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精选5篇)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4、能够分析和解决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1、硫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硫的制备方法;
3、硫化氢及其化合物;
4、硫酸及其盐类;
5、硫的应用和重要用途。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硫的制备方法;
2、硫酸及其盐类的制备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实验法: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硫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课件演示法:通过电子课件演示,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硫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讲解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硫的物理性质;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硫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硫的制备方法
1、讲解硫的制备方法;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硫的制备方法。
第三节:硫化氢及其化合物
1、讲解硫化氢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讲解硫化氢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第四节:硫酸及其盐类
1、讲解硫酸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讲解硫酸的盐类及其应用。
第五节:硫的应用和重要用途
1、讲解硫的应用和重要用途;
2、通过课件演示和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
1、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2、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3、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
1、电子课件;
2、化学实验室;
3、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希望通过这篇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的内容,学生们将能够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制备和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的重要性。希望本文能够对化学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2、H2SO4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能力培养: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1、每台电脑上安装化学实验装置程序。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言】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卤族元素的知识,下面我们复习氧族元素。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建议以掌握S、H2S、SO2、H2SO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研究分析。
【板书】硫及其化合物
【提问】请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通过讨论后填写下表:
【提问】请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列出上面表格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讨论逐步完善后得到:
【板书】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
【投影】要求学生叙述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
结合上面的硫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做好进行实验设计的心理准备。
【板书】1、SO2的制取及性质
【思考】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制取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提问】
①该装置应包括几部分?
②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③请根据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及所需药品。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④如何证明SO2有还原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⑤如果证明SO2有漂白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⑥尾气能否排入大气?应如何处理?
⑦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如何连接最合理?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思考并回答:
①气体发生装置、证明还原性的装置、证明漂白性的装置、证明氧化性的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②使SO2与H2S反应。
2H2S+SO2=3S↓+2H2O,将观察到有淡黄色固体物质生成。
③Na2SO3+H2SO4=Na2SO4+SO2↑+H2O
FeS+H2SO4=FeSO4+H2S↑
④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将-2价S元素氧化。
⑤使SO2通过装有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溶液将褪色。
Br2+SO2+2H2O=2HBr+H2SO4
⑥使SO2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或与湿润的有色布条接触,品红溶液或布条将褪色。
⑦因SO2和H2S均污染环境,所以不能排入大气,可用碱液吸收。
⑧充分讨论后最终得出下列装置图:
【投影】SO2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的验证:
【练习】将等体积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是否褪色?为什么?
思考、讨论并解答:不褪色,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SO2+Cl2+2H2O=2HCl+H2SO4
【板书】
自我总结与概括。
学生练习:
观察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
⑵滤纸条的变化及制SO2化学方程式
⑶小气球的作用
【板书】2、浓硫酸性质的实验设计
【提问】浓硫酸有哪些特殊性质?举例说明。(要求学生口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浓硫酸的特殊性质。思考并回答:①吸水性——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吸水而增重,浓硫酸可做气体干燥剂。②脱水性——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浓硫酸使乙醇脱水转化为乙烯。③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Cu、非金属C等反应。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图,用来实现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的反应,同时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提问】
①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思考并确定:
①2H2SO4(浓)+C2SO2↑+CO2↑+2H2O,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下实验装置:
②应先检验何种产物?选择实验装置。
②应先检验水,选择如下装置:
③填写下面的表格中各物质间反应的现象:
根据上述性质确定如何检验SO2和CO2,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并说明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回答:A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了SO2的存在。B中的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用于吸收SO2,实验过程中颜色将变浅。C中的品红溶液用于证实SO2是否除净。当C中品红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则证明了CO2的存在。
师生共同归纳后得出下面的实验装置图:
【投影】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实验设计:
【提问】是否需要进行未气处理?
