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读后感(精选4篇)

时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读后感篇1

在春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捧读了白落梅写的'《林徽因传》,这本书有个好听的大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翻开这本书,我就十分讶异,人物传记还可以这样写!“曾几何时,我们做了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片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所以,我们会不由自主爱上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爱上了莺歌燕舞的人间,爱上了姹紫嫣红的春天,也爱上山温水软的江南。许多人对这个女子生了情,并认定她是梦中期待的白莲。无论岁月如何转变,她永远活在人间四月,有着不会老去的容颜。”“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着,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诗意的寓言,将传记的主人,定格在“人间四月天”,定性为“梦中的白莲”。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觉得,活出了林徽因这样美好人生的人,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她的故事是最般配的。

全书没有配任何照片,却用灵性的语言勾画出了林徽因的美。“想起林徽因,总是在人间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种轻灵和鲜妍的美丽。”“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可以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可以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可以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丽的诗章,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都说文如其人、其性、其心,读林徽因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那般清新美好。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读了这样的文字,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去搜寻她的照片的必要了。

林徽因人生的美不仅是爱的修行的完美,还有事业的完美。林徽因是为作家留一下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情愿》、《任然》、《一片阳光》等诗歌、散文、小说;林徽因是为建筑学家是我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和梁思成一起编写了《中国建筑史》、《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

我想林徽因也有过艰难的抉择,也经历过都生活的磨难。在那动荡的时空,走过。作者千百次阅读了林徽因的人生,轻轻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感动了我。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读后感篇2

这本书看的时间有些久了,以至于有很多细节都记不得了,做婚礼以后,总感觉自己变感性了,时至今日,再次翻开这本书,书中优美的语句,仍让我留恋往返。作者用浪漫的笔调,描绘了林徽因优雅传奇的一生。

林徽因,有人这样评价她: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她是许多人梦中期待的白莲。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的离开,她让每次转生都成隔世,又让每次相逢都成永恒。她总是那样洁净,任凭世事万象丛生,她的内心始终山明水秀。一个诗情画意的女子,一名热爱事业的建筑学家。短暂的一生,五十一载,绚烂多姿。

她一生爱过三个男人,徐志摩是她灵魂的伴侣,为诗人的气质驱遣,狂烈的感情烧熔了理智,他像一团火,点燃她内心的激情;梁思成是她温暖的港湾,门当户对,两小无猜,像一把伞,撑起一个安定的家,成了眷属;金岳霖应该是最懂她的人,也是最爱她的人,那是心底的一种相知相遇。林徽因走后,金岳霖为她默默的守候一生,此情此爱超越多少海誓山盟。金岳霖始终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示出一种超脱的襟怀和品格。

林徽因也许是聪明的,她总是坦然的面对人生的沟壑,走过四季风霜,游走于三个男人之间,她不想让自己逆水行舟,即使自我救赎也以一个最美的姿态优雅转身。是她已经看透,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其实,相遇相知是一种境遇,生如夏花般的浓烈,秋叶般的静谧,停驻成青春最美的风景。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提笔的挽联,概括林徽因的一生。

记得见过下面一段话: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一次,就注定要羁绊一生,就注定像一棵树一样,生长在心里,生生世世。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此生,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读后感篇3

近期,我阅读了作家白落梅所著的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完后,我颇有感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主要记叙了民国著名诗人,作家林徽因的传奇一生:她自幼在一个书香家庭长大,在她儿时游历欧洲英国时,邂逅了大才子徐志摩,但她还是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而哲学界泰斗金岳霖也为她默默等待了一生。

作者白落梅把林徽因比作白莲:美丽而贞洁,多情但清高,可谓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林徽因一生遇见了三个极其优秀的男子。但我认为林徽因最爱的,还是徐志摩——她的初恋。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康桥绝恋无不令人为之动容。窗外正飘着缱绻的绵绵雨雾,屋里的甜蜜恋人依偎在壁炉前,聊文字,聊生活,天南地北,无所不谈。两人志趣相投,是无比的契合。

