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的眼睛读后感,蓝鲸的眼睛读后感受(整理5篇 )
关于蓝鲸的眼睛读后感篇1
鲸类由于经济价值很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捕杀的对象,但过去由于捕猎的手段落后,猎取量比较小,尚不足以影响鲸的数量。到了近代,人们改用航船和火炮猎捕鲸类,杀作力大大增强,使得鲸的数量锐减,很多种类濒临灭绝。
亲爱的朋友们,鲸一直是人类的朋友,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鲸鱼,维护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平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到现在,蓝鲸只剩下不到五十只了。
因此,我们要倡议:
1、加强鲸鱼捕捞管理,减少对鲸鱼误伤及资源的浪费。
2、禁止非法渔业活动,严格控制沿岸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
保护海洋生活环境。
3、建设海洋生物保护馆,树立海洋生态保护意识,加强鲸鱼
保护知识的宣传的教育工作和学习。
4、禁止捕捞鲸。
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家园,广袤的海洋孕育了几千年的人类文化。
倡议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关于蓝鲸的眼睛读后感篇2
大家好!我是一条生活在深海的须鲸,我叫梁洁莹,是一条13岁的须鲸。别看我有一条尾巴,长得像鱼类,就叫我鲸鱼,其实我们和你们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
须鲸虽然没有牙齿的,但我有须板。在海里我要吃饭就深吸一口气,把小鱼、小虾、海水都吸进肚子里,然后闭上嘴巴,用须板把水排出来,吞了小鱼和小虾。告诉你,我一顿可以吃两千多公斤的小鱼、小虾,在你们人类的世界,我一顿饭要花你们二万多元。要是你要请我去你家玩几天,我还是先吃饱,再打包一些食物去你家。不然,你家快被我吃破产了。
因为我吃的东西多,所以长得很快,一天能长2个人的重量。我的舌头有几十头大肥猪重,你想搬我,吃多几千年饭吧!
我的妈妈是白鲸,她是大家公认的歌手,会变几百种声音,千变万化,有老人、小朋友、青年差不多声音都可以模仿。瞧!她现在还有音乐教室练歌呢!
我听我爷爷的大伯蓝鲸说,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我们鲸的数量急剧减少,体形最大的蓝鲸,目前也找不到50头。为什么你们要伤害我们,杀害过我的同胞的人,你们不好过!
我们鲸是胎生的,一生出来就有十米长,七千公斤重。也说明我们同一类的,只要你不杀我,交个朋友,我请你来我家周游深海,不过你要买一些专业用具才能来。我去你家,打个电话给我,在你家备个大水池就ok了!
记住电话联络我,我很孤独的。
关于蓝鲸的眼睛读后感篇3
亲爱的保护世界野生动物团团长:
您好!
我是一只小蓝鲸。刚出生时,一切平静,我和朋友们一起玩耍,无忧无虑。可是,十多年后的今天因为日本捕鲸着以“实验”为名,我们家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危机。
以前,我们的数量超过了30万头,还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已知动物”、“世界上最长最高的现存动物”。体型巨大的我们,平均长度26米,平均体重超过一百吨。
但是,正因为如此,所以许多资本主义人士,疯狂杀戮,导致我们的巨大种群几乎完全消失,数量不如一世纪前的1‰!
如今,我们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我们,乃至所有的鲸,将只会在博物馆中留下,地球也将会失去从古至今最最庞大的动物!人类再破坏环境,世界上也会有更加多的物种濒临灭绝!当世界上生物缺乏多样性时,人类,将会几十亿以几十亿的数量灭绝。到时候,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会变得荒凉,会成为一颗死亡星球!
