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6篇)

时间: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1

关键词:钢结构,防火,防火涂料

0.前言

钢结构建筑是继钢筋砼建筑之后的最具革命性的建筑新发展和新应用,与普通钢筋砼相比具有结构断面小、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高耸建筑结构以及在软地基土上进行建造。随着经济建设得不断发展,我国钢材的产量和需求量每年也在不断攀升,钢结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然而钢结构在使用过程却也存在着一些缺点,特别是钢材的不耐火性。

1.钢结构的防火性能

1.1钢材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钢结构属非燃烧体,其耐热性能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但耐火性差,在无防护措施的条件下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是15分钟左右。当火灾发生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性能有很大的变化,钢材的屈服点、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迅速下降。当温度达150℃以上时就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在300~400℃时,钢材强度开始迅速下降;600℃左右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很大的形变。而一般火灾现场的温度都会达到800~1000℃,在这样的高温下裸露的钢结构构件强度会迅速降低,出现塑性变形,产生局部破坏,最终导致辞钢结构建筑物整体倒塌破坏。

1.2钢结构建筑防火的措施和方法论

钢结构具有不耐火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防火保护,以减轻钢结构在火灾中的破坏,避免结构在火灾中由于建筑倒塌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钢结构防火的目的就是提高结构的耐火极限,防止钢材构件在火灾中迅速,为灭火救人争取时间,以及减少灾后的修复费用和结构恢复时间。目前,提高钢结构防火性能的主要方法有截流法和疏导法。。截流法是截断或阻滞火灾产生的热量向构件的传输,从而使构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温度上升不超过其临界温度,其做法是构件表面设置一层保护材料。具体有喷涂法,包封法,屏蔽法和水喷淋法。与截留法不同,疏异法则允许热量传到构件上,然后设法把热量引导走或者消耗,使得温度无法达到临界温度,从而起到保护结构的作用。在各类防火方法中,采用防火涂料进行防火的方法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最有效也是应用最广的措施。

2.防火涂料

防火涂料又称阻燃涂料,主要由成膜物、成炭剂、在炭催化剂、发泡济、无机颜料、填料等组成,它不仅具有普通涂料的装饰性,而且具有防腐蚀、防锈、耐酸碱等性能,且其本身具有不燃性或难燃性,故在火灾中能阻止或延滞附着物的燃烧。

2.1防火涂料的分类

防火涂料分类方法较多,可按不同的原则划分。。依其防火机理不同可分为非膨胀型与膨胀型两类。非膨胀型防火的作用是一是涂层自身难燃或不燃,二是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能释放出灭火气体,并形成非燃气体的无机层来隔绝空气。膨胀型防火涂料遇火膨胀发泡,使内部结构不直接与空气污染接触从而延缓结构燃烧或破坏。按阻燃形式分有阻燃涂料、烧蚀涂料、璃状熔融。按分散介质不同可分为水性防火涂料和溶剂型防火涂料两大类。使用范围可分为室内防火涂料和室外防火涂料。以添加阻燃剂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添加型防火涂料和反应型防火涂料。若按其功能与具体的防护基材可分为饰面型防火涂料、电缆防火涂料、钢结构防火涂料以及隧道防火涂料。

2.2钢结构防火涂料

钢结构防火涂料是将防火涂料涂覆于钢材表面,以形成耐火隔热恋保护层,阻碍火焰的侵袭从而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涂料涂层对钢基材起屏蔽作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防火原理是:①包裹钢基材火灾时使其不直接暴露在高温或火焰中。②防火涂层吸热后部分物质分解放出的水蒸汽或其他不燃气体,消耗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火焰温度和燃烧速度以及稀释氧气的作用。③由于防火涂层轻质多孔且受热后将形成碳化泡沫层,阻止了热量向钢基材地传递,推迟了钢基材强度的降低,从而达到提高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的目的。。

2.2.1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是指其涂层厚度在8~50mm之间,耐火极限一般≥2h。它是利用材料的不燃性、低导热或涂层中材料的吸热性来延缓钢材的温升。其防火涂料主要是由非膨胀型无机防火涂料组成,具有耐热恋性、隔热性和完全不燃、不发烟等特点。其原料易得,成本较低,施工时采取喷涂或抹涂,可分人室内和室外两种类型。

