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存若亡的意思_若存若亡成语解释
时间:
若存若亡
ruò cún ruò wáng成语解释: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难以捉摸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若有若无
成语例子: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若存若亡是什么意思
1.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后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国语辞典解释
似有若无。《文选.马融.长笛赋》:「微风纤妙,若存若亡。」《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