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6篇)
精细化工篇1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成本
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lyfiercemarketcompetition,inshorttime,goodqualitypremise,howtofurthercontrolcostshavebecometothegoalofconstructionmarketchase.Finemanagementasamodernenterprisenecessarymanagementmode,hasfavoredbypeoplefromallwalksoflife.Thisarticlefromthemeaningoffinemanagement,combiningwithourcountrybuildingengineeringthe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of,thearchitectureconstructionprocessinhowtocarryonthefinemanagementrelateddiscussion.
Keywords:finemanagement;Buildingengineering;Theconstruction;cost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很多人们会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就建筑市场来讲,建筑商们不仅要在前期的竞标中争取低价竞标,在施工过程中更要尽量控制成本,这样才不至于在后期的买卖中亏损。控制成本就要在员工雇用、原料采购、质量监督方面下功夫,事无巨细的进行严格控制把关。简而言之,就是“精细化管理”。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精细化管理”概念日益得到人们的赞同与追捧,生产商们都对该概念进行认真的研究,以期能解决自己建筑工程中的问题。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所谓“精细”就是关注细节,凡事进行精致化管理。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是指施工企业不仅要关注工期与工程质量,更要通过规范化、细致化的手段,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与降低成本。精细化管理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广大发达国家的重视,更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所不可忽视的方面。现代市场的竞争不是单纯的时间与质量的较量,更是企业整体素质的比拼。谁能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谁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2、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不仅是自然人的发展要求,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存法则。精细化管理概念是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提升。精细化管理在企业进行人资管理、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以及企业绩效上都有显著作用。首先,精细化管理目的在于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从各个环节入手,改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提高整个企业的执行力,实现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其次,精细化管理在管理流程上注重对每个员工、每道工序、每个问题的关注,消除员工懒散懈怠的现象。同时加强对每道工序的监督,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再次,实施精细化管理可以降低资源消耗,降低企业成本,确保经营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长远以及整体意义上对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盈利的能力都有帮助。建筑工程关系到国家甚至是每一位居民的利益,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控制成本,严保质量,既维护生产商的利益也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现状
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下,多数建筑工程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本控制与科学管理的意识。但是建筑工程队伍庞大,工程管理人员难以对全体员工的整体意识进行控制管理。浪费资源、粗放管理、成本亏损的现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并没有得到很大改观,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仍不容小觑。
1、缺乏管理意识。目前大多数的建筑工程由建筑公司承包,虽然法律已有规定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必须要由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但是现阶段的一些承包公司多不具备自行完成的能力,转包现象普遍。这就造成了整个建筑工程管理的分散,建筑公司对承包单位仅有工期的限制,其他人力、成本均由转包方自主决定。整体上人力资源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与控制,施工没有按需设岗,人情用工现象严重,建筑工程的整体模式懒散、效率低下。此外,从工程的规划到施工的具体工序,整个建筑商没有统一的规划,目标与施工相分离。
2、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成本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盈利与否,现代建筑市场不景气,建筑招标中标底压得非常低,如果施工过程中再不注重成本控制,那么整个工程必然要面对亏损。现在原材料成本逐年升高,员工的工资逐年上涨,企业利润空间大大减少。但现有的企业从招工用工到原料采购再到设备使用维护都没有专门的管理,极大地造成了成本的加大,进而影响企业利润。
3、缺乏质量保障意识。如上所述,现有的建筑市场中分包转包现象严重,施工队伍缺乏用工管理、成本控制意识,这间接地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整体的工程质量不仅要从原料上保证,更要从施工的过程中得到保证。由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在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抢赶工程,工程质量难以保障。此外我国建设管理部门对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不力,盖楼拆楼现象普遍,建筑通常达不到规定使用年限。监管的不力更加加剧了建筑商的放肆程度。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基于建筑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建筑商提高管理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实行精细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些问题由来已久并且涉及到整个施工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也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
1、建筑承包方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首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就是建筑的承包方。建筑承包商进行建筑承包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此项工程盈利,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就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成本控制。首先,建筑承包商要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实施细则。建筑承包商要在工程投标、工程分包、建设施工、质量检测上都有自己一套完善精细的细则,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最终的结果与预算差距不大。其次,建筑承包商要设立自己的监督小组,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员工的雇用、原料的采购、设备的维护以及质量进行监督,切忌把任何工程都交给施工队伍。再次,建筑承包商要定期召开会议,对施工方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内部考核与竞争机制,改善懒散的管理模式。
2、工程施工方的精细化管理。工程施工方是完成工程的直接主体,因此施工方自上而下更应该有一套自己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首先,施工方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筛选。员工是直接作业人员,员工的素质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施工方在招工中一定要进行严格把关,选择对工作有利的人员。其次,施工方要加强对原料采购、设备维护方面的管理。多数施工场地没有人员进行维护,出现问题的设备不经修理便被废弃,浪费了资源。在原料采购方面要选择质量好价格优的材料,降低施工成本。最后,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施工者要时刻记住建筑工程关系到居民的利益,施工一定要达到国家法定标准,不合格的建筑一定要进行重修,不能因为工期与成本问题而偷工减料,损害建筑质量。
3、建设管理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不只是涉及建筑承包方与施工方,还包括国家建设管理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建设部门作为最终的质量检验部门,承担着对国家以及社会群众的责任。建设管理部门在质量检验中,要细化责任,关注细节,不放过每一个不合格的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人员一定要加强意识,事无巨细的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对于严重不负责任的单位进行严惩,以示警戒。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各种问题由来已久,施工过程实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和重要的工作。但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继续做大做强,赢取更多的利润,就要从细节抓起,不断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调整自己的施工策略。建筑工程的承包方与施工方只有从自身改善,用精细化的管理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整体上提高工程质量,增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陆绍笺.浅谈如何加强建设工程精细化管理[J].科学之友,2011,(06).
