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计划范文

中医护理论文(收集5篇)

时间:

中医护理论文篇1

在外科护理课堂上,应用医学影视资料必须经过充分备课、科学设计,仔细筛选,保证内容科学、长短适宜,应用时机和方法合适,恰当的教学内容、正确的教学形式与合理的教学方法紧密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1医学影视资料的来源

外科护理的教学往往基于外科疾病,所以课堂教学时大多从疾病的概念、患者的评估即健康史、身心状况、辅助检查、治疗原则等多方面教授,在医学影视剧如医者仁心、医龙、心术等,健康类节目如中华医药、健康之路、养生堂等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教学资源。这些资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静下心来慢慢搜索、仔细筛选。资料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搜集:①上网搜索。网上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医疗及健康的关注,媒体上医学影视剧及健康类节目大量热播,医学影视资料非常丰富。②同伴共享。同伴包括本校专业教师及其他医学院校的同仁,教师交流与培训机会较多,在相互探讨交流中分享相关资源。③学生提供。学生尤其是往届护理毕业生多数在临床一线工作,更加关注医学方面的新动向新发展。将以上所得医学影视资料下载或收集后保存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里。

1.2医学影视资料片段的选取

为了使搜集的医学影视资料在外科护理理论教学中真正体现它的价值,必须对其精挑细选并作妥善处理。教师需将以上所得医学影视资料逐一观看,在观看过程中按照以下几个要求选择医学影视资料作为教学资源。

1.2.1材料切合教学目标

根据外科护理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理论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的重点或难点,针对性地选择与之匹配的医学影视片段。当然在医学影视片段选取之前,教师需非常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及应达到的效果,还必须了解哪些是学生难以掌握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准确选择影视片段。

1.2.2内容符合客观事实

用于教学的影视片段必须具有对医学知识作准确无误说明的性质。现在社会上医学影视作品良莠不齐,有些作品的故事真实可信,但有些作品为了追求“可视性和“故事性、提高收视率和卖座率,故意夸大了事实真相,有些则在医学方面的镜头一晃而过,过于简单。这就要求教师用专业的眼光对影视资料进行甄别,选择那些有真实生活背景的视频资料,舍去那些存在争议、尚未肯定、甚至歪曲事实胡编乱造的故事情节。教学内容只有科学规范、严谨缜密,完全符合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水平,才能防止学生对医学知识产生歧义或误解。

1.2.3时长符合教学设计

医学影视资料信息量丰富,所含医学信息片段有长有短,如电视剧每集长达四五十分钟,如果长时间在课堂上播放影视资料,教学就变成“放电影。这样做,一方面会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另一方面学校不会允许,所以不可能将一集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中播放,以免冲淡教学主题。例如:电视连续剧医龙第1部第1集中只截取最后5min左右视频,医者仁心第5集只需截取关于手术室护士的手术配合部分约3min左右的视频即可。按照以上要求选择教学所需影视资料,将其截成教学视频片段,但需注意一部影视剧往往包含多条线索,经常有场景不断切换的现象,教师很难将所需视频完整剪切,此时教师可使用相关软件技术,将所需视频分别裁剪,再用软件将其合成连续的片段。将每个片段按照教学内容命名并在名称中注明时长,命名好后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不同章节课件的文件夹中,在制作课件时再在插入视频的幻灯片上用接近幻灯片底色的文字颜色和较小字体注明视频名称及其时长,有利于在课堂上精确把握时间。

2医学影视资料的课堂应用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用好、用足选取好的资料,是实现素材与教学对接的关键。教师对医学影视资料片段的使用一般采用以下3种方法:

(1)导入的形式:医学影视片段作为课堂导入播放,先入为主,首先给学生以视听的刺激。如开始讲授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前,先播放“中华医药之冬生夏枯退甲亢开头的一段视频,紧接着抛出“张女士出现了哪些奇怪的现象?到底什么病能引起这么多身体变化?等问题,让他们稍作讨论后回答,然后进行新课讲解。作为导入的影视片段要求短小成章,紧扣教学主题,或具有悬念,或具有震撼力等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容易使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2)插播的形式:医学影视片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并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利用视频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以此帮助学生释疑解难。这种形式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如准备好讨论的问题,是否分组等,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讨论,学生就能依据影视片段和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带来一个思维碰撞、独抒新见的过程。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影视片段,其内容必须紧扣当前教学的重、难点,并将内容展现的更为清晰明了。另外,影视片段所含的医学知识难度应适中,如太简单则一目了然,让人失去探索的欲望,就失去了讨论的必要;太难,则会让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信心而放弃讨论。如外科护理第十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中关于“硬脑膜外血肿的内容较少,但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此时播放“oncall36小时中因车祸昏迷的小男孩杜梓霖的影视片段,紧接着抛出“为何两名医生为小男孩是否多留院观察一天而争执?范医生为何看了他的视频后马上要求他回医院?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真正理解硬脑膜外血肿的特点。

