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后感(整理10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1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题记
在闲暇之余,我带着浓浓的好奇心走进了作家林海音笔下的世界,体味英子的成长过程。在这条北平的小胡同里,有经历悲惨的“疯子”秀贞,有质朴慈爱的宋妈,有温柔腼腆的妞儿......,他们陪伴着英子的童年。
如果说有些作品的情节如一条波澜起伏、暗流涌动的江河,那么我觉得《城南旧事》则更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作者清新纯真的文字和朴素温暖的.故事情节构成了一幅幅童年的生活画面,向读者娓娓道来曾经的那些往事............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对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这本书虽然是作者儿时的经历,与作者相熟的人最后一个个都离开了,但留下的却是作者对每个人的思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更是体现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爸爸。
他是我们家情感的纽带,是我和妈妈关系的调节器。儿时,他带我做过许多有趣的事,骑在爸爸的肩上看烟火,让他带着我肆意翱翔;牵着爸爸的手和他一起穿梭田间;躺在爸爸的怀里安然入睡............
自我上了初中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我们之间不再有那么多欢笑,甚至争吵也愈加频繁,什么事都要争出对错,我甚至有过不想与之沟通的想法,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变了,不变的是我们的关系,变了的是我们之间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直到一天晚上,跟爸爸一顿不愉快后早早上了床,却心里暗暗埋怨爸爸,久久不能入眠。这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响起,我瞄了一眼是爸爸,他蹑手蹑脚地走进门,帮我掖好了被子,摸了摸我的头,叹了口气后便离开了。心中一阵暖流,原来父亲的爱是在细节里的,是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里的。因为赖床、因为懒惰、因为懦弱......,我与英子何其相似,而爸爸却只是提醒、鼓励,并没有一味的惩罚我,而我却倔强的认为他们并不理解我。
英子的父亲特别爱花,有夹竹桃、石榴、菊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当英子的父亲真的离去时,她应该觉得自己才是被爸爸细心呵护的花,再也没人能为她遮风挡雨了,她也不得不独自面对这个世界而被动的长大。
也许现在的我还不能完全领悟父母的用心良苦,但我会试着去理解对方。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不管是哪一种爱的表达,我们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努力的学会坚强与独立。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2
爱尔兰人爱保存古迹,一个世纪后没发生什么改变,可是北京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想要了解老北京还是要读《城南旧事》啊!在寒假里,我读了这一本书。
《城南旧事》主要讲了林海音七岁到十二岁时在她的第二故乡发生的事情。英子遇见了大家叫她“疯子”的人——秀负,她们俩成为了好朋友,英子听说秀负生下的小桂子丢了英子非常同情。英子的另一个好朋友——妞儿与秀负说的小桂子的生世很相似,英子就带着妞儿去人秀负——她的'亲妈。最后,秀负终于和失散六年的孩子见面后,就去找她们的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的巨轮下……我心想她们真是惨那!秀负天天被别人嘲笑,妞儿天天被养父养母滥抽滥打,估计老天爷想让她俩早点结束这人生的悲剧吧!
还有一处让我映像极为深刻:英子住进了新房子,在草丛中认识了一位大朋友。他为供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野上看到了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发现,带走了这位年轻人,使英子非常难过。是呀!那个蹲在荒野里的人也是被逼到万不得已的分上呀,他想正弟弟的学习,能让他早点漂洋过海去读书。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来发现,并帮助他。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3
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最重要的一部,童年本该是幸福的,可英子的童年是痛苦的,也是这些痛苦,让英成熟了起来;面对这些痛苦,英子从未放弃:贫困、父亲早逝、独自一人……的痛苦。
童年的时候,英子和住在惠安馆被称为”疯子”的秀贞成了朋友,又遇到了既不是亲生又惨暴的爸爸,有一次和妞儿在院子里玩掉死鬼的时候遇到了秀贞,英子没有想到他们两个竟然是母女啊。但是不等英子反应过来,他们两个就去火车站了。从此再也没有了音讯。母亲带英子到了新地方,让英子上了新的小学,英子非常开心。可毕业礼结束后,父亲因病早逝,给英子既留下了痛苦不堪的.回忆,又留下了成长的基础。这一系列的事情给英子留下痛苦的回忆,但也为英子的成功之路铺下了基础,多年后,英子取得了成功。这成功,都源自于悲痛不堪的童年。
