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收集5篇)
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篇1
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期内容,让大家对“宝宝秋季腹泻”有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从而有效地防治这一小儿多发疾病。让多“病”之秋不再愈添烦忧,让宝宝在秋季更健康,全家上下其乐融融!
张静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级讲师
春同网专属专家
春同网是专注于母婴健康产业的大型育婴类综合网站。为广大用户传播科学的育婴知识。辟快捷便利的普通门诊预约和专家门诊预约功能,实现权威在线解答育儿问题的服务模式,以帮助家长更科学地养育孩子,并合理降低养育成本。
科学注解宝宝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发生在9~11月份的秋季,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的宝宝为多见,主要由轮状病毒、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其中以轮状病毒引起最为多见,俗称为宝宝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一种肠道感染性疾病,感染途径有消化道和呼吸道等。此病危害宝宝的身心健康,极易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
病症表现认识好及早治疗不延误
正确认识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往往是治病就医的第一步,帮助爸爸妈妈们更好地了解秋季腹泻的临床表现,能够让家长及时辨认出宝宝的异常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便于及早就诊和治疗。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是高发于秋冬季节的宝宝常见疾病。如果发现宝宝有下面所描述的症状出现,家长可要引起重视了,排除或者确定宝宝是否患了秋季腹泻。
1.宝宝是不是总是没有精神,对原本喜爱吃的食物也突然失去了兴趣。
2.宝宝是不是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偶尔还会出现低烧。
3.宝宝便便的次数是不是突然增多,一天数次甚至数十次左右。而且宝宝的大便稀薄,呈清水状或蛋花汤状,有时会呈现白色皂块状,一般不会有特殊腥臭味。
4.宝宝尿量减少,烦躁不安,经常哭闹。
日常照料花心思疾病预防效果好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措施是远离疾病的“防盗门”。爸爸妈妈在宝宝的日常护理中多花些心思,多费点功夫,提高宝宝及抗疾病的能力,为宝宝筑起坚强可靠的预防屏障,可有效让宝宝远离秋季腹泻的侵扰。
提高宝宝自身的免疫力,是抵御任何疾病的第一步,因此妈妈最好给宝宝采用母乳喂养,母乳内含有预防多种细菌和病毒入侵的免疫物质,是宝宝免疫力提升的有力武器。对于已经停止母乳喂养的宝宝,家长要注意辅食添加的数量和种类,慢慢增加、合理喂养,让宝宝的肠胃消化系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秋季腹泻,既然是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那么在日常护理中,把握好“病从口入”这个关口尤为重要。以下生活细节,需要爸爸妈妈们平时多加留意。
1.讲究卫生,妈妈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要保证个人卫生,给宝宝喂奶、配置奶粉、换尿布的时候要勤洗手。
2.宝宝日常用品要经常清洗消毒。
3.保证宝宝食物的新鲜,并且用干净的容器盛放。
4.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够减少宝宝受病毒感染的机会。
5.纠正不健康的养育习惯,比如妈妈将食物先嚼烂了再喂给宝宝,或者妈妈先将食物尝一尝后再给宝宝吃,这些都是不健康的护理习惯。因为成人口腔内的正常细菌对宝宝来说可能就是致病菌。
6.尽量避免接触腹泻的宝宝,不要接触其他腹泻的宝宝,避免带宝宝到病儿集中的医务场所去,阻断细菌交叉感染的途径。
除了以上的护理要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保护举措:就是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这种疫苗使用方便、安全、免疫效果良好,是预防宝宝小儿因轮状病毒而导致秋季腹泻的有效手段。
宝宝腹泻别害怕科学医治早康复
一旦宝宝得了秋季腹泻,家长也不必过分忧心,只要护理得当,科学医治,早日康复并不困难。除了带宝宝去正规医院做检查和治疗以外,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针对患病的宝宝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要让宝宝尽量卧床休息,可以用热水袋放在宝宝的腹部,以减少因肠道蠕动过快而引起腹痛。
在饮食方面,千万不要停止让宝宝进食,可以喂一些清淡的流质食物。千万要记得给宝宝适量喂些淡盐水,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防止宝宝因腹泻在短时间内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而引起水电平衡紊乱。一旦宝宝的病情受到了控制,也不要马上让宝宝大量进食,应该逐量增补营养,给宝宝的胃肠道一个休息和调整的时间。
在清洁方面,对腹泻过频的患儿要注意的卫生,勤换尿布,清洗臀部,避免发生红臀。
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篇2
关键词:猪;常见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5.12.040
1猪常见疾病类型
猪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种,除了病毒性传染病、支原体性传染病、还有寄生虫病、内外科和产科疾病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猪的疾病,及其发病的特征与症状。
1.1猪瘟
猪瘟又叫烂肠瘟,是一种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疾病。根据不同病毒毒性,猪瘟可以分为慢性、急性和紧急性。症状特征:慢性,病猪症状轻微,病况发展缓慢,轻度发热,出现贫血、便秘、腹泻等情况,食欲也较差,逐渐消瘦;急性,病猪出现高度昏沉,减食或拒食、高烧持续不退等现象,也有些猪出现痉挛等症状,病至10~20天则死亡;紧急性,发病前无任何征兆,病猪体温急速升至40℃,病情发展速度非常快,一般来说,养殖户还没来得及应对,猪就已经死亡。
1.2猪链球菌病
猪的链球菌病主要包括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以及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3种类型,致病原因主要在于猪的不同身体部位感染了链球菌。这种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具有感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猪患关节炎时,关节肿痛,行动不便,甚至不能站立;淋巴结脓肿,就是猪的淋巴结出现脓包或红肿,起初坚硬且痛,破裂后会流浓;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主要表现为猪体温升高,突然倒地,同时猪口吐白沫、四肢乱蹬。
1.3猪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分为体内寄生虫病和体外寄生虫病,体内寄生虫包括蛔虫、绦虫、鞭虫、肺丝虫、肾线虫、结节线虫等,其中蛔虫是寄生虫最主要的类型;体外寄生虫包括螨、蚊、绳、蜱、虱等,其中螨虫是最大的危害者。寄生虫寄生在猪体,其危害是慢性的,慢慢啃噬猪的营养物质,导致猪营养不良,日渐消瘦,生长减慢,抗病力减弱,而且容易引发猪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附红细胞体病等其他病症。
