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作文(收集7篇)
红灯笼作文篇1
停留在家门口,望着那个转弯角,我久久等待着。
我总是在黄昏时坐在门口,看着远处绿油墨般的田野,听着栖停在梨树上鸟雀的高歌,那富有节奏和韵律美的脚步总是那么准时响起。那是父亲的脚步。不知是父亲太忙的缘故,还是别人留他下了吃饭,我竟没有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暮色很守时地覆盖在这个如同火柴盒般大小的村子上。我蹲坐在屋前,倚在门框边,搓了搓手,哈了口暖气,借着红灯笼照下来的微光,久久地望着那个转弯角。
墨色的漆黑死死地将我包裹着我,狠狠地吞噬着周遭的风景。红灯笼从头顶上照下来一层淡淡的黄光,轻轻披在我的身上,散落在地上。眼睛有些许朦胧,把头埋进膝盖中,不愿将软弱呈现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脚步声悠悠地飘进我的耳朵,伴着水泥地沧桑的回音,开始有些缥缈,好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我抬起头,在那小小的红灯笼散发的微弱的光下,有个模糊而宽大的身影渐渐靠近,我停留在原地,看着他一步步走来。
他远远地朝着我挥手,随即勾起一抹微笑,浅浅的,淡淡的,很安详的自他的嘴角绽开,漾出微微的.涟漪,说道:“在外面这么冷,吃饭没,快些进去。”我吸了吸鼻子,点点头。父亲拉过我的手,向着家走去,丝丝暖意从他那厚实长满粗茧的手中传过来,层层包裹着我的心,就好比这红灯笼散下来的光,蔓延在我全身,让我觉得特别的温暖。我的等待,并不是毫无作用的,最起码能让父亲感受到有人一直都会在乎他。
那天的红灯笼那般执着地留在记忆里——那个泛着微黄浅光的红灯笼。
红灯笼作文篇2
萧山日报小记者团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这次,元宵将至,我们小记者来到水晶老师手工课堂,亲手制作元宵灯笼。
在萧山日报社一楼的课堂上,水晶老师拿出一个梅花灯笼和一个大公鸡灯笼做示范,给我们耐心的讲解了手工灯笼制作的过程,并且还让我们自由发挥,做出各种各样的灯笼。我先用支架把扁扁的灯笼撑起来,一下子,灯笼就像猪八戒的肚皮一样鼓得圆圆的。今年是鸡年,做个大公鸡灯笼吧。我拿起一张彩纸剪了起来,可是,过了好长时间,连个鸡翅膀都没剪好,我很懈气,原来做灯笼这么难啊。经过思考,发挥想象,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子灯笼从我的脑海里钻了出来。我重新拿起剪刀,咔擦咔擦,小兔子的耳朵,双腿都被剪了出来,贴上双面胶,粘到红灯笼上,再画上眼睛,鼻子,嘴巴。哇!一只胖胖的红兔子灯笼展现在我的眼前,我终于把灯笼做好了。
经过这次灯笼制作课,让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出一件漂亮的作品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能放弃。
红灯笼作文篇3
国庆节的时候,妈妈从外婆家里带回来了一些红柿子。它们可是我的外公亲自从树上给我摘的呀。
妈妈说,外公家里有一棵柿子树。每年秋天,柿子树的枝头都挂满了许许多多的`红柿子,远远看去,就像挂着无数的红灯笼。树叶落完了,这些红灯笼非常显眼,竟然吸引了一群群小鸟。小鸟很聪明,专吃熟透的柿子,可它们这个没吃完,又啄那个,弄坏了许多柿子。外公只好做了一个稻草人放在柿子树边,呵呵,有些小鸟真的被吓住了,再也不敢来偷吃了。不过,剩下的柿子也不是太多了,外公拣了三四十个好柿子送给了我,谁让我是小馋嘴呢?
这些柿子还没有完全熟透,黄中带青,摸上去硬邦邦的。我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去摸一摸,捏一捏。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一个熟透的柿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洗干净,撕开皮,轻轻一咬,一股凉爽的蜜汁立刻流进了我的嘴里。真甜呀!我吃着红柿子,想起了外公和他扎的稻草人,不由地笑了。我多么希望明年秋天,我能到外公家里去呀。我要亲眼看看那些红灯笼,我还想做一下稻草人呢。
秋天里的红灯笼,我们明年见!
