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新貌作文(4篇)
家乡新貌作文600字篇1
我的家乡是晋城,它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坐落于太行山之巅的一座风景如画的城市,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倒影在清澈见底的湖水中。景色十分宜人。它就一颗璀璨的宝石,在太行山之巅闪闪发光。不要看它小,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晋城的景色变了。市区边的荒山不再被烈日煎熬,而是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大衣,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涌起阵阵林涛;肮脏的臭水沟不再被人们遗忘,而是变成了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公园,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荡起阵阵波涛;污浊的天空不再灰蒙一片,而是换上了一身蓝色的新衣,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卷起片片彩云。
晋城的市区变了。以前冬天进风,夏天漏雨的小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过去又窄又泥泞不堪的小土路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条条四通八达、平坦宽阔的柏油路。而且路边的植被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把道路装点的多姿多彩。以前,城区边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随风飘到城区里,臭气漫天飞扬,让人十分恶心。现在,在政府“蓝天工程”的大力制止下,工《泡面作文·》厂的旧锅炉换成了新机器,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还不排放污水、废气,还了人们一个美丽的晋城。
晋城人民也变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家生活富裕了。脱贫致富,住上了楼房,买上了家电、家具,有的甚至还买上了私家小汽车。而且人们的素质修养也在不断提高,公路两旁的道路不像过去那样肮脏,而是非常整洁、漂亮,走在哪里心情都无比舒畅。
晋城变化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好,如果没有这些政策,也就不会有现在美丽富饶的晋城。所以,我们要从小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把祖国、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代人作文
我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花香:定睛一看,哇,重庆变了,重庆变了,又变了!我顿时兴奋起来,快乐起来。微微低下头,只见花坛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各色各样的花。一申红、黄金菊、彩虹菊、矮牵牛……五颜六色的花儿汇集在一起,拼成许多许多的图案,有的还组成标语。路两旁都种着高大的黄确树,排列得整整齐齐,一直通向路的尽头,好像是一支庞大的礼仪队在欢迎您的到来。记得以前这儿只有几棵早已枯死的树干。而如今,变化竟然这么大,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以前,这条路很窄,坑坑洼洼的,地上的泥巴、垃圾从来没有人来清理。现在可好了,路面又宽畅又平整。中间的水泥马路,少说也有六个车道。两边的人行道,最窄处也有好几米宽,地砖全都是新铺的,闪闪发亮。路上随时都有人清扫路面,所以地面相当干净。走在这样的路上。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再看看这附近的建筑,那些破旧不堪的老房子都已经不见了踪影。只见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每幢楼都有独特的外形,它们都穿着色彩鲜艳的外衣,散发出现代大都市的气息。
这儿最美丽的应该算是夜晚的景色了:整条马路都被路灯照得亮堂堂的,像一条金色的长龙,路旁每棵树下都有一盏地灯,照得路面一片绿油油的。在路边的花坛前、灯柱上、围墙上,好多地方都亮着五彩斑斓的装饰灯,有的像小太阳,有的像花朵……稍远点儿的地方,新修的滨江路和渝澳大桥上彩灯闪烁着,各条路纵横交错,各种颜色文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梦境般的画面。
我发现了,我发现重庆变美了,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
代人作文篇3
都说“时代塑造人物”,这才有了不同的一代代人。或许我们的爷爷奶奶辈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革命,而我们则是新时代的年轻人,经过岁月的变迁,不同的两代人,矛盾亦是重重……
许是吃撑了,又沾了风寒,弟弟接连病了好几天。药也吃了,针也打了,就是不见好转,仍是上吐下泻的,可急坏了全家人。
于是,外婆开始剑走偏锋——用偏方。作为一名21世纪的中学生,我自然是相信科学的,而外婆却执意说“就是偏方才能治病”,气得我干脆一声不吭。外婆说的偏方叫“糊水”,就是把玉米,面条,大米放在锅里干炒,直到炒糊,还要把一块骨头在灰里烧,等锅里的炒糊了,就把燃着的骨头丢进锅,掺上水,煮开,过滤,喝水,看着黑乎乎的“药”,弟弟直往我的身后躲,这个时候,我当然要站出来说话啦”外婆,你这是偏方,不能信,再说,这多不卫生,喝了不会病的更严重了吧!”外婆一听便急了“你们小孩子懂什么,我们那个时候,家里穷,别说买药,饭都吃不饱,喝这个,病照样好!”“我们跟你们那个时候又不一样。”我嘟哝道。外婆见我还是不让弟弟喝,随手把“药”丢在桌上,我也是拉着弟弟就往外跑。
晚上,回到家,楼梯里确是一片亮堂,推开虚掩的门,我顺手将买给弟弟的药放在桌边,却发现一杯冒着热气的水,原来是冲剂。看着外婆紧闭的门,我才恍然到,外婆的关切正如这一杯冒着热气的冲剂,苦涩,却充满了暖意。
两代人的相处过程中,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化解矛盾才是最重要的。他们的思想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的确是落后和古板的,但唯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是他们对我们不变的爱!
代人作文篇4
“国”是由千万个“家”组成的,千万个家庭的变化是国家变化的缩影。从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到攻坚克难的改革开放,再到经济繁荣的今天,七十年的努力奋斗,“敢叫日月换新天”已经成为现实。我们家三代人夏天的故事,正是这幅历史画卷中的一朵浪花。
七十年前的夏天,人们刚刚摆脱战乱的痛苦,却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困窘。外婆儿时的家是一座茅草屋,暴雨如注的夏夜,几声连续的惊雷在半空中炸开,雨水滴滴答答不断地漏在电表上,闪耀着噼里啪啦的火花,老鼠在身边飞快的窜动,外婆姐妹三人只得挤在一起瑟瑟发抖。“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正是她记忆中的画面。
四十年前的夏天,我的妈妈出生了。骄阳似火的七月,让她出生不久就长满了痱子和疖子。外婆怀抱着哭泣不止的她,两个人的体温更加剧了皮肤的溃烂。没有电风扇送来的缕缕清风,只能依靠蒲扇勉强度日,直到好心人采来荷叶给妈妈裹在身上,她才得以好转。
我记忆中的夏天,是清甜的味道,幸福而又悠长。不曾“享受”过半夜热醒,洗凉水澡降温入睡的待遇,更不曾在傍晚,睡在露天的凉床上和蚊子“斗智斗勇”。我享受着空调的庇护,还可以在泳池里尽情地嬉戏,各种美味的冷饮更是夏日的“福利”。夏天对我来说,是自由的假期,可以读万卷书,可以行万里路。
我们家三代人夏天不同的生活是国家富强、民族奋发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科学家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这沉睡的东方雄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国旗下成长的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走出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