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数学教学设计好作文推荐,数一数教学策略(整理5篇 )
如何写数一数数学教学设计通用篇1
课题:乘法运算《数一数》
科目:小学数学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一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数字的认识和数数。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字的乘法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学会乘法运算,及更好的理解乘法运算的原理和技巧,教材借助了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水果及食物等,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来提高他们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
二、教学目标:
1、首先是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为更好的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2、结合学生经常接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乘法的意义。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领会到学习乘法的实用性及必要性。
4、在学生意识到乘法的简洁及快捷的实用性的同时,喜欢上及更主动学习乘法运算,同时也他们更快地掌握乘法学习的精髓。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学过了数字的加法运算,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经常的碰到一些具体的情景,特别是他们感兴趣的小动物、喜欢吃的水果及喜爱的东西。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知道他们的具体的数字,或者我们就很容易引导他们去认识,怎么去计算或者运用乘法运算来计算数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时鼓励学生多思维思考问题,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
3、切合学生平日里,经常接触和喜欢的小动物和水果,来引导他们思考怎么计算数字和运用乘法运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理解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铺垫:同学们,请你们根据之前学过的知识,看看谁能最快的算出下面算式的值:
2+3+4+5=
5+2+8+4=3+3+3=
同学们都在努力的计算。
通过复习之前的知识,让同学们再一次的巩固自己的知识。看他们谁能最快准确的算出答案,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创造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看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列着整齐的队伍,在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小朋友,请问你们看到了多少只小熊猫呢?
同学们很高兴的在看着熊猫图,然后在自由的数数:
生a:我是横着四只四只地数,一共是20只。
生b:我是竖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20只。
通过用小熊猫,大家喜欢的小动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观察:同学们,请看几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不一样的,三人一组讨论。然后一起朗读。
大家分组讨论:4+4+4+4:=16
5+5+5=152+2+2+2+2=104个4连加等于16。3个5连加等于15。5个2连加等于10。
通过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还可以这样直接读成:4个4连加等于16。及相比较运算加法运算,他们的结果一样,但是提高计算速度,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观察:提供一副苹果图,让大家数一数:这里面有几盘苹果,一个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加在一起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那如果是6盘呢,7盘呢,8盘呢?
同学们都在数数:4+4+4=
通过用大家喜欢吃的苹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发现相同加数的另外一个运算方法和规律。
3个4连加等于12。6个4连加等于24。7个4连加等于28。8个4连加等于32。
巩固练习:
如果1个盘子里只有1~9个苹果,一共有1~9个盘子。总共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讨论一下,大声的说一说,读一读。列出算式。
通过系统的从1到9的加法运算,找到规律,让同学们找到相同加数的加法的另一个计算方法(乘法运算)的规律。
七、教学评价设计:
1、首先学生要会计算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从1加到9)。
2、从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里,读出整个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3、简化运算过程,找到相同加数的运算规律,学会乘法口诀(从1到9)。
八、板书设计:
1、横着数熊猫:4+4+4+4+4=20
2、竖着数熊猫:5+5+5+5=20
3、4+4+4+4:=165+5+5=152+2+2+2+2=10
4、4+4+4=124+4+4+4+4+4=244+4+4+4+4+4+4=284+4+4+4+4+4+4+4=32
九、教学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卡片、多媒体的运用来优化课堂教学,已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并及时给予褒扬和鼓励,让学生意识到成功的喜悦和劳动的肯定。
2、引入实践,把握教材: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更多的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藏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逐渐地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多数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基本的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怎么演变成乘法运算的。不过也有的学生也有不太明白的地方,通过我们多举几个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比如,用他们的铅笔,橡皮,筷子等实例,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乘法运算。
4、课程中,也有的学生,对实物或图片、多媒体里面的东西,想象不是很明白,我想下次如果能给学生从新讲解这节的内容,我希望准备一些具有声形并茂的视频,或者带一些具体的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这种实物教学,可能会接受的更快、更直观。
如何写数一数数学教学设计通用篇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2.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个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具准备: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师:谁能告诉老师,今天来了多少小朋友?你认识几位小朋友?
2、你想和谁坐?你喜欢坐在第几排?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数。
二、创设情境,感受位置。
课件出示:(暑假里,小朋友们去儿童乐园玩,有的滑梯,有的荡秋千……,玩得可高兴啦!)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能说说吗?
三、数一数,说一说。
1、儿童乐园里有几个小朋友?谁还想数数其它物体?
2、大家打开书,各自数一数,可以数给老师听,也可以数给小伙伴听。
3、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的吗?
四、看10幅小图,依次数一数。
1、滑梯旁有个什么?谁知道这个小圆点表示什么意思?
2、按小图的顺序在大图里找一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地数,防止重复数,比一比谁说得好!(多媒体课件同步演示,从主题图中逐个抽取出10幅片段图)
3、出示第7幅小图。
问:方框里是一个什么符号?放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有谁能告诉老师,方框里该画什么?
4、小组讨论第8幅小图。
5、比较第9幅图与第7、8幅图,这里的问号表示什么呢?(合作、交流)
6、出示第10幅小图。
方框里应该画什么?请你找出10位小朋友站上来,看看是几个男生,几个女生?
五、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门票游戏。
说明:只要完成每人门票上的题目,就能进入儿童乐园了。
门票上的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的个数。
1个小天使、2个南瓜博士、3个茄子老师、4个豌豆、5个蘑菇老师、6个小萝卜、7个小蕃茄、8枝铅笔、9个苹果、10只香蕉。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学校里藏着多少个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六、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做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各种东西的个数?通过学生交流,总结这就是学数学。
“看”和“数”是学习的方法,不仅今天使用,而且今后更要主动地运用。
如何写数一数数学教学设计通用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懂得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并掌握了数位顺序表。但是在数数时每次到整百整千的数时容易出错。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
如何写数一数数学教学设计通用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是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难点
1.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
2.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大家高兴吗?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教师: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学生汇报:有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一面红旗……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图中有哪些数量是1的事物呢?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说得真不错。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学楼……”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事物。
教师:下面我们找一找数量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多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用数字“2”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数量为3-10的事物,教学方法同(1)(2)。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
(4)教师:翻看课本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动,按顺序依次说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三、反馈完善
1.小结数数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事物,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预设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2.认读1~10各数。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十个数字,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教师: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学生齐读1-10各数。
3.巩固练习。
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
教师: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观察,汇报。
四、课堂作业
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和数量
如何写数一数数学教学设计通用篇5
一、教学资料:数一数
二、教学目标:
1、透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状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忙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状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有序地进行数数的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一)口头数数
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试着数数看。
(二)新课教学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第2~3页的图画,激发观察兴趣。
1、问:小朋友,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地方吗?(学校)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这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那里都有一些什么?
2、让学生自己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有一位老师、很多小朋友、一座大厦、一面国旗……)
3、指定资料请学生说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4、数图中人或物的数量。
(1)数出数量是1的。
问:图中数量是1的有哪些?
(一面国旗、一座楼房、一位老师、一个玩双杠的同学……)
师:对,这些都能用“1”表示。
(2)数出数量是2的。
问:图中数量是2的有哪些?
(有两个同学在跳绳;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敬礼;有两个同学在看书……)
师:同学们观察得十分仔细,这些都能够用“2”表示。
(3)依次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明白的?学生如果答是“数出来的”,能够让该学生到前面数给大家听。数完后,让其他学生评价,他数得好不好。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做事很认真,数数的方法很正确。
(4)认读1~10各数
(5)按方位数数
能够顺着数,倒着数,说说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等等。
(三)操作强化
1.数身边的实物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手指头、纽扣……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