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作文(精选3篇)
良心作文篇1
“助人为乐”这样一个简单的词语,众所皆知。“举手之劳”换来一声感谢,这是双赢。有人跌倒了,过去扶他一把,这又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但又为何演绎出今天这般境况呢?
老人摔倒不被扶起事件,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为什么面对摔倒的老人,公众会如此冷漠地视而不见呢?
“江苏大巴司机扶人被反咬是其所撞。”“一好心小伙扶老人被诬陷撞人者。”“为了防止成为翻版彭宇扶老人需见证人?”——以上种种发生的事情,为何连扶一下跌倒的人也变得参杂了利益关系呢?老人摔倒没人扶,这与他本人有很大关系,因为在被扶起的老人中,有些道德水平低下,别人扶起了他,不但没有感谢别人,而且还讹诈人。无良老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去谋取所谓的利益,使闻者发指,使见者心寒,使心存善良的人们真心害怕去扶起他们。
道德沦丧更让人心寒。
倒地老人事件随着马年春晚的放大,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但始终不能形成一个社会共识。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这已成了一个道德标志,将检测我们的道德向上还是向下。扶不扶倒地老人,已到了道德的拐点,要让道德的拐点积极向上,我们不能站着观望,而是要行动起来。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我曾在网上看到题目为《有感于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论坛,绝大多数人都对摔倒老人的遭遇表示同情,但不会上前去扶,因为那些“绕道”而行的人确有“难言之隐”。他们担心自己的义举会被所帮助的人陷害——“你必定是撞人者,或者和他们是一伙的,否则你为什么要救他呢?”再想到这个社会的世风,扶人还会被别人污蔑,有时候甚至会落到“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地步。所以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大家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人之初,性本善。
扶,是人心所向;不扶,亦别有隐情。扶不扶?不只是简单地伸手。试想,如果不是民警,而是路人扶起老人,会不会演绎一场《扶?不扶?》彭宇们的遭遇?也是所有人忌惮的。不是不愿扶,也不是扶不起,是“伤不起”。当助人为乐随时面临沦为肇事行凶的风险,谁还敢助人?谁还能乐起来?所以,“扶”是必须的,但也要让扶人者有底气、有保障。
“人倒了,必须得扶!”这本就不是选择题,更不该闹心。就如民警所言,“每个人都有父母,——谁都会去扶的”。没错!因为你扶起的不只是老人,还是人心和社会的道德良知。我们要知道,扶人——只是“为乐”。
良心作文篇2
在他人眼中,20xx年对胡玉兰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捡到30万元巨款后果断上交寻找失主的义举,让这名普通保洁员的名字传遍了全国。可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胡玉兰却人淡如菊,她说:“咱就是凭良心做了件该做的事,没啥大不了的!”
今年51岁的胡玉兰是省会梦溪园小区物业的一名保洁员,热心憨厚的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是业主们眼中出了名的“好大姐”。今年8月15日,她在打扫楼道时,发现了一个装有几十摞百元钞票的塑料袋。“这么大笔钱,失主肯定急坏了!”面对巨款,胡玉兰没有丝毫犹豫,她果断将钱交到物业公司,并在民警的陪同下将钱送到派出所。
看似简单的情节,在背后却隐藏着诸多故事。巨款共有30万元,以胡玉兰每月1400元的工资计算,这笔钱相当于她不吃不喝干30年!胡玉兰的家境并不宽裕,这几年丈夫和父亲相继去世,为了照顾两名还在上学的女儿以及80多岁的婆婆,她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因为家里没钱,两个读初中的女儿不得不放弃了高中,胡玉兰自己也因为过度劳累患上了多种疾病。但就算家里困难至此,胡玉兰面对巨款时也没有动心,这位没读过什么书的朴实妇女多年来一直秉持着母亲的教诲:“做人一定要对得起良心,不是咱的钱,一分也不能要!”实际上,拾金不昧对胡玉兰来说,也并不是第一次,曾经为了几十元钱,她甚至在小区内挨家挨户敲门询问,最后连失主都不好意思地说:“就这么点钱,你自己留下也没事啊!”
