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个人总结

家乡元宵节作文,家乡元宵节作文550字(整理10篇 )

时间: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1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1000字家乡的元宵节作文请看下文。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边吃着香甜的汤圆,一边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呢?

我们家乡,每年的元宵节都要放烟花,看花灯,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街上看花灯。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提起元宵佳节,除了汤圆,我想更多人会想起赏灯。而在我的家乡,正月十五上午的游街“闹元宵”却更被人们看重。

清早五点多钟,便有大批人马在水镜广场聚集。老人,小孩,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人都在队伍里满面春风。打腰鼓、划旱船、扭秧歌,无人不迫切地表达着自己的欢喜。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走过,路边观看的人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拿出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刺啦”一声擦燃往人群里一丢,吐吐舌头跑掉了。只剩下母亲无奈的苦笑、抱歉的赔罪及众人宽容的笑声。狮子在街上上蹿下跳,长龙在人海中上下翻腾。夹杂着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欢乐的气氛沸腾到了极点。

元宵是团圆的日子,自然少不了一顿丰盛的午宴。宴席通常在中午十二点开始,万家鞭炮齐鸣,当满城的地面都被喜庆的'红色铺满时,人们便开始吃饭了。汤圆当然必不可少——每逢元宵,奶奶的汤圆最令我挂念——奶奶不会夹馅,所以总是把汤圆揉成一个个小团。但这一点都不影响它的味道:煮好后盛起来,一人面前一碗汤,加上白糖和炒好的芝麻,绝不亚于蒋雯丽代言的那“味美香甜甜”的“三全凌汤圆”。

吃完汤圆,我们又来到广场观看礼花。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月亮渐渐西落,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这就是我家乡的元宵节!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2

寒假,我们一家子回到了老家。春节过后,便是元宵了。那是我最期盼的节日。

那晚,我与几个朋友来到街道上。他们都是我儿时的玩伴。我抬头望了望那深宵中依然耀眼的万家灯火,那是一道彩虹,盘旋在蜿蜒曲折的街道上。街道上挤满了人,如密集的马蜂窝,水泄不通,摩肩接踵。小贩热情地喝着,小孩好奇地望着,戏子专注地演着……那一刻,我以为我进入到了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置身于繁华的汴京。

我们上蹿下跳往前挤,来到了灯笼铺前。一人挑上一盏,心里就已经美滋滋了。那灯笼上还有画,连人物表情都画得栩栩如生。再让灯光一照,就显得别有韵味了。我们又席卷到小吃街,小摊贩们热情得如见了“财神爷”,我们也很“赏脸”。还未换完牙齿的阿飞就“乐极生悲”了,他那颗已松动的牙齿直接嵌在冰糖葫芦里,哭得“惊天地泣鬼神”。

最有趣的闹元宵来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扛着佛像轿子,似乎并不沉重。他们已经脱掉上衣,疯狂的肌肉线条震撼着你。收缩的肱二头肌如一座座隆起的小山,叫你心生敬畏。他们如同丛林中的凶猛野兽,张开血盆大口扑向人群。他们又像神话中的凶神恶煞,面容狰狞,叫人害怕。他们的那毫无章法的脚步,像在说:“我已经醉了,你小心一点!”砰的一声,扑向了我,我还没缓过神,他们又如骤雨般,冲向另一边,劈开人潮,又迅速的狂舞起来……他们的活跃与强盛点燃了人群,烧灼了我的心,真是奇伟磅礴的力量!

闹元宵又转到了别的`地方,我们不再追赶了,凑到另一头,看木偶戏表演。节目是《阿凡提》,由一对爷孙俩表演。他们的手指来回挑动,那骑着匹驴的阿凡提动了起来,他的下巴不停抖动,唱起了戏。那驴似乎也乐了,也蹦蹦跳跳的,那滑稽的样子引来如潮水般的掌声。

我们又来到大戏台前。台下是些老人正看着戏。他们边享用着满汉全席,边看戏,胜似活神仙!那是村里组织的,只有六十五岁以上老人才可以参与。这不,我爷爷也在里边,正与朋友谈天说地呢。

虽已经过去数月,但那个元宵我仍没忘,永远也不会忘。因为那是我家乡的元宵节!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3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我们最高兴的事是看社火和烟花。