英子的童年是悲剧的,也是悲剧的童年让他成功。爱迪生小时候在火车上做实验,不小心被发现了,后来被扇了一巴掌,失去了听力,但爱迪生不放弃,靠着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了科学家。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4
在这个暑假里我把《城南旧事》这本书没读的部分读完了。
这本书讲的是林海音英子小时候在北京城南发生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疯子”秀贞,虽然别人都叫她疯子可是英子却并不这么认为,英子觉得秀贞是一个很伟大的母亲,要不是因为自我的孩子小桂子不见了也许她们此刻会过着很幸福的生活。英子十分同情秀贞。之后又得知自我的朋友妞儿与小桂子的身世很像还发现了她脖子背后的青记。连忙把她带去找秀贞。秀贞最终找到了自我的女儿,我也很为她感到开心。
童年是完美的,必须要好好珍惜自我的童年。
在这本书中有四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主人公。他们分别是:英子、秀珍、妞儿和一个小偷。他们在书中主角分明,个性突出,让我难以忘怀。
这本书中的英子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儿,她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都理解过好的教育。但她没有以富有为借口而骄傲,也没有看不起周围人,并且她经常帮忙那些贫苦和可怜的人,并主动和他们交朋友。比如:她热情帮忙她的好朋友妞儿找到妈妈。她不歧视“疯女”秀珍,主动接近她,陪她聊天,也所以了解了秀珍的故事,和秀珍做了好朋友,得到了秀珍的信任。秀珍是个劳苦大众家的苦孩子,因为父母的不健全,从小被扔在齐化门下的城墙边,被人收养后又饱受磨难,但妞儿是个懂事的孩子,她细心翼翼的过日子,还是经常遭到养父母的`打骂。她自卑,不主动同人讲话,但她却有英子这样的好朋友,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关心和友谊。她向往温暖的家,像英子一样。但她的命运坎坷,虽然找到了妈妈,但却还是以杯具告终。秀珍是个疯子,大家都害怕她,但其实她很善良,她内心的苦痛无人倾诉,所以常常郁郁寡欢。英子带着同情和好奇接近她,并常常看望她,是她生前得到的唯一的关心和理解。书中还有一个小偷,但我却不憎恶他,他很穷,甚至要偷别人的东西来供弟弟上学,他的弟弟学习很优秀,却不明白哥哥的无奈,看到他被抓住,我的内心感到一丝丝的酸楚。我不认为他是可耻的。
这本书中让我感到了一股力量,让我学会了要乐于助人。并且最近我也学会了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比如,我看到一个衣衫有些脏的小孩,不在躲避他们,我试着和他们玩耍,会发现他们的本性十分质朴,他们从不吝啬和我分享,当我和他们分享时,他们总是羞涩的说多谢,那笑容让我感到十分温暖。就像课文的主人公英子看待妞一样。文中的每个人物都会是一本书。每个人的人生都蕴含了一个道理,所以我喜欢这本书,我要把它推荐给你们大家,你们会喜欢吗?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5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新清的空气里,响得真好听。”这是宋妈与英子分别时候的场景。宋妈是英子家的奶妈,一位勤劳、朴实、隐忍而又重感情的人。她在城里做奶妈,却时刻挂念着自己的一双儿女,给孩子们做了很多鞋子,给家里写了很多信。她对东家的孩子也视如己出,倾注着全身心的爱,孩子们也一刻都离不了她,所以她四年不曾返家。
然而,四年后她得到的消息,却是儿子在她做奶妈的第一年里就溺水而死,襁褓中的女儿也被狠心的丈夫送人,或是卖掉了。而她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为了继续生养,她不得不盘腿坐在驴背上,离开朝夕相处的`乳儿们,只留下一串好听的铃铛声…
英子平日里并没有感觉宋妈有多好,有时觉得她有些幸灾乐祸,有时觉得她唠唠叨叨,让人讨厌。而当宋妈离开时,英子才发现宋妈的好。宋妈走的那一刻,英子并没有哭,仿佛没有什么舍不得。但她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接宋妈走的那头驴,记得驴脖子上套着的小铃铛,在雪后新清的空气里,响得很好听。
那头驴,英子之前是非常讨厌的,而宋妈坐在驴上,她却喜欢起那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声音。英子留恋宋妈,只是年幼的英子,对这爱与不舍,还无法准确地感知。若干年后,当英子想起这个雪后的早晨,她会意识到,伴着好听的铃铛声远去的,是怎样一个重要的亲人。
或许,宋妈明年会回来吧,抱着一个新娃娃,弟弟或者妹妹。或许,她从此不再出现在英子的生命里。
离别,不免悲伤。但也正是与朋友,与亲人,与家,与童年的离别,磨炼了英子,使她成为一个坚强的、独立的人。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6
书是知识的海洋读书,读书使人聪明,有智慧,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读过许许多多的书,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城南旧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城的还是胡同生活的时代。运煤的骆驼队在城里穿街走巷,铃铛清脆悠远;"唱话匣子的"背着留声机,等着愿意听京戏、听笑话的人请他上门。那时候的.孩子到游艺园里看露天电影,听戏,看杂耍;男孩子在胡同里踢球,女孩子在院子里玩“踢制钱”……这一切,都是作家林海音在《城南旧事》里描绘的景象,是她离开生活了近30年的北京到台湾之后,追忆童年生活的背景。
