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_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解释
时间:
冒天下之大不韪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成语解释: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冒大不韪
成语例子: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后以"冒天下之大不韪"谓公然干普天下都认为是最大错误的事。
国语辞典解释
韪,是。全句比喻不顾一切去做全天下人都认为不对的事。也作「犯天下之不韪」。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其他解释
释义:不韪:不是,错误。做出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所谓的坏事,去救坏人,无意中败德,道德沦丧,可能没有好报,因为自己无意识间牺牲自己的好,不小心有了些坏人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