早晨,我们一家早早的来到街上看社火,街上已经人山人海。

远远的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队伍。前面有一辆车上面坐着敲锣和打鼓的,车后面是三条彩龙,中间一条长的,两边各有一条小龙。不一会我们就赶到了社火队的最前面了,从前往后远远的望着社火队,就像五颜六色的火苗一样熊熊燃烧,真好看,望着望着,社火队走到了我们的跟前,我们连忙给社火队让路。我们站在社火队的旁边,热情的看着表演,过了一会三条龙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最喜欢看舞龙了,我喜欢看龙是困为龙是中龙民族的代表,而且龙看起来很威风。它们的队形是旁边两条小的,中间一条大的,大的足有六十米长,小的足有二十米。还有金黄色的狮子,狮子是有两个人来舞的,一个做狮头,一个做狮尾。狮子在鼓点的变换中时而龙腾虎跃,时而扭扭屁股,时而摇摇头。爸爸说摸摸狮子会沾上喜气,一年里我会变得更聪明。在表演的间歇,我悄悄地摸了摸狮子的黄毛,棉棉的`像头发。最精彩的要数大头娃娃的出场,引来人们阵阵掌声。大头娃娃摇着可爱的大头,总是一副笑脸。真不知他遇到啥好事,可能是收了很多的压岁钱吧,高兴地合不拢嘴。骑毛驴、跑旱船、扭秧歌,让人目不暇接。后面的表演还有扭秧歌队、耍狮子的……每个都很精彩,我都很喜欢,就这样我们跟着社火队转了一大圈。

到了下午,我们在姑姑家吃了晚饭又去看烟花。在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城里的、有农村里来的,有开小车的,有骑三轮车的等等,我们一家边说边聊。到了政府巷,人们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礼花和灯会的,其中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还有咿咿呀呀不会说话的孩子,热闹极了。时间到了,瞬间礼炮齐鸣,百花绽放,美丽的礼花姿态不一,变化多端,有的是半圆形、有的是扇面形、还有的是圆形、还有说不出来的一些形状;有的像小灯笼、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向日葵,还有的像垂柳,最可爱的是像那一群群得小蜜蜂在百花丛中辛勤的采蜜,漂亮极了!真是五彩缤纷,火树银花,美丽极啦!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礼)花开”。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看见一群人在文化馆里面猜谜语,我们走了进去,猜了一会儿,我们就回家了。

啊,今年的元宵节真快乐!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4

我的家乡——儋州市中和,这是一座古老的城镇。受苏东坡遗风影响,那里的元宵节可热闹了!

元宵节前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都搭起了形状各异的彩门,彩门上分别贴着当地人题写的对联。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元宵节这一天早上,年迈的奶奶就开始忙碌着包元宵馍来拜祭祖宗,其他的大人们也都在忙着准备丰盛的菜肴,迎接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最让我高兴而又难忘的是吃过早饭后,哥哥就领着我到街上去看那热闹非凡的景象了。

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调声队”的队员们身着统一的盛装,男女各站一排,手拉着手,用本地方言集体对歌,演唱时只见他们的手臂和身子随着节奏前后摆动。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但他们优美动听的歌声吸引来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晚上就更是红火热闹了。吃过元宵聚餐后,家家户户的人们就好像约好了似的一起来到街上观看花灯、“‘龙’‘狮’大会”。这时的大街小巷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顿时,鞭炮响起,锣鼓声震耳欲聋,原来是“龙”“狮”队伍的队员们个个热情高涨地舞着象征着平安吉祥与幸福,象征着健康好运与喜悦的“龙”“狮”过来了。瞧!“狮子”威风凛凛,“青龙”和“火龙”有的前爪相互低着,有的互相缠绕着,还有的“双龙戏珠”呢!活像真的一样!舞龙狮的叔叔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舞龙的技艺十分了得,左一下,右一下,把整条长长的龙给舞了起来,可精彩了!叔叔们个个汗流浃背,可越舞越来劲儿。

接着迎面走来的是“火把队”,这些队员都由七、八岁的小朋友们组成的,这些火把把整个小城照亮了,似乎在告诉人们,来年的生活一定会像这火把一样越过越红火。最后来的是“台角”表演,“演员们”有的在扮演“苏东坡讲学”,有的在扮演“桃园三结义”,还有的在扮演着“孙悟空跪拜唐僧师傅”的情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台角”让我真想走上前去摸一摸,和他们握握手、说说话。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家乡那热闹非凡而又具有意义的元宵节。朋友们,相信您一定想到我的家乡过元宵节吧?来吧,我们热情地欢迎着您的到来,到那时,您也一定会大饱眼福,更会是别有另一番情趣!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5

在我的家乡,元宵当数整个春节里最热闹不过的日子了。

到了这天,村里就会有一家人办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共聚一堂,热热闹闹过元宵。而今年元宵刚好是轮到我家姑姑办,家里可热闹了。