【板书】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篇3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学业考试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主要是以学业考试为教学目标的复习,复习内容的深广度,必需严格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的要求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培养学生化学分析与思维能力,因为硫及其重要合物内容学生已经在高一经过系统的学习,对硫、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识有了一定的集累,因此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条理化,并对各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与能力进行串联,让学生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有个整体的认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目标是: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目标: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必修科目)说明上的要求是:(1)了解硫的可燃性(2)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4)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与Cu、C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铝、铁在浓硫酸中的钝化现象(5)了解二氧化硫的污染来源及危害,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反应原理。
三、学生情况分析
硫及其重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化学时,由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中化学实验较多,实验现象也丰富多彩,与生活实际联系也相对密切,所以学生学习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兴趣较浓,学习比较认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高二分科后长时间的遗忘,加上知识零碎,没有系统性进行整理,因此复习时候主要是把前面零碎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系统整合,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避免教师复习一头热,学生只听不练,达不到复习的效果,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学生回答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去构建其知识网络。并在复习时重视对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相关的知识的串联,如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效应,反应限度,离子反应等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硫、SO2、H2SO4的主要性质,能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了解SO2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漂白原理的不同
3、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Cu、C反应的原理及铝铁的钝化现象
4、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对生态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SO2与浓H2SO4的性质
2、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知识复习顺序:S→SO2→H2SO4
教学环节:基础知识梳理→重要知识点的强化→基础训练→能力提升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篇4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学业考试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主要是以学业考试为教学目标的复习,复习内容的深广度,必需严格依据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的要求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培养学生化学分析与思维能力,因为硫及其重要合物内容学生已经在高一经过系统的学习,对硫、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识有了一定的集累,因此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条理化,并对各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与能力进行串联,让学生对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有个整体的认识,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目标是: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活动与探究目标:讨论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措施。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化学(必修科目)说明上的要求是:(1)了解硫的可燃性(2)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物理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与氧气、与水的反应,认识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认识二氧化硫漂白作用与次氯酸漂白作用的区别。(4)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与Cu、C的反应,了解常温下铝、铁在浓硫酸中的钝化现象(5)了解二氧化硫的污染来源及危害,认识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反应原理。
三、学生情况分析
硫及其重要的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学习化学时,由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内容中化学实验较多,实验现象也丰富多彩,与生活实际联系也相对密切,所以学生学习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兴趣较浓,学习比较认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高二分科后长时间的遗忘,加上知识零碎,没有系统性进行整理,因此复习时候主要是把前面零碎的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系统整合,同时在复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避免教师复习一头热,学生只听不练,达不到复习的效果,在复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引导学生回答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去构建其知识网络。并在复习时重视对与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相关的知识的串联,如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效应,反应限度,离子反应等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的理论知识。
四、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硫、SO2、H2SO4的主要性质,能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了解SO2的漂白原理与次氯酸漂白原理的不同
3、了解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Cu、C反应的原理及铝铁的钝化现象4、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和对生态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SO2与浓H2SO4的性质2、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
知识复习顺序:S→SO2→H2SO4
教学环节:基础知识梳理→重要知识点的强化→基础训练→能力提升
SO2性质与应用复习流程图
H2SO4性质与应用复习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描述
硫酸的工业制法
漂白性
O2SO3脱水性2O
Cl2、KMnO4O2
SSO2H24SO42-(检验)
C、Cu
吸水性H2被碱吸收2
H2SO3
酸雨的形成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高中学业考试复习课,硫及硫的重要化合物,涉及到的内容很多,在一节复习课中如何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去把握,知识的串联很重要,同时在复习中更应注重重点知识的强化,难点知识的突破,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在复习中,侧重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和还原性的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分析,并适当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方向与数目的讨论,还在二氧化硫制硫酸的反应中强化了反应的限度,硫与氧的反应中强化了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原因,酸雨的形成与防治便成了顺理成章嵌入其中。
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为高一化学必修1的内容,复习的时候,不必细讲,点到为止,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引导学生去总结思考,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边复习,边书写强化。
2、教师的在复习中起到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并对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较正,让学生体会到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
3、适当的引入一些历年的学业考试的试题,设计有基础题与难度题,让学生在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进行深度的思考。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能力。
硫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篇5
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硫元素的相关知识和概念,硫的各种重要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和反应现象,不同硫的化合物的用途。通过研究硫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使我们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视角认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深化对物质及其变化多样性的认识。本节安排了“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实验室中硫的不同价态转化”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将学习并掌握硫的氧化物及相关反应;学习并掌握硫单质和二氧化硫性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感受硫元素的多种化合物的不同特性和用途。并学习到检验二氧化硫的方法。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一举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硫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列举、描述、辨识含有硫元素的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角度说明有关物质的转化路径。能分别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厂货减方法。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说明硫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能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能运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
重点:硫单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硫性质
难点:不同价态的硫元素转化
多媒体、二氧化硫水溶液、亚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硫化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碘化钾溶液、品红溶液、铜片、酒精灯、玻璃管、橡胶塞、导气管、试管夹、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等
一、知识回顾
1.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2.硫是淡黄色粉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故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装少量水,用来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称为氧化剂;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称为还原剂。
二、导语
硫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化学元素之一,在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最外层电子数是6,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淡黄色的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常常被炼丹家所使用,硫单质也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硫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生产和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吗?硫及化合物之间转化你能说出吗?
