,“动手摆小圆片。”感悟7多1是8,8多1是9。让学生排队通过参与突破了知识难点。

我在课上还注重了对学生情绪的调动时时不忘组织教学,如发现有的学生做不好时,说出常规口令“1,2,3,”。学生马上跟“快坐好”以起到提醒规范的作用;又如学生动作

慢时,一起击掌“快快快,”让学生解决了等待时紧张的气氛,也使整个课堂处处有活力。

同时,我也感到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一、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果断与准确:

二、教学语言还不是很贴近儿童,态度也有生硬之处;

三、学生参与活动时,教师的组织指挥不到位,当停时没有停,如“排队游戏”时,作的过多,超过了学生关注持续性的时间,没能准确地掌握“度”。四、前后环节有重复,起伏不是很大,还不能充分体现“扶”→“放”的做法。

总之,本节课之后,我反思: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喜闻乐见,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清除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屏障,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原型,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更重要是发展学生智力与技能,使数学学科的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表示什么?9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8〈()9〉()

二、主题图,巩固8和9的认识,引导有序、有效的数数

三、找生活中的数

四、关于序数(蝴蝶图)

五、书写8和9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课件、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教师将教材中直尺图里的括号作了一些调整,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8<97<9

8>79>89>7

3.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教学8、9的序数含义

1.做改编题(每个学生发一练习纸)。

左数第8盆开了()朵花。

开了8朵花的是第()盆。

给左边的8个花盆涂上红色。

给从左数第9个花盆涂上绿色。

教材提供的这部分内容过于简单,所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了一些调整,设计了将8、9的基数、序数含义糅合在一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此练习,弄清8、9的序数含义,又将它与基数含义区分开来。此练习虽有一些难度,但由于有6、7的序数含义的认识作基础,所以一般学生都能正确地完成这个作业。

2.把做好的练习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讲评。对完成好的学生作业,教师给予奖励,并将学生每一次的奖品放入成长纪录袋。

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把8、9的认识放在同一节课中完成,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8、9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安排时我把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1.联系生活,切入主题。

教材提供给学生数数的画面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这个画面与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十分吻合,因此我就从南昌创建花园城市谈话切入,给学生美好熏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

2.收集数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我先出示三幅点子图,让学生数一数,并说出数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每幅点子图左边都有5个点子,只要看右边的点子数就能很快数出每幅图的点子数。在比较7、8、9这3个数大小时,我让学生任意选择两个数来比较大小,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比较空间。这样处理问题开放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另外在区分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我把6、7的认识和8、9的认识中的例题糅合在一起,设计了10盆花,让学生来区分基数和序数,这样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深化和拓展。

4.利用小组活动,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同学都有学习成功的感受。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1.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这条思路展示的纵线结构是:联系生活,谈话引入教学8、9的基数含义(教学主题画,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用8(9)个学具摆图形)教学8、9的顺序(利用计数教具教学8、9的顺序,利用直尺图整体认识0~9的顺序)教学比较7、8、9的大小(利用点子图比大小,看数比大小,用关系符号写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8、9的序数含义(做改编题,评价学生练习)。

由于教师对整堂课的教学有一个整体的合乎逻辑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对8、9的认识沿着一条由浅入深的通道缓缓前进,每跨一步都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如教学8、9的基数含义时,学生通过收集生活中数8、9的活动,对8、9的基数含义就有了一个难以忘却的记忆,它将长久地储存在大脑中。

教师的逻辑思路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教师的这种长此以往的教学中,逐渐学会如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2.注意创设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情境。让学生有成功感。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课前收集如下信息:生活中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和9的?将课堂教学空间延伸到了课外,使每一位学生在收集有关8、9的信息活动中,真真切切地领会了8、9的基数含义,感知了8、9符号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又将学生收集的信息在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是成功的。

3.注意提出推理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节课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3张点子图上的点子数是7、8、9时,教师马上提问:怎样数,能很快得出卡片上的点子数?又如:比较7、8、9中任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选出两个,你能比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选出几组?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4

内容:

P53-P54的内容及练习八第1-2题。

目标:

1、通过数8、9个的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9,会写8、9。

2、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能准确区分8个、9个和第8个、第9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4、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

重点、难点:

区分基数和序数及比较大小。

教具:多媒体。

学具:小棒。

教法:引导观察法。

学法:观察操作法。

教程:

一、创设情景。

1、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2、小花猫钓无尾鱼和半截鱼的故事引出8、9。

3、板书:8、9的`认识。

二、合作探索:

1、认识8、9。

(1)引导观察主题图,仔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图意。

(2)用8、9说一句话。

(3)提问小结。从说一句话中,你知道8、9的用途吗?数字8可以是八个任意物体的数目,也可以是第八个、第八名、第八等。

2、基数和序数及大小比较。

(1)操作:拿出数字卡片08,摆一摆,从0排到8,再从8排到0,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涂色:P54蝴蝶图,给从左数第8只蝴蝶涂上黄色,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3)媒体出示:尺子图,引导观察数的顺序。

(4)媒体出示点子图,数7和8,8和9并比较大小。

(5)指导写8、9,练习写8、9。

三、应用拓展:

1、练习八第1题。

多媒体出示动物坐火车的图和火车进山洞的图

2、练习八第2题。

3、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2、3、5、8、0、1、4、6、9、7

一年级数学《8和9的认识》教案篇5

教学内容: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

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