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整理7篇)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篇1
我读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看完之后,我被主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这部小说的主角是大卫·科波菲尔。他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惨: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在8岁时再婚了,他的继父摩德斯通先生很残忍,他的妹妹莫德斯通小姐也很铁石心肠,不人道。后来,他被送到钱国最糟糕的学校之一,那里的人不友好——残忍的校长,狡猾的朋友……大卫在学校受苦,但他善良的.母亲却忍气吞声。不久之后,大卫的母亲去世了。尽管他只有十岁,但他的继父占据了他的财产,并把大卫送到工厂工作。读到这里,我不禁对大卫悲惨的童年感到极大的同情和悲伤。相比之下,我的童年简直太幸福了。我享受着父母的关心,学校里善良的老师和友好的同学,我是多么幸福啊!但是大卫生活得那么悲惨,多可怜啊!
然而,大卫并没有放弃所有的希望。他逃离了工厂,准备去找他的岳母——一个看似严肃但有菩萨心的人。在她的帮助下,大卫开始了新的生活:他被送到一所正规的学校,并在那里完成了学业。然后他成了一名律师。虽然大卫现在生活得很好,但他周围仍然有恶意的人——尤赖亚·希普。
大卫的生活真的是一波又一波的战斗。他摆脱了残忍的继父,但他遇到了一个非常诡计多端的系谱。我想,如果是我,也许已经放弃了,但大卫以他坚定的毅力勇敢地继续下去。
邪恶不胜正!大卫同善良的米伯考和知心朋友阿格尼斯击败了尤赖亚·希普。
多幸福啊!大卫终于打败了敌人,克服了困难和挫折。
假如你认为大卫的生活从此会无忧无虑,一帆风顺,那就大错特错了。
大卫和他最喜欢的朵拉——最可爱的女孩,金发碧眼,甜美美丽,天真无邪……结婚了。然而,朵拉是生病的时候了,所以大卫很痛苦。经过太多的曲折,大卫发现生活中还有一个非常关心他的人,那就是安静温柔的阿格斯。从那以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也许是最完美的结局。
虽然大卫经历了无数的困难,遇到了许多不友好的人,但他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善良的人:可爱的保姆,巴克斯先生,巴克斯先生,巴克斯先生,生活不愉快。他们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忧郁,却始终期待着转机的到来。当然,也有聪明的阿格尼斯可爱的朵拉。他们都给大卫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帮助,让大卫过上更坚强的生活。
读完大卫·科波菲尔。我学到了很多。他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坚强勇敢……
我想:我们应该向大卫学习。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强、自信、勇敢地面对它,我们就会成功!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篇2
《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猛烈地批判了金钱对许多美好事物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编娶大卫的母亲是想要剥夺她那可怜巴巴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成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表达了自己对金钱的厌恶。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童年时期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也处处显露着作者的影子。经历了种种苦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对大卫的人生影响很深。最后,她与大卫结合了。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滋着一派幸福的气氛。这部作品的主题定位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实、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的阴暗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后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条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特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冀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
《大卫·科波菲尔》之所以能博得我的'喜爱,不在干它有宏大曲折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使人置身其中,让人感觉在亲眼看着一件件事情发生。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描写得细致入微,让人感觉无比亲切,如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因为她的脸蛋很红,小小的大卫便经常会想,为什么乌鸦不将辟果提的睑蛋当成红苹果呢?姨婆贝两小姐生性怪僻,只要自家草地上一有驴子踏过,她便发了疯一样去追打驴子,令人啼笑皆非。
大卫·科波菲尔及他的朋友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合上书本,我告别了一个时代,记住了一群人。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篇3
詹姆斯——斯蒂夫斯,和谋得斯通姐弟一样,也是书中“恶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富裕家庭,傲慢自私,冷酷无情,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他人感受的人!
