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优秀作文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作文(整理6篇)

时间: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作文篇1

风拂过树木的枝桠,树叶奏起清脆的音乐“莎莎”――我站在树荫下,看着看滚烫的大地,顿时感到无限惬意。

我看着眼前的一对母女,听着他们的对话――

“宝贝,不要生气了,妈妈给你买。”一个妇女对着眼前的女孩说道。

“早就让你给我买……”女孩脾气暴躁地对着妇人撒娇。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不禁回想起那一次――

我十岁时,绑着两束辫子,手被妈妈牵着在百货大楼前伫立的情景。

我呆看了一会儿,拉着妈妈就进入那硕大的门,里面的吵杂声立马充斥着我的双耳。

我看着那玲珑满目的商品,脸上像开了花一样,笑嘻嘻地妈妈说:“妈妈,我要买那个洋娃娃。”一个娇小的洋娃娃,脸上也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妈妈弯下腰,仔细找着洋娃娃的价格,脸上的表情立马被僵硬所代替。娃娃实在是超出妈妈的承受能力,那可是她一个月的工资啊!

妈妈说:“我们买另外的,包不好?”尽管是询问的语气,但却有一丝渴求。但那时的我还小,听不出妈妈的语气。

“不要,我就要那个。”我哭着嗓子说。

“不行,走。”说完立马拉起我向出口走去。

“妈妈,我要那个……”我哭泣着,为什么妈妈不肯给我买,只不过是一个寻常的礼物而已。

最终,妈妈拗不过我的哭声,咬着牙,买下了那个在我们眼里价值不菲的洋娃娃。

那个时候,我只以为是寻常的,但却是妈妈对我爱的见证,一个不寻常的时刻。

“滴――”我被一声汽车鸣笛声拉回了现实,我望着那对母女的背影,犹如是我们俩的背影,妈妈牵着女儿的温馨场面。

至今,那个寻常却不寻常的洋娃娃还留在我的床头。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作文篇2

如今我在初中,在用那些莫名其妙的字母公式规划莫名其妙的未来。

今天是星期一,上作文课,老师念我作文,但我突然迷惑了,这篇作文叫童年记趣,可我突然想不起来什么是“趣”了,于是就像郭敬明讲的一样,老师也迷惑了,于是她开始向全班讲“趣”,所以我点了点头,可我还是不懂。老师让我们写另外一篇作文,我写到了一句话,话里有一个词:颠沛流离,可我却突然想不起来颠沛怎样写了,我写过好多次颠沛,可我突然忘了,心里闷得慌。为什么“颠沛”都那么“颠沛”。

一班的六十二个同学,居然忘了那么多人的名字、样貌,当如今有幸还在一起的朋友提到他们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切都无法追回。

时间带走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因为时间带走的,就是我们遗忘的。

生命带着迷惘、欢喜、伤悲,我们不是一切,但可以享受一切。

命运说生命只是一场电影,电影的主角却是我们。

最后

终是不想让自己过于颓废,所以用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来结尾吧:白的光,半度凉;黑幕长,天涯短。飞的哀,飘着叹;寸光阴,何自伤?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作文篇3

生活中有太多人之常情,于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司空见惯的事情认为是理所当然,甚至无动于衷,只有当我们迫切需要而又不再轻易得到那时才醒悟:当时只道是寻常。

迎着六月猛烈的阳光,我背着全家人的希望,精神抖擞地踏上驶往高中学校的汽车。对于母亲临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没完没了的叮嘱,习惯了对母亲冷漠的我只是不在意地敷衍了一句:"妈,行了,我都多大了?能照顾自己。"望着母亲远远地站在村口,心想着终于可以从母亲的束缚中解脱,我舒畅无比,充满了信心与勇气。

过于逞强的我一直都认为我能够应对生活中的一切,母亲的嘱托在我看来不过是左耳入右耳出之风。开学之初,一切良好,我如自己想象中那样顺利过了两个月。但一天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气温骤降。体弱多病的我终于还是被那冷气给击倒了。拖着沉重的身体在通向校医室的路上蹒跚,校医给我吊了针,还开了让人难以下咽的药片。但由于吃药不按时,我的病迟迟未好。被病魔折磨得如一行尸走肉的我终于想起了母亲的嘱咐。此时才真正意识到母亲对自己的重要,才忍着身体的疲乏低下头反省,为自己对母亲曾经的无礼和冷漠而愧疚。

我从小就是一个比较好动的人,总会在夜里把被子踢到床底下。母亲也就习惯了调好午夜的闹钟,无论天气有多冷,母亲总会到我房间为我盖好被子。而我却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母亲的付出,不曾对母亲说过一句感谢。记得有一次,由于停电,母亲摸黑进入我房间时突然被绊倒了,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不是关心而是无礼地责问母亲,母亲强忍着痛说不好意思,微弱的烛光中,母亲是多么委屈。

