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半亩读后感精彩(精选4篇)
花田半亩读后感 篇1
花田半亩,一个很美很美的名字,它取意于南宋哲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名字很美,却又显得那么凄凉,或许源于我对作者发自内心的惋惜吧。
启开书的扉页,便看见田维笑靥如花,一段文字附于图下:“心存感激地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你所爱的人,温柔地对待一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悲戚。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看似简单的话语,可它的每一个字都触动着我的心灵。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不是在抱怨自己的不幸、命运的不公,而是在激励自己,激励他人:在困难面前,要坚强,不抱怨任何人和事。
“在我的右眼下有一颗痣,那是一颗会让人流泪的。痣。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另一只眼,让它拥有明媚与微笑。”读完这句话,心里有点暗喜,感觉这句话挺适合我的,因为我的右眼下面也有一颗痣。但是我无法与田维相比,我没有她坚强,没有她乐观,更没有她淡然。她一直在努力抵抗着生命的悲哀和死亡的恐惧,即使这样她还总是怀着一颗坚韧与感恩的心活着。。。
不过我最喜欢她那篇《妈妈》:“妈妈说,如果能够再次孕育你该多好。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妈妈,我却时常感谢你,你给我的生命。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是独一无二,最可宝贵的礼物。我感谢,今生是你的女儿,感谢能够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的手心。妈妈,不幸使我们共同的命运。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多么感人啊!体弱多病的女孩不是抱怨母亲给了自己多病的身躯,而是感谢自己母亲给了自己生命,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些,又有多少人可以不将过错归于他人身上?很少,很少,少到就像那可以在海上永不破灭的泡沫。
在生命的最后,她一如既往的感激,比起那些因为不幸而放弃生命的人来说,她是值得敬佩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样的事例早已是滥觞的情节,是早已令人厌倦的题材,如果当自身也身患绝症,自己可能比她更加的坚强。无论如何,我还是被她感动了。别说身患绝症的时候,连现在我都不能说我足够的坚强,我能平淡地面对不幸。
人的一生,需要感激的有很多,需要懂得的也有很多,但是我们始终会归于尘土,归于雨露,正如书中所说那样“倘若,这世上从来未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什么悲伤,生命是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世上不再有我,而又无处不是我”。人总是那么渺小,生命又是那么曲折。
与田维相比,我是多么的幸运,但作为同龄人,我更感到不安与惭愧。从她的文字里,我学到了面对苦难要坚韧、乐观;学到了面对一切,我们都要感恩。
花田半亩读后感 篇2
《花田半亩》终于买到了,正如她自己所说,花田里的文字,不是生活真实的热闹、是飘在半空的寂寞。
紫色龙胆花的背景和田工整的手迹,以及明媚的笑,在春日的阳光下和光线一起飞舞,精灵般。
在田微笑的身后,旺盛着生的气息,北京植物园的花含苞欲放,还未仔细去读,彩页都是花,各种花,色彩通透。
田最喜爱的龙胆花、花语只爱上忧伤的你。
花田比我想像中要厚重,没有过多的装饰,满满的是五十多万字的作品。可见,田在离开前的生命岁月中,心里怀着怎样的眷恋与不舍。细腻的心思想要把遇见的一切生活和周遭的人事都用一颗不然尘湮得诗心去雕琢成文字、雕刻成灵魂深处的记忆。
花田里,我看到田田对生活之爱、生命之爱,又看到“在死亡的悲泣里”摇曳着“生命的欢颜”事实正如田维所述,或许太多聪明、乖巧。
她从小就是一个受宠天使、父母之爱、友情关怀、恋人牵手。田田平生所给予他人的爱,在她生病后,一样不落的回报给了她。
看的出,她很想把每一次感动和关爱都付诸文字,但天堂使者迫不及待的收回了这位仙子,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她不止一次鼓励自己、她说:心存感激的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你所爱的人,温柔的对待一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悲戚。
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的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
可是,人生就像一个有许多缺口的圆,这些缺口就是遗憾,人的一生不管长短,不可能不留下遗憾,田维也一样,如果你认真读《花田半亩》,你会发现,背后藏着无数带往天国的遗憾。
比如,妈妈无尽的眼泪、哀思与孤寂。
比如,父亲的沉默和醉酒、再比如,你多么想去天堂之前披上洁白的婚纱、如今,在北京西山脚下,有一块安静的墓园,上面刻着田维小小的名字、在名字下面,常年放着一束含苞欲放的龙胆花儿、
那个爱龙胆花的女子。
那个如龙胆花般的女子。
谁能读懂,她的寂寞与忧伤?
