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9篇)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篇1
不知不觉恋上了李清照,读李清照,读她的忧伤,读她的潇洒,读她的情到深处人憔悴。读李清照的善感,读她的坚韧,当风雨袭来的时候,她依然挺立!
读“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她的焦虑、她的忧愁。
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读她的英勇、她的豪迈气概。读“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读她的孤寂。
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她的闺愁,读她的欲罢不能。
读“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读她的天真无邪。
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读她的美丽自信。
读“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她的离愁别绪,读她的难舍难分。
读“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读她的忧国忧民,读她的大女子胸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宋代最伟大的女词人,读她巾帼之淑贤,读她须眉之刚毅;读她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读她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我寻寻觅觅,却如何读懂她??悠长的岁月之河,却无法隔阻我对于那一缕香魂的幻想。顺流而上,便能看到那个娇俏又捎带些许任性;时而阴柔敏感,时而刚劲豪迈的女子。她仿佛从未离开过这滚滚红尘,在自己的文字里,这个奇女子得到了永生。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荡着秋千的少女第一次见到未来夫君时,羞涩、好奇、多情,在这里以一个回头嗅梅的姿势,用寥寥数笔勾画得栩栩如生。她总是能将真实的生活变幻成一幅勾勒细致的白描。
酗酒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据说尤其喜欢烈性酒。在她的作品里,酒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浓睡不消残酒。”“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等等。酒入愁肠,化成了一首首或闲逸或忧伤的诗词。除了酒,李清照还酷爱赌博。而且能久立不败之位。我想,这不能完全归功于她的运气。易安居士的睿智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一个男权社会里,一个站在浪尖弄潮的女人是值得敬佩的。她真实地活着,以一个独立个体的姿态品味着生活。宋朝,也因此让更多的文人骚客不由自地陷入痴迷。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是文坛上少有的佳话。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那个年代,能嫁给一个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夫君,无疑是一种幸运。而对于幸福的理解在她的早期文字里,用几乎直白的口吻有过记录。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除了少妇略带刁蛮的娇柔,词主深深的自信也自笔尖隐隐泄露。由此可见,才女无貌这样的总结是多么的粗浅。与花争春,绝非一般女子可效此道。然而,生活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父亲仕途受挫,接连着便是夫家。后半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自此而始。