(3)总结的形式:即在某个教学内容结束后呈现

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医学影视片段,作为课堂总结。如讲授完第十一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后,播放“中华医药之冬生夏枯退甲亢中的视频片段,主要起复习作用,以帮助学生回忆、消化和巩固已学知识,甚至可以拓展知识面。健康北京、健康之路、中华医药等健康类节目中拍摄有真实而完整的医学案例及国内一流医学专家的讲解,这些节目的视频剪辑片段用于授课后的总结较合适,因为此类节目面向大众,讲解浅显易懂,条理清晰,内容科学完整,涉及医学前沿,往往附有简略的重点性的归纳。

3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自设教学感受调查表,共3个条目,采用二分类评分法,用于评价学生对于影视资料教学的感受。经过1个学期的教学应用,对现在正在进行教学的两个中专护理班1202班和1203班的119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4讨论

4.1应用影视资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表1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喜欢此种教学方式,92.4%和73.1%的学生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及成绩。课堂教学中应用医学影视片段,可通过其生动的故事、浩大的场面,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将影视片段与课堂讨论相结合,通过讨论学生可运用已学知识思考影视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即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相互碰撞,激发他们发生积极的探究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2应用影视资料促进学生理解职业特点,提升职业素养

中医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辨证施护;技能培训

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渐走向科学、规范,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造福于广大患者,笔者从临床中医护理实际情况出发,和同仁们探讨目前辨证护理的实用模式和工作体系。

一、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

1.1先进的卫生保健理念中医早在远古时代就提出“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等先进理论,并逐渐形成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生物采缁岐残睦愍不肪骋惶寤的先进护理思想。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互为影响。

1.2灵活、简便的方法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临床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优势赢得国内外护理同行的赞叹。中医护理技术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的优势,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领域发挥着其他医疗护理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

1.3浓郁的文化背景中医学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经验结晶,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效地指导临床达数千年,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价值早已被百姓广泛接受和认可,其独特的传承背景,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深入民心,所以传统的中医护理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上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1.4明确的发展目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中医护理在当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作为我国护理界的骄傲——中医护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二、临床中医护理现状

2.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从功能制、责任制、到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但便捷、有效的传统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并未得到迅速发展。罗坤华调查显示中医院有60.2%的病区护理人员和护生未开展辨证施护,目前临床开展辨证施护率普遍偏低。即使在开展辨证施护时往往因证候复杂难辨、辨证结果与医生诊断证型不同时必须服从医生、护士辨不辨证结果都一样、护理措施中涉及中药使用等超出护士权力范围等问题而使辨证施护流于形式。中医护理病历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节气、舌苔、脉象、证型的记录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辨证施护内容和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措施的实施记录。

2.2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缺乏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如推拿、按摩、中药雾化、中药足疗等在各种保健场所广为人们喜爱,但在临床的运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诚然其中有体制和经济因素的牵制,但护理人员的理念和中医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全国各大中医院校设立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各级中医医院输送了一定的中医护理人才,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医医院大部分护士大多从西医院校毕业,一般基层中医院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只占3%~10%。还有一部分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由于临床很少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确运用。

三、创建实用型护理模式

3.1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建背景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但如何有效促进辨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临床中医技术参与率和辨证施护质量,一直是困扰各级中医护理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有专家对中医护理模式的框架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对在新形势下怎样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模式来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我院根据新形势下护理服务的要求及我国临床实际现状,以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应现行医疗法规要求为原则,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研究探索符合护理工作现状及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具有实用性的中医护理模式,促进中医护理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3.2临床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基本条件我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虽然前期举办了多期中医培训班,临床护理人员全部取得了中医培训结业证书,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较全面开展辨证施护的人员只占调查人数的1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病人的开展率不足30%。为此我院结合当前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式,从失眠、便秘等常见症状的简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入手,进行短期分期分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重点讲解拔罐、药浴、耳穴埋籽等的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后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开展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后,护理人员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中医传统护理方法,把简便易懂、疗效可靠的中医护理技术提供给患者,不仅突出了中医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率达到70%以上。广泛的临床实践使护理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学习,加深其对中医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明显提高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开展率和临床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不失为当前经济、有效的在职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方法之一。

3.3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证施护的实施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辨证施护”作为方法论欠全面,因为当今医疗护理服务要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直接用来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有收集资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辨证施护”进行创新性继承。针对如何使辨证施护和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结合,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陈颖提出将国际整理的护理诊断与中医护理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护理程序“中医化”,实施“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的中医特色的护理程序,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难以开展。我院研究的实用中医护理模式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提出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辨证证型结果,再去搜集与护理相关资料,运用中医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等方法进行辨证后,制订以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为主导的护理措施,用护理路径的形式及时有效地落实于病人,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护理程序,给传统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赋予现代内涵,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工作体系,使新模式成为真正能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模式。