花田半亩读后感 篇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随着诗声,走进这芬芳艳丽的花田,去欣赏一个平凡女孩与命运斗争的美丽与辉煌,感受她那平凡普通而坚强不屈的灵魂,去感受她那生命的美丽,去体会她肉体腐朽后,精神上的顽强进取所展现出的辉煌。
田维,北京女孩,1986年出生在一个平凡家庭中,15岁时身患绝症,开始书写博客,追求生命与青春的梦想。2004年考入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2007年8月13日,田维离开人间。去世前一天,仍在写作,留下《花田半亩》,感动和激励着无数人。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田维的肉体虽已腐朽化为乌有,可她21个春秋之中,不断追求生命与青春的意义。在不断进取之中,描绘出生命的美丽,梦想的魅力。
沏一杯浓香的咖啡,怀着一颗简单的心面对世界,世界也没有那么复杂,田维在临近中考时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担忧中,一切都没有想的那么糟,还是顺利考入高中,去向更远的目标奋斗。过好每一天的生活,最重要的,怀着一颗简单的心去面对这世界,不仅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与麻烦,反而充满简单与快乐。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紧张考试失利,事业失败,又有多少人承受不住生活的巨大压力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又是何必呢?怀着一颗简单的心去面对这世界,世界也没有那么多烦恼,生活也可以简单快乐像一杯咖啡。
田维对生活表现的从容、洒脱,不正是体现了她生命的美丽吗?
听着火车的呜呜,田维回忆童年,又感受现在。两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梦想,不同的追求,开始迈向生活,体会人生。“火车早已不再是火车”指的是想各种理想奋斗的途径,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现实中,空有一度经纶没有理想和目标,导致消极和浪费年华的人还不够多吗?只是缺少了一个理想,一个目标,一种途径。沉浸在书海的学子们啊,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追求积极上的人生目标吧!只有这样才会寻求到生命的意义,创造多彩的生活。
田维为了自己的目标,执著奋斗,不断进取,不正是体现了她生命的意义?梦想的力量吗?
奈何,无法拒绝,只有接受,只可叹一声:奈何。田维面对绝症无可奈何,充满着无奈的情绪,但是,用这样平静的方式面对死亡,有几个做到?这是一种无可匹敌的坚强,一种天高海阔的境界。奈何的事情,总是这般,轻轻的发愁,轻轻的思考,为了更深切地明白些什么,需要隐忍,需要牺牲。霍金一个用手指说话的奇人,对黑洞临界线的分析,创造出令整个天文界震惊的成绩。他要承受多少处奈何的疾病,奈何的环境和条件?是什么令他有成就?是坚强,是一种为梦想拼搏奋斗的信念。
田维对待绝症,乐观、坚强、平静、从容面对,不正展现着她生命的美丽吗?
不怕,不怕。这是田维在2007年7月4日对自己说过的话语,在临近死亡的时刻,依然如此坚强,如此从容,还飘荡着一个悲壮而坚硬的歌声:“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恐惧蔓延时,绝望吞噬生命时,死神降临时,这样的歌声足以令人淡然面对,不曾后悔,悲惨的命运才会使人成为一块美丽的宝石。人们往往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观念,才会放弃美好追求,贪图享乐,最后,最终成为一块没用的废石。
死神的手臂在向她挥摆时,田维对自己说:不怕不怕,不正是体现了她生命的美丽吗?
田维,一个怎样的女孩,琢磨不透。美丽中透出一份坚强,柔弱中透出一份阳刚。田维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文字:混沌。生命也许就是混沌吧。充满着神奇,同时又伴随着令人无法摆脱的无奈,但从田维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她人生的辉煌,生命的美丽。
一个人生命最美丽的时刻,不是在他享受生命成功的鲜花时,而是他默默的奋斗,经受命运考验的时候。田维向自己所热爱的文字奋斗,同时经受着病痛与命运折磨的时候。肉体虽已腐朽化为乌有,可精神上的遗留——《花田半亩》,正是美丽生命的结晶!
我们的生命不是天地间的过客,也不是时光的影子,我们是自然的花朵,是岁月的果实,是万物之灵!我们是宇宙间充满激情、活力、智慧、梦想、力量的创造者。我们正以自己的奋斗,展现着人类生命的美丽。
花田半亩中,依然盛开着艳丽夺目的花朵,她不曾枯萎,一直开放着,渗入我们的心田,成为永久的灵魂,定格在每个人的心田。
花田半亩读后感 篇4
在死亡的悲泣里,摇曳着生命的欢颜倘若、这世界上从未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什么悲伤、生命里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归于雨露。
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田维,一个美丽的女孩子,真诚、善良、纯洁、灵秀。
她爱这个世界,用一颗清水做的心,纯粹的爱着、虔诚的写着。她用明亮的双眸捕捉了生活中所有细微的美好,种在她心里。温暖、缤纷、幸福、多情、痛苦…是她的情怀、灿烂地,在她心田里,生长出来、很生动,似一片蕴含了无限深意的风景。
就如你所说的那样,把她的满腔情怀比作花田吧,她在春天里从容地播种,在夏天里热切地期盼成长,在秋天里快乐的收获,在冬天里安然的沉默。
她的花田里枝桠摇曳,清香朵朵!可惜,这美丽的花田只有半亩。
因为在一个宁静的夏天的夜晚,这美好女孩比作那翩翩的蝴蝶飞到了另一个世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她所钟爱的这个珍贵的人间,只留下她的花田半亩,继续明亮记忆的星空,延续感情的溪流,延续着对生命的思考与珍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花田半亩读后感》,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