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总结 > 个人总结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收集8篇)

时间: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篇1

大三第一学期按学校要求选修了工程训练,从第一节课的工程实践概论到最后一节课的数控铣削,无一不令我感到实践的快乐,我用心去学习、操作,也乐在其中,尽管最初都觉得无从下手。

这次工程训练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甚至是一些技术活,比方焊接、钳工、铣削、车削、自行车拆装还有系列数控操作,让我着实感受到了一些技术工人的骄傲,学习实践起来也就更为上心了,这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的学习之旅。而令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工程训练亲自操作第一节课——焊接实验。

或许是第一节实践课的缘故,尽管离现在也有10个星期了,中间还经历了8个实验,那节课的场景却一直刻在我心里当时老师

双手戴上焊接手套,左手拿着面罩,右手拿着电烙铁,很娴熟地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操作,同学们表情大多还是冲动中带着期待的,待老师分好组以后,我们就各自两人一组进行了操作。我和一个女生一组,我们两刚开始都显得有点局促,不过在看到别人已然顺利开始实践后也就开始了焊接试验的`准备工作。我戴上手套后,左手拿焊锡丝,右手拿电烙铁,把电烙铁以45°左右夹角与焊盘接触,加热焊盘。这时候手却意外的有点抖,竟然将吸盘的铜片给吸起来了,心里顿时吓了一跳,接着来的几次又抽离的很快,甚至还未等到焊盘到达预定温度,几次下来都无法将锡丝融化,我在心里暗自给自己鼓励加油,克服自己的恐惧心理,待焊盘到达温度时以45°左右夹角抽离焊锡丝,焊接的时候心里默数了一秒钟又撤离焊锡丝,默数一秒后又继续焊接,接下来的几次就能较为顺利的把锡丝融化成要求的折线图。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老师给分不高,自己做得也不够好,但心里还是感到暖暖的,毕竟是第一次如此接近技术活,穿着一身的军训服看着还是有模有样的,也学到了焊接的根底知识与手艺,今后也不至于是个焊接技术上的文盲。最后提一点小意见。焊接、钳工、铣削、车削、自行车拆装、铸造等实验算得上是真正的手工技术活,学过一遍以后还是不容易忘记的。相对而言,数控类的实验编写程序和机器操作是分开的,编写程序时看到很多同学没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解,在同学的帮助下才逐渐明白如何编写程序,操作的时候也是相对机械化,甚至连如何开始建档和保存都没弄明白。希望这些实验老师能讲解细致一点,增加课程量,缩短留给同学自己编程的时间。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篇2

刚拿到工程训练课的教科书时,翻开看前言,见到这么一句话:“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是非机械类有关专业教学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技术根底课。〞

当时一看到这句话真是很快乐哇,感觉是上天又一次给了我一个我曾经放弃的时机。高中时选择文理科时我就很纠结,选理科自己有迈不过的坎儿,选文科又要放弃自己钟爱的物理或者科技一类的东西,但是抉择之下还是选了文科。来到大学后看到那些航模协会啦,电子协会啦,活动搞的风生水起,真是羡慕嫉妒恨。怪就怪当初没学理科哇,物理化学没啥根底,即使能去这些协会也是打酱油,难当大任啊。不过这个时候看到有工程训练,也真是上天助我啊,能让我过一把实践操作的瘾,因为我自小就特别喜欢这些能亲自动手去操作的东西。

短短的十次工程训练课虽然一转眼就结束了,但却留下了很多令人难以忘却的回忆。

第一次是单纯的理论课。由于第一次我们并不清楚工程训练课的上课时间与平时有所不同,还迟到了30多分钟,不过还好,恰好赶上老师讲重要的东西。第一次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对以后的课很有指导作用,工程训练中心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以后需要实际学习操作的具体步骤,操作时需要注意什么,具体考前须知,具体要穿什么衣服,以及平安事项。还有开设这门课的意义与必要性。