[2]汤志军,黄炎.加强工程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益[J].湖南交通科技,2011,(01).
精细化工篇2
高温高盐油藏交联聚合物驱研究进展廉培庆同登科李琳琳(4)
暂堵酸化处理技术在曙光油田的应用郭斌建(8)
油层解堵剂的性能改进与应用沈文敏(12)
三元复合稠油化学降粘的室内研究陈大钧邓英江张颖郭东旭徐浩然(14)
国内外动态
2014年全球手性技术市场将超过50亿美元庞晓华(摘译)(3)
需求拉动长链二元酸发展提速钱伯章(编译)(7)
亚洲丙烯酸酯价格逆势创新高庞晓华(摘译)(11)
三井化学公司开发出二氧化碳和氢气制取甲醇的方法钱伯章(摘译)(25)
美国石化产业产业面临建议禁用双酚A的挑战钱伯章(摘译)(38)
美国炼油厂化学品需求2014年将超过70亿美元钱伯章(摘译)(38)
两步法催化方法可在离子液体中使葡萄糖转化为生物燃料二甲基呋喃钱伯章(摘译)(46)
韩国松原产业大幅扩大异丁烯产能庞晓华(摘译)(46)
一种无需发酵的乳酸生产工艺研发成功庞晓华(摘译)(50)
英国禾大国际出售德国油脂化学品业务庞晓华(摘译)(56)
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前景广阔(57)
生产环氧丙烷的环境友好方法(58)
KBR公司为中国新建苯胺装置转让技术钱伯章(摘译)(58)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在中国的氯乙酸扩能(58)
离子液体可用于使生物质转化为糖或羟甲基糠醛(58)
催化剂与催化合成
金属树枝状大分子催化剂在均相催化中的应用葛腾杰刘长环李翠勤王俊(18)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苯氧基乙酸烯丙酯的研究柳红梅陈智萍王树清高崇(22)
氢氧化氧铁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活性蔡可迎(26)
双重孔结构介孔分子筛SBA-15的合成与表征刁香(29)
工业水处理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填料填充率的确定曹春艳赵永华范桓(32)
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文卓琼王九思郭立新何兆照(35)
石油化工生产新技术
加氢-分子筛脱蜡装置换热流程的优化江闽(39)
功能高分子及功能材料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周维斌肖兵周怡杨伟红宋玲(43)
精细化工原料及有机中间体
硫催化CO/H2O选择性还原间二硝基苯制间硝基苯胺周肖马玉苗彭耀丽蔡可迎魏贤勇宗志敏(47)
乙烯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王东军孟锐张永军刘剑查宋辉(51)
河南油田低浓度交联调剖体系的研究及评价吕帅孔昭柯杨力生郭艳盛海燕张伊琳(1)
破乳剂SB-1在风城超稠油脱水中的应用高青张建勇曹连江刘凯(4)
压裂液助排剂GCY-3的研制及室内评价刘徐慧谭佳刘多容马宁(6)
国内外动态
杜邦Tate&Lyle生物产品公司生物丙二醇生产扩能(8)
需求拉动长链二元酸发展提速(14)
巴西TAM航空公司将使拉美生物煤油首次用机飞行(22)
亚洲石化工业格局生变(25)
生物乙醇用于生产绿色聚合物原料(28)
Chempolis公司使用甲酸基技术生产纤维素乙醇(35)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提升中国投资(46)
银的纳米团簇可作为生产环氧丙烷环境友好的催化剂(58)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催化氧化环己烷合成环己酮最新进展穆金城谷晓庆宋华(9)
乙酸乙酯的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金栋肖明(15)
应用AspenPlus软件模拟二异丙苯精馏过程张春勇郑纯智汪斌张国华(23)
催化剂及催化合成
硅胶负载硅钨酸催化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朱珍珠江海英杨水金(26)
表面活性剂
长链咪唑型离子液体胶束化性能研究进展栾和鑫丁伟于涛曲广淼李钟童维杨翠(29)
水处理剂及水处理技术
新型复合絮凝剂凹凸棒土/聚合硫酸铁铝的制备龚玉蓉王萍韩晓燕智文诗(36)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降解苯酚的研究进展张秋红宋华刘江红(39)
光助Fenton氧化法降解邻氨基苯酚崔节虎杜秀红郑宾国(43)
涂料与有机颜料
水性聚氨酯浆料的流变性能研究陈建福(47)
环保型水性聚氨酯的改性研究孙春惠王凤英(50)
其它精细化学品
提取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邓斌章爱华张晓军(53)
分析与测试
磺化-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重烷基苯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黄爱忠胡鹏程胡云(56)
芳烃增产技术研究进展钱伯章陈惠梅(1)
布罗波尔的合成与精制曲洋刘福胜刘仕伟于世涛(9)
国内外动态
荷兰帝斯曼推出用于汽车领域的生物基工程塑料(12)
新兴市场将引领全球石化市场复苏(20)
美能源部资助UOP公司开发海藻生产技术(27)
美国环保局公布可再生燃料新指南(37)
一步法生产α-烯烃的新工艺(53)
2001-2009年全球生物柴油市场翻了近一番(58)
化工中间体
苯氨基甲酸丙二醇酯的合成研究张传明张正云李乃旭周建成(13)
2,2,3,3-四甲基环丙烷羧酸乙酯合成的中试研究刘存玉(17)
生物柴油生产技术
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机理及应用研究王园园顾冰洁(21)
催化剂与催化合成
CO2重整甲烷用Ni/MgO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杨伟红刘瑾毕文峰赵旭李晓敏舒炼张莉(28)
硫酸铈铵催化合成乙酸正戊酯杨水金杨才峰周家吉(31)
石油添加剂
降粘剂BHJN-14在稠油管输中的应用方健刘选涛姜涛苏长春郭柏利(33)
功能高分子及功能材料
超强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李翠刘炜肖兵吴威(38)
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王寿武邓应淼周雪婷朱姗朱静卢垦讯(42)
油田化学品
堵水调剖用交联剂微胶囊的制备刘冬妮罗跃(44)
暂堵泡沫冲砂工艺的研究及应用张斌朱志芳(47)
后续水驱油藏堵聚防窜剂性能研究与应用王聪(50)
河南油田MD膜剂与聚合物复配技术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吕晓华刘文华杨力生张丽庆张伊林吕帅(54)
铁矿粉对高密度水泥浆流变性的影响宋茂林徐璧华谢应权(1)
负压抽提去除油田污水中二价硫技术研究先花苗建生李志锋王晓东(5)
水驱和聚合物驱后可动凝胶驱油效果的研究柳荣伟(9)
季铵盐型粘土稳定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祝成马喜平孙川熊杰史春艳刘智巍(13)
ZND特种凝胶成胶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潘丽娟王平全(16)
高温自生气泡沫体系性能的研究邹斌刘冬青于田田王秋霞王善堂(19)
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朱洲唐善法(22)
胶乳对水泥石韧性性能的影响胡君城王疆宁姚兰魏进荣(25)
国内外动态
ClearFuels公司在美国开发商业化规模生物炼油厂(4)
ACC:今年全球化学品产量将增长6.5%庞晓华(摘译)(18)
Abengoa公司在美国堪萨斯州建电力和乙醇炼油厂钱伯章(摘译)(21)
