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收集8篇)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篇1
我双手捧起烧杯,慢慢地凑到火苗跟前,把杯子微微倾斜,火苗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仿佛在喊:“救命啊!救命啊!”随着我倾斜的幅度越来越大,火苗越来越小,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苗,只见火苗仍在使劲地向上窜,努力地挣扎着,不放过一些希望。可最后还是熄灭了。“实验成功了!”我兴奋地跳起来,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可是?火苗为什么会灭呢?白醋和小苏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一切还得从上课时说起。
“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隔空灭火。”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开始嘀咕起来,“隔空还能灭火?这怎么灭啊?”同学们都半信半疑,老师却丝毫没有理会我们。
实验开始了,首先准备一个烧杯,然后放入两勺白醋和两勺小苏打,搅拌均匀,然后放入适量的水,再盖上玻璃片。我蹲下来,瞪大眼睛,只见烧杯中冒出许多泡泡,不停地向上翻涌着,像烧开了似的。这时,盖在上面的玻璃片也有些按耐不住了,慢慢地挪动着,我连忙伸手把它按住。过了一会儿,泡泡都消失了,我又用打火机点燃了一根蜡烛,一开始,只有黄豆般大小的火苗,渐渐地,火苗的胆子大了起来,慢慢地晃动着,犹如一位身穿彩色长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我凑近些,仔细地观察,发现火苗最中间隐约有蓝色的火光,第二层是近乎透明的橙色,最显眼的就属黄色了,周围还裹着一圈红色的花边。
“火苗为什么会灭呢?”我翻开了书本寻找答案,“哦!是这样啊!怪不得蜡烛会灭呢!”原来是小苏打和白醋遇水以后生成了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比空气要重并且不支持燃烧,遇到火苗后可以隔绝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从而将火熄灭。
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事情,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就一定可以发现其中的奥秘。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篇2
有一天妈妈拿了一支马克笔走到我面前说:“我手上这支笔啊,可不是普通的笔,而是一支神奇的笔。”我说:“妈妈,你又骗我,你以为你是神笔马良呢!妈妈说:“答对了,我今天拿的就是神笔马良用的那只神笔。”我心想,妈妈肯定又在忽悠我。我问妈妈“神笔马良的笔可以把图中的东西变成真的,你这支笔可以么?”妈妈说当然可以,于是我和妈妈就做起了一个叫做“神笔马良”的实验。
妈妈让我准备了一个杯子、一个平底的盘子,然后她让我往杯子里加了半杯自来水。接下来妈妈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首先,妈妈拿马克笔在盘子底部画了一个小人,接下来,她用水杯往盘内慢慢的`倒水,然后轻轻的晃动盘子。水和小人接触后,小人真的奇迹般地复活了,从盘底飘到了水面还随着水动了起来。难道是妈妈才有这神奇的魔力,我自己动手做了一遍,没想到我也可以复活盘底的小人。
妈妈问我:“浩,你知道为什么小人会复活么?”原来这只马克笔是水性笔,而水性笔中含有一种叫做剥离剂的化学元素,所以笔画的小人接触到水后,由于剥离剂的作用,小人和盘底就脱离了,所以就出现了神奇的小人复活。
实验是科学奇迹的见证,也是趣味快乐的实践过程,我爱做实验!
邱子越
在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我们发了科学学具袋,里面有几块磁铁,因为我对磁铁很感兴趣,所以我做了关于磁铁的实验,目的是测出沾了墨的磁铁上的墨是否能吸到铁块上。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磁铁、铁块,以及一支有墨的粗头笔。
第一步是用粗头笔把磁铁沾上墨,接着,把沾了墨的磁铁吸到铁块上,再把磁铁拿走,最后看看铁块上有没有墨,发现铁块上根本没有粘上墨。
然后,我又重新做了一次实验,同样还是跟第一次一样,得到的结果还是一样的。通过实验,我知道了沾了墨的磁铁上的墨是不能沾到铁块上的,铁不容易吸墨。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篇3
“哇,太神奇了!”“在水中还真的可以点灯啊!”一阵阵欢呼声从教室里传出,你猜我们在干什么呢?实话告诉你吧,我们正在做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
首先让我们来为这个实验寻找工具,需要一个打火机、一长一短两根蜡烛、一个玻璃杯和一些凉水。实验快要开始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围了过去。
“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但今天火就是不信这个邪,在我们水中点灯的实验中它就是要水火相容!”老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想:荒唐透了,在水中又怎么能够点灯呢?想着想着,实验已经开始了!同学们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而老师则镇定自若,就好像这个不可思议的实验一定会成功似的。老师先点燃一根小蜡烛,然后把大蜡烛放在小蜡烛的外焰上,使之产生蜡油。接着,老师利用蜡油把长蜡烛固定在杯子的底部。该往杯中加水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当老师一颤一抖地把水倒进杯子中时,有一个同学不小心碰到了桌子,蜡烛被水浇灭了!看来,要做到水火相容还是很难哪!