2.2.2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是指涂层厚度在3~7mm之间,耐火极限一般2h小时以内,通常取用喷涂施工。此类防火涂料主要是以水溶型为主,一般选用合适的水性聚合物作基料,再配以阴燃剂复合体系、防炎添加剂、耐火纤维等。其具有较的装饰性和理化性能,装饰性优于厚型防火涂料,稍逊色于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火灾时受火膨胀发泡,形成耐火隔热层来延缓钢材的温升,起到保护钢构件作用。这类涂料可用于高层民用建筑中的梁,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支承单层的柱、梁、楼板和层顶承重构件。

2.2.3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是指涂层厚度3mm以内,耐火极限要求2h小时以内,以溶型为主,具有良好的装饰和理化性能,受火时膨胀泡形成致密、强度高的防火隔层,该防火隔层极大地延缓了钢材温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是一类新型防火材料。由于其厚度较薄,在工程中与厚型、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相比用料大大减少,因而可降低工程总费用。该防火涂料可用于一类建筑物中的梁楼板与层顶承重构件和二类建筑中的柱、梁、楼板中的钢结构的保护。

3.结束语

现今,高层钢结构建筑日趋增多,特别是一些大跨度,大空间,超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材料尤为广泛,。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些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短时间内火将难以扑灭,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时必须加大对建筑材料的防火保护,同时制定必要的应急方案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疏散人群,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还需加强新的钢结构防火涂料的研究,开发新型防火涂料,使其充分发挥防火功能。

参考文献

[1]甄诚.钢结构防火设计发展.低温建筑技术,2005,(3).

[2]李瑞亮.钢结构防火浅析.结构设计与研究应用,2007.

[3]张明华.浅谈钢结构防火涂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筑科学.2007.

[4]陈夙.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发展上海涂料,2008,(12).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改革;教学手段

一、课程概况

《建筑材料》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传统建材(钢筋、水泥、木材)、新型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等内容,学好它之后可为后续“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信心。然而,多年以来,高职教育模式一直受本科教育影响较大,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材很多都是本科模式的压缩版。为了适应教育部制定的《2016年高职院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职业教育文件的要求,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了适应新的形势,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出几点教学改革思路,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定位是让学生学会怎样选用材料,需要的知识面广而不深。

对于理论教学,教师要合理地选取教材内容,讲授的内容浅一些而涉及的范围要宽一些。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新颖性、实用性、动态性的特点。在以往的教材中,天然石材、黏土砖瓦、石膏水泥、普通混凝土、钢材、木材等传统的、落伍的、没有发展前途的建筑材料讲得过多,浪费了一定的课时,虽然现在的建筑行业中仍在大量使用这些材料,但是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尽量增加对新型材料、新型产品、新型工艺以及新型技术的讲授,比如,建筑塑料以及合成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在讲授传统材料的同时,要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新材料的优势,了解更多的新材料信息。

2.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1)实验课教学内容

和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操作以及开拓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实验教学的内容要明显有别于理论教学,同时还要和以往的验证式实验教学相区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行综合性、创新型的实验教学;要以学生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材中应该多多增加综合实验项目。一般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缺乏条理性和整体性,仅仅是简单实验的罗列。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综合实验的内容,通过具体项目导入,模拟工程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检测项目,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实验报告应采用最新的标准进行编排设计,内容尽量符合以后的岗位要求。

(2)实践课教学内容

往往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之后,学生对于建筑工程上的材料仍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这说明教学和现实是脱节的。因此,仅仅有实验教学还不够,还需要增加实践课的教学,也就是经常说的认识实习。教师应该选取合适的实践教学基地,让一线的建筑工人给学生讲解、辨认和分析各类材料,重点介绍新材料在当前建筑中的应用和优势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课堂讲授是一种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但是,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下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和教学录像等手段,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和影像等多种感觉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可以同时具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对于实验课的讲解,可以通过实验操作视频和录像,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工程案例,或者讲一些与材料相关的小故事,例如,在讲石灰这一材料时,介绍了石灰的特性和应用后,可以用诗人于谦的一首“石灰吟”来结束这一节,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石灰的特性和应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实物样品教学,通过课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在学校建立建材样品展览室,教师在讲授相应的建筑材料时,将建材样品带进课堂,让学生先观察、传看、加深认识之后再介绍具体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理论课堂搬到课外,比如,到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水泥厂、混凝土预制厂及建材交易市场进行参观、实习,同时还可以邀请工程的项目经理给学生讲解:工程用哪些建材;地基、楼板、梁、柱等在选材上的注意点;材料进场之后要做哪些必要的检验和检测;现场储存和堆放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课外实训基地的现场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融会贯通,同时也为毕业后在施工和设计中合理选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学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日益壮大,通过网上平台进行学习已成为当今学习知识的主流。目前,在互联网上可以查到很多高校的院级、省级、部级的建筑材料精品课程资料,通过学习可以补充教学内容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建筑材料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推进、逐渐发展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训环节的训练,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刘娟.关于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改革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2]高亚丽.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建筑,2012(1).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3