诺维信新的酶可使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低于2美元/加仑(24)
杰能科和固特异合作开发从糖类生产生物异戊二烯钱伯章(摘译)(38)
纤维素生物质新的预处理技术可使酶用量减少10倍钱伯章(摘译)(41)
Wisconsin大学开发生物质中间体转化为运输燃料新技术钱伯章(摘译)(48)
国内外动态——国外石油公司加快涉足生物燃料研发与生产钱伯章(摘译)(54)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六水合三氯化铬催化蔗糖脱水合成5-羟甲基糠醛董喜恩胡宁播罗根祥刘春生(28)
多元醇在钌/碳催化剂上加氢制备低碳二元醇曲彪白伟东张宇王凯孙兆林(31)
催化剂及催化合成
柴油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李林朱玉新吴长海(33)
其他精细化学品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苯甲醛乙二醇缩醛杨水金邓满臣谢萍(39)
水杨酸甲酯的合成新方法许友(42)
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周星陈立功朱立业(44)
JS防水涂料及其乳液的研制周长远梁文庆侣庆法鞠坤康智慧张蕾(49)
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
辽河油田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汤超刘忠运赵楠关娇娇(52)
胜坨油田稠油催化降粘技术研究王桂勋(1)
新型抗高温降粘剂JN-1研究喻霞王松盛金春魏霞赵伟民(4)
微生物清防蜡菌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李云祥杨庆川乐建君柏璐璐张继元郭盟华(6)
缓释交联体系在水平井化学堵水中的应用陈德红赵守芳辛爱渊吕琳唐延彦陈伟(11)
新型氧化解堵剂特性及其在浅层水平井的应用于梦红徐建华王远征李影刘京罗成(14)
石油化工生产新技术
影响高压加氢裂化尾油质量因素分析蒋春林(17)
焦化汽柴油脱氮精制技术研究进展赵训志李佳隋芝宇李孝国费亚楠于海斌(21)
催化剂与催化合成
钛硅分子筛的合成与应用张艳维杨爽赵亮王艳飞(25)
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Al2O3-V2O5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鹿可强黄凯乔宏琴(29)
两种方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俞慧丽赵鑫夏志(34)
国内外动态
通过捕集CO2促使微藻生长并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技术(28)
雅宝和沙伯各持股50%合资兴建中东催化剂厂(33)
杜邦公司开发微藻制异丁醇工艺(41)
昭和电工在华新建高纯度环己酮装置庞晓华(摘译)(47)
伍德气化工艺应用法国生物质制油项目(55)
绿色溶剂超临界CO2的应用钱伯章(摘译)(56)
精细化工原料
粉煤灰复合固体酸催化合成顺丁烯二酸二丁酯曹春香古绪鹏(38)
功能性木聚糖醚化衍生物的研究进展牛春花李和平何利霞(42)
分子筛固载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丙烯环氧化李乃旭周建成岳振涛张传明张正云(48)
精细化工篇3
【关键词】项目工程;优化;精细化管理
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先进施工技术的创新、引进与应用,另一方面则要依靠良好的项目管理来实现,项目管理对于项目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确保项目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是提升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项目的完善、不断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
一、项目工程优化及精细化管理的含义与内容
优化精细化管理的本质意义与精髓在于,其是对一种战略以及目标的分解、细化并落实,它是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都能得到具体落实,并发挥出其实际作用。其具体包括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以及量化考核几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指包括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以及岗位责任三个方面的具体实现,其为工程管理职能的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职能化以及责权利三个部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项目工程优化及精细化管理对于项目工程的意义
1.首先,项目工程优化与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与系统化,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处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精确性与有效性,保证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从而有效的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革新与全方位升级,并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确保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其次,项目工程管理优化与精细化对项目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企业改变传统经营管理观念,可以有效的推动企业管理理念的革新与升级。以往项目工程施工单位及企业在项目工程管理上往往采取十分粗放、随意的管理方式,对管理的精确性与管理效率的要求并不高,这也导致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松懈,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工程的质量。而项目工程优化与精细化管理的实行,要求项目工程施工单位及企业必须进行思想观念及管理理念上的改革,摒弃传统粗放式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不断对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项目工程优化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并且要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项目工程管理的效力与权威性,使项目管理得到有效的执行,以确保项目的质量。
