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例(3篇)

时间: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F32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1-0230-01

1规划背景

《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2)》已于2016年实施,而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正位于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养殖区――宁洛高速公路池塘精养区中。因此,对兴华水产养殖场进行发展规划,符合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是蒙城县渔业发展规划的重点。

随着近几年兴华水产养殖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养殖场快速发展,提升的外部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水产品市场格局的变化,蒙城县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养殖场交通条件的改善,养殖场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机。因此,养殖场必须抓住政策机遇,特别是目前国家对水产养殖场的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通过规划推动养殖场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养殖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目标和意义

目标:旨在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利用5年时间把该渔场打造成为皖北地区最大、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最具特色、效益最显著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成为引领蒙城县渔业发展的亮点之一。

意义:①有利于发挥本养殖场的区域优势,提高渔业综合竞争能力;②有利于树立优势水产品品牌,提高水产品品牌效益;③有利于带动蒙城县休闲渔业的发展,丰富渔场周边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

3规划依据与期限

蒙城县兴华水产养殖场发展规划的依据是《亳州市“十三五”渔业发展规划》《亳州市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实施方案》《蒙城县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次规划年限为2017―2022年。

4功能定位

4.1亳州市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充分利用兴华水产养殖场的自然资源条件,通过资金、渔业技术的投入,把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能够体现亳州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为亳州市绿色水产品、特色水产品、渔业新技术的展示养殖基地和休闲渔业的示范基地,对于蒙城、亳州乃至整个皖北地区渔业生产都有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发挥本渔场的辐射示范功能。

4.2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2年,兴华水产养殖场按照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要求,积极进行了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2012年12月被评为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15年以来,本场加大投资,扩大养殖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在市级示范场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标准进行规划发展[2],把功能定位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争取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4.3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兴华水产养殖场在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又发展了以垂钓、餐饮服务为主的休闲渔业,展现了现代渔业所具有的休闲功能。可把本渔场的休闲渔业发展功能定位为安徽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按照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标准进行创建申报发展。渔业的休闲功能主要体现在垂钓、餐饮、观光等产业,赋予渔业文化丰富的内涵,为城乡居民休闲提供宁静、清新、优美的田园风景和生态环境,满足与适应人们回归自然、享受宁静与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5发展布局和重点

5.1产业布局

蒙城h兴华水产养殖场现有面积14.67hm2,在规划期内规范建设、稳定面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树立品牌、增加效益。规划期内总体布局形成“231”发展格局,即二区并驾、三大体系和一个功能区。二区并驾:指渔业生产区和休闲渔业区协同发展,并驾齐驱。三大体系:指渔业养殖技术体系、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和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共同支撑渔场发展。一个功能区:即餐饮服务功能区,形成年接待能力1.5万人次的餐饮服务功能。

5.1.1两区建设。

(1)渔业生产区。渔业生产区以养殖生态甲鱼、鳜鱼为主。甲鱼的品种为黄河鳖,黄河鳖为当地传统野生品种,易于养殖,价格较高,供不应求;鳜鱼的品种也应以当地的野生品种斑鳜为主,市场价格较高。大宗淡水鱼精养塘主养草鱼、鲤鱼、鲫鱼等,利用增氧机、投饵机、颗粒饲料进行高密度精养,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为休闲垂钓提供优质商品鱼[3]。

(2)休闲渔业区。以餐饮、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和水产品的品质取得消费者的认可。餐饮服务菜谱上应以本养殖场生产的生态甲鱼、鳜鱼等优质水产品为主;垂钓鱼因是本场自主生产,应以水产品市场价格出售,以低于其他休闲渔业场所的价格赢得消费者。本渔场的休闲渔业除餐饮、垂钓外,可利用资源条件,发展观赏鱼养殖,把本场建设成蒙城县观赏鱼养殖基地,使观赏鱼养殖也成为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餐饮服务、垂钓及观赏鱼养殖为休闲渔业主体的兴华水产养殖场可建成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5.1.2三大体系。