第二次试验开始了,我们目不转睛地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这次,老师在倒水时小心翼翼,生怕蜡烛被水再次浇灭。我望着刚刚还熊熊燃烧,现在却忽高忽低的火苗,心想:这一次,实验会成功吗?过了一会,我们惊讶地发现蜡烛的外围形成了一圈圆柱体的保护圈,而且火苗正在低于水面的位置熊熊燃烧,实验成功了!同学们拍手欢呼!
想知道这个实验的奥秘吗?告诉你吧,水中点灯并不是真的`水火相容,而是因为水是凉的,水冷却了蜡烛的外部,火焰无法融化蜡烛的外部,因此蜡烛的外部就会形成保护圈,保护中间的蜡烛不断向下燃烧。
今天的实验课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开阔了眼界,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啊!以后,我要做更多的科学实验,探索更多科学的奥秘!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篇4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不小心被树上的苹果砸中了脑袋,于是,发现了地心引力;莱特兄弟认真观察鸟儿、风筝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瓦特仔细研究烧水壶壶盖“跳跃”的原因,发明了蒸汽机……一切发现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发现者的用心观察和思考。就是因为这样,我的新发现也诞生了……
这个发现还得从老师布置的作业说起。那天老师对我们说:“今天回家,自己做一个小实验,要求是:把鸡蛋放进水里,然后不停地往里面加盐,看看鸡蛋会有什么变化,并把实验的`过程记录下来,明天课上讨论讨论这个新的发现。”同学们听后迫不及待地谈了起来,我对这次的实验也期待不已。
回到家,我急不可耐地放下书包,找来了盐、鸡蛋、玻璃杯和一只筷子这些实验材料。实验开始了,我先在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水,接着小心翼翼地把这个“获此殊荣”的鸡蛋放入水中,这时,它就像一位跳水运动员,“扑通”一声跳进了水里,接着它又调皮地转了两圈,才晃晃悠悠地来到水底。此时,它又像一只贪睡的小猪,睡在杯底不愿意起来了。我把一勺盐放进去,然后用筷子搅了搅,慢慢地,它像一只刚会飞的小鸟离开了杯底,于是我又放入更多的盐,把盐搅拌均匀,随着小旋涡鸡蛋跳起了圆舞曲,快速浮到了水杯中间,最后我又放入了一大勺盐,明显地可以看出杯中的水变白了。鸡蛋似乎听懂我了的命令,浮出了水面,我用手把鸡蛋往下按了按,待我一松手,鸡蛋又露出了水面。“哦耶,实验成功了!”我欢呼着跳起来。
尽管实验成功了,但我心里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谜团:为什么鸡蛋放进盐水里会浮起来,而放在清水里就浮不起来了呢?于是我带着这个疑惑,上网查找了一下资料。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是:鸡蛋的密度比盐水密度要小,自然就浮在水面上了。但如果不停地往盐水里加清水,这样以来,盐水的密度就会越来越小了,鸡蛋也就会沉到水底了,所谓“死海不死”就是这个道理,你说不是很神奇呀?