[关键字]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应用及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42-01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优化,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内部对建筑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合理应用建筑节能材料,并进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想达到建筑物的质量控制的目的就需要节能材料达到相应标准质量。在达到建筑物材料的质量要求前提下进行能源的节约利用,使用节能材料,并变废为宝,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建筑业领域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材料,遵循我国资源利用的原则,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走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1.新型节能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1.1墙体节能材料

墙体受其功能的制约,在建筑过程中往往对其质量要求是最为苛刻的,既要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性,又要具有防水防火的质量要求。目前,在墙面的节能材料中,多选用混凝土多钻孔砖,这种材料使得建筑物的内墙为混凝土空心砖砌块而成。这种材料的选择一方面能严格的控制热量的传导,有效的缓解房间漏音现象,并能有效减少温度的流失,其材料带来的建筑物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砖块。

1.2玻璃门窗、幕墙节能材料

玻璃门窗、幕墙的使用时符合目前流行元素的建筑物材料,其不仅能起到环境美化的作用,更能给生活带来舒适感。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内使用的节能玻璃材料主要有:真空玻璃、中空玻璃、节能镀膜玻璃等。由于玻璃属于易碎物品,用于建筑领域也自然会要求其极高的稳固性。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建筑幕墙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亮点,这种玻璃幕墙在制作上体现了其制作公司的技术水平,从此,把这些新型的节能玻璃推上了建筑行业的使用领域。

1.3功能性节能材料

在建筑行业内,某些材料的使用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功能,比如保温管材、板材等都属于功能性的建筑材料。目前,对功能性建筑材料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环保意识的深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其具备装饰性、功能性和节能型的特点。现在用于建筑行业的节能型功能材料主要有:建筑节能涂料、节能木地板等。这些材料的使用不仅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国建筑物的节能指标更增加了建筑物的内涵使其满足人们的全方位需要。

2.工程项目上新型节能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求

在建筑行业中,对节能材料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人们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所以,它应当具备稳固性的条件,在建筑物中,一个小小的材料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致命的严重后果,因此稳固性是新型建筑物材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目前,伴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开展,新型建筑物材料的实施要求确保建筑节能的效率和质量,已然成为我国建筑业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是否达标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在热源或冷源部位直接检测其采暖耗煤量或耗电量,然后再由这些指标转换算出建筑物的耗热量或耗冷量指标,通常成这种方法为热(冷)源法。

(2)在建筑物的典型部位随意抽取作为检测对象,直接进行耗热量指标或耗冷量指标的检测,然后通过这些指标再折算出相应的采暖耗煤量指标和耗电量指标,通常称这种方法为建筑热工法。

对建筑物的质量控制不仅要考虑其材料的质量问题,更要合理的控制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新型节能材料的节能性不是肆意进行的,它要求满足其所应具备的质量,达到其使用价值,只有质量合格的节能产品才能算是具有真正的节能性。比如说在某建筑工程项目中,墙体的建筑就使用了新型节能材料,从而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环保、安全、耐用的目的。该工程的墙体结构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一:建筑工程墙体结构

在图一中,工程的墙体分为了基层墙体、保温层、抗裂防护层以及饰面层四层结构,新型节能材料主要使用区域为保温层、抗裂防护层以及饰面层,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墙体的施工质量。

3.结束语

建筑行业领域内,建筑师的理念是影响着整个建筑行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建筑的设计方案、建筑内容和建筑材料的使用,都与建筑师的主观意志息息相关,因此在行业发展内部,为加强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对建筑师的观念进行合理的转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加强新型僵住节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使用,从而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振滨,穆东,张艳辉等.严寒地区复合夹心保温墙体施工中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08,39(1):66-67..