(1)渔业养殖技术体系。联合安徽农业大学、蒙城县畜牧水产局,开展产学研联合,制定各类鱼种的养殖、疫病防控等技术规程,编印技术资料,科学养殖,规范生产[4-5],将兴华水产养殖场打造成为科技含量高、养殖水平高、产出效益高的现代化渔场。

(2)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为提高养殖效益,大规模的甲鱼养殖生产必须有自己的甲鱼繁育场所。因此,养殖场必须形成自己的甲鱼苗种繁育养殖体系。

(3)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兴华水产养殖场以生产生态甲鱼(纯种黄河鳖)为主,目前水产品市场上黄河鳖属于紧俏商品,市场销售价格较高,消费群体相对较少。因此,必须建立好以甲鱼、鳜鱼为销售主体的市场销售体系,随着养殖场休闲渔业的发展,观赏鱼的销售也将纳入养殖场水产品市场销售体系。

5.1.3一个功能区。完善现有餐饮服务功能,形成年接待服务1.5万人次的接待功能,满足渔场周边居民及来场购销、休闲、垂钓人员的餐饮需求。

5.2发展重点

在2017―2022年的规划期限内,养殖场要以渔业生产为主、休闲渔业为辅,主辅同步,稳步发展。

5.2.1渔业生产。渔业生产方面以发展甲鱼养殖、鳜鱼养殖为主。利用早期养殖的性成熟的甲鱼自然产卵,集中人工孵化,生产甲鱼苗种,除用于本场养殖外,还可以出售苗种。甲鱼产卵孵化技术成熟后,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甲鱼苗种生产,并将其列入养殖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5.2.2休闲渔业。在近期规划内,休闲渔业以餐饮服务、垂钓为主,小规模开展观赏鱼养殖,待养殖技术成熟、销售市场形成后,可进行大规模的养殖,这将是养殖场休闲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6参考文献

[1]沈蔚,车斌.上海青浦区休闲渔业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6(6):42-49.

[2]王健,郁蔚文,田昌凤,等.浅谈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设计思路[J].科学养鱼,2013(7):82-83.

[3]邢化峰.安徽亳州: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J].环境经济,2006(7):63.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

关键词:种猪;繁育;健康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6.01.034

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对养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种猪繁育和健康养殖的需求。培育健康的种猪是保证猪肉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保证种猪的质量,进而保证猪肉的质量。

1种猪繁育指标的确定

1.1种猪繁育指标

为了提高养殖场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养殖场需要关注种猪的体形和数量,制定种猪繁育指标。种猪繁育指标见表1。

表1

1.2组建种猪核心群

在建立种猪繁育核心群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制定健康养殖方案,根据方案合理的选择种猪,并进行科学养育,做好养殖记录,进而组建种猪繁育核心群。以某市养殖场为例,该养殖场一直从国家指定的场所购买种猪。目前,该养殖场有杜洛克血统12头,长白9头,大白9头,以上三个品种形成了种猪繁育核心群。养殖人员会在以上三个品种种猪繁育的仔猪中预留45%,并从仔猪出生开始时记录体重及不同阶段的肉质比等。通过三代筛选,种猪养殖场最终会确定种猪繁育的稳定性。

2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

2.1猪场和猪舍的选择及设计

种猪养殖场在选择和设计猪场及猪舍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种猪的特点,并结合种猪的生长特点合理的制定选择和设计方案,引进健康养殖技术为种猪打造环境清洁、通风性好、光照合理的猪场和猪舍,并在猪场和猪舍内安装自动化的饲料机和供水机。保育猪舍必须设置恒温床,并安装自动清粪机器,为种猪创造良好的繁育环境。猪场和猪舍内需要安装以下设备:一是产仔栏,二是保育栏,三是限位栏,四是环保猪圈,五是喷雾器,六是清洗机,七是消毒器,八是灭菌器,九是紫外线灯,十是流风机,十一是自动化清粪机。种猪养殖场只有应用健康养殖技术,加强种猪猪场和猪舍管理,才能提高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