3.4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管理思路纵观国内中医护理现状,尚未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上缺乏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中医医院现行护理管理标准基本是借鉴、引用西医院的管理,由于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临床护理中常常出现医护之间思路不一致,步调不和谐,配合不默契的现象,不同程度制约了中医特色的发挥。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管理目标以实用、对专业有促进为基础,重点加大辨证施护覆盖率,通过路径这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方式,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管理模式。新模式的管理思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医内涵建设与发展,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多途径的方法,开展中医的循证护理,制定出既符合中医护理学自身规律,又可让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且认同的科学评价方法,对常见证型建立统一规范的客观量化指标,形成临床护理效果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加强质控管理,护理部每月通过护士长手册对各护理单元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将中医护理技术参与率纳入护理部质量检查考核内容,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协调,定期总结效果,向医院强化中医特色领导小组反馈信息。同时每3个月组织护理人员召开1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交流会,介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体会,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辨证施护护理质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护理现状虽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中医护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今人类医疗保健“回归自然”的潮流中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当务之急是认清新模式的先进性,在人文主义前提下,立足于发扬传统中医护理中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被认为行之有效并广为人们接受的护理技术,创建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中医护理模式。“变而不失其正,遣形而存神”。相信通过中医护理同仁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独立学科的中医护理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与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9.

[2]张华,魏红.对如何发展中医理论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05.

[3]罗坤华.医院开展辨证施护现状调查分析与管理思路[J].中医药导报,2006,12(8):68.

中医护理论文篇3

我院从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应用蓝光照射配合中西药口服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43例患儿。男81例,女62例;发病年龄为生后24h~25d;其中有67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8例过期产儿。其原发病因分别为新生儿窒息53例、新生儿败血症38例、新生儿肺炎41例、新生儿溶血症11例,均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除对因治疗外,均用蓝光照射配合中西药口服治疗。

2治疗

2.1蓝光照射治疗

蓝光箱子,使用波长为420~470nm的蓝光荧灯进行治疗。在箱内加2/3的水(必须是蒸馏水),将水的温度恒定在30~32℃,湿度控制在55%~65%。灯管的患儿的距离为35~40cm。对于烦躁不安的患儿在放进箱内之前,可给予镇静剂。待光疗箱的温度预热之后,便打开蓝光灯,将患儿放进箱内,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奶、溢乳后窒息)。照射时间12h/d,一共治疗3~6d。

2.2口服妈咪爱

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妈咪爱(枯草杆菌二连活菌颗粒)口服。

2.3中医治疗

退黄汤是我院中药房煎制的,100ml/包,其组成的成分包括:茵陈10g,栀子3g,大黄3g,黄芩6g,白术5g,茯苓5g,甘草3g,泽泻5g,将这些中药水煎内服2次/d,通常7d为一个疗程。

3疗效标准

患儿在接受治疗7d之后,显效:黄疸现象明显的消退、精神好、吃奶好,经过皮肤测定胆红素值<119.7μmol/L;有效:患儿的黄疸现象大部分消退、精神较好、吃奶较好,经皮肤测的胆红素值为119.7μmol/L~171μμmol/L;无效:黄疸并未明显的消退,且病情有所加重,经皮肤测得胆红素值>171μμmol/L。

4结果

本组的143例患儿中显效12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

5观察与护理

5.1光照疗法的护理

第一,用黑布、黑纸遮盖眼睛及,放入箱内。第二,箱内温、湿度要适宜。第三,每1~2h测体温1次,腋下温度超过38℃时,应调节箱温。第四,照射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精神、呼吸、脉率、黄疸等,若见烦躁、哭闹、发热、皮肤花纹等应查找原因,及时调节箱温或停止照射。对由不适应环境引起的哭闹,可给予触摸皮肤,以满足其生理需要。第五,多喂糖水,以防脱水或电解质失衡。第六,注意观察大小便性状及数量,因光疗患儿大便可见绿色或棕色稀便,尿液色深。第七,蓝光灯管若为单面,可每2h翻身1次,以提高疗效。第八,详细记录照射时间及灯管使用时间,若累计使用1000h,应更换灯管。

5.2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的观察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吸吮无力、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处理。

5.3皮肤颜色观察

记录婴儿出生后即应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注意出现的时间、加深的速度、黄染的程度、消退的时间、是否有退后复黄的情况,以利于及早明确黄疸的性质。并应注意必须在自然光源下观察黄疸。黄疸最早发现于巩膜,再见于皮肤。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5.4大小便观察观察

记录患儿粪便、尿液颜色及量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所以,大小便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5.5喂养护理