离开家乡,独在异乡求学,没有了醒来时香喷喷的早餐,没有了出门时母亲那"多小心"的嘱咐,更没有了寒夜里不期而遇的雪中送炭。沉思中,不觉泪流满面。那些寻常难以再有。

下意识中给远方的母亲拨了电话,一一诉说着学校的情况与自己的事情,几句自认为平常的关心话却令母亲激动万分,竟在电话那头偷偷掩饰无法控制的哭泣声。

当时只道是寻常,如今却非凡如金永刻于心。母亲,谢谢你的寻常,让我懂得了你无私的爱!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作文篇4

遗忘是一种幸福,回忆是一种奢侈的痛。回忆是什么?米兰昆德拉说,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在异乡的车站,等车的人是发黄的往事。我提裙奔跑了一个冬天,起点却已面目全非。颠簸不仅蹉跎了我的行程,也狰狞了一路的风景。我低落的情绪在心底埋得深深,文火煲汤似的煎熬。也许,不是故事的结局不够好,是我们对故事的要求太高。如果我们都简单一点,会不会快乐呢?

是好久不见的缘故吗?你的脸突然在我的记忆里模糊了。有人说,一个人有烦恼,是因为记忆太好的缘故。那么,我的记忆是好还是不好呢?我记得我们在一起度过的所有时光,可是,我不记得你了。我怕自己会像那个站在街角哭泣的小孩,弄丢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却无法再找回,因为连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都再也不记得。

突然发现身边与你有关的物件几乎没有,没有照片,没有信件,没有……说,我怎么能不忘了你呢?我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是没有答案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你已经离开。

离去的人,一个、两个、越来越多,而今后需要怀念的,也越来越多。“你站在我的面前,我便开始想念,因为我知道你即将离开。”米兰昆德拉如是说。老子也说:“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而我们一切的一切,当时,亦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作文篇5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尽管逝者如斯,时光匆匆不复返苛,寥寥数笔下闲适洽淡的打渔图却沉淀了下来,和着杳杳的渔歌声,回音,弥久不散。

慢慢的,度过一下午的时光,似乎是融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节。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他那垣墙周庭的西南阁子里,留下了一笔笔驻足的印迹。“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是夜,隔栏花影下不知何时多了一双细于观察的眼睛,才使得这夜色四合下的美如同幽兰之质,番远益清,超越了空间,引得另一处的夜晚一阵轻轻的惊叹。细听,夜色迷蒙下的“万户捣衣声”,如水的夜色让人不由想起嵇康积玉的风采,若再有琴声悠扬,道不尽的是竹林七贤的风姿傲骨。梅香寒彻,如同君子临刑前的决绝,一曲《广陵散》,内心悲慨却又有着执意的孤高,没有太多的泣怨却白得使人不再忍视。文化的水土培育出道不出的人文内涵,宁死不折,却愈发让人敬佩起如玉的风范。尽一生的时光去追求品德的完善,就如一锅浓汤,经过岁月的炖煮,飘香醇厚。历朝烟火的滋润,使得古中国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蕴含着美感,经过岁月的磨洗,透出挣不脱的千年古雅。

时光总是这样不紧不慢的走着。

十九世纪末,当蒸汽机的第一声鸣响伴着西方人的沸腾欢呼声响彻在地球的上空。古老的农业文明笼罩下的东方大地仍是一片宁静。很快,就是某个鸡鸣狗叫的清晨,西方的尖船利炮踏上了古中国的土地,竟成了转折的关键点。先进技术伴随着鸦*一同涌进来,仿佛强大的推手,迫使闲适优雅的淑女不停的奔跑着前进,来不及停留。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夏夜里坐在院子里看星星到住进了高楼洋房,从计划经济,物资紧缺到超市琳琅满目任人挑选,我们的生活质量好像提高了不少。可是,当市场经济下人们变得日益富足时,“表”叔“房婶”却一批批涌现;当老人跌在路上,看见的只是路人怀疑犹豫的目光,一切一切与钱挂钩就令人打起十二分的热情,对物质的过度崇拜已变得昭昭然。早在中国面临发展的路口,鲁迅先生就表现出了忧虑“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月以亏蚀,旨起镜于平庸”。今日看来不无道理。发展的大潮下,成日的忙碌早已使内心变得躁动,物质建丰更反衬出精神的匮乏。有谁愿意静下心来去看一朵花的开落,仰头看天上软软的云的那一份惬意是否早已留在童年的梦里了?尽管不论何时,书店里总是挤满了人,书本一本本卖得几近脱销,细观之下除了辅导书?名著?励志类书籍,又有谁肯流连徜徉于书海,耗一下午的光阴只为选一本拨动心灵的书呢,清新的墨香在质化的浪潮里渐渐的淡了,随之远去的还有脉脉的才情,闲适与灵性。