还记得我第一次实践课是数控车削,去实验基地时我不知道具体位置,还担忧自己找不到,就按着老师说的大概路线与自己的感觉还有看别人怎么走加上路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数控车削中公式的编辑还有具体考前须知,由于第一次不知道上那个课要带笔与纸,加上那个老师说的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自己没怎么听得明白,编辑公式的时候,还要借笔与纸,所以就比拟慌张,不过后来经过慢慢询问与自己的.摸索还是编的大致正确。

工程训练课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磨练自己的认真、细心、耐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

总之这一段时间的工程训练课将会使我终生难忘,其中培养起来的或是更加强化的认真、细心、耐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与协调能力将会影响我一生使我终生受益。

最后在感谢工程训练中心老师辛勤教导的同时,也想一些小建议,希望以后可以将工程训练课内容精简一下,因为有些课程对于我们文科生来说确实有些偏难,仅凭一讲课很难学懂,而精简之后便有充分的时间可以将难的课程分成两讲来上,这样教、学效果都会很不错的。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篇3

工程训练实践课与一般的理论课不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或是与同学一起完成,以获得制造的根本工艺知识。所学的知识都非常具体、生动而实际,实用性很强。作为理工科的学生,这些根底知识和根底技术还是应该要具备的。

第一次去工程训练课是概论课,让我了解到我们这次实践课都应该要做什么,都要遵守些什么。像提前看了铸造的一些视频,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我们要严格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实验期间要服从老师安排,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开动设备,要穿军训服,实践时认真听老师讲等等。实验室里更是让人难忘,像焊接试验时,郭老师很认真给我们讲焊接要用的器材和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平安问题,怕我们不懂出事。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常见的但又不懂的知识,让我有勇气点燃第一根焊。在这里,我们两人一组,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学习很愉快,很轻松。

此次的实践课程,让我看见并接触了很多的试验仪器设备,像弧焊机、游标卡尺、铣床和台虎钳等等,多得我都说不清了。以前这些东西通常都只能在电视里才看得见,没想到第一次真正看到还是在大学校园里,真是让人兴奋不已。在使用各种设备时,我都很小心,每次试验完毕,总要整理和清点使用过的工件、工具和量具,将设备擦拭干净,并将周边环境清扫干净。在学习中,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和根底知识,熟悉了一些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其主要设备的使用,了解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在实验中有苦也有乐,我觉得最累不过钳工了。首先要会使用台虎钳、锯弓、锉刀、套螺纹、划针等,还要锯断半成品,费体力。特别是我第一次拿到的锯齿根本上都已被磨得快没了的.,锯了很久,身体都软的没力时才去向旁边的借好点的锯齿,这才锯断了。然后还要用锉刀把据面磨平,锉六边形,很是需要精力和体力。虽然苦了点,但做出来的螺纹很好,老师直接打了八十几分,让我感到很欣慰,很快乐。回想一下其中苦乐,还真是回味无穷。

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根底课,以实践教学为主,让我们独立操作,并有老师在旁辅助。通过学习工艺知识,使我们了解根本制造过程与制造工艺,用学到的工艺知识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加强了我们对理工与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融合。对于一个理工科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并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很重要,而这些能力都是通过实践来培养。在训练中,我们亲自动手操作各种设备,使用各种工具,结合实际进行操作训练。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在原因就在于综合素质低,创新能力低。而工程训练是我第一次接触实际工程环境,第一次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来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该课程增加了以后学习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工艺知识和技能,让我们树立起工程意识,增强了劳动观念,集体观念,从而提高了综合素质。在学习中,我接触了很多机械设备,了解了一局部设备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实践是创新的唯一途径,只有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使自己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到开展,而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也使我们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

衷心希望学校的工程训练课程能越办越好,培养更多的社会综合型人才。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篇4

