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记忆作文(精选6篇)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 篇1
一所很古老的学校,走进大门,那座被生锈的铁墙包围起来的浮雕就告诉了你这一切。
看着那富有革命意义的画像,你就会感到它的不同。在最外面的行政楼上缠满了爬山虎,他们用自己那四季常青的绿遮盖住了楼上褪色的蓝。在一个转口处,还特地在墙上挖了一块地方,种上了竹子。真不知道这是外国的建筑风格,还是中国的。也不知道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继续前进,你就能看见我们的教学楼。那一座座破旧的楼房,无一不显现出学校的悠久历史。
楼房上,到处都能看见那种暗黄色的洗不掉的斑纹。教室里的设备到是经常更换,比如说桌椅啊、大屏幕的电视啊之类的,唯独那一块块黑板,还和学校一样保留了岁月的沧桑。他的上面坑坑洼洼,不过也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洞。洞的旁边,就是那种被擦后的粉笔留下的印记,有的地方只有暗暗的一道,有的却像刚刚写上去的一样。总而言之,是没有空白的地方的。为了方便学习,前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黑板分成板书、作业以及成绩三个部分,以便于学生和老师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就在这样的一个学校里,这样的一块黑板上,我度过了我那美好的童年。蓦然回首,才发现在我的记忆中,学校这两个字,不过是淡淡的一笔,而黑板,却像那一个大坑,那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大坑。
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我们的老师就把黑板分好了板块,占面积最大的,自然就是板书这一块了。虽然六年过去了,但我还是记得当初,几十双眼睛齐齐地盯着那块黑板的情景。的确,在这么小小的一部分黑色区域中,包含了无数的老师几十年的心血以及下面许多学生求知的渴望,它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使得人人都无法离开它,生怕在眨眼的一瞬间,自己就少了一点什么。作业板块,素来是学生们最讨厌的一块,毕竟小学里,还是以多讲多做为主,往往许多很容易的题目,还要重复的做上好几遍。而作业板块,就是传达这一消息的。俗话说“爱屋及乌”,但是“厌屋”也会“及乌”啊。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业板块也随着逐渐扩大,同学们对它的感情也是一点一点的恶劣。最小的板块莫过于成绩版块了,但是在这么小的一片黑色中,却包含了学生们最多的感情,有欢笑,也有泪水,因为在这里,写的都是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的价值。那几个小小的数字,往往就代表了一个学生几个月甚至几年来的成果,这么庄严而又重要的一个地方,怎么能缺少情感的衬托呢?
转眼间,我已经步入中学了。教室的前端也已经不再是那一块破旧的黑板了。可是我的眼前,却依然是那三个板块。我的心中,依然是那一面历经沧桑的黑板。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 篇2
书籍的概念相当之广阔,可以理解为童话、科技、自然、地理等,然而这些“书”却可以生活作为总称,它是一本大书,一本百科全书。它又似海洋,时而浪花溅起仿佛要冲向云层,直达高空,惊险而又刺激;时而风平浪静,微微海风慢慢地吹拂海面,优雅而柔顺,宛如仙女的轻纱。生活亦是如此,在经历大风大浪后,便会展现那乖巧而美好的一面;书亦是如此,在阅历科技惊险奥秘后,一份甜美、可爱的童话便请你细细品尝;这些似乎更有滋味可享。生活的基奠下,生存也是一种难以参透的哲学。
你可以纸醉金迷的生活中随波逐流,不问世事,任凭它的混而不发言表,做一个被时代麻木的人。你可以在这个社会中树立己见,设法推翻混乱的社会为美好的生活而斗争,为下一代人作牺牲。不过,这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前者的生存毫无意义,说白了,就是平庸;后者的生存则是重于泰山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会流传千古,受万人景仰,这是否是一种哲学耶?
