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作文300字(整理5篇)
谷雨作文300字篇1
欢声笑语中,太阳黄经到了30°,4月20日,谷雨来了。
谷雨,雨水生五谷的意思。这时候雨水较多,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恰好今年的谷雨是漫天的雨点纷飞,像一个个小精灵似的向人们诉说着“谷雨来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年前的养蚕之旅。“谷雨西厢宜养蚕。”这是一句关于谷雨的谚语。我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成长的过程。
不久之前,我在街上看到了一树雪白的栀子花,心不禁一颤。谷雨时节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似乎是雪白的'颜色,但仔细一看,却是粉白中透着淡淡的鹅黄。多美啊!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真是一首美妙的诗歌!雨是宁静的,早晨是宁静的,山村是宁静的。一两声鸡鸣,山村醒过来,妇姑忙着浴蚕,两个人说说笑笑,亲亲热热,农忙世界啊,她们没有闲暇欣赏栀子花,栀子花却有的是时间欣赏这雨后的山村。
在栀子花纯洁的花朵与它芬芳的气息中,我们走过了宁静的谷雨。
谷雨作文300字篇2
谷雨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节气,也是4月的第二个节气。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时节。当每年4月19日~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的.名字来自古人“雨生百谷”的说法,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谷雨节气名字的由来,另一个传说则是与仓颉有关。玉帝为犒赏仓颉造字,特赐金人,仓颉认为这是本份,不配收取,只愿五谷丰登,百姓皆有所食。第二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却见满天里向下落谷粒,黄帝深有所感,于是将那天定为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每年到了这一天都要欢歌狂舞,感谢上天。从此,谷雨节便一直延续下来了。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作文300字篇3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其节气习俗活动很多,有走谷雨、食香椿、喝谷雨茶……其中,喝谷雨茶是一项重要的节气活动。今天,我就要泡一杯茶,来喝一喝谷雨茶。
刚开始,茶叶只是静静地杯子底部。我凑过去一看,茶叶细细的,长长的,绿绿的。我忍不住用手去摸了一摸,茶叶硬硬的。闻一闻,顿时感到一股清香沁入心田。注水后,茶叶像受惊的鱼儿上蹿下跳,打着旋涡往上游。它们挨挨挤挤地浮在水面,大口大口地喝着水。
不一会儿,有意思的情景出现了:有的`茶叶舒舒服服在仰浮在水面,好像在晒太阳;有的则迅速地往下沉,直奔在水底,然后躺下来休息;还有的在水中游来游去,仿佛在欢快地玩耍。
过了一会儿,茶叶们的个头长大了不少,颜色也变成了青绿色的呢!我端起茶杯,凑上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哇,香气更加浓郁了,顿时让我神清气爽。我忍不住喝了一口,哇,味道真是独特,苦中带着甜……
传说谷雨时节喝茶,能清火、辟邪,还可以明目,让我们一起端起茶杯,细细品味,祈求越来越健康。
谷雨作文300字篇4
此时江南,清明过后就是一段最繁生的时光。春雨淅淅沥沥断断续续地下,从清明时节一直下到谷雨,直至暮春。好长的春雨日子里,城里人开始烦了,可农家人喜欢。春雨贵如油,有了这细雨的润泽,和熙的阳光,秧苗很快长出新芽,毛绒绒的.一片绿色,再长到约一尺长,立夏前后开秧门,便插秧种田。
此时正是做秧田的时节,曾听老农讲:“清明谷落田,谷雨变苗田。”这大约是江南早稻播种育秧的大致时间表。可见秧田必须是在清明前做好的。正月十五闹过元宵,就是大忙的春耕开始,老农总是在春分过后,选择几块肥沃的耕田,做好秧田培育稻苗。田里活其实很有技术性,老农如果按现时的技师系列,当评个高级农技师。做秧田要经过犁、耙、耖数道工序,老农手脚娴熟。几天功夫,秧田做好了。一畦一畦整整齐齐的,土质细腻如膏,再撒上一层草木灰,便播下稻种。
“谷雨谷雨,百谷雨生。”这是农家人对于谷雨的那份许盼甚至感恩。
谷雨作文300字篇5
今天,陈老师在语文课上请我们喝了清火明目的谷雨茶。
一开始,茶叶静静地躺在杯底。我仔细看了看:它绿中带黄,像快要枯了的树叶一样。用小手摸一摸,它表面粗糙,而且脆脆的,真是像极了美味的薯片。用鼻子凑近闻一闻,它有一丝清香,这气味真是令人神清气爽。
后来,热水注入杯子里,茶叶就像受了惊的鱼儿一样四处乱窜。过了一会儿,水平静下来了,“鱼儿们”又争先恐后地挤向杯口,你挤我我挤他,好不热闹。
渐渐地,它们慢慢地安静了下来。有的像落叶一样飘飘悠悠,不紧不慢地落到了杯底;有的'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优美地转了个圈,轻盈地落到了杯底;有的像小胖子一样沉甸甸的,快速落到了杯底。小茶叶宝宝们玩累了,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好像睡着了。而茶叶爸爸们却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保护茶叶宝宝,让它们能做个又香又甜的美梦。这时,茶水变绿了,茶叶变翠了。我抿了一小口,苦中带着甜味。
我今天真开心,不仅品尝了清火明目的谷雨茶,还更好地了解了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