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的意思_声东击西成语解释
时间:
声东击西
shēng dōng jī xī成语解释: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成语出处: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辨形:击,不能写作“机”。
近义词: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反义词:无的放矢
成语例子: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成语谜语:东放一枪西打一棒
歇后语:东放一枪西打一棒
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
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
按预定的计划,我们要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把敌人吸引到温水方向。——《遵义会议放光芒》
国语辞典解释
语本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三.兵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声言击东,其实击西。」比喻虚张声势,使人产生错觉,实则集主力击于不备之处。《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把守。」
声东击西的其他解释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是一个汉语成语 ,英文翻译making a feint to the east and attacking in the west,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在现实生活中被提及的频率非常高,它以假动作欺敌,掩护主力在第一时间击其要害。声言出东,其实击西。声东击西之计,虽然早已被历代军事家熟知,所以使用时必须充分估计敌方情况。方法虽是一个,但可变化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