作为一个没有子嗣的女人,她该有着怎样的遗憾!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李清照承受了太多的苦难。虽然这些在可查的文献里都不过以寥寥数笔带过。赵明诚终究还是纳了小妾圈养了一群歌妓。可笑的是这么多的女人依旧没有给他留下儿女。用现代的眼光来看,问题的症结应该是出自赵明诚。随后,丈夫染疾而去,国破家亡导致她的文风开始转变。“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足以愧煞须眉的千古名句就出自易安的笔下。那一首经典的《声声慢》更被称为“闺情绝调。”而至今对李清照再嫁,依旧是议论纷纷。为什么鳏夫再娶是天经地义,而寡妇再嫁则必招致千夫所指?追求幸福应该是任何人的权利!找一个依靠实在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错仅仅在于遇人不淑。以易安的才智,这也许该算一个不可思议的差错。但是如果我们从侧面去探悉当时她的心态,又觉得可以理解。坏蛋的脸上从来不曾刻有印记,况且当时她是一个无所依靠,又随身带有传闻中万卷金石文物的女人。她必须找一个可供依偎的臂弯。对此,我除了遗憾,只有一声长叹。
“一代词宗”是后人送与易安居士的一顶桂冠。毫无疑问,她是担当得起的。
自踏入文学殿堂以来,一直对李清照怀有高山仰止般的景仰,她风姿绰约的一生,她香如兰芷的慧心,她婉约清丽的词章,无数次让我感动让我唏嘘让我迷失。今夜,冷雨敲屋,寒风越脊,我洗手焚香,又一次捧起《漱玉词》,于灯下静心阅读……
我心中的李清照优秀作文篇2
我已心的维度仰视李清照清丽瘦削的背影,倾听她渐行渐远的跫音,俯身捧起历史长河沉淀的瑰宝,已此纪念我心中的李清照,纪念那远逝的曼妙红颜。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国人,婉约清丽的`闺阁女子的倩影,追寻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的背影,追寻那个颠沛流离,晚境凄凉的落泊红颜。我走进那个书香飘溢的庭院,探头窥见正直豆蔻年华的易安。她来了。踩着小碎步,拈着香汗巾,顾盼生姿,眉宇间自有一种风采。她看见院中伫立着一位陌生人,不禁心慌,未语脸先红,急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吧青梅嗅”。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宅门拐角外的背影,目送这位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
我头望天高云淡处,雁过无痕。我流连在露浓花瘦的塘边,看尽塘中的绿肥红瘦,看见一位婉约清丽的妙龄女子泛舟湖上,误入藕花深处,浆声冷冷,“惊起一滩鸥鹭”,是易安。此时的她双颊微红,高唱“兴尽晚回舟”,双浆轻摇,向莲花更深处漫溯。我站在她身后,目送这位沉醉不知归路,薄汗轻衣透的女子。我远眺,藕荷人连天,江月满星辉。我主力在烟波浩淼的江边,望江楼上,那个终日凝、柔肠愁结的思妇,还是易安。多少次,她送夫千里,多少次,欲语还休。
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黯然神伤,有谁会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闲愁,有谁体会?载不动的许多愁,有谁分担?如今分担?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语泪先流?纵有横世才情,身为女子,易安却更家希望与丈夫朝夕相对,比翼双飞,无奈不如意事太多太繁,红颜渐老的易安多少次独坐幽寂冷清的院落,看尽西风卷帘的无情,失落在人比黄花瘦的伤感中,也由此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我站在她身后,目送她消失在满地黄花堆积的深院中,目送这位千古丽人……此时,我倘徉在蓑草连天的野外,看尽征鸿,怎耐梧桐更兼细雨,心中易安的形象愈加明显。风中的梧桐颤抖着深深寒意,低泣着岁月的沧桑。我似乎听见易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低吟。看见晚来风急中,易安斟上三杯两盏淡酒独酌。
哎!我能葡枝干上的落叶,拂不去你欣中荡的的尘埃;我能抚平黄土上溯风奔过的痕迹,抚不平人事变迁,韶华飞逝在你额头刻下的印记啊!~心中的易安渐行渐远,我想留住这位宋朝走来的曼妙红颜,却无法挽留,聊作此篇,以纪念我心中的李易安,纪念远逝的词魂。
我心中的李清照优秀作文篇3
她多愁善感,她看透人生,她苦笑面对,她,就是我心中的名人——李清照。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很多人敬佩她的才华,说她是才女。没有人可以复制她的经典,她留下了名垂不朽的诗与词,作为她的崇拜者,我似乎读出了她的苦与乐。她的悲哀与欣喜,她的幸福与不幸遭遇。
我敬佩她“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时有欢喜的心情,真实的被表现了出来,语言朴实但又不乏高贵,没有一点点的做作,只是想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畅游湖上,不去考虑任何的事情,那时心中是一种怎样的释放与自由啊!望着平静的湖面,只想欣喜不想忧愁,简直是一种享受。而夜中寻湖更多了一份安静与神秘,不小心惊起了鸥鹭,多么惬意啊!也难怪诗人会发出那样的感叹啊!