在元宵前夕,姑姑一家也忙活开了,人手不够,就连我也穿上围裙来帮忙了。看那,姑姑都忙晕了,得先把屋子收拾好接等客人,要请大厨来主厨,还要采购大量食物。事情可多了,家里的人来来往往,忙得不可开交。

元宵前一天的早上,我们还要游街呢!我的外公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我,表兄弟姐妹和奶奶每人各扛一根杆子,上面挂上一盏灯笼,以示我们是本届元宵游街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和很多村干部一起走在游行队伍前头,紧随其后的是乐队,他们着统一的蓝色礼服,边走边奏响鼓乐。队伍中还有一个方阵最迎人注目——那些上了年纪的奶奶们,全部穿粉红的衣服,个个容光焕发,喜笑颜开,她们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还有本家的几个年轻人在队伍边上不停地放鞭炮的,一路走一路放,鞭炮声给这个节日增添了最喜庆的一笔。

我们游街串巷。家家户户门前都堆着鞭炮,我们一到他们就立即燃放起来。浓烟,呛得我们直咳嗽。所到之处孩子们就会尾随在队伍后面。一路上队伍不断壮大,可热闹了,我们这些孩子在经过村委会的时候,有一个阿姨就给我们每个人发饼,上面有印着鲜红的“福”字,还发了各式各样的'零食。我们瞧着手里的袋子越来越鼓,个个乐得笑哈哈。我呢,口水早已流下三千尺了,可外婆却说:“现在不能吃。”叫我把口水生生地咽回去了。

终于,游行结束了,走的可真累呀,脚痛了,手也酸了呢!

刚游完街,我们还要去姑姑家呢!哇,临时搭起的厨房里摆满意了各色美味佳肴,光看品种就让人大开眼界。大水缸里的这群威武的螃蟹将军,明天此时就得安安静静地卧在盘子里,嘿嘿,等着我们来品尝了!

一切工作都准备好了,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就等着明天的大餐了!

整个晚上我都兴奋得睡不着觉,美美的想着明天的美味。

终于到了元宵的晚上,是我们大饱口福的时候啦!鸡禽肉蛋,山珍海味,当然,还少不了汤圆啦。我坐不住了,索性站起来大吃特吃起来,再也保持不了淑女形象了。而所有大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举杯祝酒,谈笑风生,大家都在热闹地讨论着家长里短,而我们小孩当然只有吃啦!

噼里啪啦——元宵,我们在这鞭炮声中度过了。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6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传统节日,大江南北,各具特色。我的家乡也不例外,传统节日大街上就热热闹闹的。

元宵,乃我最中意之节日。盼了一年,亲爱的元宵终于来了,风里雨里,元宵等你。还是像往常一样,被自己帅醒,乖乖地坐在茶几前看动漫,等待着稀饭。忽然,一股香气直钻我的鼻孔。啊,那香味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是那样的朴实而又繁华。于是乎,我便循着香味走去。打开玻璃门,锅里仿佛闪着金光,大水泡噼里啪啦,衬托着此次“演出”的主角——汤圆。

馅料一般是芝麻和白糖做的,但我觉得奶奶做的芝麻桂花馅更好吃。只见奶奶一套花里胡哨的'动作,将汤圆捞出。我碗中的汤圆上跳下窜,珠圆玉润,白里透黑,活像一个可爱的企鹅。

我果断捞上来一个,q弹水润咬一下,花生芝麻馅爆出来,充满了我的口腔。美味麻痹了我的痛觉,连汤圆出锅的烫我都忘了。芝麻馅香甜可口,汤圆皮富有嚼劲,热热的馅在口腔中回荡,令人唇齿留香,口吐芬芳。

突然,睡眼朦胧的妈妈走了出来,“吃了这么久的汤圆,你知道汤圆的起源和名字由来吗?”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对于一个纯粹的吃货来说,老妈简直是出了一道世纪难题。“洗耳恭听。”“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明州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成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用糯米粉搓成圆形。你刚刚也看见了吧,汤圆上下浮动。”“嗯,是的,上下不断浮动,可好玩了。”“so,他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成“汤圆。”“哦,原来如此,长知识了。”

“滴答滴答……。”时钟转了一圈又一圈,太阳渐渐落山,当那最后一抹光也消失在人间时,黑暗将会笼罩整个大地。我们驾车驶向阳头广场,只见那黑暗并不能阻挡人们的热情,道路上人山人海、灯火通明。羊头广场上一个营地建立在广场,一排排灯谜挂在营地之前。这里有我最喜欢的节目,你们猜出来了吗?对了,这就是锻炼脑细胞的猜灯谜。就以我这爱因斯坦智商,猜灯谜的速度那是歘歘的。