在大卫五岁时,大卫被谋得斯通姐弟送到萨伦学校去读书,在学校里,他认识了詹姆斯——斯蒂夫斯。斯蒂夫斯是学校的老大,连凶狠无比的校长克里克尔先生(经常鞭打学生)都敬他三分。为此,斯蒂夫斯一时间成为了大卫的偶像。
一堂自习课上,由于克里克尔先生病了,大家都决定闹腾一翻(除了托马斯——特雷德尔他是个好学生)一贯平和的梅尔老师生气了,拍着桌子叫他们安静,斯蒂夫斯,站起来,大骂梅尔老师,梅尔老师自然要反驳斯蒂夫斯,这是克里克尔先生进来了,斯蒂夫斯依仗他的权势,使梅尔老师被开除,失去了工作(他还有一个年迈体弱的妈妈!)虽然大卫为梅尔老师的离去感到惋惜,但他依旧崇拜斯蒂夫斯的气派。
后来大卫长大了,在伦敦一家小餐馆,偶然邂逅了斯蒂夫斯,两人又谈起了往事来,大卫热情的带斯蒂夫斯来到了亚茅斯,佩格蒂的哥哥丹尼尔——佩格蒂的家,大家热烈地欢迎了斯蒂夫斯。但祸患由此而起。
斯蒂夫斯结识了汉姆(丹尼尔的侄子)和艾米莉(丹尼尔的外甥女。同时也是汉姆的未婚妻)但斯蒂夫斯却被艾米莉的外貌所吸引。艾米莉也被斯蒂夫斯的`英俊外表所着迷。两人和斯蒂夫斯的男仆利提摩一起逃到了海外。为此,汉姆近乎发疯,而佩格蒂先生则四处去寻找艾米莉,把这一大家子彻底毁了,支离破碎!
更令人气愤的是艾米莉竟被斯蒂夫斯抛弃,斯蒂夫斯离开她自己走了,可怜的艾米莉一个人孤零零的被丢在了法国,原本美丽的面庞憔悴了许多!近乎于发疯的她好不容易登上了一条回英国的船,回到了亚茅斯,她的家。而斯蒂夫斯的妈妈——斯蒂夫斯太太也因为想念儿子,身体被彻底拖垮!
后来斯蒂夫斯的船在亚茅斯附近因为遭遇暴风雨而翻船,而我们善良豁达的汉姆,竟为了救他,与斯蒂夫斯一起葬身在了茫茫大海中。
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斯蒂夫斯把一家人搞得支离破碎,自己的母亲也因此身体拖垮,而斯蒂夫斯自己也葬身于大海。这就是报应!但我为汉姆的结局感到不公!与豁达的汉姆相比,詹姆斯——斯蒂夫斯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伪君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淹死,对于斯蒂夫斯来说,我想就是最好的下场吧!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的啊!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篇4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优秀作品。这本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自强不息的奋斗经历,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阴暗面,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苦难的生活。我阅读完这本小说后,深感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到了许多启示。
这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历程。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因生活困顿而染病身亡。大卫的母亲在承受双重打击后,精神恍惚,最终也离世了。大卫从小就经历了无数磨难,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和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值得感激的人,也经历了许多让他深刻反省的事情。
这本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在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大卫·科波菲尔的命运所感动。有时,我在想:如果当时他的生活不是如此悲惨,他会不会成为一位杰出的作家和记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然而,当我深入思考后,我意识到,人生中的变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无法掌控命运,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本小说还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在小说中,大卫·科波菲尔遇到了许多人物,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惑。但是,正是这些复杂的人性和人际关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本质。
通过阅读《大卫·科波菲尔》,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这些启示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机会和挑战,让我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我也明白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此外,我也意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小说中,大卫·科波菲尔遇到了许多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不仅影响着大卫的生活,也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人际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卫·科波菲尔》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作品。它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无常和变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它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机会和挑战,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篇5
《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历程。我选择了以大卫的视角来写这篇心得,主要表达我对书中几个重要情节的感悟。
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历程充满了波折和磨难。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去世,留下他的母亲和年幼的大卫。大卫的母亲改嫁,但不久后,她的继父也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复杂的家庭关系。大卫在困境中成长,但是他从未被打倒,反而,他通过努力和毅力,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在《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中,有几个重要的情节对我影响特别深刻。首先是大卫的童年时期,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他的母亲为了养活他,将他送到工厂去工作,这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压迫。但是,大卫并没有放弃,他通过勤奋努力,逐渐在工厂中崭露头角。这个情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的意志力和毅力的重要性。