3.最后,项目工程优化与精细化管理有利于项目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项目工程优化与精细化管理对项目工程的管理制度建设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想实现项目工程的优化与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项目工程管理中的细节,同时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奖惩制度以保障管理的有效实施。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精细化同时也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要不断提高,以不断满足管理制度及方式的升级需要,这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以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
三、强化项目工程优化及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项目工程的优化与精细化管理要贯穿项目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从工程施工前到工程交付,整个过程中都应进行有效精细化管理,通过加强项目工程的优化与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项目工程管理水平与管理质量,保证项目工程管理发挥良好的作用,进而确保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
1.项目工程施工前期精细化管理
前期准备阶段对于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前期准备工作的完成水平与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影响着工程施工的效率,因此在前期准备阶段就必须要施行精细化管理。在工程施工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计划制定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对施工中每一个环节的施工细节、要点与环节间的衔接等,在施工计划中进行细致合理的设计与安排,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应做好结构的细化分析,全面剖析建设工程结构体系,并良好的协调成本投入、质量管控以及可靠安全建设目标,衡量客观环境条件,做好风险预警,进而实现建设工程计划的有效分解与全面执行。除此之外,还要依据业主需求,进行工程计划的有效分解,形成日计划、周进度、节点规划,进而合理实现工期目标,确保建设工程施工的全面开展。
2.项目工程实施阶段精细化管理
在项目工程实施阶段中,项目优化与精细化处理可以有效的控制项目工程实施中缺陷的出现,促进项目工程实施过程零缺陷目标的实现。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在项目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及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的巡查抽检等工作,加强对项目施工各环节规范性的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对项目工程施工阶段的宏观调控,从整体与细节两个角度共同入手,及时发现项目工程施工中的隐患与质量缺陷,并通过有效的分析与处理进行问题的及时有效排除,避免因缺陷发现不及时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停工返工。对于项目工程施工中的缺陷要采取零容忍态度进行管理,加强缺陷管控的力度,在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进而有效地保证管理的效力。对于施工现场的检查与工程中较复杂工序的核准,要进行精细化的梳理,对需要进行停工检查的施工部分进行合理的停工安排,以确保项目工程管理与质量监督的有序进行,在对缺陷实行有效控制的同时,保障工程施工进度不受到影响。
3.实施零事故安全管控与交付精细化管理
项目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现代项目工程建设的重点,安全生产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实现企业效益的重点所在。安全管理作为项目工程管理的重点工作,实现零事故管理一直是安全管理的目标,在项目工程施工中,在安全管理中施行精细化管理,将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细化,保证安全管理实施的精准性,对于安全隐患的筛查与事故管控工作也要充分细化,使每一项工作落实到具体细节,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性。同时对于项目工程所有企业员工也要进行充分的安全知识培训,充分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与事故防范预警能力,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加强对施工操作过程中规范性的要求,确保施工操作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避免因操作不规范造成的事故发生。
在工程交付过程中也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对工程施工的验收要以零事故为验收标准,进行客观、准确、科学的项目评估,验收与评估过程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及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验收及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对验收与评估中的每个细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确保验收全过程的规范性,对验收与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整改,促进零事故交付验收的实现。
总之,在项目工程的管理中实行优化与精细化管理是提升项目工程管理水平,保证项目工程的管理效力,保障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现代项目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加强项目工程的优化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并对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地完善,使之拓展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可以有效的促进各行业的发展,对我国产业优化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积极地影响。
精细化工篇4