我喜欢她的羁放与无拘无束,我惊叹她对于苦难是那种坚定与毅然决然。她是永久的美神,是无法取代的。
虽然没有留下你的一张照片,但你的美却胜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高过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你的美无人可替。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你犹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篇4
我眼中的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诗词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诗词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工于词章,母善属文,家中藏书甚多。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受苦难。十八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适意。靖康之变,身遭战祸,又逢丧父之痛,所藏文物尽失,后贫困悲苦,东飘西泊,客死江南。
李清照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在封建社会里,她冲破了一般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在家学女红的束缚,常常是走出闺房,走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和谐与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兴尽欲同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写出了李清照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荷花凋零,香味散去,竹席冰凉的触感,由身下泛至全身。你孤身一人,泛一叶兰舟。偶然听到一声清脆的鸟鸣,下意识地仰头看天,望着远方飘来的洁白的云,心中涌上一股酸涩。唉,这相思之苦,离别之痛,才从微皱的眉宇之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这时的你,已不似从前,没有从前的那份天真。这时的你,已陷入那忧愁的黑洞,不能自拔。这时的你,已然没有那么幸福。这时的你,被离愁之苦折磨得烦恼攻心。当丈夫赵明诚病重过世,所有的不幸如潮涌似的向你涌来,把你卷入那寂寞的深渊。你哭了,如此无奈。你问,世间谁懂吾心,却无人回应。百年后,有人在感叹,李清照的悲剧人生只因生逢乱世。百年后,有人在感慨,李清照的流芳百世只因才情无双。百年后,有人在感怀,李清照一生的成就只因世事无常。
她是才女,但她毕竟是个女子。她是个有抱负的人,但她仍是女子。她追逐梦,但她不免女子的命运。我眼中的李清照。少年幸福,晚年疾苦。因为她终究是个女子。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篇5
罗定五月,春光旖旎。
午后的阳光懒散而热情,她消化吸收着日之精粹,顽皮地笼罩着在身边,好久好久。
我捧着一本书,坐着树荫下,双眸微眯,桃花馥馥的香味混和着五月独有的暧风在我的周边泛起,简直悠闲极其!
翻开书,一阵书墨之气猛然向我扑面而来,我贪欲地闻着这味道,看见本书,本来平静的生活中此时却已不宁静。
“凝目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易安啊易安,这,便是你的愁么?一个闺阁女人,一身素衣生寒,敛着蛾眉,一脸寂寥。我多么的想以往为你将眉梢拭平,但终不可以得愿。
你的一生坎坷不平,国破家亡,你深有感触。或许便是这种,给你拥有这么多无法言明的苦想与寂寥吧。我多么的想帮你分摊一些,就算一点点也罢,但大家终归是形同陌路。
我迄今难以忘怀第一次读你的《点绛唇》中“倚门回望,却把春梅嗅”一句,我勤奋想像着你羞涩的样子:倚着门儿,柳眉桃腮,回首螓首放眼望去,手上却掂着一枝青梅果,“装腔作势”地嗅一下,脸中确是如何也遮盖不了的愉悦和焦虑不安。
尘事的变幻莫测,战争的离苦,给你从一个稚嫩的美少女变为一个凄苦的妇女。你千辛万苦寻找着自身的幸福快乐,一直不可愿。你的凄凉是战争导致的,它一样也造就了你——文学类上的奇女!
那样的你,又有谁可以不感动不已?
那样的你,又有谁可以不以之怜香惜玉?
那样的你,又有谁可以不以之赏析?
那样的你,又有谁可以不以之钟爱?
那样的你,那样唯一的你——李清照!
我心中的李清照优秀作文篇6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怎样一种凄冷的美,这是怎样一种孤傲的愁?这就是李清照,这就是她的专有品牌,于是我记住了她。
这首词是李清照所写的婉约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之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欢乐。
李清照出身于北宋的一个官宦人家,其父李格非进士出生,在朝为官,母亲又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中,多么令人羡慕啊!如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修养使得李清照具备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无人能及。虽然后世并没有流传她的画像,但我想具有如此神韵和气质的人,一定是个大美人吧!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不仅是一个深在闺中的大家闺秀,而且饱读了父亲所有的藏书,这为她后期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和艺术修养。
(二)如花青春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雾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遛,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如此天真无邪的花季少女,带着独有的羞涩和对自然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使她常常不禁感叹一番。然而她却不知道,等着她的,将是更多的阳光和甜蜜。
(三)甜蜜爱情
爱情是人生中最美的篇章,也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渡口,任何人将从这里驶向新的彼岸,开始人生的另一番精彩。当然李清照也不例外。
当李清照满载着千金小姐所能拥有的一切幸福,划着属于她的兰舟驶向生命的另一个渡口时,又是何其幸福!夫婿赵明诚是当朝宰相赵挺之之子,其人风度翩翩,文质彬彬,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这门亲事可谓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两人有着共同的兴趣——痴迷于金石的搜集与研究,于是他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样的爱情在当时的封建时代中要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真是羡煞旁人!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感情非同一般,离愁别绪,难分难舍之情全都浓缩于一首《醉花阴》之中:“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在外经商,李清照遥寄此词,情倾相思之苦。据说赵明诚在收到这封词后,曾因情而作词50余首,其中夹杂着李清照的词句,之后拿给其好友陆德夫看。然而,陆德夫却说:“只三句为佳句,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于是赵明诚自叹不如妻子,对李清照敬佩万分。由此可见,他们如此相敬如宾的生活中该有多少甜蜜和温馨啊!