三、讲授新课
展示课件:自然界中的硫、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时熔岩喷涌、浓烟滚滚,不仅释放出巨大能量,而且产生了许多含有硫元素的气体,在火山口还有硫单质出现。
活动一:1.火山喷发时,产生的许多含有硫元素的气体是什么?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含硫化合物?他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产生和以什么形态存在?
3.在使用硫单质及含硫化合物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引导、总结:
火山喷发时,部分硫元素转化为硫化氢气体,部分硫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气体。
火山喷发时,熔融态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与含有铁、砷、汞等元素的物质反应形成矿物。
暴露于地球表面的多种含硫矿物,受到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的作用,转化成新的物质,如石膏、芒硝。
活动二:硫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板书:
从物质类别分析:
硫在自然界以游离态和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硫的游离态物质:硫单质(火山喷口、地壳岩层)
硫的化合态物质:硫的氢化物(H2S)、硫的氧化物(SO2、SO3)、硫酸(H2SO4)、硫酸盐(Na2SO4、CaSO4·2H2O)、煤和石油中、蛋白质中等等
活动三:老师列举常见的含有硫元素物质,学生求硫元素化合价。
从化合价角度分析:
活动三:硫单质性质
①取少量硫粉放入试管中,观察它的颜色、状态;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管在三个装有硫粉的试管中分别加入蒸馏水、酒精、二硫化碳,观察发生的现象。
【小结】硫单质俗称硫磺,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黄色或淡黄色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沸点都不高。
②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条状或如图所示形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现象。
【小结】现象:剧烈燃烧,发光发热,生成黑色固体。
说明了硫单质具有氧化性。
Fe+S=FeS(反应条件:加热)
③取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硫粉熔化并燃烧后,迅速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装有少量水),观察现象。
【小结】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
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目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硫作为还原剂,具还原性
板书:
④总结硫单质硫单质化学性质:
当硫与强还原剂(金属、氢气、碳等)反应时,表现氧化性。(硫元素化合价降低)
当硫与氧气等强氧化剂反应时,表现还原性。(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展示投影
活动四:什么是同素异形体?硫单质用途有哪些?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上。
硫单质可用来制造硫酸、化肥、火柴等
含有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依靠大自然的作用进行相互转化。那么,在实验室中怎样实现这些物质间的转化呢?
板书: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实验目的:选取含有硫元素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0、+4、+6这三种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用品:二氧化硫水溶液、亚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硫化钠溶液、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碘化钾溶液、品红溶液、铜片、酒精灯、玻璃管、橡胶塞、导气管、试管夹、试管、胶头滴管、铁架台等
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
预期转化
选取试剂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探究含有不通过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首先,要选择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
其次,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依据的是氧化还原理论,需要寻找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再次,提供表明相应转化实际发生的证据。方法导引:
相互转化依据:
当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含有这种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硫磺、二氧化硫、亚硫酸钠),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当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含有这种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三氧化硫、浓硫酸),只具有氧化性;
当硫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含有这种价态硫元素的物质(硫化氢、硫化钠),只具有还原性。
活动五:1.根据实验结果,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总结二氧化硫性质。
3.谈谈你对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转化与相关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认识。
活动六:硫元素化合价有-2、0、+4、+6价,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只有氧化性?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只有还原性?哪些含硫元素的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活动七:二氧化硫氧化性探究
SO2+H2S=3S↓+2H2O
1.氧化剂是谁?还原剂是谁?
2.反应现象是什么?
3.硫化氢有毒,做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活动八:二氧化硫与碱反应
向氢氧化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吗?
活动九:二氧化硫还原性探究
注意:1.二氧化硫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
2.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活动十:二氧化硫漂白性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性质用来检验SO2)。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用二氧化硫漂白过的有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板书:二氧化硫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3.氧化性
4.还原性
5.漂白性
二氧化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硫作为漂白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的适用范围、使用限量和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