生活中处处有知识,是一本鲜活的“百科全书”,它可是能教给我们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哟!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篇5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只见,范老师右手端着一个盛满清水的烧杯,左手拿着一袋盐、一根玻璃棒和一个鸡蛋,笑盈盈地走上讲台。
“咦?今天不上语文课啦?”“对呀!范老师是不是转行了?”“是不是科学黄老师让范老师来上科学课了?”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这时,范老师宣布:“今天,让我们做个实验——鸡蛋学仰泳!”“噢耶!”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欢呼雀跃,拍手叫好。
首先,范老师轻轻捏起一个滑溜溜的.椭圆形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鸡蛋像潜水运动员一样,缓缓降落,沉入水底,睡着了。无论我们怎样叫唤它,它都在那里睡大觉。
接着,范老师用小勺子盛了一勺盐,倒进杯子里,拿着玻璃棒搅拌了一下。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杯子,这时鸡蛋掀开被子,探出了小脑袋,好像在说:“谁吵醒了我?我在睡觉呢!”
然后,范老师又盛了一勺盐倒进了杯子,再次搅拌了起来,杯子还时不时发出了“叮、叮——叮”的声音。这时,鸡蛋变成了一名芭蕾舞演员,在水中跳起了芭蕾。呵,真有趣!
最后,范老师又连续放了几勺盐在水里,用玻璃棒快速搅拌着,水泛起了层层波纹,好像一个大漩涡。我们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屏住了呼吸,等待奇迹发生。哇!鸡蛋慢慢浮起来,探出了小脑袋,在和我们招手呢!我们欢呼着,祝贺它学仰泳成功。陈腾耀不甘心,走上讲台使劲把鸡蛋摁了下去,不想让它浮上来。谁知一松手,鸡蛋又浮上来了。
“咦?鸡蛋为什么能一直浮在水上呢?”
“因为随着水里盐分的增加,水的密度也越来越大,它的浮力也跟着变大了,鸡蛋就能浮起来了!”范老师解释说。我们恍然大悟。
这节有趣的实验课不仅让我见识了“鸡蛋学仰泳”,也让我明白了它背后的科学知识,还让我联想到“死海不死”的奥秘。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篇6
在上科学课的时候,我们老师布置了一项,做酸奶的实验。又碰巧语文老师这个周末的作文是一项什么实验的作文,因为班长的班级里有说了那我们可以写酸奶的实验。几乎全班同学都认可的点点头,因为要做完实验才会写作文,星期六的早上好多同学都兴奋地起来准备做酸奶,我也不例外。
首先我拿出家里的酸奶机,先把它清洗干净放干,然后在拿出牛奶、白糖、酸奶引子和装牛奶用的大杯子。全部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开始给小杯子贴标签,老师说要2个小时、4个小时、还有成功时的酸奶要做好记录。
因为是第一次做酸奶,先后顺序都不懂,平时我都是负责吃的。于是我想妈妈请教了一下。首先拿出大杯子,倒入牛奶,再加入白砂糖和乳酸菌然后搅拌均匀。再把小杯子装酸奶的容器摆好,倒入搅拌均匀的牛奶,妈妈说可以不用倒带太满了,八分满就可以了。最后就是把一瓶瓶小瓶子的奶放进去酸奶机进行发酵,过程很简单就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盖上盖子期待10小时后的酸奶是什么样的。
时间过得很快,2小时到了,我掀开看一下,感觉变化不是很大和我刚开始放进去的时候一样还是牛奶的.样子。妈妈说夏天温度高时间会很快不一定要到10个小时就能成功,于是我继续等待着。很快我就吃中午饭了看着时间4小时又快到了,期待的眼神,我在想不知道现在会有什么变化。当我再次打开的时候,让我很失望,难道是我做的方法不对,怎么感觉还是没什么变化。妈妈说别灰心,继续等待一定可以的。这次我就没有很快的又跑去看。到了晚上,我说妈妈都8个多小时了应该有变化了吧。妈妈笑着对我说,温度和时间够一定可以。我是既期待有害怕去看结果,害怕不成功,又很期待我自己做的酸奶。当我去打开盖子的瞬间,我闭眼了,不敢看。妹妹大叫了起来,哥哥你成功,酸奶成型了,你真棒。我一听赶紧睁开眼睛,看到自己做的酸奶,感觉好有成就感。妈妈说这个酸奶还可以看个人口味想吃酸点的浓稠一点的时间可以再久一点,但我不喜欢这样就可以了。