2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常见的猪疾病很多,除了上述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寄生虫病,还包括皮肤病、口蹄疫、猪内科疾病、猪消化系统疾病、猪呼吸道系统疾病等。春季和夏季是猪疾病高发的两个季节,春季高发的疾病主要有猪瘟和猪链球菌病,夏季则是寄生虫病,下面主要围绕这三种疾病来分析如何预防和治疗。
2.1猪瘟的预防与治疗
猪瘟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猪瘟的控制以预防为主,具体作法是对断奶后的仔猪接种疫苗,也要在春秋两季对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但如果猪群已患上猪瘟,就要加大注射量,另外,为防止疾病的扩散和感染,必要时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再一次发生感染。另一方面,平常要加强饲养管理,强化对猪场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检测,及时排污、排粪、灭鼠、灭虫,对死猪进行严格无害化处理。春季温差较大,回潮天持续时间长,应做好猪圈的卫生工作,防潮抗寒,定期用石灰水、草木灰水进行消毒,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2.2猪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治疗
猪链球菌病除了春季易发,其他季节也常出现,因此为猪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时刻加强防疫消毒工作非常重要。具体做法是实行严格的防疫管理,给每一头猪注射猪链球菌弱毒菌苗和猪链球菌病氢氧化铝胶苗等。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在治疗上,效果较好的药物有:林可霉素和10毫升安痛定注射液,应根据猪的体重决定注射范围,持续3~6天;也可以混合使用链霉素和青霉素,按照病猪的体重选择合理的用药量,对猪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两次,坚持4~6天。治疗淋巴结脓肿型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脓包切开,用药水把里面的脓瘤毒素全部清理干净。
2.3猪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猪感染寄生虫病的主要原因是猪吃了感染寄生虫的水和食物,或者是猪圈中粪物长久堆积产生寄生虫,从而受到感染。所以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做好灭虫、灭蟑、灭鼠、灭蝇等工作,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严防外源寄生虫的传入。喂养猪时特别要注意卫生健康,定期清除猪粪,用开水洗刷猪圈和食槽,保持其干燥和清洁。寄生虫种类繁多,因此用药要有针对性,用药要适量,如果猪已感染了寄生虫病,混合使用黄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或使用敌百虫、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药物,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结语
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3年在校门诊就诊的5227名士官学员为研究对象,其中女士官学员2031人,男士官学员3196人。
1.2方法根据在校学员学习时间安排,以暑假为界将全年分为上学期(3~8月),下学期(9~2月)两个学期。将门诊疾病分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伤、皮肤科、五官科疾病(包括口腔)、妇科及其他。
2结果
2.1从表1结果显示,各类疾病发病率由于受寒暑假影响,1、2、7、8月就诊人数最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在3、12月份由于季节温差变化病例明显增多,消化系统疾病和皮肤病在9月和10月就诊人数最高,其它类病症的发病率与月份无明显关系。
2.2通过表2看出,不同疾病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最主要的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以急、慢性胃肠炎为主,外科疾病主要是急、慢性运动性损伤。
3讨论
3.1门诊就诊疾患者次居首位的是呼吸系统疾病,是重点防治的疾病。其原因可能是:①士官学员来自海、陆、空各大战区,气候、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集体生活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有明显的季节气候影响因素,冬春交季和秋冬交季时,气温昼夜变化比较大,感冒人群明显增多,往往一个宿舍多人发病;④与士官学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如学员冷水洗头、气温骤降时不注意添加衣服等;③石家庄2013年持续的雾霾天气,空气中浮游大量尘粒和烟粒、粉尘、污染物病毒等,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3.2运动性损伤病例与学校课程安排和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密切关系,引起运动性损伤的原因:①是士官训练不科学,运动量过大,恢复期基本没有;②是士官学员集体荣誉感较强,"轻伤不下火线"的情况比较多,结果小伤变成大伤。
3.3消化道疾病在疾病中位居第2位,以急、慢性胃肠炎为主,6月和10月是明显高发期,这可能是饮食不规侓、生冷饮食较多以及新生水土不服生等原因。
4预防措施
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篇4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培养,推动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状况监测,及时做好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促进学校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创出新业绩。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按照铁岭市小学《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2、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合格率达90%以上。
3、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尤其是做好防传染病宣传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4、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开展青春期卫生讲座,并配合录像、挂图等,使讲座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5、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二)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按《学校卫生档案》要求,做好学生病假统计工作,提高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2、做好教学卫生管理与监督,逐步使学生课桌椅及采光照明等符合卫生工作要求。
3、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三)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1、继续开展防近工作,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对近视新发病率及假性近视及时督促矫正,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保健教师要每天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对穴位按压不准确的及时予以纠正。