一个学期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每天重复着教室食堂寝室的三点一线让我仿佛又找到了高中的感觉。然而不同的是,这个学期的工程训练课程却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毫不夸张的说,每一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陶艺的满身泥浆,到焊接的闪闪火花,再到切削的机器轰鸣,作为一个文科生,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也算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真正使我成长的是那节铣削试验。上课开始后老师先向我们介绍了不同种类的铣刀,然后以卧式万能升降台铣床为例,介绍铣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然后亲自启动机床教我们如何使用。这节课的任务是分成小组用铣床铣出一个36齿的'齿轮。首先需要进行计算,算出每一个凹槽之间的间距,然后将其转化为分度盘上的孔数,每铣一个凹槽,分度盘就要转动相应的孔数来保证齿轮每一个齿的均匀分布。动作机械而且费力,但是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整个工件的美观和实用性。很不幸我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数据出现了误差导致铣出的齿轮出现了偏斜。

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教训,经济管理方面同样存在着很多方面不容马虎,有时候经济数据的偏差也可能导致公司的兴亡。这件事使得我对自己不认真的缺点加深了认识,使得自己可以在这方面不断努力,以不断完善自己。

要说收获还有很多,在这么多节课堂上,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多事情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做事情不能眼高手低,只懂得纸上谈兵。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自己的逻辑规划程序,然后编程指挥机器,这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还有就是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试验的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几个同学合作完成,分工和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也在这里显现出来。最后一点,也是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陶艺制作铁艺制作等带有艺术性色彩的工程训练课程中。很多以前同学的奇思妙想都深深地震撼了我,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当下中国正缺少的正是这样一种创新精神,这样一种敢于突破常规的精神。学校开展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教育意义也在这里凸显出来。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很幸运学校给我们这样一个提升自己,开阔视野的机会,我们也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工作中,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不断进不而不懈努力。

报告的最后还有对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学校可以增加工程训练课的课时,因为很多时候感觉上课时间不足,实验项目完成性有一点欠缺,有些知识和技术也没有达到完全掌握。还有就是希望学校能够结合当今世界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的前沿,改善训练中心的设备,淘汰落后机床和技术。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姓名:

学号:20xx20

20xx年xx月xx日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篇5

经过这一学期的工程训练实习,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工程训练是一门和其他课程不太一样的课程。工程训练和其他一般的理论性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系统的理论、定理和公式,除了一些基本原则以外,大都是一些具体的生产经验和工艺知识,需要我们在自己动手的工程中体会和总结得到;我们主要的学习课堂也不再是教室,而是工厂或实验室;主要的学习对象也不是书本,而是具体的生产过程;我们在工程训练中获得的知识也不再是那么抽象和不可触摸,而是具体的生动的实际的一些东西。

作为一名工科学校的学生,我们除了应具备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工程训练课,我们了解到了这些工艺的制造过程,也更好地掌握了这些工艺知识。

工程训练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同时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另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的'乐趣!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的话自然是有些道理的,而现在我对这句话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记得在做铸造的时候,我和一位女生搭档,第一次做的时候,我们在做每一步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一点点错,而且做之前总是在想老师刚刚是怎么做的,尽量地去记忆老师的步骤,但我们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在第二次做的时候,我们看到其他小组都快做完了,担心时间不够,就想赶速度。做的时候有些步骤就得过且过,结果可想而知还是没能成功。在第三次做的时候,尽管别的小组已经开始浇铸了,我们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决定按照自己的节奏结合铸造的工艺知识,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做每一步之前都想清楚这步在整个工程中的作用,而后根据其重要性决定做工是粗还是细,是该慢还是该快。尽管我们仍然是最后一组完成的,也不是做的最好的,但我们也学到了一些自己觉得值得的东西。

在我们自己操作之前,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老师做的很轻松,每个步骤该做什么以及下个步骤该做什么,他都了然于胸,很快就把模型做好了。而我们在观看的时候仿佛对老师做的每一步,以及每一步的原理也都能理解,并且觉得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当我们自己独立操作的时候,刚才还记得清清楚楚的东西,一瞬间好像什么也不记得了。每做完一步都要犹豫好久才敢做下一步,在老师看来十分钟就能完成的模型,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做出来,质量也不敢恭维的!也许这就是熟能生巧的魅力吧,但是在自己真正动手做了一遍过后,之前那些模糊的,不清楚的地方都变得印象深刻了,动手真的很神奇!

