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篇)

时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齐白石的画》: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的画家,画画都有拿手的,比如: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你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并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去年的树》

一、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本文。

3、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三、教时安排:2教时

第一教时

一、教时目标:

学会生字词,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引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初读课文,要求把文章读正确,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对于刚才的疑问多读几遍。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去年的事?理由是什么?试着分段。

4、深入阅读课文: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细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讨论后完成口头填空联练习: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儿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课文情感:

(1)课文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6、朗读指导: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7、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事例等

第二教时

一、教时目标:深刻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二、教学形式:开一个故事介绍会。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四人小组内自由介绍故事内容,相互评议。

3、请学生自愿向全班同学介绍故事内容,然后集体评议。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个新家》

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写了爷孙俩在森林里的发现,全篇以人物对话为线索,向我们介绍在一棵枯树周围生活着许多新的生命,有美丽的啄木鸟、小松鼠、猫头鹰、林貂,还有鲜红的草莓、新鲜的木耳、肥壮的蘑菇,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而画面的背景就是这棵死去的大树。在生命与死亡的强烈反差下,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死亡的恐惧与无奈,而是生命的希望与力量。

大自然是神奇的,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处处给我们展现的是生机,是希望。树木在其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苍翠挺拔的树,还是枯萎死亡的树,都在这个缤纷美丽的世界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田野,在路边,在海水飞溅的山崖……我们都能看到树木优雅的身姿。静默的树木美丽、深沉,散发着幸福恬静的气息。当生命逝去的时候,树木依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就像文中这棵死去的大树一样,在它枯朽的枝干上,存活着更多的新生命。在逝去旧我的同时,迎来新生,品味一种新的开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鹰、粪、酸、灌、摩”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窝、残、粪、颗、肥、壮、趣、帽、刺、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自然界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策略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充分朗读、体会。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时,搜集相关资料。针对课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试着解决,并能在读书中根据重点句子进行提问。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文章中提到的动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根据课题进行提问,谁来先说说你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可能有:这个新家指的是什么?

这是谁的新家?一个新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

2、师: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预习一定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再读一读书,然后再来回答问题。

二、检查读课文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流利。

2、随机指名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理解文中个别词语。如:林貂、残骸、灌木等词语。像“抚摩”可以放在文中去理解。

三、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再进行整理一下。

2、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这个新家样子的时候,书中并没有介绍,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棵已经死了的树是什么样的。

在理解为什么说是一个“新”家的时候,要先理解“新”的意思。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文中句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老爷爷望着这棵成为动物新家的大树,望着这片长满草莓、蘑菇的土地,欣慰地笑了。”老爷爷为什么会笑了?

引导学生思考他可能会想什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个新家,你会怎样?

学生在汇报老爷爷的想法时,要让学生展开说一说这株树到底有何作用?

4、谈收获。

师:学习完课文你有何收获?

学生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如从大树的角度谈它的奉献,谈大树生活得有意义;从“家”的角度谈动物、植物相处的和谐、大家庭的和谐;甚至谈人应该从中受到启迪、学习大树的精神等等。教师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来谈,不要脱离课本空发感想。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壮”字: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土”。

“刺”字的左半部分不要写成“束”。“趣”、“窝”、“粪”等字要写紧凑些。

3、学生独立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写写你在生活实际中的发现。

回家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或以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泥姑娘》

教学目标:

1、会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字写规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通过配乐读、自由读、小组读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体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主动关爱、帮助别人和珍惜被爱都是幸福快乐的,激发学生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给别人带去欢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捏过泥人吗?都捏过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叫《泥姑娘》,相信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的一定会被泥姑娘的行为感动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师:读完课文后,你想说什么呢?

4、是呀!泥姑娘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拯救了一个小生命,她多么伟大呀!