一、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传统精细化工总体发展状况良好。一是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320亿元。染料、颜料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有21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农药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位,有16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形成了草甘膦、阿维菌素、毒死蜱、井冈霉素等一批主导农药生产品种;涂料、油墨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三位,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浙江的传统精细化工与较发达的化学制药工业、新领域精细化工等相配套,成为国内中间体化学品生产最发达的省份。二是形成了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全行业中拥有龙盛集团、闰土集团、吉华化工等国内最大的分散染料生产企业;新安化工是国内最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杭州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温州美丰农化有限公司的农药生产装备水平国内领先;升华集团、杭华油墨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并还有一批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中心,有1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引领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省传统精细化工行业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中度低,小企业数量偏多。**年,全省99%以上的精细化工企业为中小企业,仅有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现有染料、溶剂涂料、颜料、油墨、农药生产企业多达1100余家,还有数百家中间体产品生产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简单的小企业过多,造成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竞争、企业效益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技术含量不高,装备落后。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生产企业,大部分生产靠手工操作和人工控制,重产量轻质量,重成本控制轻生产条件,先进的DCS自控系统、自动加料、自动计量等技术装备没有普遍应用。有些企业甚至仍在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装备,进行以低投入换取低成本的无序竞争,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三是环保、安全和劳动保护问题尤为突出。传统精细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排放量占到全省整个石化行业排放总量的40%左右。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增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不少企业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生产车间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浓度过高的安全隐患,职工伤亡事故屡有发生。**年以来,化工行业共发生伤亡事故65起,死亡74人。
当前,传统精细化工的发展正处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行业运行和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能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多年来沉积下来的环保、安全、劳动保护等问题,如果不能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严重受制。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既是传统精细化工行业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也是全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客观要求。
二、传统精细化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主要任务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着眼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效控制污染产生和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坚决淘汰严重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和设备。
1、推广普及计算机控制技术。逐步采用PLC或DCS控制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新建企业必须使用自动控制系统。
2、广泛应用新型节能技术。包括热管技术、热泵技术、催化加氢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等。重点推广重力式热管、化学热泵和低压液相催化加氢技术。
3、积极推广新催化技术。包括常温精脱硫新技术和以TiO2为载体的新型催化剂等,提高反应效率,降低物料消耗。
4、采用新型的分离和混合技术。推广运用膜分离技术、变压吸附技术、高效反应釜搅拌技术;采用高效节能复合塔及其塔板、新型高度混合设备、新型节能发酵罐等技术与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收得率。
(二)全面实行清洁生产
以清洁生产为抓手,从源头上控制“三废”的产生和排放,减少资源消耗和实现再利用。力争在2010年前,全省75%的传统精细化工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1、将清洁生产作为企业技术改造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优先考虑清洁生产化程度高的企业的资格认定。加快对有毒有害原料和溶(制)剂替代的研究应用,推进产品“绿色化”。
2、着力治理结构性污染。将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实行相对集中布局,改变传统精细化工布局分散的现状。引导企业向“三废”治理条件完备的园区集中,实现环保基础设施的联建共享、主要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3、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和措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绿色合成的指标,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产品标志、标识管理和产品认定。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强对污染物排放超标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传统精细化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标准。