2.2建立健康安全养殖体系

为了给种猪创造良好的繁育环境,养殖人员进入养殖场必须换鞋,换衣服,彻底消毒。实行猪的单向流动制度。养殖场需要每周开一次总结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对种猪繁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健康安全养殖体系。除此之外,养殖场需要建立种猪繁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一是种猪系谱卡,二是配种表,三是取精登记表,四是产仔登记表,五是免疫记录表,六是饲料消耗表,七是用药登记表,八是病死猪记录表。

2.3精准饲喂

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种猪的特点合理制定饲喂方案,使用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并在种猪的饲料内加入3.5%的中药材,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4应用疾病防控技术

通常情况下,种猪养殖场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疾病防控:第一步是隔离,第二步是清洁,第三步是消毒,第四步是保健,第五步是接种疫苗,第六步是优选,第七步是建立种猪核心群。在种猪的饲料内加入中草药,提高种猪的免疫力。帮助种猪增肥的药物配方为:何首乌35%,白芍25%,陈皮18%,神曲15%,石菖蒲12%,山楂8%,按照日饲喂量的1.8%进行饲喂。健康养殖技术在种猪养殖和繁育上都有很大优势,值得推广。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种猪患病几率。

3结语

在建立种猪繁育核心群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制定健康养殖方案,并根据方案合理的选择种猪,并进行科学养育,做好养殖记录,进而组建种猪繁育核心群。养殖人员只有应用健康的养殖技术,加强种猪猪场和猪舍管理,才能提高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种猪的特点合理制定饲喂方案,使用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为了提高养殖场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养殖场需要关注种猪的体形和数量,制定种猪繁育指标。除此之外,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种猪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吴永绍.规模化猪场生猪健康养殖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12.

[2]闫大柱.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范文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作为渔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完善养殖权制度,改善养殖设施条件,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良种繁育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健全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强化养殖业执法管理,促进现代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水域滩涂养殖权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国养殖重点地区县级以上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和颁布工作,养殖证发证率达到90%以上;标准化的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方式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000个以上,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10万户以上;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水产良种繁育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更加完备,水产品质量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监测与执法机制更加健全,持证苗种生产单位、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原料备案基地、认证产品生产企业等全面推行生产、用药、销售记录制度,质量安全违规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养殖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二、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三)加快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和养殖权制度建设。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积极推动省、市、县各级政府尽快颁布,保护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实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备案制度,各地规划颁布情况将作为我部安排渔业投资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市、县两级规划需报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备案,省级规划需报我部备案。全面推进养殖权登记和养殖证核发工作,加强水域滩涂养殖权保护和救济政策研究,切实维护养殖渔民合法权益。启用全国养殖证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发证信息将全部录入系统,将养殖证作为单位和个人享受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和获得补偿的重要依据。

(四)全面实施中低产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以高产健康养殖和节能减排为目标,引导企业和养殖户对现有淤积严重、老化坍塌的中低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配套完善水、电、路和养殖废水达标排放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和优化池塘标准化改造的区域布局,提升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要根据各地实际,完善承包责任制,建立池塘维护和改造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提高创建质量,以增强示范场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要求,扶持示范场开展排灌设施和水处理系统、渔业机械设施、池塘清淤护坡等基础设施改造和配套;指导和督促示范场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和产品包装标签制度,完善内部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加快水产标准的转化与推广应用,示范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方式,积极倡导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实现养殖废水达标排放;强化示范场监督管理,严格创建标准,完善考核验收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六)加强水产良种繁育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水产良种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大宗品种和出口优势品种的遗传育种中心和原良种场,建立符合我国水产养殖生产实际的水产良种繁育体系,提高品种创新能力和供应能力。加大对原种保护、亲本更新、良种选育和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继续实施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快部级、省级、基层三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持机构的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加强重大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测、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科学指导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水生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七)不断规范养殖投入品使用管理。加强对水产用药物和饲料等投入品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大力推广安全用药技术和方法,指导和培训水产养殖生产者科学防病,合理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加大对重点养殖区域、主要养殖品种和重点药物种类的水产品药残监控力度,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做好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的乡村兽医登记管理工作,配合兽医主管部门推进渔业执业兽医队伍建设,尽快建立和完善用药处方制度。逐步推广使用水产疫苗。大力推广和鼓励使用高效、环保的配合饲料,提高配合饲料普及率,严格控制直接投喂冰鲜杂鱼行为,禁止在湖泊、水库、江河、海洋等天然开放}生水域中施肥养鱼。