每一次的学习做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不仅是学到了知识,还体验了实验中的乐趣,期待的研究成果。好像每次自己做的东西感觉是辛苦付出的吃起来更香。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篇7
我从一本科学杂志上读到有一个实验特别有趣,画纸上的小鱼能突然消失不见,我心中的充满了疑惑,画上的小鱼怎么能消失不见呢?于是,我想动手做这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是不是真实的。
我准备好了实验材料:一只记号笔、一只水彩笔、一个密封塑料袋、一张巴掌大的长方形白纸,一个盆和清水。先用记号笔在塑料袋上按我的左手画一个手的形状,再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两条红色的小鱼,接着把画纸平整的放入塑料袋里,这时,“手”抓住了“小鱼”,最后,把袋口封上,把清水放入盆中。
下面就开始了我的实验:我用双手捏住塑料袋两侧,缓缓的把塑料袋放入水里,我紧张的心怦怦直跳,验证的时刻到了,我兴奋的看下去,咦?小鱼怎么还在水中“游泳”呢?它们瞪着四只大眼睛望着我,仿佛嘲笑我说:“我们是不会消失的,你还是放弃吧!”难道这实验是假的?还是我哪里做错了?我不能打退堂鼓,怀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被困难打倒的`信念,再试一次。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再次把它放入水中,我左看看,没有消失,右看看,还是没有消失,终于,在我从上方垂直向下看时,小鱼消失了。“终于成功了!”我开心的大喊起来,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只需要换个观察角度,小鱼就会消失不见的。
小鱼到底有没有真的消失呢?我立刻上网查询想揭开谜底,原来在实验中,引起这种神奇变化是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人的肉眼看到的是水中折射而来的光线,因此可以看到小鱼,当角度放生变化,折射光与水面重合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人的眼睛就看不见小鱼,出现小鱼消失的假象。
哇!做实验真有趣,我不仅知道了小鱼为什么消失的原理,更懂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不断的摸索、尝试。我喜欢做实验,更喜欢探索科学里的秘密,我今后还要发现更多的科学趣事。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篇8
实验,在科学家们的身上徘徊着,因为一位科学家一天要做上百个,甚至更多的实验。今天,就让我们自己做一位科学家,做一个小实验,一起探究实验的奥秘吧!
我做的实验的名字叫:彩色喷泉。为什么要叫彩色喷泉呢?因为做成功以后,会出现一个大大的彩色喷泉,是不是很神奇呢?好了,现在我就开始做实验了。我查了查手机,准备了材料:小苏打、柠檬酸、洗洁精、好看的色素、滴管、搅拌棒、瓶子、水。当我看到手机上显示有洗洁精时,吓了一跳。大家都知道洗洁精是刷碗用的,一个刷碗用的液体,怎么会形成彩色喷泉呢?这不就是鞋里的土——没用处吗?这使我产生了很大的疑惑,于是我去寻问妈妈。妈妈说:“世间万物都有它的用处,既然手机上写了就应该有它的用处,快点开始你的实验吧!”我听了妈妈的话,开始做实验了。我先往空的瓶子里装入半瓶清水,再往瓶子里倒入3勺小苏打又用滴管滴了4滴柠檬酸,接着,滴了几滴色素,然后又放了少量清水,最后,放了我最看不上的洗洁精。没有冒出喷泉,我大声喊到,“我就说洗洁精是没有用的吧!”我对妈妈说。“怎么会呢?”妈妈说,她一看我手中的柠檬酸说:“你把洗洁精当成柠檬酸放进瓶子里了,”你看你的手,我赶快把手中的柠檬酸放下,拿起了洗洁精,瓶子里立刻冒起了彩色喷泉,这一切就像事先准备好了似的。我改变了对洗洁精的看法,看着好看的`喷泉高兴的很,那种高兴就像一个屡经奋战的斗士终于获得了一个勋章或者一个最高荣誉一样高兴。
实验结束了,我拿手机查了为什么会喷发喷泉有关的资料,原来是这样: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瓶子里将洗洁精溶液吹出大量泡沫,于是彩色喷泉喷发了。
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任何事情要细心观察,不要小看任何事物,他们都是有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