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自卑的意思_登高自卑成语解释
时间:
登高自卑
dēng gāo zì bēi成语解释: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事情必须循序渐进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循序渐进
成语例子:《北齐书·魏收传》:“跬步无已,至于千里。覆一篑进,及于万仞。故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词语分词解释
登高 : 中国古代旅游活动。相传源于汉代,并相沿成俗。一般于重阳节,约聚家人及亲朋好友旅游,登高远眺,藉以避难消灾、娱乐身心。自卑 : 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处处不如人家:自卑感|自卑心理|他很自卑。
登高自卑是什么意思
谓事情必须循序渐进。国语辞典解释
比喻做事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参见「升高自下」条。《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登高自卑的其他解释
登高自卑,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dēng gāo zì bēi,出自 《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讲述了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通常被误解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