三、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八)改革和完善水产品产地抽检制度。从2009年起,对我部组织的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方法进行改革,新方法试行后,抽检单位从数据库中随机确定,抽样工作由属地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属地执法机构和异地承检机构共同参与,检测结果经认可或复检后公开。进一步规范抽检程序和抽检行为,力争通过改革,促进优胜劣汰、优质优价,使抽检工作真正起到保护合法生产者、惩罚违法者的作用。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配合做好抽检制度改革工作,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本辖区内水产品产地抽检制度。

(九)加强水产苗种质量管理工作。按照我部2009年水产苗种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各地要按时完成水产苗种场普查登记工作,严格执行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指导和督促苗种场建立健全苗种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加强水产苗种药残抽检,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水平。对于条件不具备、所生产苗种不合格、相关质量安全制度未建立、拒绝质量抽检或不接受监管的水产苗种场,要依法坚决整顿直至吊销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我部将尽快出台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苗种管理办法,凡向天然水域增殖水生生物资源的,其放流苗种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并实行招投标制度。禁用药物检测记录不良的水产苗种场不得参与投标。

(十)全面推进水产养殖业执法监管。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全面开展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水产养殖生产、水

产品质量安全等监督执法,推进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加快建立渔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以渔政机构为主,技术推广、质量检验检测和环境监测等机构协作配合的水产养殖业执法工作机制。要重点针对养殖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投入品和企业各项管理记录档案建立情况,切实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执法档案制度和违法单位“黑名单”制度。对已经发现有问题的水产品,一律封塘禁售、严禁转移,坚决杜绝流入市场,对私自起捕出售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已经查明属实的违法案件,要向社会公开曝光。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快建立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十一)逐步推行禁止生产区域划分制度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加强水产品产地安全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根据监测结果、按照法定程序,建立水产养殖区环境质量预警机制,逐步推行水产养殖区调整或临时性关闭措施。加强水产品产地保护和环境修复,积极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贝类养殖区划型制度。按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证明管理规定》等规章要求,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企业、出口原料备案养殖场和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基础条件较完善的企业,开展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区域性试点,实现产销对接。逐步试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十二)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预警处置能力。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按照“预防与善后并重”原则,建立并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重大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及苗头性问题,要组织专家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暴发的程度、对人体健康、市场供给和产业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评估,提出预警和处置意见。要严格执行水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报告制度,不得瞒报、迟报。同时,加强舆情监测,发挥科研、推广、质检和行业协会等方面的作用,及时报告所发现的问题,尽量将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一旦事件发生,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立即启动预案,快速应对,密切配合,科学处置,妥善解决。同时,加强正面宣传,澄清事实真相,尽力消除恐慌,引导科学理性食用,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合法生产者权益。

四、强化保障措施

(十三)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实施《渔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履行好推动水产健康养殖、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责。要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配备专人、明确分工,组织协调好渔政执法、水产品质量检测、水产科研和推广等各方面力量,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兽药、饲料、工商和质检等主管部门的沟通配合,推动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十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水产养殖业在财政支持农业及渔业中的比重,大力推动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扩大渔机购置补贴范围和数量,加快水产良种繁育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执法装备建设,大力支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工作。利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财政专项,加强水产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支持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水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十五)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进一步完善水域滩涂养殖权、水产种苗管理、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养殖业执法和养殖水域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快制修订水产健康养殖技术、重大疫病防控、水产用药物安全使用、有害物质残留及检测等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健康养殖操作规程,不断规范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