红灯笼作文篇4
童年是一首优美的旋律,令人心醉;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题记
在小时候的记忆,我几乎忘光光了,而这件事我却永久忘不了。
在3岁的那年,家里只剩下我和奶奶在家。那时,奶奶睡了,就只剩我一个人在房间,我觉得无聊,便走出房间,到厨房去找吃的东西。
我在厨房里发现了一个火红火红的东西,便认命为:这肯定是一个好吃的东西所以奶奶不让我吃。说着,我便拿了一颗吃,可是我才刚咬了小小的一口,就大叫到:“啊,啊!这个东西好辣!奶奶,奶奶,快给我拿水喝!”奶奶听了,连忙从房间里出来,到水给我喝。我看到了水,连忙“咕噜咕噜”地喝了一大碗。
奶奶见我这样,便问:“你吃了什么?”我指着那颗火红火红的“小红灯笼”回复到:“是……是,“小红灯笼”(因为临时不知道那是什么,所以虽便编了个东西出来),奶奶。”奶奶望着我指向的地方便哈哈大笑到:“哎哟喂,我的'小祖宗,那明明是辣椒,还什么“小红灯笼”,你以后给我听话点,别在虽便给我拿东西吃,听到了吗?”我小声地“哦”了一声,我那声音小得像苍蝇一样,但还是被奶奶听见了。奶奶微笑地点点头,走了。
自从我吸取上次的教训后,就每次拿东西吃的时候都要跟爸爸妈妈说一下。
红灯笼作文篇5
俗话说:”要吃丈母家,要嘻外婆桥。”这句话用在红灯笼外婆家最合适不过了。这风光秀丽的外婆桥真得好好嬉一嬉。
暑假开始了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红灯笼外婆家玩。我们一家子坐上了爸爸的轿车一路飞驰向红灯笼外婆家驶去。我们刚一下车我便开始东张西望,像只小毛猴一样活蹦乱跳。很快我们便走进了景区,一个黄色的大南瓜映了我的眼帘,大南瓜旁边还有一个"外婆“,外婆面带微笑,手里抱着一个小孩,眼神中露出深深的慈爱之情,这雕像做的栩栩如生。我们接着往前走,一个巨大的水车像一只等待猎物的饿狼静静蹲在一旁。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土特产贩卖地”。什么口琴、小鸟笛子、平安福、水枪,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拿起一个小饰品欣赏一番,准会爱不释手。沿着台阶慢慢往上就来到了小朋友们最爱的游戏区。木头做的秋千在空中迎风轻轻飘荡,带着一股浓郁的'古老气息。滑滑梯最受孩子的喜爱上面总是挤满了人。蹦蹦床更是一种时尚的游戏,走进去小脚轻轻一蹬软软绵绵的。在这里我就像一只刚被放出笼的小鸟,乱飞乱跳,开心得不知所措。“咚......咚”不知道是谁敲响了那蕴涵着吉祥的平安钟,沉静的声音在整个山谷里回荡。
这一次的游玩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红灯笼作文篇6
中国年,是一盏盏火红的灯笼,是一幅幅火红的对联,是一张张火红的剪纸,还是一个个中国人火红的生活。
春节里所有的火红,我情有独钟的是那火红的灯笼。
每年春节前,家家都会挂起预示着吉祥如意的大红灯笼,我姥爷家的灯笼会比别人家稍早几天挂起来。
腊月二十三这天既是传统习俗的小年,要接灶神的'日子,也是姥爷的生日,我们一家人总会在这天之前赶到一千多公里外的姥爷家来庆祝。晚饭前,大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灯笼来到阳台,踩上高凳,连上电线和红灯泡,将红笼挂起来,此时我和姥姥、姥爷三个帮工在边上“低了、朝右点、再高点”的指挥着。红灯笼高高的挂起来了,当打开电源的那一刻,满屋被红色笼罩着,四张笑盈盈的脸也被这喜庆的色彩映衬的更加温馨幸福。厨房里那群忙碌的身影中,传来大姨清脆的声音“准备吃饭了”,全家十几口围坐在大圆桌前吃着饭聊着天,阳台上的红灯笼就陪着我们,静静的聆听着这幸福的声音。
爷爷家的门框又高又大,所以红灯笼也买的很大,一般都是爸爸和四爸两个人一起挂。我这个小帮工任务就更重了,一会儿找绳子,一会儿拿剪子,还要帮忙看位置,忙的我是不亦乐乎。最让我开心的是,爸爸会在院子里的屋檐下和晾衣绳上挂满迷你红灯笼。到了晚上,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精灵,闪着她那明亮的眼睛仿佛在对我说着:春节快乐,全家幸福!
挂起了红灯笼,年就来了!
红灯笼作文篇7
我是一个户外爱好者,每次登山归来或长途骑行返回时,远远地看见阳台上的红灯笼,那感觉就像在黑夜中暴风雨里的小船指引它回港的灯塔,使远航的人们感到希望、感到温暖,从而使我充满了力量,加快回家的步伐。元宵节的灯笼,更让人感觉家的温暖,充满生活的期望。
在传统民俗中,每逢元宵节时,舅舅要给外甥送红灯笼;爷爷要给外孙送红灯笼;婆婆要给过门的儿媳送红灯笼——这是象征传递红红火火。有时还会再加送一个小灯笼,象征着家族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在这次小记者活动中,民俗研究专家李福蔚老师说,送灯笼就是在送吉祥、送光明、送人口。李老师还说,“过年就是承上启下的一种方式”,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展望来年的收获,不管是贴对联、吃元宵,还是送灯笼,皆是如此!其实,我们小记者这次做花灯也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活动,去尝试着老祖先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因为这盏我们亲手做出来的花灯也会带给我们吉祥与希望,它会像神灯一样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吕向阳老师说:“也许我们现在只是在做一盏小花灯,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制造汽车、大楼,甚至是航母。”
今年春节,我们的左邻右舍纷纷挂起了红灯笼,一栋楼在晚上看起来是那么的红红火火和吉祥,可大多灯笼花样单一,似乎缺乏了许多文化元素。在这个生活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抛弃了越来越多的传统,而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正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文化根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