5、认读词语。

6、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1、再读课文,泥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词或句子。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预设:

(1)我觉得泥姑娘和可爱,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读第一自然段)

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姑娘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她的可爱呢?(学生试读)

(2)我觉得泥姑娘很有爱心,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3-4自然段。

问:此时,你觉得泥姑娘怎样呀?(学生表达情感)

(3)我觉得泥姑娘很勇敢、很坚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读5-7自然段。

问:你能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自由朗读)

问:如果此时你发现泥姑娘在救小蜜蜂,你会对她说些什么

4、课文学到这里,你佩服泥姑娘吗?你佩服她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泥姑娘的故事非常感人,也让人为她的命运担心。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来续编一下这个故事吧!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做一片美的叶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

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磁带;一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展示激趣揭题:

1、简单介绍自己所带的这片叶子。

2、观察手中的树叶,小组讨论:叶子有长得完全相同的吗?

3、教师:你们喜欢叶子吗?觉得叶子美吗?愿意做一片叶子吗?

4、板书激趣:

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形态各异、乳汁、奉献、整体、位置、输送、茁壮

中间、肥美、飘零、回归、葱翠、嫩绿

2、自由读,说说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

4、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5、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

(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四、感知全文。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相机强调“美,奉献,自己的位置,做一片美的叶子”等词句。

3、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指名读。

2、识记生字字形。

3、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欣赏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感悟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学习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准备:

1、请学生课前收集并了解有关叶子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自然知识。

2、有关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异奉置输

2、读句、读文。

二、细读课文。

(一)欣赏叶子和大树的外形之美。

1、播放展示叶子的风景录像片。

2、谈感受,突出“美”。

3、文中胡哪些语句也写出了叶子的“美”?

(1)找出有关词语。

(2)读句子。

(3)再次欣赏录像片或一些优美的图片,活用文中的一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叶子和大树的美。

4、指导朗读。

(二)感悟叶子和大树的关系,体会叶子的内在之美。

1、读题,师质疑。

大树和叶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生再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

3、“叶子的工作”:叶子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4、理解“每一棵大树都很美,每一片叶子都很美”这句话。

(三)由物及人,体会叶子精神。

1、再读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2、给题目加主语(谁)“”做一片美的叶子

3、怎样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读文读句(9—11自然段)

4、人和叶子有哪些地方想像?(先读文中的句子,再理解)

(各不相同,人们的工作不同,但都是为了生活更加美好,奉献,为他人服务。普通,平凡)

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葱绿?

(爱迪生、李时珍、袁隆平、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三、回溯上文,品味升华,总结全文。

1、齐读1—8自然段。

2、是的,每片树叶都为大树默默地奉献,为大树而生,而每个人,也都在为人类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无论伟大,还是平凡,都是为人类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让我们都来做“做一片美的叶子”,让生命之树常绿!

3、齐读9—11自然段。

作业设计:

1、练读课文;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试着写一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等8个生字,会写“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篇)#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同学们,我们一起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就学习《秋天的雨》。

2.齐读课题。(板书: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1)同位互相指读生字:同桌之间互相用手指着双线格里的8个生字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2)集体反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字词,重点强调“钥匙、菠萝、扇”的读音。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2)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谁能说一说,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准备过冬,是不是?你们除了这些还看到什么了?(银杏树、枫树、柳树、柿子、橘子。)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感悟“五彩缤纷”。

(1)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的颜色词语。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变成相应的颜色。

(2)美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多读几遍。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学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2)去词体会。

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4)看录像,感悟“五彩缤纷”。

小朋友们,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吧。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

(5)美读全段。

3.体会“气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段?

4.表演朗读。

(1)熟读课文。通过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读。

咱们就来把小动物和植物们是怎样准备过冬的演一演,怎么样?

(2)师生互动演一演。

(3)指导朗读。

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来快乐地读一读吧。放开声音读出你的快乐,自己读自己的。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美丽、欢乐……)

3.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选择你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用你手中的画笔为你喜欢的课文内容设计一幅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