而他从6岁到13岁的童年往事:结交的朋友、经历的故事、观察的生活,则在这样的环境中徐徐展开……小时候的作者是单纯的,善良的,那么她的世界也是纯净的,在他眼里小偷是好人,她会和别人眼中的疯子成为好朋友。每个故事是那样的温暖。
《城南旧事》中,最后英子失去许多人:惠安馆的秀贞,草丛中的小偷,以及她最亲爱的爸爸。让我回忆起了我的生活。我是独生女,自然就成为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记得小时候,我上完舞蹈课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时,看见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迫不及待的爬上桌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饭,可是妈妈严厉地对我说:“宝贝儿,你这样做是不对,我们一定要等长辈们坐到椅子上,长辈先动筷子,我们才能动筷子。对于妈妈的批评我不服气,还很委屈。
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幸福啊,有亲人的照顾,有父母的谆谆教导。而且我和妈妈像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样相处。
像这样的经历还有很多,它们既使我记忆犹新,又是我珍贵的回忆。童年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经历,留存更多值得我们回忆的童年。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7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首好歌,可以触动岁月的动人回忆;一本好书,可以滋养人类的美好心灵。《城南旧事》就是这样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翻开书,慢慢读,细细品,你会发现一个丰富细腻的灵魂和一段与众不同的童年。
这本书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它记录了作者童年时期六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书中的疯子秀贞,失去儿子的`宋妈,开朗乐观的兰姨娘等重要人物,都是英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是英子心灵之树成长的养分,让英子逐渐成熟。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了》。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主人公英子小学毕业了,但他的爸爸却因病去世了。爸爸走了,英子的童年也随之戛然而止。
面对如此重大的变故,英子并没有终日以泪洗面,被悲伤打倒,而是一夜之间长大成人,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灿烂的微笑面对成长的磨难。
只有月亮的夜空不美丽,只有胜利的人生不精彩。这个故事让我明白,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是崎岖不平的,挫折和困难总会如大海的波澜一般无法避免。
也许你会胆怯或退缩,但是,如果你鼓起勇气,勇往直前,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联想到我自己,上次的竞选失利一度让我灰心丧气,陷入挫败的泥潭不能自拔。当时的我,得知自己落选那一刻,感觉天空都失去了色彩。现在看来,和英子遇到的挫折相比,这点失败又算什么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以微笑待之,因为我相信,微笑与坚强是生活中攻坚克难的一剂良药,是成长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强大武器。
合上书,闭上眼,书中的故事像电影画面似的一幕幕地在我脑海回放,让我心潮澎湃、感触良多。英子的童年已随风消逝,而我却正沉浸在童年的蜜罐中。
我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希望我长大后回眸一望时,我的童年也会像英子的童年似的,闪烁着一道道耀眼的光芒。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8
《城南旧事》这本书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大作之一,写的是林海音七岁到十三岁在北京城南的的四合院里所发生的事,故事生动形象,很有童心,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林海音非常向往过去在城南四合院里所发生的一件件有趣的事。
但英子始终就不能平白人世间悲伤和分离,那个7,8岁小孩可以理解人世间的悲伤和分离呢?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扔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眼中充满了疑惑,她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但英子的童年不只有悲伤,不然她怎么会去回忆一段只有痛苦的童年呢?“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这段话上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的人都能随口即来,如果有一个成年人也能向英子这样的话那就说明这位人还是童心未泯,全世界的`人都这样的话先不说乱了套了。但什么打仗啊,杀人啊,这肯定是没有的。文中英子的情感十分突出,她帮助了妞儿母女重逢,还把妈妈的手镯给她们做“盘缠”,让她们逃离苦海。英子的品格想想就知道了,那个叫好啊,她要是品格不好她干嘛还帮助妞儿呢?