鲸,为你们敲响警钟。一个物种的濒临灭绝,要令人们警觉,才可以保护更多人类的朋友。假如,鲸灭绝了、虎灭绝了、鱼灭绝了。动物和昆虫灭绝了,植物灭绝了,所有物种几乎都灭绝了,只剩人类。那么,再过几年,所有人类,将会为他们对大自然犯下的滔天大罪,而付出生命的代价。这不是玩笑。若真如此,上面的每一句话,将成为确凿的事实!所以,保护动物,鲸,是首选。
愿你们能明白后果会多严重。
倡议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关于蓝鲸的眼睛读后感篇4
1.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做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详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例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
作者在介绍鲸吃食物以及鲸的生长时,又一次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加以准确说明;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课文介绍鲸,为什么先要写象呢?这里作者运用比较说明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之庞大。这样写,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更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然而,这头鲸虽然有4万公斤重,可还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鲸有16万公斤重。通过这样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特别大。这段话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这些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加准确、清楚,使人对鲸是个庞然大物深信不疑。
③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这段话主要讲了鲸的进化过程。鲸的样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鲸生存的环境由陆地变为海洋,鲸为了生存下去,就要适应环境,因此慢慢地由爬行变为游动,身体逐步变成了鱼的样子。这一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作者用“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语加以说明。“退化”是指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逐渐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这里指鲸的后肢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④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对词语的理解。
上腭:口腔的上壁,通称为上牙膛,前部由骨和肌肉构成,叫硬腭,后部由结缔组织和肌肉构成,叫软腭。
哺乳动物:指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基本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初生幼体。哺乳动物大都是胎生的。
胎生:人或某些动物的幼体在母体内发育到一定阶段以后才脱离母体,叫作胎生。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1.这篇课文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如今,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探索,对鲸的认识已经愈来愈全面。因而,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走近鲸的世界,对鲸有所了解。教师也应准备一些有关鲸的图片、声像资料或制作出相关课件,在课前及课中穿插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资源。
2.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教学本文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可采用找中心句和列提纲的方法,抓住课文的要点,把握全文的。脉络,理清作者叙述的条理。
(2)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交流。教师针对汇报情况,扣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对于文中出现的一些生物学术语,教学中可联系课文内容和具体语境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图片加以理解,但不必深究。
(3)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师可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概括性叙述语言,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然后,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可以出示思考练习中第三题的3句话,让学生说一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自己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3.要重视读写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练习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补充介绍一些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资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之后出示一些随文练笔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①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②以某一种类的鲸(如白鲸、虎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③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④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保护鲸的倡议书。学生练笔时,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练笔后,可以先让学生在组内读一读、议一议,然后推选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
4.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捕”“哺”的声母是b,不要读成p;“乳”的声母是r,不要读成l;“潜”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倾”读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即”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本课生字中“腭”“肚”“肺”“胎”都与人体有关,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写成“市”。
关于蓝鲸的眼睛读后感篇5
读完这本《蓝鲸的眼睛》时,我感到浓浓的诗意。
这是一本童话集,里面有很多童话。我读了几篇,就体会到作者冰波诗意风格和孩子气。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就是因为它的“心灵化”,它特别的在意心理描写,紧紧抓住读者的心,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特别是那篇《神仙村和仙女村》,通过小神仙和小仙女的悲欢,让读者的心也跟着活动。正是如此“心灵化”的创作,让人读后深有感触。
所有文字都颇有诗意。在《蓝鲸的眼睛》中,爷爷的那句“让这世界的一切的美好,天天洗你眼睛。”,这句话使整本书成为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文章充满童真童趣。整本书中没有“成人味”,没有枯燥的数字,没有多余的介绍,只有幼稚的行为和语言。比如《蓝鲸的眼睛》中的“你说过,他是天上的神,不可冒犯!”《红蜻蜓,红蜻蜓》中的“呸,”小刺猬说,“它就是坏蛋。”《神仙村和仙女村》中的武功小神仙说:“哼,看我把网撕破。”句句都是儿童天真的话。
这本书吸引我的,当然还有质朴,充满真情实感。别的文章,写得朦朦胧胧的,全是华丽词句,这本书到处都是大白话,特别质朴,比如那句“小螃蟹不知道那些还在害怕。”不写“发抖”因为狮子杀他干什么,全很质朴。
请大家一起来读这本“心灵化”、“诗意化”、“童真化”的童话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