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典故,历史典故100篇(整理9篇 )
历史的典故篇1
[以茶代酒]
三国时期,吴国集团老总孙皓经常举办酒会,下属全都要作陪,规矩是:参加酒会的人要喝光7升酒。韦曜是孙皓父亲的老师,酒量只有2升,孙皓看他喝不下了,就悄悄换上茶,让他“以茶代酒”,不至于难堪。
这则正能量的典故到此本就结束了,可后续似乎更容易让人学到些什么。后来,正直的韦曜经常跟孙皓对着干,大肆批评孙皓经常开酒会戏谑下属。孙皓恼了,找了个理由将他逮捕并诛杀。
[点茶三昧手]
苏东坡到杭州上任时,欣赏了好友谦师精彩的点茶,品饮了谦师亲手点的茶汤,果真是非一般的感受,于是当场题《送南屏谦师》一首,诗曰:“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苏轼本人也是一位泡茶高手,谦师能被高手赞赏为“三昧手”,实属不易,其技艺可见一斑。
[水厄]
晋代官员王蒙特别喜欢茶,每天喝茶不停,客人来了也要陪着喝。然而,问题来了,当时的官员、知识分子大都没有喝茶这一雅好啊。因此,去王蒙家时,大家内心忐忑,戏称“今日有水厄”。
风水转了1700多年,现在人喝茶,生命不息,喝茶不止,淹没在茶水里才幸福。
[水递惠山泉]
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煮茶要用无锡惠山泉水。可是无锡与京城相隔千里,怎么得到新鲜的惠山泉呢?李德裕建了一条惠山泉的特快专递线,从惠山汲泉后,由驿骑日夜兼程传递至京城,时人称之为“水递”。
一骑红尘妃子笑,这“水递”形式颇有点效仿唐玄宗时杨贵妃的千里快骑送荔枝的味道,奢侈啊。
[赌书泼茶]
宋代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爱读书,每次饭后夫妻俩一起煮茶的时候,就用“赌书”的方式比赛,看谁能先喝茶。一方问某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第几页第几行,另一方若是猜中就可以先喝茶。可是,往往猜中的一方常常得意忘形,将茶水洒了自己一身。
名人夫妻如此琴瑟鸣和,放现在,随手发一条到朋友圈秀恩爱,肯定收赞无数。被媒体报道后,说不定还又抢了汪峰的`头条。
[贡茶得官]
宋徽宗赵佶不仅嗜茶,还喜欢重用贡茶有功的官员,漕臣郑可简新创了团茶“龙团胜雪”献给他,官位便升迁到福建路转运使。
后来,郑可简的侄子得到一种叫“朱草”的茶,他却让自己儿子入京进贡。献茶有功,儿子也被赏了官职,被人戏称“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
郑家摆宴庆祝。席间,郑家洋洋自得,说:“一门侥幸。”被夺了“朱草”的侄子,激愤难平,当即接话:“千里埋冤!”