从我们第二次失败中,我体会到做事要用心才能成功,同时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步伐而改变自己的节奏,我们应该坚持自己,在自己的人生旋律中找到自己的节奏,这样才不至于迷失自我!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焊接,在我们自己独立操作前,依然是老师给我们做示范,我们见习,感觉挺有趣的,很刺激,电石火花的。但是当我们自己拿着焊条要去引燃的时候,心里还是忍不住又一丝恐惧,害怕出现老师说的那种焊条粘在电石上拔不下来的情况出现,更害怕焊条引燃时乱飞的火花窜到自己身上。正当我们用钳子夹着焊条犹犹豫豫的时候,老师走了过来,笑着对我们说“没什么好怕的”,然后他就站在那儿,等着我们操作。我们就豁出去了,压着害怕把焊条放在电石上轻轻的快速地敲,很快就引燃了,其实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可怕,尽管后来有几次我们感觉到焊条粘在电石上了,但是我们很冷静地用了一点力就把焊条给扯了下来,最后还焊出了不错的小鱼尾纹。

有些事情的可怕只是我们的臆想,只要我们勇敢地走出第一步,一切的猜测都会消失,随之而来的只有事实,只有我们自己最真实的判断!

十个不同的工程训练让我收获了十种不同的心情,十种不同的乐趣,也让我体会到了十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篇6

工程训练已经结束好几周了,但是每次看到自己亲手做的钳工,数控,铸造的作品,依然会情不自禁的回到那几次工程训练课。它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在实验室里受指导老师的指示学习具体的生产过程从而掌握基本的一些具体生产经验和工艺知识。要求我们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和基础知识,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的主要设备与工具,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在现代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掌握主要工种的操纵技能,能独立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并培养一定的工艺实验与工艺实践的能力。

按照课表排列,第一节工程训练课是钳工实验。钳工是利用手持工具对金属表面进行切削加工的一种加工方法。因为是第一次上工程训练课,所以大家都都很有激情,此次钳工实验要我们加工一个螺丝出来,虽然看到原材料觉得有点困难,但经过老师的讲解后,我们都觉得简单多了,做起来也信心满满了。车削是在车床上,以工件旋转为主运动,车刀在平面内作直线运动或曲线移动位进给运动,从而改变毛坯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切削加工方法。铸造就是制造铸型,熔炼金属,并将熔炼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型方法。焊接是指通过适当的物理化学过程,如加热加压等,使两个分离的物体产生原子(分子)间的.结合力而连接一体的连接方法。焊接是最具挑战性的,在操作的过程中必须戴面罩和手套保护自己。

所有的工程训练课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铸造实验。在铸造试验中,每一步都要求做到位,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前功尽弃,不得不从头再来。这次试验中我们要铸造的是一个飞机模型,相比其他实验,这个实验真的比较考验我们的动手能力,要求我们记牢每个步骤的顺序。虽然这只是一个模型,但是当最后看到自己亲手做的作品出炉的那一刹那,它早已在我心里飞了起来,而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数控线切割,数控车削,数控铣削也同样精彩,这些实验同样不是很难,对于我们的思维训练很有帮助,但是偶尔在我们耐心的编完程序后,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出我们的作品,这个有点打击我们的积极性,希望学校能在这方面给予改进。

工程训练是我在学校期间唯一感到除学习之外有意义的事,工程训练使我学会了一种态度:细心观察,反复实践,百折不挠,精益求精。这是我们人生一次伟大的收获,不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这也将成为我们大学一段美好的回忆!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篇7

通过一学期的对工程训练课的学习,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以前总是不喜欢去碰那些机器零件、尺子之类的东西,总觉得不好玩,很无聊,而且还很脏,但经过一学期的课程了解及实际操作后,发现其实这些机器啊、零件啊很有意思,因为你只需要在旁边操作,把该调整的刻度都调好,该开得开关按好,车床机器的一切操作都由你指挥,感觉非常的不错,比方什么车削啊,铣削啊,数控铣削啊等那些,一切都是机器在运作,做出的成品比人工的要完美得多。