母乳性黄疸者,嘱暂禁母乳,给予人工喂养。同时对其母亲用茵陈、金钱草、车前草煎水代茶饮用以清热利湿,且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煎炸之品及生冷、发物。患儿应多饮水,以利小便,使湿热随尿排出而达退黄目的。

5.6健康宣教

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部分家长因不赞成继续使用而中断中药治疗,经调查询问,个别家长认为效果不明显,另有家长认为喂患儿中药苦而拒绝坚持下来,说明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还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

中医护理论文篇4

1.1对照组接受泌尿外科基础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常规备皮,并告知病人禁饮、禁食的时间,手术当日清晨给予术前用药以及常规清洁灌肠。手术完成后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并给予预防性并发症护理、引流管护理以及持续性膀胱冲洗。

1.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中医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情志护理。应参考病人个体情况积极与病人沟通交流,通过深入交谈来疏导其心理状态,缓解其紧张或焦虑情绪,逐步恢复心理状态至最佳,以提高手术治疗依从性;应选择直观易懂的视听材料以及各类宣传画来展示手术的意义与必要性,并告知病人在术前和术后的各类注意事项,讲解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将一些有效而简单的自我放松技巧传授给病人,例如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静默以及意象性放松等等。②术后出血的预防性护理。术后可取4℃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同时注意保持适当的冲洗速度以及冲洗量,避免出现膀胱痉挛;若病人出血量较多则应中止灌洗并准备电凝止血;告知病人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可给予麻仁丸服用。③腹胀、排便护理。艾灸神阙、中脘穴,或以理气散外敷、场效应低频治疗下腹部等方法改善肠蠕动,以预防便秘。④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以中频脉冲气压联合穴位贴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穴,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⑤睡眠护理。使用耳穴压豆改善睡眠,通常以每个耳朵贴肝俞、心俞、肾俞、内分泌、交感神经、神门穴。⑥辨证施膳。对于属膀胱湿热证的病人可多食薏米粥,取糯米和薏仁米熬粥,加入冰糖即可服食;属肾阳衰惫证的病人可多食黄芪山药粥,取薏苡仁、山药以及黄芪熬粥服食;属肝气瘀滞证的病人可多摄入茄子、菠菜、瓜蒌以及丝瓜等。⑦尿频、尿失禁的护理。在术后2d~3d嘱病人进行收缩腹肌、臀肌和括约肌锻炼,同时加用针灸或理疗等。尿失禁或尿频现象一般在术后1周~2周内可缓解[3]。

2观察指标

分别在术前1d、手术当日以及术后第3天时观察两组病人心率以及血压变化,并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估两组病人焦虑状态,统计两组住院平均时长、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男性老年群体中,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对于男性老年病人生命质量以及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以及尿潴留。一旦病人过度劳累,或者气候变化导致前列腺充血水肿,均会引发急性尿潴留。对于前列腺增生病人而言,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诸多治疗方案中的金标准。随着临床对该术式的不断应用和深入研究,采用中医方案护理TURVP围术期病人成为临床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中医护理论文篇5

护理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雪巍,付寅琦.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养成途径[J].教育评论2010.

[2]韩小娟,王红梅.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案[J].

[3]朱红、郑春梅.“礼仪操”在培养高职护生良好形象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

[4]陈如华.浅谈护士礼仪与护理工作.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3,2(4):377-378.

护理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罗健京,单玉梅.医院品牌、医院精神与医院文化的辩证关系〔J〕.现代医院,2006,6(5):103~104.

〔2〕樊仁义.强化优势学科打造医院品牌〔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8):52~53.

〔3〕于德华.医院品牌构筑的策略及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7):440~441.

〔4〕王群.应用医院文化理论构建医院护理文化的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0):37~38.

〔5〕孙淑华,吕健,王红,等.护理品牌的内涵与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59~60.

〔6〕邱瑞娟,张广清,刘玉珍.开展优质服务提升护理品牌〔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58~60.

〔7〕陈松,张萍.护理示范组在医院护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43~44.

〔8〕李妮,阎成美,翁庐英.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9):72~73.

〔9〕李红,王翠玲,李红英,等.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临床实践〔J〕.护理研究,2006,20(2):457.

〔10〕张莉,主编.护理人员形象重塑〔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28.

护理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梁银辉,何国平,李映兰.护理文化的内容建设[J].中国护理管理,2004,4(3):44.

[2]王萍,杨庆玲.现代化医院护理文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3,3(3):2-4.

[3]董自清.浅谈市场经济下的医院文化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01,21(9):60.

[4]王蒙,王坤,杨群,等.哥伦布儿童医院护理文化启示[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7-58.

[5]周群,李惠玲,王海芳,等.运用华森人文关怀思想指导优质护理服务专业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86-87.

[6]莫正芳,徐虹,厉娜.护理文化建设与医院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3:79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