(三)努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1、提高产业集中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根据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的原则,组建企业集团,提高规模效益,壮大企业在投资、营销及科研开发方面的实力。在资金、土地等政策上对优势企业予以倾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各地应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严格控制新办各类传统精细化工领域的生产企业。对在产业布局和环保、安全、劳动保护等方面问题突出又无力改造的企业,予以关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转型。
2、推动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和研究。加强产学研联合,引导企业重视利用社会科研资源。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创建研发中心,把企业开展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改进研究列入政府科技经费支持的重点内容。
3、加快提高现有技术和装备水平。针对技术与装备、生产工艺流程的现状,明确技术改造的重点环节。各级经贸委(经委)要提出要求淘汰的技术、设备和鼓励采用的技术、装备的指导意见,引导企业发展;并会同环保、安监等部门,依法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企业提出处罚意见,对整改无望的企业予以关停。
4、加强国际技术与经济合作。积极承接国际产业的转移,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三、传统精细化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基本要求
(一)对精细化工各行业的基本要求
1、不得使用压缩空气、真空压吸输送易燃化工介质。若介质特性及工艺无法替代时,须对输送排气进行统一收集。
2、固体投料应设密封投料装置,不得敞口投料。以剧毒物品为生产介质的设备和母液、污水的收集槽,不得使用敞口设备,确因排渣、清渣需要,该设备应设密闭排渣装置。
3、固液分离不得使用敞口设备,淘汰真空抽滤设备。确因工艺介质要求必须使用敞口设备,须对设备布置区域作独立隔离,并设立独立的尾气排风处理系统。
4、加强职业防护。使用化学危险品原料的生产车间应改善作业环境,采用可靠的集中排风处理系统,降低有害介质的浓度。不得使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
5、溶剂储罐必须配备呼吸阀、防雷装置、防静电装置和降温装置。大的罐区应有冷凝系统,进行降温和吸收呼吸气。
6、提倡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和定量化控制技术,减少“三废”产生量,提高产品收得率。
(二)对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
1、染料行业
(1)反应工序:淘汰内衬耐酸砖反应釜,提倡采用玻璃钢与塑料材质釜;逐步淘汰人工投料的作业方式,鼓励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2)活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生产经反应工序后,浆料直接进行喷雾干燥,淘汰盐析工序;分散染料生产中的重氮化反应工序,淘汰传统亚硝酸钠法工艺,提倡改用亚硝酰硫酸法。
(3)压滤工段:提倡采用隔膜式压滤设备;母液必须通过管道、托盘进行收集,经综合利用后进入“三废”处理系统;滤饼应采用管道输送或密闭运输。
(4)分散染料砂磨工序:淘汰釜式砂磨机,提倡使用密闭式砂磨机。
(5)干燥工序:淘汰烘箱和滚筒干燥,采用压力式喷雾干燥或闪蒸干燥。
(6)提倡生产和推广使用液体染料,以减少助剂用量。
2、涂料、油墨行业
(1)严格执行《涂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导书》(DB33/T461-2003)、《涂料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指导书》(DB33/T462-2003)、《涂料生产企业安全技术规程》(DB33/T463-2003)三项地方标准,规范涂料行业的生产管理。
(2)面漆、磁漆和油墨生产,鼓励使用卧式砂磨机,逐步淘汰敞开式立式砂磨机,淘汰球磨机。
(3)树脂生产应采用热载体加热、物料投放管道化生产作业方式,鼓励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不得采用明火直接釜底加热工艺,淘汰熔融法落后不安全工艺。
(4)限制新建5000吨/年以下的树脂生产项目和涂料生产项目。
3、颜料行业
(1)采用封闭式制造桶,淘汰敞开式制造桶设备,减少污染。
(2)采用隔膜式压滤机和自动化带式干燥设备,淘汰箱式压滤设备和箱式干燥设备。
(3)采用锤式粉碎设备,淘汰涡轮式粉碎设备。
(4)包装车间应配有除尘设备。
4、农药行业及中间体行业
(1)不得采用非金属管道输送有机化工危险品。若生产过程无法避免时,对输送管道应作可靠的防静电措施。除物料装卸场所临时使用外,正常生产流程中的物料输送应使用刚性管道,不应使用柔性塑料管。
精细化工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施工管理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我们要对我国的建筑市场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国内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的今天,市场化程度必定会越来越高。人们追求经济发展,而建筑市场也会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要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改变管理模式来寻求发展。就在这个时候,精细化施工管理就应对市场而出现了。这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不同的,它的发展必定会成为将来发展的主流。虽然在一开始的实施过程中少不了会碰到许多困难,甚至不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但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在现代的建筑市场是占有一定的主导性的。为什么我们要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呢?这与传统的管理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建筑市场中精细化管理施工的发展状况
在建筑行业发展初期,我国是实行粗放式的管理方法,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这种管理方法已经濒临淘汰的地位,它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社会形势。因此必定会出现管理转型,人们就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式来寻求新的出路。渐渐地国内就出现了一些提倡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的企业,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不同的是,它抛弃了放羊式的管理模式,并学会了创新。精细化管理,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狭义上来讲的就是,在一种管理上逐步将工程施工的过程精细化到工作中;在原有的管理模式基础上,降低成本追求高利润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已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基础来发展人性化的管理。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沿用这种管理方法。