“一去就变坏”?我脑子灵光一闪,这个是“坯”吧!此时那个人一脸惊叹,并用麦克风大叫,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我这儿,并恭恭敬敬地递给了我一包纸巾。接下来,我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一堆奖品。

每个地区的风俗都有不同,各有特色,而我们家乡的风俗便是这样,这元宵节让我长了不少知识,令我眼前一亮。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7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在今天庆贺新春的延续。我的家乡是建安区灵井镇泉店村,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整个村子都会异常的热闹,因为到了家乡的春会。

在我的家乡基本每个村都有属于自己的春会。元宵节这天我们村里的人家要接待亲朋好友,大人大概率是坐在一起吃饭,有时候还会喝点小酒助兴,吃吃喝喝,谈天说地的;而我们小孩子就自由的多了,大的领着小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玩在一起,分享各自学校的趣事儿,分享各自的玩具,不过也有不听话挨训的孩子,大多是不愿意吃饭被妈妈拽到桌子旁边看着吃,哭丧着脸一脸的不情愿,有的甚至还会掉几滴“金豆”,这时候爷爷奶奶的用处就显出来了,一两句劝那小屁孩儿就颠儿颠儿的'跑出来加入了我们的队伍,顷刻喜笑颜开。

午饭过后,待客的人家要忙碌很长一段时间,洗洗刷刷的,有的还会给客人煮一些饭后甜点——汤圆,不想等着吃汤圆的客人到春会上悠哒一圈,有的带着自己的孩子,其实孩子大的自己早就蹿的没影儿了。会上有卖衣服的、卖吃的、卖玩具的,大家也不吆喝只是安静的等着顾客上前问价,万一买东西的对价格有异议就会极力和卖家讨价,希望能把价钱压下几分。孩子们多是在会上乱窜,不是看新奇玩意儿就是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候大人给的零花钱不够还会问同行的小孩而借钱买,非要买到自己想要的物件不可。

到了晚上的时候,家里的客人都走了,不过村里还是要比往常热闹一些,因为这几天我们村里都有唱戏的,戏台子搭在村里最显眼的地方,看戏的大多是年龄偏大的一些人,孩子们基本都是凑热闹的,不过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听我爸妈说以前的时候要比现在更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有的家里富裕一些的会放很多的烟花,特别好看;还有演社火节目的,舞狮的、耍杂技的、逛花灯的,听起来就让我很是羡慕,可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很多传统的节目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家乡的元宵节伴着春会格外的让我欢喜,元宵过完就是我们开学的时候,伙伴们总是欣喜中夹杂着期盼,希望自己在这一元复始的节日之后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我家乡的元宵节,可能没那么惊艳,但总让我念念不忘。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8

小朋友们,你们对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印象深刻呢?我对元宵节的印象最深。

我知道一个关于元宵节的传说,让我给你们讲讲吧。传说古时候凶禽猛兽横行人间,有许多人打猎。有一天,一只神鸟迷了路来到人间,被人们打死了。天帝知道后非常气愤,要让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把人们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把这事告诉了人间。人们听后个个惊慌失措,最后一位老爷爷想出办法,让人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每户人家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以此来骗过天帝保住性命。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天帝往下一看,人间火光一片,响声震天,真以为人们全被烧死了。为纪念这次成功,才有了元宵节。

沿袭到今天,我们家乡的元宵节更加丰富多彩。记得妈妈跟我讲过,她们小的时候每到正月十四,家家户户的孩子们找来竹棒和稻草,让大人们扎成火把,浸上油。天一黑就点燃火把,一个个举着在田间来回跑,把田里的枯草点燃,远远望去,一条条火龙在田间舞动,一个个火堆熊熊燃烧,非常壮观。孩子们嘴里还念叨着:“人家的油菜像麻杆,我们的`油菜像斗蓬。”这就叫作“正月十四照坏虫”,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预示着今年将是丰收年。可惜我们现在的小朋友看不到了。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每家每户都要包汤团,吃元宵。我们宁波的汤团特别有名,皮薄馅多,香滑诱人。勺一个糯糯的汤团咬上一口,芝麻馅一下子冲进嘴里,可好吃了。吃汤团预示着全家团圆,我就是这一天来到这个世界上和爸爸妈妈团聚的,所以特别喜欢这个节日。