3、根据传染病在不同季节的流行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消毒隔离工作。
4、做好学生计划免疫工作。
5、配合防疫站广泛开展对近视、沙眼、龋齿、肠道蠕虫、肠道传染病、贫血等疫病的防治,加强对残疾体弱学生的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6、积极开展对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每学期组织学生观看口腔保健录像,组织学生采用氟化泡沫防龋,进一步减少龋病的发生率。
(四)积极做好创建工作。
1、按照学校卫生工作要求,认真积累健康宣传资料,为创建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准确的数据。
2、继续通过红领巾值岗对各班进行卫生评分,评流动红旗(一周一次),室外继续划分责任包干区,定班定人负责,保持室内外清洁整齐。
3、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师办公室的卫生情况进行评分,并公布成绩。
三、具体防病措施
近视、沙眼、蛔虫、龋齿、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病的预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这学期将继续督促患有近视眼、龋齿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疾病的学生尽早治疗和矫正。
1、近视:对4.8、4.9近视学生、督促他们做好眼保健操,纠正不良的读写姿势,不疲劳用眼,注意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减少肉及糖的摄入。对4.8以下的近视学生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要及时督促到医院治疗。
2、龋齿、使用保健牙刷、氟化牙膏,注意刷牙方式,养成睡前刷牙习惯;少吃甜食,坚持氟化泡沫治疗,做好体检后恒牙龋齿修补的督促工作。
3、沙眼: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不与家人共用生活用品,一经诊断出患有沙眼,即督促学生到医院治疗。
4、肠道蠕虫:督促学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一经查出便为其进行驱虫治疗。
5、营养不良:建议家长调整饮食结构,荤素搭配,重视早餐,多参加体育锻炼。
6、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份,人体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而动物的肝脏、肾,瘦肉、血,以及蛋黄、豆类里均含有丰富的铁,因此经常督促患儿多摄入这方面的食物。
四、主要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开展对流感、水痘等的预防宣传工作;增强学生防冻御寒意识,以防疾病侵袭。
2、加强对学生用眼卫生,眼保健操的检查督促工作。
四月份:
1、继续开展对流感、流脑、水痘的预防宣传工作。
2、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杀灭早春蚊蝇。
3、利用图片开展对结核病的防治宣传工作。
五月份:
1、做好春季食堂、厕所、环境卫生、四害消杀工作。
2、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加强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
3、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卫生知识讲座。
4、做好春季食堂、厕所、环境卫生、四害消杀工作。
六月份:
1、开展碘缺乏症预防宣传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工作。
2、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乙脑疫苗接种,力争接种率达100%。
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篇5
春季是肺结核、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今春以来我区部分学校结核、腮腺炎等个别呼吸道疾病时有发生,且发病较往年有所上升。为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杜绝聚集性病例发生,现就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把防控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管理。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此项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对各类疫情的监测及报告,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区卫生局、区教育局将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学校、医疗卫生单位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督促整改,保证师生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
各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晨检、因病缺课调查、学校疫情报告、学生健康体检、个人卫生检查、学校食堂卫生等制度,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坚持晨检制及因病缺课原因调查,及时发现病例。学校要有专人负责,对在晨检中发现的出疹、腮腺炎肿大或发热等可疑病例要立即通知家长带孩子去二级以上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对确诊发病学生要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治愈后需持二级以上医院医学诊断证明方可准许复课。二是坚持疫情报告制度。各学校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传染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要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规范(试行)》要求在6小时内向教育局及区疾控中心报告,并积极配合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疫情的疫源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及学校的消毒等工作,防止疫情的蔓延。对学校在一周内连续发病10例或聚发其他病例,立即启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预案并及时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三、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
各医疗卫生单位,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广播、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勤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做到不与他人公用水杯、餐具等,特别是在疫情高发季节,尽量不去人群密集场所或空气环境差的场所。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出疹、长期咳嗽、腮腺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四、积极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