历史的典故篇2
诺贝尔写自传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历史的典故篇3
范蠡,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越国,为大夫。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践即位,即位后,由范蠡主持军事,与主持政务的文种携手振兴越国。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10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勾践十五年,范蠡建议勾践发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杀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越军在围吴都三年后破城,夫差自杀。越国终于吞并吴国。勾践称霸后,范蠡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决计激流勇退,就辞官归隐至齐国。他善于经营,竟然治产至千万。齐人尊他为贤人,请他为齐相。任齐相不久,范蠡又弃官散财,移居定陶,在定陶经商又积财千万,成了大富翁,号陶朱公。
范蠡不是吴国人,但他在无锡却留下不少传说。相传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隐居于此,泛舟湖上,故名蠡湖。蠡园因地处蠡湖之滨而得名。在无锡还有好多地名与范蠡有关,如蠡河、蠡桥、蠡园、马蠡港桥等。在太湖边上的老百姓口头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历史的典故篇4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流经赵县。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桥上有很多的东西,类型众多,丰富多彩。
赵州桥建成已距今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桥上有车轮印,膝盖印。
历史的典故篇5
齐桓公养祸害己的历史典故
竖刁是春秋时期齐国人。他少年时进宫伺候齐桓公,深得齐桓公的宠爱,后来成为乱政祸国的奸臣。
竖刁出身贫寒,入宫后,他想尽办法进内廷做近侍。他由外廷做起,处处谨慎,加之他天资聪颖,渐渐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调为近侍。在桓公身边,他处处留心观察桓公的`生活习性和内心活动,事事投其好,恒公非常满意。天长日久,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竖刁深知桓公有两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于是,竖刁就着力从这两方面下手。宫中有一个叫易牙的人,为人奸诈,精于烹调之技,竖刁就设法与其结为朋友。易牙也深羡竖刁显赫之势,两人沆瀣一气。有一天,竖刁向桓公举荐易牙,桓公听说易牙擅长烹调,就随口问易牙:“我对人间的鸟、兽、虫、鱼都吃腻了,只是没吃过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这本是桓公一句戏言,易牙便把这件事牢记心里,想着怎么才能给桓公做顿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儿子不正好吗?几天后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盘嫩如乳羊、鲜美无比的菜。当桓公知道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觉得易牙爱他胜于爱自己的亲骨肉。此后,桓公不仅宠信竖刁,对易牙也恩宠有加了。
宫中有一个叫开方的大夫,也是竖刁的好朋友。为了得到美女,竖刁就和开方计议要把卫懿公的女儿荐给桓公,果然,桓公得到这个美女后非常高兴。竖刁通过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宠信,在宫中身价日增。
后来,齐桓公病倒在床,三人乘机作乱,易牙更是将宫门堵死,筑起高墙,最后将齐桓公活活饿死。
齐桓公养祸害己的【成长心语】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交为人坦率、讲究诚信、博闻多识的人为朋友很有益处;交为人善于逢迎谄媚、当面柔顺讨好、以花言巧语取悦于人的人为朋友则有害处。的确,交友不可不慎重,交了德高学博的好朋友,即可得到帮助和提高个人素质;交了品质恶劣的坏朋友,就有可能跟着走上歪路,害人害己。因此,一个人择友一定要在“益”字上下功夫。
历史的典故篇6
一:白登之围
汉太祖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建议,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陈豨、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二:诸吕之乱
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吕后尊汉高祖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汉高祖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三:文景之治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刘恒。他和儿子汉景帝刘启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虽然汉景帝刘启时期(前154年)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10个月即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和南越一样,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马复力等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治世时代。
四:南征北战
汉景帝刘启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世宗孝武皇帝,也就是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在政治上,汉武帝刘彻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武帝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霸王道杂之”,但汉武帝刘彻时期对儒家的采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收复南越国和朝鲜,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大国,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有了“丝绸之路”的美称。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是汉朝疆域最大的时期,也是汉朝的极盛时期。
五:宣帝中兴