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还是没有法杖的十分完善的,它还是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并且也不是能够得到普遍广泛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增添了一笔新的色彩,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它的发展还是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学习的。它要更加贴近实际,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它们的发展还在原地并不能够寻求到突破口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精细化管理施工就是要追求精益求精,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无论在哪个领域,企业的新型化管理必定离不开精细化管理。
二、精细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面对精细化施工管理,它的许多优点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它是适应企业的发展条件而形成的。相比那些短期的、制约性比较强的管理方法。它的存在是比较受人们欢迎的,它加快推动了企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管理精细化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理念,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完善管理流程。但在这种新型的管理方法在实施到现实生活中的时候还是会碰壁的。最典型会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具体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具体的方法来让精细化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人们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一项新的措施要真正能够实践,就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流程,要不然就很难体现的出来。管理流程也是最能够体现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方式;因为整个流程体系就会体现出整个资源的优化配置。
现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发展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的。而精细化管理并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很多的时候它还是一味的在追求利益,而忘记了其他综合因素的全面发展。比如说,在资金和人才的管理上,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并不能真正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工程中,比较明显的是在人才管理上,它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精细化,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还是比较缺乏,而廉价的体力劳动者还是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精细化施工管理
首先,培养新型的人才,现代的管理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的管理,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以人为核心,因此施工精细化管理也离不开对人的管理。在现展经济,建筑工程的发展更加需要新型的科技人才,对人才的要求也需要精益求精,面对过去对粗放型的人才管理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了,我们要紧跟社会的潮流方向发展,培养新型的建筑人才。
其次,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发展。无论是什么发展都要一定的制度来规范引导才可以得到实现。建筑工程的施工要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就要得到相应的制度来制约,并让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制度,这样才有利于精细化施工管理制度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中的目标。
最后,要想真正做到精细化管理我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在人员考核上要精细化,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对建筑材料的购买使用也要做到精细化,要学会用最低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利润。精细化施工管理就要求我们要落实到整个建筑工程中,无论是人员考核、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中都必须做到精细化,必须抛弃传统的粗放管理才可以让更好的发展精细化施工管理。
结语
现代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求我们企业学会转型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建筑行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我们不但要重视它现在的发展,更加要注重未来的发展,我们在追求发展精细化施工管理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会创新。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我们要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精细化施工管理发展,不断积极创新看问题我们要全面发展,相信在未来精细化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必定会取得比较大的成功,建筑工程市场的发展会更加完善。(身份证号码:32102819700129501X)
参考文献:
[1]谢锋.刍议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4:49-50.
[2]尤峰.怎样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03:34.
[3]李政旺.浅析建筑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J].福建建材,2013,01:95-97.
[4]柴亮,李磊.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门窗,2013,03:268.