胡玉兰的事迹见报后,引发强烈反响,全国多家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读者、网友纷纷被她的行为感动,为她点赞。
荣登“中国好人榜”、“石家庄市文明公民标兵”、“拾金不昧巾帼美德模范”,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光环,胡玉兰却始终人淡如菊,她甚至还作出决定,把自己收到的慈善救助金捐给云南地震灾区。她说:“虽然我困难,但我知道还有很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云南灾区的同胞们刚刚遭受了地震的袭击,所以我把救助金捐出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希望灾区的同胞们能够早日重建家园!”中国文明网的编辑在点评胡玉兰时写道:“虽然胡玉兰只是一名平凡的保洁员,但是她拾金不昧并将收到的救助金捐赠灾区的行为,却彰显出了一个普通人物最高贵的灵魂。”
当热潮消退后,胡玉兰依然像以前一样踏踏实实做着自己保洁员的工作,天天仔仔细细地打扫着楼道卫生。偶尔会有人问起她:“当时看着那么多钱,你真的就没有动心吗?”胡玉兰回答道:“拿不属于自己的钱,对不住良心,睡觉也不会踏实,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且现在省会风气很好,相信换了别人,也一样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良心作文篇3
蔡欣芸与丈夫徐廷生清晨驾车接一位朋友,倒车时不慎撞坏街边一盏路灯但没谁看见,送走朋友后他们立即返回事发现场,在寻找路灯管理单位未果的情况下拨打了110。这句话之后的故事是:经巡警指点,夫妇俩先到街道办事处了解到管理单位,再联系问明了具体负责的公司,然后主动上门赔偿,并谢绝了公司因感动于他们的自觉精神提出的折价意见,照4980元的灯价加安装费全额赔付。
论理,损坏东西,照价赔偿,这可谓天经地义,古来如此,中外皆然,是维系和谐的社会关系的道德底线的内容之一,经典如莫泊桑的《项链》中的骆塞尔夫妇——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中这一准则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十年岁月中含辛茹苦,尤其是本有虚荣之心向往浮华的“漂亮动人的女子”玛蒂尔德,因此而“变成了贫苦人家的强健粗硬而且耐苦的妇人”后却心底坦荡,在再见到依然年轻美貌的昔日女友时对要不要上去攀谈能如此泰然:为什么不?
可以说,蔡欣芸夫妇的所为,性质上就是骆塞尔夫妇那种,而代价上则远远未及,尚算不得高尚,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因此,若拿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逻辑看,传媒对此大张旗鼓地报道实是浪费版面,有违常识。但事实上,这则报道感动了我,我并相信读到它的人普遍都会感动——与那家公司情愿将赔偿打折的原因如出一辙,所以传媒是成功的。
当常识的强调富有价值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现实太反常以呈。上述事件正是这样,真正的问题在于衬起人们感动和传媒成功的背景:眼下,在我们的社会中,肆无忌惮地突破道德底线者太多。不提别的,单看遭遇非典侵袭期间,在传媒披露出的消息中,趁火打劫地行坑蒙拐骗而大发昧心财的就有多少?仅仅将文章做在口罩上的便难以计数!相较之下,蔡欣芸夫妇岂不傻到家了?大清早,无人看见,损坏的又是公物,与谁也没直接的利害冲突,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他们却选择了主动“投案”,并且费尽周折,还谢绝了折价赔偿的好意。
科恩的《自我论》谈及“自由与责任”时,在关于道德“自我”的产生问题上,介绍了哲学和心理学对个体道德意识发展水平的如是分段:在最低的“前道德”阶段,正确行为由可能受惩和期待获奖来保证;在居中的“习惯道德”阶段,正确行为由需要得到关系人赞同和羞于受到关系人指责来保证;在最高的“自律道德”阶段,正确行为由良心和过失感来保证。以此观之,蔡欣芸夫妇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实质无疑是对良心的坚守——不以外在因素而移。
“虽然赔的钱是大半年工资,还是有点心疼,但要是瞒着不赔,我们俩都会感觉心里不安。赔付了损失,就能坦坦荡荡做人了!”——这是蔡欣芸、一名火车站街道办事处的普通职工解释自己行为动机的朴素语言。谈不上是大道理,却是做人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