除了吃汤团,元宵节的重头戏还是赏灯、猜灯谜、看元宵晚会。每年街道、社区都会制作形状各异的花灯在各大公园展出。赏灯和猜灯谜是我们这些小朋友最快乐的时候。广场上火树银花,盏盏红灯笼高挂枝头,一个个灯谜垂在灯下引来爱动脑筋的人们跃跃欲试,猜出谜底,乐呵呵地捧走奖品……荷花灯、兔子灯、虎头灯、孙悟空、猪八戒……全都有机会出现在这里。舞狮、舞龙、唱姚剧、走花轿等等平常我们很少看到的民间艺术也都在此刻上演……

家乡的元宵节精彩纷呈、令人难忘,至今还在我脑子里鲜活地展现。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9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每年的元宵节,我的家乡??——泉州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猜谜语、踩街、赛花灯等,元宵节有时比春节更热闹。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元宵节晚上,我们家乡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到了元宵节晚上,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煮了满满一锅汤圆,我坐在桌旁美滋滋地品尝着汤圆,一个个软软的汤圆像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滚到了我的肚子里。汤圆的馅也各不相同,有花生的和芝麻的,个个都美味可口。

吃完了汤圆,妈妈和爸爸就带着我去看踩街。街上可真热闹啊!人山人海,三五成群,小孩子们都跟着爸爸妈妈出来游玩,有的提着花灯;有的.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有的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头饰;走在街上,时不时还能看到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烟花。突然,从不远处传来锣鼓喧天的声音,原来是踩街的队伍来了,我和妈妈赶紧挤到人群的最前面,只见一群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人边唱边跳地向我们走来,有“火顶公婆”、“拍胸舞”、“踩高跷”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目,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拍胸舞”,一群矮矮壮壮的中年人,光着上身,边跳边用力地拍打着自己的胸,还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真有趣呀!

元宵节晚上,赏花灯是必不可少的。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到了赏花灯的地方,一进大门,我们就看见各式各样的花灯,绕着场馆整齐的排列着,有纱做的兔子吃萝卜、纸糊的金鱼眨眼睛,还有各式各样的走马灯、宫灯,有的宫灯上还缠着一条腾云驾雾的龙。花灯的颜色也是多种多样,有红的、橙的、黄的、绿的、青的、蓝的、紫的和白的等多种颜色,五彩缤纷,漂亮极了。刚走不远,我们就看见一只纱做的兔子灯,那只兔子非常大,手掌上拿着一副对联,上面写着“兔年吉祥,新春快乐”八个大字,旁边还有一只顽皮的小老鼠在表演!这么多灯,我最喜欢的是龙舟灯,巨大的龙舟上站着一只白兔,手上拿着金银财宝,龙头龙尾栩栩如生像要飞起来似的,龙舟还摇来摇去,像在海上航行一样,真是惟妙惟肖啊!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既热闹又好玩,我喜欢家乡的元宵节。

家乡元宵节作文篇10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节欢天喜地的气氛里,元宵节又接踵而来。元宵节在我的老家青岛是一个倍受重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猜灯谜、包汤圆、写福字、贴春联,是十分忙碌的一天。

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把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每年元宵节,小区都会举办猜灯谜的活动,我为了大显身手,一早就拉着奶奶来到了活动现场。一进茶楼,就见里面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一个个灯谜被写在了红纸上,挂在如精灵般在空中跳舞的花灯上,漂亮极了。

只见一张红纸上写着:“三水压倒山”,我立即就猜了出来:“当”!这时,只见前面围了一堆人,我和奶奶过去一看,是一个灯谜:“72小时(打一字)”。只见人们有的嘴里念念有词,有的站着静静思考,还有的打开手机搜索答案,就是没一人能说出答案。这时,奶奶说了一句:“72小时不就是三天嘛,三天……”我顿时恍然大悟,喊道:“晶”!果然,我又猜中了。

这时,我看见姥爷在人群里奋笔疾书。过去一看,原来他在写福字。这个福字是楷体的,方方正正,很是漂亮。我一时兴起,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人群里传出一阵喝彩声。

看见奶奶正在包汤圆,我也想试试。奶奶对我说:“汤圆因为会让人联想到月亮,所以有着团圆、吉利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包好一个汤圆也不容易,你要多加练习。”果真如奶奶所说,包汤圆可不容易,我忙活了大半天,结果馅儿放多了,溢了出来,造型也不好看,像一堆歪七扭八的饺子。我又总结了经验,将汤圆皮搓圆,捏成薄片,将圆滚滚的馅儿塞进汤圆皮里,收口、掐边、揉成球,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就做好了。品尝着自己的作品,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一股大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元宵节既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是那么快乐,那么有趣,始终让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