几乎每个人都想流传千古,但这并非一步登天之谈,要想成为时代的佼佼者,首先就是要有学问,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读书成为奋斗的目标,让自己的人生得到升华。在智慧的细胞中,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我想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因为,我不惧艰难,用精神磨练的刀锋驱逐生活的风浪,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世界的黑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7篇《黑板上的记忆作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 篇3
看着眼前字迹寥寥,褪去华丽服饰而朴素,无人问津的黑板,我不禁想起了当年让黑板满满地辉煌与我们面前的何老师。
何老师不用电脑,所以黑板上往往密密麻麻的全是板书,颜色极重而又笔画苍劲,值日生擦起来很是费力。他人和字一样,年龄虽大却不怒而威,在他的课上班里纪律曾一度达到巅峰。
何老师写板书时,从没有其他声音掺杂在教室里,只有粉笔接触黑板的“嘀嘀嗒嗒”声独奏。他自己似乎也极为欣赏这种安静,并不是边写边讲,而是将讲和写分为两个部分。就这样,老师讲,我们听,老师写,我们记,一堂数学课就在罕见的安静中有序地度过了,留下整整齐齐的一份板书。
学习几何时,若有作图题,则何老师的严谨会更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一堂课下来黑板上的图形如电脑绘制般严密。没有圆规,尺子时,何老师决不凑合,甚至有一次向同学借了并不适于黑板作图的小圆规,默默折腾半天后在黑板上留下一个后排几乎看不见的圆。如今使用几何画板虽然可以快速方便地完成作图,但比起那粉笔留下的白色印迹总是少了些风味。
黑板平时虽默默工作,但等平时严肃而沉默的何老师发起怒来却成了宣泄的工具。教师里只要有一点声音他就用板擦猛地一拍,溅起的粉笔灰在拍击的中心形成了一个奇异的花边。记得有一次,何老师实在怒极了,板擦便在“啪”的一声中突然破了,露出里面变形的海绵,积累许久的粉笔灰爆裂在黑板上,下课后引来无数围观。
现在的黑板被无足轻重的挂在墙上,不会再有一位老师用它来发泄情绪,不会再有一位老师在上面作图;它甚至已成为一个公告板,成为投影仪故障时的替代品。也许在科技发达的未来,我们只能像从黑板被拍出的痕迹怀念何老师一样,从墙上曾经挂黑板的位置唤起黑板上的记忆吧。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 篇4
长长的方框,黑黑的板面,如此一拼凑,便成为我们熟悉到不能在熟悉的物品——黑板。它像一台放映机,将那些忙碌的身影一张一张放映在我们眼前;它像一幅水墨画,浅笔勾勒出知识的雏形,浓墨渲染出那些憔悴的脸庞;它更像一张枯黄的照片,一本陈旧的日记,记录着我们与老师一起拼搏努力的幸酸和快乐。
当一双双巧手在洁白的板面上一个一个“镌刻”出优美的汉字时,那“白字黑纸”诉说的不正是老师的简写吗。当一道道习题公布在黑板上时,我们是否只是想着,“又要做啊,好烦好烦”。而忘记了满黑板的文字是他们一点一点“描绘”上去的。
如今,我听到了黑板在向我诉说那一点一滴的陈年往事;我看到了师生忙碌的身影。
教室中洋溢着知识的味道,讲台上老师正在不亦乐乎的进行着他的“表演”。“精彩的演出”配上“热心的观众”。一唱一和,仿佛在演绎一个最美丽的神话。老师在给我们上“王几何”这篇课文,老师讲到、“王几何是同学们给老师取得外号,你们也可以给我们起外号”。那一阵阵悦耳清脆的声音正缓缓在我们心中刻下一道难以磨灭的痕迹。老师说完之后同学们便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起来,教室里充满了盈盈的欢笑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挂满了快乐的笑容。那灿烂的笑脸犹如朝气蓬勃的向日葵;又仿佛炎炎烈日下热烈的山茶花;更似月夜下盛放的昙花那般冰清玉洁,不可侵犯。黑板上那“王”“几”“何”三个大字我永远不会忘记。现在每每看到那一块块黑板,我便会想起那节课的精彩“演出”。
