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整理 > 成语大全

韬光灭迹的意思_韬光灭迹成语解释

时间:

韬光灭迹

tāo guāng miè jì

成语解释: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成语出处: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韬光敛迹

词语分词解释

韬光 : 1.敛藏光采。2.比喻隐藏声名才华。3.唐代名僧,蜀人,能诗,住杭州灵隐寺,与郡守白居易为诗友。穆宗长庆年间,于灵隐山西北巢枸坞筑寺,后人名之韬光寺,亦省称韬光。
灭迹 : ①消灭痕迹或踪迹,今多指消灭犯罪的痕迹:害人灭迹|毁尸灭迹。②隐退遁世:退隐身以灭迹。

韬光灭迹是什么意思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国语辞典解释

比喻隐藏才能,不露于外。《太平广记.卷四九二.灵应传》:「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也作「晦迹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