汉武帝刘彻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被害。汉武帝刘彻死后,年仅7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是为孝昭皇帝。汉昭帝刘弗陵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刘弗陵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从此继续辅佐汉昭帝刘弗陵治国。汉昭帝刘弗陵遵循汉武大帝刘彻晚年的政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以至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刘弗陵死后,汉武帝刘彻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他行为放纵,密谋除掉霍光,但反被霍光废掉。之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又名刘病己,汉武帝曾孙)即位,是为汉中宗。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还政于汉宣帝刘询。地节二年,霍光去世。但霍氏一门逐渐黑暗。汉宣帝刘询将的霍氏集团一网打尽。汉宣帝刘询治国摒弃不切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在整顿吏治上沿用汉昭帝刘弗陵,劝民农桑,抑制兼并,降低豪强在国家中的角色。经过了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的治理,国家经济明显恢复,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这就是著名的武昭宣盛世。
汉武帝刘彻死后,汉宣帝刘病已时期即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但是,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加上汉武帝刘彻好大喜功,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帝刘彻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希望不再穷兵黩武,也使汉朝不至于败亡。为抢救经济,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与民争利,加强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六:西汉灭亡
汉宣帝刘询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刘奭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刘骜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刘骜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刘骜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之中。汉成帝刘骜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汉成帝刘骜死后,汉哀帝刘欣即位,是为汉孝哀皇帝。汉哀帝刘欣有“断袖之癖”,终日与他宠信的对象董贤厮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国家已经呈现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公元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刘欣去世。8月17日,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贤成为大司马,并迎接汉平帝刘衎。10月17日,刘衎即位,是为汉孝平皇帝。但是,汉平帝刘衎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公元6年2月3日,年仅14岁的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仅仅立孺子婴(刘婴)为皇太子,自己担任“摄皇帝”。公元8年十一月,王莽废除孺子婴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史称大新帝国或新莽王朝,西汉灭亡。
历史的典故篇7
指鹿为马的解释
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译文: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这时,秦王不相信自己,却相信奸臣的话。
指鹿为马的造句
1)指鹿作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同“指鹿为马”。
2)指鹿为马,颠倒是非,是一些阴谋家的惯用伎俩。
3)从中国历史上的赵高"指鹿为马",到建国以来的历次运动无一不表明。
4)指鹿为马是领导干部的大忌。
5)社会上多的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人,媒体报导不可不慎。
6)秦朝末年,丞相赵高阴谋篡位,为了排除异己,他想出了一个"指鹿为马"的花招。此举既将皇帝秦世玩于股掌之上,又能将那些不阿权势敢讲真话的大臣识别出来,以便加以清除,可见其用心之深毒。
7)在如今的社会中,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不被打破,员工们只能阿谀奉承,即使领导指鹿为马,他们也得应声附和。
8)我们对待科学应该严谨一丝不苟,如果不懂装懂,就可能闹出指鹿为马的`笑话。
9)现代社会,颠倒是非指鹿为马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10)纵然是长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属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11)所谓指鹿为马,今日是处处一现实。
12)做事一定要实事求是,不可对那些指鹿为马的人和事明明心知肚明,却要随声附和,阿谀奉承。
13)成语“指鹿为马”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我们用它来形容那些故意颠倒是非的人。
14)画饼充饥,指鹿为马,误导消费。
15)你说的话虽不是指鹿为马,却也是以羊易牛。
16)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17)一些开发商听到某些"官话"后也拍案而起:"简直是指鹿为马,一派胡言"。
18)明明是一只狮子,却被贴上了驴的标签,这不是指鹿为马吗?
19)在正义与真理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人终究是要受到惩罚的。
20)今天经理说话真是蛮横无理,居然指鹿为马,是非不分。
21)你们"斧头帮"使出的招式叫"指鹿为马",自称京城水景住宅,"坐享清凉的河边生活",其实不过是一条污水沟,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
22)岂不知奴才发烧了可以指鹿为马,杀了皇帝,夺了天下。
23)他竟然敢在大众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真是胆大妄为。
24)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时间引申出"指鹿为马"这句成语。比喻怀着恶意,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25)环境科学家都支持设定行动的优先顺序;隆伯格指鹿为马,只不过因为他反对别人订定的顺序。
26)真理只有一个,不可以指鹿为马,也不可以白马指为黑马。
27)我们一定要彻底杜绝这种粉饰太平,指鹿为马的弄虚作假的恶劣风气。
28)以前我不相信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看到余秋雨曾轶可莲花河畔,我相信了。
29)他对机械根本就不认识的,不是在指鹿为马吗?
