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考志愿为话题作文(精选5篇)
以高考志愿为话题作文篇1
全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人,就会有很多很多的梦想,就像满天的星星,因此,大家都有不同的志愿。每一个人的志愿,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辰。
有人说,想当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这是一个伟大的志愿。有人说,想当一位美食家,吃遍全天下的美食,并介绍给大家,这是一个有趣的志愿。还有人说,想当一名像“名侦探柯楠”一样厉害的大侦探,这是一个正义的志愿。
而我的志愿,不像美食家那么有趣,也不像大侦探那么厉害,但我认为,其伟大程度,绝不亚于教师。
我的志愿,是当一名作家,不求像郭敬明、韩寒那样大有名气,红得发紫,我愿像网络作家那样默默无闻。
等我当上了作家,我要去周游世界各地,欣赏各种美丽的风景。我想去法国看埃菲尔铁塔和大本钟,去土尔其体验热气球上的空中餐厅,去日本了解那里的汉唐文化遗留,去大理进行一场风花雪月的旅行。
我会登上埃菲尔铁塔,遥望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遥望绿荫中的卢浮宫,看公路蛛网一般铺在眼前,听清风欢快地拂过身边。我会坐着土耳其的热气球,和鸟儿聊天,同白云握手,那白云中的太阳,就像一颗浸泡在牛奶中的草莓一样。我会在日本登上富士山顶,在樱花飞舞的季节品茗清茶。我还会在大理和流浪歌手一起歌唱,把大理的青山绿水收藏于心中。
然后,我会认真地、极其认真地将这些美景,通过我大脑的运转和敲击键盘的双手,让它们成为一个又一个精美而又有画面感的文字,把它们编成书,在各大书店里发行,供大家购买观看,让世界上的人们,即使是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
我会将我的书利用软件编成“声音图书”,只要手点在什么文字上面,手机中就能出现对应的朗读。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有许多盲人,他们的世界是一片漆黑的,没有一点生机,没有一点色彩,他们看不到这世界的美好。所以,我想编写一套“声音图书”,让他们可以听,用我的文字让他们感受到这世界的各种美好,让他们的人生不再是一片漆黑。他们听到我的图书,嘴角会浮现幸福的微笑,我知道,我的文字会化为一缕缕阳光,照亮那黑暗的世界。
虽然,这个志愿不容易实现,前方还有很长很长的路等着我去走,但我愿意去努力,去为之奋斗。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我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会有很多很多人在我的文字中遨游世界。
以高考志愿为话题作文相关文章:
★2022年广东省高考成绩录取分数线一览
★招生宣传工作总结5篇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数学真题及答案
★2022上海高考分数线
★湖南高考一本具体什么时候报志愿2022
★2022以《跨越再跨越》为话题的高考作文整理10篇
★创新精神主题作文800字最新5篇
★放飞梦想初二话题作文600字【5篇】
★致敬科技工作者主题作文素材5篇范文
★以为梦想奋斗为话题作文征文700字最新5篇
以高考志愿为话题作文篇3
虽然现在都填过高考志愿了。但是我还是想要在这里说一下。填报高考的重要性和应该怎样去填报。因为如果不填报好,高考的话以后会很后悔的。而且会影响以后的发展,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就算已经填报好了高考,不过,希望对明年填饱高考志愿的学子们一些帮助。
很多人都纠结一个问题,什么专业以后好找工作?这个观点是大部分的人最关心的,而且是家长关心的问题。因为现在社会竞争很激烈,而且大学生到处都是,硕士和博士也越来越多!也特别多所以找工作越来越难,如果是家境不好的孩子,那么找工作就会更难说以我们要考虑这个问题。我就是农村出生的,然后虽然我现在还在念大学,但是我的哥哥,他找工作就非常的困难。她告诉我,他当时毕业的时候找工作首先想的是温饱问题,如果不解决温饱,什么理想呀幸福啊,还有社会责任,还有其他的什么追求都是空谈。所以我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一个能好找工作的专业。但如果让我现在去填报志愿的话,我会不会这样想,我会选一个我喜欢的专业。因为只有喜欢这个专业,才去钻研,研究好了就能找到工作。因此我支持专业报自己喜欢的专业,我们不要完全为了找工作,去选择一个专业。因为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专业的话,你学习起来也不快乐,这样你到最后可能什么的东西也不会,找工作也不会那么容易。
那么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很多人也有疑问,我到底喜欢什么专业呢?很多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什么?这种状态是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烦恼的。有些人他很多东西他都比较喜欢,但是又不是特别的喜欢。其实没有必要为这个烦恼,既然你喜欢的东西那么多,那么你选专业的时候排除不喜欢的就可以了,一般你不喜欢的专业排除了,然后你在你感兴趣和喜欢的这些专业里随便选一个专业都没关系,因为这些都是你喜欢的,所以不论哪个专业,你都有很大的可能去学好。
高考填志愿选学校和专业都要自己去做决定。虽然会有很多亲朋好友给你建议,你可以听他们的建议。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别人的想法都是别人的。他们不能代替你自己的想法,你要知道大学是自己去上自己去学习,而不是他们去学习。我们要选合适自己的专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而不是去为了父母满意,或者是去为了虚荣心而去听从别人的想法。
还有大多数的学生选大学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一点,是选择离家近的学校好,还是选择离家远的学校好。其实我觉得还是离家远一点吧,因为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到大多数人其实离自己的家都不远,然后我觉得升大学都是我们该独立的时候,也没必要经常回家。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知道了家都重要,所以我的观点还是走远一点吧,至少出省。