回味《城南旧事》这本书感触深厚啊,虽然我没看过它的电影,但想想这么好的书改成的电影能差嘛。刚看过的那几天书中的景象在我脑中放电影一般,不停地放,仿佛我就变成里面的人物。我默默地想着……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9
今年暑假,我读了《城南旧事》,感触颇深。
根据这部小说翻拍的电影主题曲叫《送别》,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主题曲为何叫送别。因为读到每个章节的最后部分,有些人物必定离“我”而去。有温柔慈祥的宋妈,有优雅的兰姨娘,还有友好的妞儿和秀贞。每每读到这里,就不禁有了几分送别时的伤感。
这本书有一个章节,让我感到有些奇怪,那就是妞儿和秀贞坐火车离开后,“我”因为发烧晕了过去,醒来后却发现送给秀贞的手表和金镯子还在家里。妞儿和秀贞不是拿着这些东西离开了吗?大人们也说他们已经走了,这到底是不是一场梦?
我发现文章中一些过渡段也很有意思,比如搬家后,因为新帘子胡同的样子像一把汤勺,从这里突然过渡到吃饭时,爸爸对“我”说喝汤礼仪的样子,然后写到饭后去看小伙伴踢球,最后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章节。
这本书写了“我”童年时发生的那些往事。以前的童年和现在的.真是不一样,以前想听一段京剧,得等到晚上“唱话匣子的”来了,付些钱才能听,现在,按下收音机,立刻就能听见。以前想要吃些梅干,得去炒货店才能吃到,现在足不出户,上网购买,快递就能送到家。不过童年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城南游艺园”里听戏,不就是在游乐园里看表演吗?所以大家过童年的方式有所区别,但收获的快乐却也没有减少。
《城南旧事》有一股沉淀的京城韵味,读起来回味无穷。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也盼着以后还能读到相同类别的书。我觉得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过的每一天,更要努力过好现在。过去的每一天都不会再回来,没有一个今天可以复制。记住童年记住美好,并用笔尖把脑海里的东西记下来,这才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收获吧。
《城南旧事》读后感篇10
我看完了林海音著作的《城南旧事》,《城南旧事》里人物有:英子(林海音的小名)、骆驼队的领队、惠安馆的疯子——秀贞、爸爸、妈妈、宋妈、英子的朋友——妞儿、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斜着嘴笑的兰姨娘……
这些人都陪过书中的小主人公——英子在一起,在看第一章的时候,作者介绍了骆驼,它们的神态、细嚼慢咽的动作,个个都描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似乎身临其境;第二章讲了几个人,宋妈、妞儿和疯子——秀贞,在惠安馆里,开始作者还以为秀贞是和她玩“过家家”,后来英子把她那块很漂亮的表送给了秀贞;英子记得,秀贞跟她说过,小桂子(就是秀贞的'孩子)脖子后头正中间有一块青色的胎记,而妞儿的脖子后边正中间也有一块胎记,于是,英子带着妞儿去找秀贞,秀贞立马带着妞儿赶火车去了;因为那天下着倾盆大雨,英子发高烧,昏迷了十天。
第三章的题目很有趣,是:“我们看海去。”这是一个小偷儿跟英子说的,虽然我不喜欢偷东西的小偷,但是不知为什么,似乎是林海音的语言打动了我,我觉得这个小偷很玩,很可怜,看到他被人家抓到的时候,像一只老鹰在欺负一只小鸡,而且还要听着周围人的骂声。第四章题目就很明显了,题目是:“兰姨娘。”这章里讲的是德先叔和兰姨娘,德先叔是一个大学生,因为那时候要枪毙大学生,于是躲到了英子家里来;后来兰姨娘也来了,雇她的人家不要她了;后来,兰姨娘和德先叔一起走了。
第五章的题目也很新颖,是:“驴打滚儿。”刚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以为林海音要写驴怎样打滚儿的。结果不是;内容主要是,宋妈的小栓子死了,小丫头子不见了,宋妈很伤心,宋妈和英子在找小丫头子歇息的时候,看见有人买一种叫:“驴打滚儿”的吃的,那是把黄米面煮熟了,里面包黑糖,再在绿豆粉里滚一滚,很香;找不到小丫头子了,宋妈就骑着驴走了。
最后一章,题目让觉得有些伤感:“爸爸的花儿落了。”没错,英子的爸爸去世了,爸爸的石榴掉了,花儿也落了。
《城南旧事》一本很的书,悲悲喜喜,快快乐乐,都在这本书里展现了,从喜到悲,这本书让我们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是一本你看完了放不下、还要看一遍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