30)他是当大官的人,他应该明辨是非。如果故意指鹿为马,混淆视听,终会让人讨厌。
历史的典故篇8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故事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是罗贯中作品《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讲述的是曹操和袁绍在白马对峙时,曹操营中大将关羽斩杀了袁绍阵营两大猛将颜良和文丑的故事。袁绍派遣颜良出战前,帐营中的谋士曾告诫袁绍说,颜良的性子有些急,不能单独让他带兵出战。
但是,袁绍没有听从该谋士的意见,一意孤行地让颜良去进攻曹将刘延。曹操的谋士荀攸让曹军假装在延津渡河,让袁军误以为曹军要偷袭他们的后方。于是,袁军会分散兵力入驻延津,如此一来曹军便可攻袭白马。袁军果然中了曹军计谋,当颜良距离白马十公里时候,已经看见曹军在前方。颜良震惊之余,仓皇准备迎战。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攻打袁军,关羽骑马走到队伍前方,看见对方将领颜良。关羽骑着马冲入袁军,还没等颜良反应过来,关羽已经冲到颜良面前,立即斩杀了颜良的头颅。袁绍和文丑得知颜良已被曹军杀害,心中万般悲痛。决心前去与关羽交战,为好友颜良报仇。文丑与关羽大战数个回合后,文丑感叹对方实力太过强大,于是文丑驾马沿河而逃。关羽哪里肯放过文丑,关羽乘胜追击,快要追赶上文丑的.时候,关羽使出绝技拖刀斩,将文丑诛杀。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是全文经典的一个故事桥段,后来读者认为,文丑和颜良都是赫赫有名的武将,不可能轻易被关羽诛杀。
历史的典故篇9
【读音】:tònggǎiqiánfēi
【解释】:痛:彻底;非:错误。彻底改正以前所犯的错误。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痴公子很使噪脾钱》:你痛改前非,我把这所房子与你夫妻两个住下。
【历史典故】
宋朝,虔州王汝弼,言行谨慎。东村刘良,西村何士贤,两家祖辈上都积德。崇宁癸未年,两家各生一子,聪明过人,延请王汝弼做两个孩子的老师。刘良与何士贤,家产虽丰饶,但为人很刻薄,德性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前人。
政和辛卯三月,汝弼站在门口,看见人马从门前过去,象走过官府的样子。再看何氏门前,有人指指点点,到刘氏门前,也是如此。王询问两家是否看见这个情况,都说不知。没有多久,发生瘟疫,两家儿子都死了。
这年秋天,汝弼梦见自己被引到冥间,看见南面主官宝盖幢幡,喊汝弼,问道:〝你是陕西干州王汝弼吗?〞王回答说:〝我是江西虔州王汝弼。〞一查,禄寿还远。
王藉此机会叩问主官何、刘两家儿子死亡的`原因。主官说:〝这两个儿子,都是栋梁之才,天曹记录他们祖父的阴德,将要使后代兴旺。没想到良与士贤,处心行事,全部与先祖相反,因此夺回贵子,不久就要没收他们的家产了。〞
王苏醒过来,已经过了两天,就喊来刘、何两人,把梦中情况详细告诉他们,两人哭着悔过。
从此两人都广积阴德,济人利物。乙未年,又各生一子,刘家的儿子叫兆祥,何家的儿子名应元,还继续请汝弼为老师。后来二子同登绍兴癸丑进士,地位显贵。
相关范文
-
护士台人员年终工作总结(精选3篇)
邮政储蓄营业员工作总结(精选2篇)
英语考试总结范文模板3篇
参加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范文5篇 参加志愿者活动感受
参加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范文摘选800字5篇 参加志愿者的心得体会
志愿者活动心得优秀范文5篇范文 志愿者精神及志愿者活动心得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心得优秀范文5篇范文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范文
幼教个人心得体会范文推荐【5篇】
幼教个人心得体会全新范文摘选 幼师教学心得随笔
幼教个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幼教个人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怎么写
做有情怀的幼儿教育培训心得体会5篇 教育幼儿感想
新幼儿教师实习心得3篇
音乐教师实习心得体会3篇 音乐课实训心得体会
采购人员日常工作的个人优秀心得范文 采购个人工作总结ppt范文
采购人员工作情况的个人心得范文5篇 采购员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