[2]郑浩瑜.浅谈财富中心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材方面的应用[C].//2011第9届两岸四地工程师(广州)论坛论文集.2011:278-281.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4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特点生态

建筑是时代的橱窗,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就按着时代的脉搏而呈现出自己的价值。几千年来,建筑材料产品有了长足的进展,从最早的土坯发展到现在门类繁多,充满技术含量。各个历史时代都有代表各个时代风貌的建筑,也有与之相匹配的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物的风格、功能以及人们对它的要求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新型的建筑材料也会相应的出现。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1979—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三星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但是,一种现代新型的建筑材料应该具备怎样的特性才能让人们感觉更舒适,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呢?只有充分考虑了以下这些因素才能让新型材料得到有效发展。

一、具有时代价值

一位日本学者在讲学时曾经说过,最好的建筑材料是土坯,他是在分析了各种现有建筑材料功能的优缺点之后,不无感慨地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的。土坯是人类从筑巢而居时就开始利用普通的黏土做建筑材料,兼有保温、吸湿、透气等特性,更适合人体要求,人住在土坯房屋里比住在混凝土房屋里或者砖房里舒适得多,所以这位日本学者的话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虽然土坯具有这样的优点,可还是遭到了人们的抛弃。因为现代建筑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居住的功能了,现代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集合体。除了保温、吸湿、透气这些功能要求之外,还有高强、轻质、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因此,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现代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复合后可以达到比土坯更好的性能,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就因为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而普遍存在了。纵观历史,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过去。

“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品种单调、技术落后的状态。其标志就是小块实心黏土烧结砖在我国各类墙体材料中仍然占居近95%的高比例。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关系到子孙后代。我国推出了建筑材料改革系统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尽量限制小块实心黏土砖的发展,加速采用及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中国描写一座宏伟建筑的用词是青砖碧瓦、合抱大柱、雕梁画栋等等。在西方,石砌的古建筑表现出凝重高贵的风格。尽管今天每当人们看到这些建筑时仍不免衷心赞美,深深为当时建筑大师们付出的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而赞叹、敬佩。但是,事情仅此而已。今天没有人会再想去建造那样的房屋了,因为它只适合观赏,而不完全适合现代建筑。

二、绿色、环保

优良舒适的居住环境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之一,丰富多彩的建材产品不仅使我们广厦万间的追求成为现实,更为人们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人体及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原料尽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2)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3)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不得添加使用甲醛、卤化物、芳香烃等,不得使用含汞及其化合物、镍、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从原料采掘到生产使用直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中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在我国,每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要排放1tco??2?,0.74kgso??2?向大气中排放130kg粉尘,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纳废弃物的大户,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例如粉煤灰、矿渣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掺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烧结砖,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废弃物及垃圾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随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也有了广阔的天空,只有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研究、生产。

参考文献:

[1]郑迎朝,李富.新型建筑材料的商业发展前景.中国科技信息,2008,4.

[2]叶萌.未来建筑材料展望.中华建设,2007,4.

[3]丁大钧.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魏鸿汉.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唐岱新.砌体建筑的发展和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5

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从“秦砖汉瓦”到现在的“高楼大厦”,正是建筑材料科学进步的体现,但随着人口的急增、土地的减少以及矿物资源的破坏性开采等都成为威胁和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在满足当代人对建筑材料需求的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类对其的需要,我们就必须走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建筑材料都是从材料本身的实用价值进行研究开发的,往往追求的都是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耐久性,高适用性等等,忽略了材料本身节约及重复利用的价值,从而使大量的建筑材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被不断的损耗,不仅使资源遭到了浪费,还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平时常称“地大物博”,但事实却是: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和淡水量仅为世界人口占有量的1/4;森林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6;我国是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加上近年来严重浪费(我国能源利用率平均只有30%)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仅使经济受到了损失,还危及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要改变这一切,就只能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消费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实现建材行业可持续的发展,除了经济利益以外,还必须加强建材的生态效益。“先污染后治理”的建材发展路径必须停止,所以,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材原料的获取是否影响周边的自然生态。

(二)、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渣是否产生环境问题。

(三)、建材变为建筑后的能源消耗。

(四)、建筑物废弃后,建材的循环利用和不可循环利用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五)、建材对居住者的健康影响。

三、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建筑材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几个重要的阶段,首先建筑业应该有自己的发展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指引方向,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其次是要有规范的市场管理,用规范的行业法规及技术标准去约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最后还要不断的创新和研发,这样才能体现建筑材料的市场价值,才能发挥建筑材料更好的使用功能,才能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性能,最终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业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业必须要有自己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条件。建筑行业发展还应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不能只顾一时之发展,这样就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能无休止的开采和消耗,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废弃等和自然资源、生态问题都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协调好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之间的相关问题。

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提高建材使用者和消费者对生态建材的认识,是推动生态建材发展的关健,是推动建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健。要让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影响到个人和社会利益的问题,还是影响到我们的子孙后代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建筑材料的行业技术标准,加强建材行业的市场监管及规范建材市场