(四)风雨迟暮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也许是上天注定了要李清照肩负起历史的文化重任,于是,时空逆转。
正当李清照深感甜蜜之时,残酷的打击接踵而来。先是金兵南下,攻入开封,打破了她原本宁静繁华的生活,李清照一家也被迫逃难,漂泊四海,途中受尽颠沛流离之苦。面对这样的政治局面,她不禁发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感慨。她一改往日的柔情,愤慨激昂之情跃然纸上。国难当头,已不是幸了,更不幸的是,夫婿赵明诚也因病而死。顿时,李清照的甜蜜生活跌入谷底,她失去了唯一的精神依靠。如果说国难她还可以应付,那么赵明诚的病逝无疑将李清照的一半深深地也埋进了冰冷黑暗的坟墓。
国不成国,家已无家。无立身之处的李清照在历史的汪洋中痛苦的挣扎着。这次她将会将她的兰舟驶向何处呢?避难时李清照写下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啊,她的愁又岂是一所小舟所能承载的呢?易安居士啊,你的内心也许是一片波澜吧?求得一份安宁在当时可能就是一种奢望吧!
(五)尾声
步入晚年的李清照,面对国家的支离破碎、社会的动荡不安,面对自己的孤苦无依、情无所寄、心无所栖,提笔挥墨,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啊,国愁,家愁,情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累了,她真的累了,就这样随着风的味道消失在那遥远的地方,却永远无法抹去记忆中的馨香,一直到现在。
哦!这就是李清照,这便是易安居士,这便是我心中流淌着的风流人物!
好一个李清照!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篇7
从弦上缓缓流出,一个才华绝顶的女子,默默徘徊于窗前,低诉着愁思。
少女时期,你天真无邪,“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春季,你穿着轻衣荡秋千,以致“薄汗”淋漓,“蹴罢秋千”,文化的汁液将你浇灌的貌美如花,内秀如竹,你博古通今,你告诉我,女子应好读,应自强,女子绝不比男儿差!正当你在享受着娇宠和才气时,上天发现了你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你写些闺怨闲愁,历史会从你身边白白走过。于是,上天斩断了你的爱河。你的愁绪早已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儿女情愁了,国不是国,家不是家,人也不是人……就是真有旧愁,想觅也难寻了。在国破山河之际,你“欲将血泪寄山河”,希望收复失地,“径持紫泥沼,直入黄龙城”,却换来偏安都城的虚假繁荣,迫害忠良的事;你想追求一份安慰与寄托,却换来“不终晚节”的千古骂名;你想将平生所学相授于人,却换来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你乘一扁轻舟,在乱世之中流离,家不能回,心无处归,花已然尽。面对物是人非,面对断香残酒,你没有像祥林嫂那般麻木,也没有像杜十娘那样以死抗争,而是以平民之身,想统治者的过错,想国家大事;以女子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你教会我,女子应该坚强,人生在世多磨难,踏平坎坷是春秋。
当你看到元夕时的少女,你回想以前,女扮男装,与丈夫看花灯,想到了曾经的那般快乐,你默默地从书架上取下丈夫的书,在微弱的灯光下,轻轻抚摸,你闭上双眼,两行泪光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烁着凄惨的光……。你继续乘一叶扁舟四处游走,在黄昏,你独自倚在窗前,一排大雁飞过,又不知几何,窗外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你在窗前不禁喃喃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你是中国文学史上绽放的绝世之花,你是闪耀着传奇色彩的乱世美神,你没有留下你的风华绝代,却以你的经历,告诉我:人生总有起伏,难免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心中的阳光,你牵引着我的思想,引导着我向前,让软弱的我充满力量,让我不再轻易向生活低头。叶落了,雁走了,花谢了,可我并不惧怕,因为我一直沐浴在你的阳光下。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