最后一个观点是不管以后要填报的学生还是已经填报志愿的学生都挺有用的。不要把选择专业对以后人生道路看得太过于重要,我们在读大学的时候可以学习很多知识。其实上大学我到现在接触到我专业的知识都比较少。所以我也会选择去学习关于其他专业的还有其他知识。而且现在我们很多时候出去找工作都是专业不那么对口,这也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所以,如果你去上大学的时候,你发现你所学习的专业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好,那也不要太失落和心急。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你感兴趣的东西。
希望还没有高考的人取得好成绩以及填报了高考志愿的人你们有一个好的大学生活。
以高考志愿为话题作文篇4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高考的大幕已经落下,成绩已经揭晓。在填报志愿的关键点,我想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或多或少面临这样的两难抉择:孩子渴望远离父母,早日独立,家长却希望他留在身边;父母期望孩子选择好就业的师范专业,而孩子却梦想成为一名新闻人。其实,面对这样的尴尬处境,我认为应该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让梦想照耀人生,不能让现实完全吞没梦想。毕竟有梦想的人才能走的更远。
若理想与家人相悖,我们应学会与他们理性沟通。
生活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充满烟火气息。高考报志愿不可能不考虑未来就业,我们有必要听听老师家长们的合理建议,毕竟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若自己的理想与家人相悖,那就要想办法和家人理性沟通,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少年毛泽东在面对是否能继续求学的人生抉择时,听从了表哥王季范的建议,并一起说服了父亲,才得以继续读书,接触新思想,进而走向革命道路,最终建立新中国。
梦想不能被现实吞噬,我们要有坚守梦想的执着。
我们需要知道梦想的力量。梦想就是茫茫大漠中的一抹绿洲,让你看到希望;梦想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处灯塔,让你看到光明。认清自我,确定自己的梦想,勇敢追逐,我们的步伐才会更坚定有力,才能让青春无悔。“考古女孩”钟芳荣,在他人异样的眼光中选择了北大考古系,她也想如樊锦诗一样,发掘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并发扬光大:钟杨教授为了祖国植物多样性的理想,常年在高原奔波,收集千万粒各种植物种子,为此而献出生命;张桂梅校长为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选择了贫困大山,坚守几十载,创办女子高中,改变上千女孩的命运……心中有梦想,还要用脚走出一条通向理想的路。
志愿填报,是人生第一重大抉择。前路是茫茫,很可能看不到彼岸。在这关键的人生津渡,难免与他人意见相悖。但是相比于完全听从父母师长,任人摆布,以至日后痛苦不已,还不如握紧手中的舵,驶向汪洋尽头,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高考志愿填报,小到志愿,大至人生,命运都将在自己手中创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于人皆然。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顾风雨兼程。追随心中梦想,做出自己的选择,用脚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踏平坎坷,走出一条通天大道!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以高考志愿为话题作文篇5
高考志愿填报三原则如何平衡?
学校优先原则
以考虑上一个好学校为出发点。主要考虑的而是学校资源、就业待遇、出身的问题。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
能进入985/211的院校自然有原因,两方面,一是院校本身实力强劲,一是国家政策扶持。不管哪方面原因,能进去自然是好的。
就业上,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随着大学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
另外,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211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
在这里,我想提醒一些分数优势不是很明显的考生,如果想上好学校,其实一些985/211因为地域原因,相对来说比较好上一些,不妨考虑一下。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地域原则
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看来,在哪个城市上学也很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还有各省首府。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
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
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专业原则
对于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这一原则上可以考虑放轻一些,而一些成绩没什么优势,好学校基本没希望的,专业上要看重些。
说起来大学、专业,很多人都纠结,其实,考生可以多问问自己,综合考虑下自身和家庭情况,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