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不辞的意思_水火不辞成语解释
时间:
水火不辞
shuǐ huǒ bù cí成语解释:见“水火不避”。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复杂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赴汤蹈火
成语例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凭爷分付,那厢使用,水火不辞。”
词语分词解释
水火 : ①水和火,生活中离不开的:民非水火不能生活。②比喻灾难:救民于水火之中。③火与水不相容,比喻势不两立:两人犹如水火。④大小便的代称。多见于早期白话小说:朱��b144�6雷源�过雷横,只做水火。不辞 : 1.不辞让;不推辞。2.谓不向人告别。3.文词不顺,不成文。
水火不辞是什么意思
见“[[水火不避]]”。
国语辞典解释
语本《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指不避艰险。《四游记.东游记.第三三回》:「大仙有命,水火不辞,斧钺不避。」
水火不辞的其他解释
指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