但,林徽因终究是狠下了心斩断这份恋情,她和他还是败了,败给了无情而冷漠的红尘凡世。徐志摩深恋她不假,但他当时已有妻室,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徐志摩一心以为两个人相爱,无需顾及他人的目光——正如他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一般。可他忘记了,忘记了林徽因终究还是个女子,在意旁人的目光;忘记了林徽因是清醒的、理智的,她做事决不会让自己没有后路可退;忘记了林徽因是一朵高洁的白莲,她不会容忍自己的脸上有一条疤痕,不能允许自己的人生有任何的缺憾和不圆满——尽管内里的心已经鲜血淋漓。所以,林徽因选择在康桥转身天涯。她的心痛吗?我想是痛的,但她极好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因为她知道,此时不了断个干净,以后会愈发痛彻心扉而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林徽因到底还是选择了那个能与自己岁月静好,携手红尘的梁思成。

我无比钦佩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十年:她在患有肺病的情况下,挽救了濒于停业的景泰蓝工艺,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完成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由此看来,她是个坚强勇敢、敢在死亡面前璨然绽放自己的魅力的女子。但她还是在一份不可知,不可测的爱情面前退缩了——尽管当时他们是多么的相爱和情投意合。这算懦弱吗?她只是不敢用自己的一生来赌罢了。

但如今的时代已经相对开放了,人们相对自由恋爱了,双亲也不会早早为自己的孩子定下婚事。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眼前人,不让本是一桩美谈的事,最后却落个令人唏嘘的结果。

林徽因,这个如莲般的女子,尽管千帆过尽,但心底总有那一份美好,她曾作过一首诗: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愿你来世能毫无顾忌地与爱的人长相厮守,永远活在人间温暖的四月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读后感篇4

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林微因

江南的柔情似水,总令人会不知不觉爱上江南,爱上这里的人和事,更会勾起人们对诗意美好的瞳想,她便出生于此。

幼时的林徽因对普通官宦人家女儿所喜爱的物置之不理,独爱卷卷散发着墨香的书。在大姑母林泽民的启蒙下,开始识文断字。她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也是才华出众的。天生清秀的她在学习上十分有天赋,更在年纪轻轻时便爱创作多着令人惊叹的诗作。每个人的童年回忆都是最美好的,对于林徽因来说也不例外。曾几何时,总有一个白莲一样的女子,静坐窗边,任时光再锋利,任韵华再磨人,她却还如当初一般,恬静,美好,还是那个天真童稚的林徽因。

十六岁,对于许多花季少女也许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康桥的那次邂逅成就了一段旷世浪漫的故事。但这就算无果,却也为日后两人的友谊打下了基础。或许命运就是这般安排,只有与梁思成携手才可成就她事业上的成功,家庭的幸福。同样,另一位文学泰斗金岳霖也为她终身不娶。林徽因的一生爱得理智,爱得清醒,她及时从她的少女梦中醒来,走向成就,对过去只字不提,却将那份情永远珍藏心底。她是一个智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行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作为中国赫赫有名的女子建筑家,她曾参与中国人民解放碑的设计。她对待工作亦是一些不苟。可一次又一次的疾病摧残了她的身心,战火硝烟冲散了往日的甜蜜,加之徐志摩的死讯又令她心痛。但生活在压力却未曾她退却,在她的言词从未透露半点,又生的放弃。她永远都是红尘之上的一朵浮云,她好强但不孤傲,她向往烟火却又不会任性挥霍时光。她只在历史中走过几年的光阴,却令多少为之倾倒。林微因永远像一朵白莲一般淡然素净,甚至淡到令人觉不到滋味。她就像一本书,就本令人翻阅千遍却又不忍放下的书。

蝶儿又飞舞在人间在四月天里,恋着春日的花朵,而她的身影在花丛中忽隐忽现,在时光中踽踽独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