精细化工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些年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房地产市场需求,各行业开始日益重视精细化管理,转变以前的粗放型和规范型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可以说是未来几十年内的管理必经之路。
一、建筑工程施工精细化施工管理的意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企业管理中十分流行“细节决定成败”的说法,其实,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的一个系统的体系化的呈现,精细化管理实施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出十分显著的效果。
它依靠的是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对于各个环节都实施细致的管理,彻底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了企业整体的执行力的提高。体现在管理流程上,它对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实施严格的管理监督,消除了员工消极怠工、敷衍塞责的现象;因为任何一道工序都有细微化的监督,就确保了工程的质量的优质化;另外,该管理模式的深入实施,还有效避免了企业在资源、成本等方面的浪费。
可以说,实施精细化管理对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筑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扎实有效地实施精细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质量、合理控制成本,同时对建筑商和广大人民群众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重大举措。
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1、工程质量难以保障
因为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分包、转包等模式的存在,对工程质量问题造成了严重影响,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其工程质量要依靠每一个环节的配合才能保证,比如,原料、施工过程、工期、工作人员的素质等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另外,目前由于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理力度不够,也成为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缺乏先进技术支撑
在社会经济快速迅猛的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相关理论体系的支撑跟保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技术较多集中地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和资金预算方面,以及在建筑工程的后期竣工验收等阶段。很多时候常常比较容易地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支持。我们应该意识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完美和具体只有通过建筑工人的实际操作才能把一对毫无实际意义的文字和图表资料建设成实实在在的建筑物。
3、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新人普遍较多、技术培训有待提高、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甚至有的施工人员不清楚自身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施工操作时没有按照规程流程来,使工程质量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埋下了安全隐患。这几年,农民工大批量入城进入建筑行业,他们没有收到任何培训和技术训练,他们的加入使得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较差,施工管理的有序进行成为了问题。
三、建筑工程精细化施工管理对策
1、项目人员精细化管理
首先,建立完整高效的组织机构,即包括项目管理决策层(负责从总体上把握施工项目的施工生产和成本管理)、中级管理层(包括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实施项目决策层的施工、管理决策)、劳务作业层(包括施工队以及施工班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其次,要精确合理计算项目用人数,先计算出整个项目的工程量,再将工程量的计算细化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然后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量乘以相应的时间定额即可得出劳动量。例如,劳动力数量与生产周期的乘积、机械台班数与生产周期的乘积,由此可以得到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具体的劳动量,从而得出用工人数和机械设备的施工量。最后,要加强劳动管理,即包括:绘制工程进度图,明确用工数;采用不同用工模式,实现弹性工作制。
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信息管理
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已经不能阻止网络这样重要的服务工具。建筑施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要不甘于人后也应该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建立其相应的灵敏而高效的精细化管理系统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服务,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对建筑施工的技术及流程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促进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样才能对精细化的每个细节的发展动态进行传播和普及,同时也能对一些施工和过程进行有效合理的控制,久而久之有利于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系统为建筑施工提供保障。
3、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的检查工作主要包括施工技术检查、安全检查等流程。防止由于施工设备、施工操作等因素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管理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整改,要求作业人员严格依据设计指标操作。检查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多种方法的使用,全方位完成工程检查,实现精细化管理。
4、发挥管理人员的技术优势
技术水平在施工现场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技术优势,使他们在施工单位进行基本的技术普及,同时施工的相关组织者应该提供一定的条件来为施工人员服务,先进的管理者应该将自己汲取的国内外同行业的施工现场的技术知识进行消化吸收,自我促使管理技术的更新,同时也要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加强对一些技术环节的讲解和使用介绍,重视技术的力量。施工单位要依靠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来掌握关键的施工方法,以实际行动扶持技术创新的项目研究,培养起基层干部的骨干技术队伍,在资金上予以资助,或者在管理政策上给予优惠。力求用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施工水平上不前进,否则会逐步落后,也不利于精细化施工的劳动生产率。精细化施工必须紧紧专注技术,在一系列环节上降低成本,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5、施工进度控制精细化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对于整个工程的有效管理和建筑企业的良好信誉的确立具有重要作用。管理好工程的施工进度,是确保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保质保量按时交工的关键所在。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施工方案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但施工进度计划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要定期及时地检查,掌握实际情况,分析进度超前或推后的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6、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是消除事故隐患,保证施工顺利、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必须严格要求建筑施工条件和作业环境,尽量使施工现场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隐患检查内容。安全检查内容按照建筑部颁发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评分标准》,严格规范基槽临边的防护、施工现场用电、施工机具的安全操作以及现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相关行为。
隐患消除周期。项目部施工工地每周检查一次,由项目经理组织;各施工队每天检查,由施工负责人组织,生产班组对各自所处环境的工作程序要坚持每日进行自检,随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在国内各地展开,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规范化,建筑企业近年来不断增多。所以,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提高,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顺应企业发展需求。建筑企业只有不断精细化施工管理,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争取利益最大化,从而在行业内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贺建厦.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工作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1):186-186
[2]姜鹏.浅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电子世界.2012(24):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