我家曾住在万寿宫附近的小巷中。小时候的我,总会拉着奶奶,在深深浅浅的巷子里转了一遍又一遍。青石板路历经岁月的磨洗,变得光滑圆润,踏上去感到舒服踏实。我喜欢在雨后,蹲着身子看石头间盛满的积水,檐口的水慢悠悠的在风中晃荡,一滴一落间又是大半个时光。街两边的屋子挨得很近,但透过细长的缝隙,总能看见天。天气晴好时是海蓝色,大团厚重的云斜斜的挂在上面,将坠未坠之际忽的借着势头弹好远,回过神来眼前已是干净,一望无际的天。天空初雨时,临街驻足,只见曲曲折折的回廊,一格一格镂空的木门。从门口望去,老房子的内部大多别有洞天,让人不由联想起清晨提瓢舀水的少女,身后是朱红色的木廊,袅袅轻烟若隐若现。又让人不由惊叹起老宅神秘及岁月的悠久,偶尔有一只猫走过,轻盈的身子伴着微微上翘的尾巴尖儿,这是灵动诡媚的精灵,带着我童年奔跑嬉闹的身影和欢呼雀跃的声音一同融入了在这风中,可随着城区的改造,现代化的脚步依旧不停的向前,对于原先美好的回忆,只能诉诸于蒲扇轻摇的老人之口,蒙尘在悠悠的岁月中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切却再也回不去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的作文篇6

书,一个字,涵盖过世间的千言万语。珠玑一字,便如同信手拈来一般,娓娓展开一幅幅形色各异的画卷,有豪迈悲壮的铁马金戈,有广阔苍凉的长河落日,有江南烟雨般柔软细腻的吴侬软语,有缱绻缠绵的秦淮声色,有浩瀚无边的奥义宇宙……

品一杯香茗,捧一卷书经,书香袅袅,思绪漫步,阅尽人间春色,遍访沧桑百态,穿透上下几千年的光景,一笔一划,泼洒兴中风情。书,传承着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的风韵,记录着岁月遗漏的雨滴,在时间的河流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千般人万态心。

墨迹沥青,回眸一眼,那风那事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独自倚栏,自有一番风情,黯淡的世间颜色。那书色,赛过了泛舟而歌的西子,那萦绕的书香,胜过引蝶回舞的百种花卉。

横渡过书海,方知,沧海不过一粟,桑田移转不过一瞬。寄愿神话之传奇,细研古文之精深,望观诗经之现实,采撷楚辞之瑰色,觅取诗词之雅韵,演绎元曲之缠绵,感悟散文之哲思,体会小说的跌宕……这些不过是书中的一抹轻轻描画的颜色,一点,朱红印于卷轴之上,流光熠熠,惊艳一方。

书卷中的一缕魂,犹如残雪中独立的梅花,一身傲骨;也如淤泥中娉娉袅袅轻绽的一池莲荷,可远观不可亵玩;更是那压下满庭春色的姚黄魏紫,不媚世俗,富贵岂由他人言;那一缕魂,孤高于天地,却又与真善美同行,唯有秉着一片赤诚的人,方能悟到其中之真谛,方能觅得那一缕香。

菩提树下五百年,方才穿越过俗世的痴缠,参悟此生,脱轮回,断烦恼,得以涅。人生,也不过如此,每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不虚浮度日,亦不妄想一步飞天,心怀梦想,并通过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这才是生存之道。

岁月匆匆,二十四桥明月夜,一曲梅花渡,玉人在。有时,当我们在桥上看风景时,无意中,我们也成为别人眼中风景。五百年前,回眸一笑的无限情深,这一世,一次无意的擦肩,成就一段美好的邂逅,书中,在静静地诉说千年的情怀,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许不过也是一瞬间的事。几千年不变的风声,风声里有落花和歌声,之于我们,贵在珍惜。是的,我们只是更懂得珍惜,珍惜眼前之物眼前之景,还有,更重要的是,那条由文字汇聚成的不息长河,在默默地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莫蹉跎青春。更不要等了白了少年头,才来追悔逝去的一切。

西风独自凉,黄花憔悴,疏窗微闭,萧瑟秋光,此番景象,应是赌书泼茶香,而不该在古道残阳中感叹荒凉,秋风里也有一分收获。书中颜华如玉,值得我们去追寻,书中黄金满屋,值得我们去挖掘,以书相伴,人生才能得到繁华而不是寂寞。珍惜往昔,感念将来,走好现在。

当时只道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