今年寒假我学习了很多唐诗宋词,其中就有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佳作。说起这位著名的女词人,我不得不讲一讲她的生平。李清照自幼生活在一个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一位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李清照自小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加上她聪慧颖悟,博览群书,少年时便小有名气。她才华过人,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大量诗词,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称。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其婉约风格在她写给远方丈夫的思恋之作——《一剪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虽然是婉约派词人,但性格中也不失大丈夫气概,我是从《夏日绝句》中看出来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词充满了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情怀。从这首《夏日绝句》中,我不禁想起了李清照的一生,她生活在南北宋之交的动荡时代,有过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因此她的很多诗词反映了她个人的悲欢离合;也反映了当时在外族入侵下,北宋人民的悲惨命运。她的诗词注定充满了多愁善感。
这就是我心中的李清照,一个热爱祖国、柔弱而又坚强的女性。
我眼中的李清照作文篇9
穿越千年,与她邂逅,杂草纷飞的尽头,她单薄的身子披着轻纱,回眸,留下无尽的哀愁。
读清照只能在夜里,万家灯火都已熄灭,只留下孤灯一盏,在无尽的黑夜里摇曳。翻开书,墨香扑鼻,清照的身影也随之清晰起来。
朦胧的,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由远及近,哦,原来是清照划着小船误入了藕花深处,那醉人的夕阳,田田的荷叶,盛开的荷花,连同她动人的笑容,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连水鸟也来凑趣,那舒展的双翅,那清脆的鸣声,让整幅画面都活了起来。清照少女时的烂漫与天真弥漫在整个空间,我的心也不由地自失起来,忘记了自己是在今朝还是梦回了宋朝。
后来,清照带着她满腹的才华,带着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了赵明诚的生活。共同的志趣把他们的生活演绎得多彩多姿。而丈夫的远游把孤寂留给了幸福中的清照,她斜倚栏杆,朱唇轻启,留下了“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佳句。细细品来,那情思如雾如云缠绕心头,挥之不去。一个情牵夫君,细腻真纯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清照啊,千年前的奇女子,与你邂逅,今生无悔!
可能谁都没有察觉,,一场变故已在阳光下萌生。丈夫的去世,国土的沦丧,转眼间幸福的生活就像那七彩的肥皂泡一个个破灭,浸润在幸福中的清照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无家无国,无依无靠,清照就像那秋日里的一片落叶,任凭风吹雨打。当所有的苦难接踵而来,压在清照稚嫩的双肩上时,这孱弱的女子又怎经得起这诸多的打击?她只能整日以泪洗面,从清晨苦熬到黑夜,这期间有过多少叹息,几许无奈?那满腔的愁苦积聚于心,丝丝缕缕流淌成千古绝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万般的愁苦浸透了字字句句,每品一字,满心里都滴满了愁绪,何以解忧,或许只有美酒。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入愁肠,却化作了相思之泪。“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那香炉里缭绕的轻烟,恰似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更平添了一层愁苦。清照啊,多想梦回南宋,做一回你的邻居,陪你落泪,陪你叹息,哪怕是陪着你静静地坐着,我也心满意足。
清照,你的喜,你的乐,你的愁,你的苦,都化作了诗行,穿越千古,流芳至今。无怪乎人们常说“武有秦良玉,文有李清照”。
清照,你就像那亭亭粉莲,再多的悲苦也阻挡不了你的奇妍绝香。你盛开在悠远的年代,却香透了整个历史空间。
穿越千古的邂逅,杂草纷飞的尽头,你绝世而独立,一回眸,留下千年的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