不同的行业中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约束,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建筑行业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规范及完善建筑行业市场,才能使建筑业走可持续的、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那些能合理利用资源,或大量以工业废料为原材料的进行低能耗、低消耗生产的建材企业,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对于那些开发不合理或无节制利用资源、破坏环境、高能耗的生产企业,应该给予惩罚或责令整改,甚至取消其生产资格;对生产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小型建材企业,应严肃处理并采取淘汰治理方式。提倡在新建建筑物上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倡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在建材市场上对建筑材料实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只有通过了国家环境标志认证后才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以促使建材企业加快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建筑材料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只有加快环境标志认证制度的实施,才能在国际市场占一席之地,才能使建筑材料更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加强建筑材料再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加强科技创新

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让建筑市场在合理发展的情况下,少消耗能源并创造出绿色健康的建材,从而达到建筑材料合理的利用或再利用。这就要求建筑材料要加强科技创新,不停的研究和开发,不断的完善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在低能耗的前提下生产出高标准的建筑材料;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考虑到当建筑材料废弃时可实现循环利用的途径,一栋建筑的完成需要多种的建筑材料,如果能在建筑材料使用前考虑到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就会对建筑材料二次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科技创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筑材料不仅要进行科技创新,还要进行观念、理念创新。大力提倡使用新型的纳米材料科学理论及功能材料科学理论来作为材料与环境协调的理论基础。还应研究动、植物的环境协调理论,将仿生科学理论应用到建材领域,那将是建材行业一次质的飞跃。例如德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原理,研制出一种新型自清洁外墙涂料。如果能够将动物的变色、调温适应周围环境的功能应用到建筑材料,将又是建材发展的重大进步,期待不同的新型建筑材料不断问世。

21世纪是提倡环保的世纪,是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世纪,是人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生态健康的世纪。建筑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一定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入其中。建筑材料的生产应该从产品的产地,加工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引进国内外超高技术手段,在低能耗、低损耗前提下提高建筑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可再生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篇6

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建筑材料的种类复杂的特征,评价指标难以定量描述,通过调查分析、资料整理,结合建筑材料对乡村建设影响的定性分析,建立基于墙体材料的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优选评价的3层指标体系和14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4-6],用框图形式说明层次的递阶结构与因素的从属关系,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优选评价系统如图1所示.指标权数的确定用层次分析法,即将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的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化(分3个层次).第1层为总目标新型乡村建筑材料的优选;第2层次为先进性指标、适应性指标、经济性指标三大类;第3层次为各类具体指标共14项.

1•2确立评语集

新型经济建筑材料优选的评语集分为5个等级,即评语集V={很不适用(1级),不适用(2级),一般(3级),适用(4级),很适用(5级)}.评语集V对其他评判层也适用.然后确定评语集加权向量,实际问题中,往往还需要获得响应参数,或者使综合评判结果的优劣程度更易于区分.这就需要先确定评语等级加权向量,其评语等级是在不考虑模糊边界下的值,本文中采用百分制.因此评语等级加权向量为UV={20,40,60,80,100}.1•3AHP-FPR模型建立与应用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的选择作为农村建设工程的重要要求,有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新型乡村经济建筑材料的选择评价实质上是一个具有确定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与具有不确定性的评价因子及其含量变化相结合的分析,应用模糊模式识别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2确立指标权重

2•1判断矩阵的确定

笔者选取了应用于农村建筑的新型砌块材料———秸秆砖,秸秆砖的优点是原料资源广阔,制作方法简便,环保节约,成本低廉.广泛适用于工业、农业、建筑、装修等很多领域.利用图1的指标层次,对乡村墙体材料进行评价.在运用AHP方法[7]来确定新型乡村建筑材料的优选指标体系的权重时,采用了德尔菲法,利用比率标度技术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构造一个判断矩阵.判断矩阵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或优劣、偏好、强度)的认识,一般采用1~9的奇数及其倒数的标度方法.根据两个因素重要程度相比结果(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非常重要和极端重要),分别赋予相应的标度.通过比率标度法得到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求最大正特征根,归一化后用方根法求解得到各指标权重.

2•2指标权重计算

2•2•1单个指标权重计算对于第一准则层———先进性(B1)指标的权重计算是通过专家咨询,构造出先进性指标的判断矩阵见表1;然后进行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通过上述计算,得到的先进性指标权重系数。

2•2•2全部指标计算结果通过专家咨询,构造出各指标的判断矩阵(由于准则层指标先进性、适应性和经济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此将它们的权重均定为1/3);同理依据2•2•1,可以计算指标层其他指标的权重值(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