黑板是证人,它见证了我们和老师共同欢度的时光;黑板是相机,它拍下了老师忙碌的身影。如今我越发觉得,黑板像一部“史记”。一部记录我们在学习中成长的“史记”,我们与老师之间的情谊,我们与老师共创的“历史”,被黑板分毫不差地记录了下来。
当岁月在您脸上留下深深的沟壑;当粉笔染白了您的青丝;当时光无情的夺走了您的芳华。不变的,只有黑白遗留下来的记忆;不变的,只有黑板记录下来的“历史”。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 篇5
小黑板陪伴我三年了,它的记忆深刻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黑板上的字可以擦掉,可黑板上的记忆抹不去也擦不掉。它上面曾记着语文老师优美的文字、诗句和短语,数学老师复杂的题目,英语老师的陌生英文单词句子。
课间时,同学们有的出去玩,有的在画\www.kantuzuowen.net\画,有的正在罚抄呢!而黑板上也有许多人的全名,这时同学在黑板下嚷嚷,有的说:咦?你们是不是记错了?;有的说:为啥我记这么多次?这不公平。;还有的说:我怀疑你们是在睁着眼睛在瞎记。;班长也无奈地再记他们几次。
也许黑板记得之前老师上课的声音,开始老师的声音很精神,可后来老师的声音有点哑了。有一次老师声音很哑,就叫班长去替她说呢。
黑板的记忆是忘不了,抹不去的。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 篇6
黄昏时的教室,一束斜晖慵懒地照在课室后的黑板上。板报上的青花瓷花纹迂回而典雅,折射出古典优雅的韵味。我望着这第二次的“青花瓷”板报,思绪随着迂回的花纹回到初二时的时候……
那时我们班正值低谷,不知为何,每个人心里都烦躁不安,总是无法定下来。无论是宿舍卫生还是课堂纪律,都不尽人意。就连黑板报的评比,平时拿第一的我们竟破天荒地拿了第七。我们不甘,策划着下一期的板报要做得近乎完美。
于是,从策划到查资料,从设计版面到确定字体,我们都做得不亦乐乎。我们更发动班上平时不参与做板报的同学,一起来挤出时间,在上面涂抹着我们的蜕变。
可是,在检查板报的那一天,我们还有一大半的青花瓷底纹没有画完。画底纹是最为繁琐的事情,要先用铅笔勾画,再用颜料填涂。我和另外一位同学心急如焚,越急,越画不好,每每下笔,都不尽人意。我和那位同学心情极端烦躁,索性把笔一丢,坐在椅子上望着板报,生闷气。
“怎么不画了?”身后传来一声问候。我俩转头一看,是班主任。我们沉默不语。
班主任望了望板报,似乎明白了什么。“青花瓷给人一种安静优雅的感觉,只有有一颗平静的心,才可画出婉约细腻的青花瓷花纹。”只见他拿起笔,细致的勾画着,继续说道:“正如我们班级的文化‘静水深流’,我想告诉你们的,就是对待事物都要有一颗平静的心,才可以做好事情啊。”话音刚落,他的笔下便飘逸出充满浓郁古典韵味的青花瓷底纹。美丽而典雅,静谧而灵动。
我们静下心来,那天中午,我们没有睡觉,用手中的笔,勾勒出一大片意境深远而又唯美的青花瓷花纹,并不负众望再次取得板报评比的桂冠。
然而,在期末的时候,那幅凝聚了我们心血的板报消逝了。但如今,它又重新出现在我们初三的。教室中。即便它今后再次消逝,它也会永远、永远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上。
黄昏的余晖使教室弥漫着温暖的橙色空气。板报上的青花瓷花纹迂回而典雅,静谧而美好,直抵人心。
那黑板上的记忆,细腻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