另一个重要的情节是大卫与爱弥儿的关系。爱弥儿是大卫的`继姐,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爱弥儿的丈夫去世后,大卫不顾母亲的反对,坚持要照顾爱弥儿,这让我感受到了大卫的善良和责任感。同时,爱弥儿也给了大卫很多帮助和支持,让他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最后,我要说的是大卫在老年时的情节。大卫在经历了多年的奋斗后,他回到了故乡,看到了他曾经生活过的房子,他回忆起了自己的过去。这个情节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幻。大卫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挑战,但是,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大卫的一生,就是一部充满磨难和挫折的成长史。他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经历了生活的压迫,但是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成功。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大卫与爱弥儿的关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我们对于别人的关爱和照顾。这种情感纽带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它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帮助,在孤独时得到陪伴。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是一部经典的传记小说。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经验。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每一个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篇6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查尔斯"狄更斯一生作品无数,光流传于世的长篇小说就是14部之多,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则属大卫·科波菲尔了。这部小说曾在1935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不过影响似乎不是很大,而反观由泰盛文化出版的BBC于1999年拍摄的同名电视电影版,倒颇有些看头。
与老版相比,此版色调较为明亮,劝与服装等亦更为考究,在近3个小时的时间内,以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视角为出发点,同时以其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嘲的精心布置、选用以及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生动的英国19世纪世俗“浮世绘”。
而说到片中最牵动人心的部分,则依旧是大卫·科波菲尔那跌宕起伏的半生经历。其中又以他幼年时代的坎坷遭遇更令人关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一来是狄更斯妙笔生花,精彩的原著小说为影片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来则是一众演员的表演皆颇得原著精髓,将各自的角色诠释的十分到位,尤其是小大卫的饰演者丹尼尔(他之后曾在哈里波特系列电影中饰演哈里波特),虽然当时演技还略显稚嫩,但胜在乖巧懂事、天真可爱,真真是“我见犹怜”,便不禁为其大抱不平;反之,当看到他最终脱离苦海、否极泰来时,亦又由衷地为其感到高兴。
比较而言,大卫成年后的故事则相对平淡一些,未有童年时候那般大起大落,恋爱与婚姻的人生经历虽稍显曲折,幸而有惊无险,有情人最终皆成了眷属,故而虽有遗憾,但还算圆满,反倒是片中其他的人命运或遭遇更令人感怀不已:大卫幼年玩伴艾米丽成年后大婚在即,却为情私奔,结果被始乱终弃,沦落他乡,被搭救后幡然醒悟,终身不嫁,辛劳终老;艾米丽未婚夫汉姆虽身份低微,但品性高洁,淳朴善良,为救情敌,不惜以身犯险,结果不幸与之双双死于非命;大卫忘年之交米考布潦倒半生,移民之后却平步青云;阴险小人希普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到头来“偷鸡不成反蚀把米”……这些的人命运之线彼此纵横交错,再加上大卫本身经历的丧妻之痛,子夭之伤,一时间,可谓是演尽人间生离死别,道尽人生悲欢离合,令人观之不胜唏嘘。
有人说,大卫·科波菲尔除了对残酷现实主义的批判以及对腐朽资本主义的揭露之外,其本身亦可算是一部“男性励志传奇”。不错,主人公在逆境之中从不曾消极绝望,而是满怀希望自强不息,奋力改变自身坎坷命运,这种顽强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窃以为这样一部作品其实想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上述这些,它还告诉我们:成人世界的背后总有残缺,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那一阵痛,因此每当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懂得该何去何从。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范文篇7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历”,从多方面回忆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提醒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劣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
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
不管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
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当然,这种强烈的比照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冀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构造,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详细生动的世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