在这短短的十讲实训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艺课和那个老师,在我们进入陶艺室之前,我们对陶艺是完全不知的,不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但上了一讲课后就觉得原来陶艺也挺简单的,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难。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个示范,看到一团泥在老师手里一会儿变成一个杯子,一会儿变成一个碗,一会儿又变成一个花瓶,觉得又美妙又神奇,极于想试试身手,本以为简单,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麻烦,要么是因为泥土太硬了,要么就是放在旋转台上的重心位置不对,反正失败了很屡次,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算交了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作品。给我们上陶艺课的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师,他不停的在我们中间走动,给我们指导,好让我们更顺利的完成作品,也是因为这样,我们每人才交出了一份成果。

另外,还有一讲课我印象比拟深,就是焊接实验课,最开始老师演练给我们看的时候,我觉得好危险,因为它的那个火光到处飞,怕小的火星溅到身上,当自己在做实验的时候第一次觉得手都在抖,做了一次过后就觉得没什么危险了,而且很兴奋,所以做了很多焊接的条纹,当然,在做焊接的时候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把握不准焊接条与需要焊接点的高度,所以经常焊着一半火光就熄灭了。然后又得重来,不过在最后老师检查的时候还好,因为老师在旁边慢慢指导的',所以焊接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总之,简短的十讲工程训练课让我获益匪浅,就我个人来讲,我很希望学校能够多开一些类似这种工程实训的课程,让我们文科生多了解一些理工性质的课程,因为这些在以后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如果我们连一些关于理科方面的常识都不知道,就真的落后了,当然,也希望学校能够多提供些机器设备。因为学校的同学太多了,但是设备却很少,经常上课都是几个人一组做一个实验嘛,这样的话在有限的时间内难免就有同学没时机做,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建议。

工程训练实习总结篇8

通过一学期的对工程训练课的学习,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以前总是不喜欢去碰那些机器零件、尺子之类的东西,总觉得不好玩,很无聊,而且还很脏,但经过一学期的课程了解及实际操作后,发现其实这些机器啊、零件啊很有意思,因为你只需要在旁边操作,把该调整的刻度都调好,该开得开关按好,车床机器的一切操作都由你指挥,感觉非常的不错,比如什么车削啊,铣削啊,数控铣削啊等那些,一切都是机器在运作,做出的成品比人工的要完美得多。

在这短短的十讲实训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艺课和那个老师,在我们进入陶艺室之前,我们对陶艺是完全不知的,不知道它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但上了一讲课后就觉得原来陶艺也挺简单的,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难。首先,老师给我们做了个示范,看到一团泥在老师手里一会儿变成一个杯子,一会儿变成一个碗,一会儿又变成一个花瓶,觉得又美妙又神奇,极于想试试身手,本以为简单,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麻烦,要么是因为泥土太硬了,要么就是放在旋转台上的重心位置不对,反正失败了很多次,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算交了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作品。给我们上陶艺课的是一位非常和蔼的老师,他不停的`在我们中间走动,给我们指导,好让我们更顺利的完成作品,也是因为这样,我们每人才交出了一份成果。

另外,还有一讲课我印象比较深,就是焊接实验课,最开始老师演练给我们看的时候,我觉得好危险,因为它的那个火光到处飞,怕小的火星溅到身上,当自己在做实验的时候第一次觉得手都在抖,做了一次过后就觉得没什么危险了,而且很兴奋,所以做了很多焊接的条纹,当然,在做焊接的时候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把握不准焊接条与需要焊接点的高度,所以经常焊着一半火光就熄灭了。然后又得重来,不过在最后老师检查的时候还好,因为老师在旁边慢慢指导的,所以焊接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总之,简短的十讲工程训练课让我获益匪浅,就我个人来讲,我很希望学校能够多开一些类似这种工程实训的课程,让我们文科生多了解一些理工性质的课程,因为这些在以后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如果我们连一些关于理科方面的常识都不知道,就真的落后了,当然,也希望学校能够多提供些机器设备。因为学校的同学太多了,但是设备却很少,经常上课都是几个人一组做一个实验嘛,这样的话在有限的时间内难免就有同学没机会做,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