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篇1
我愿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以爱心、真心、公心、慧心,真切地、平等地、理解地去爱每一个学生。
作为高2011级4班普通班的班主任,通过两年的了解,知晓本班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意识薄弱,纪律散漫,这无疑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另外,班里基本上没有尖子,尾巴却是挺重的,这也加大了成绩提高的难度。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很明确的一点是,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所以,一切当从“了解”开始。如果老师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因此我的做法是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去温暖每一颗心灵。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人。“情”的投入是教师工作的内在要求,情到深处,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向你敞开,他有话愿意和你交流,有困难愿意请你帮助,有苦闷愿意向你倾诉。你的“爱”他能领悟,你讲的道理他能接受,你指出的缺点他愿意改正,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
因此在担任这届班主任时,我有意一点一滴地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开始打心眼里关注他们,关心他们,遇到事情不再是呵斥他们,而是先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让其自己来陈述自己的问题,也就是给予他们发言权,不再是自己先劈头盖脸来一顿了。慢慢地,我发现这些问题孩子也不再是像以前那样讨人厌了,开始发现原来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那些学习有困难、性格有偏差的学生,其实他们更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充满爱意的关切,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乐园,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我曾告诉班上的同学:“我不相信你们是弱差生,而宁可相信你们是大器晚成者。”我看见有些同学眼里满含泪光,知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学们纠正了理科平行班的错误认识,肖飞、蔡王、陈思定、吴航钋等同学都曾经考入年级前50。这样一来,我们班不仅成绩出色,而且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在班主任文化节给我的心语卡上说:“我们班以前是最辉煌的,现在更是最团结的。”看见这些话语,付出再多也都值了。
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我们要相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熠熠光彩。用我们的真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去关爱每一颗稚嫩的心灵,那么将收获整片天空。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篇2
读着陈震老师的书——《做温暖的教育者》,很受感动。我在思考,作为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不仅仅要做一个温暖的教育者,更要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需要我们在工作时,充满爱心、充满真心、充满公心、充满慧心。让我们的服务对象能真切感受到我们平等、理解的爱。这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而做一个智慧的研究者,则是我们每一个教研员应有的追求。
智慧是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决定处理和发明创造的潜力。智慧的研究者,是指研究者在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决定事物并在实践中遵循事物规律、实现行为目的的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的心态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得到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与此同时增强并发展着自身的这种研究潜力。我想自己是一名从事幼儿教育教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自己也在不断地提升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我感到成为智慧的研究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我终身的追求。
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是开展高效的教师教育,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有三条途径:通过系统理论学习;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已有的理论。教师的学习同儿童的学习一样,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构成教育潜力的过程。斯腾豪斯的后二条途径都涉及“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超多的研究证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引领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研员,要和一线教师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和教师们一起,用心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帮忙教师逐渐由新手型向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发展。
要引领教师研究,就务必了解教师研究的本质和主要特征,我认为,教师研究的过程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教师研究是为了教育教学而研究,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师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专业自主”——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意味着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决定、决策。完整地说,“专业决策”是在工作中“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决定和行事的标准。决定即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的认知过程。”
每当想起这些,总感到职责重大,做智慧的研究者是我的长期追求。我要不断努力学习让自己逐渐成为智慧的研究者,也要带动全区的幼儿教师把做智慧的研究者作为共同的追求目标。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篇3
陈震老先生写的这本书首先打动我的是标题——做温暖的教育者。简短温馨的用语,却一语道破了教育的本质——植根在人性的土壤,植根于呵护心灵的花园。可是,我又觉得是一种呼唤,一种祈求,一种渴盼,一种鞭策,一种拯救。所以,他又刺痛着我,刺痛了我似乎已经沉睡了的教育情怀,刺痛了我每天奔波于冰冷的教育现实的苍白与迷惘。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孔子这个***。
孔子和几个弟子谈人生理想。他的一个弟子曾点说,我的理想是,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穿上新做的春装,陪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沐着春风,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然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
孔子听了他的话,长长地感叹一声说:“吾与点也!”“与”,赞同。即是说,孔子的理想和曾点是一样的。这个理想中,人与自然的**,人与人的**,天地万物与心灵的**,充满人性的温馨与高贵。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才能安贫乐道,才能在活到老、学到老,才能性情耿直、敢于抨击。而文中所提到“爱心、真心、公心、慧心”,“教师的三宽”宽松、宽容、宽厚”,教师的教学三宝——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等,就是在告诉我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一个美丽的灵魂。
文中有许多教育思想也是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的。比如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而本书中提出的“教育之根在于人性”。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等;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等,在这本书中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当然,根据教育现状作者在这本书中做了更为明确的阐述。比如关爱是要有能力的,教学为什么需要吸引力,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等等,都是可贵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比如《教学之根在于悟性》说到:“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弄明白事物的规律、道理。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领悟到所学事物的规律和道理,并能在实际中运用。这就是教学的成功。”一句话就把看似讳莫如深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让人有豁然开朗。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篇4
无独有偶,在我园的教师阅览室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做温暖的教育者》,不由自主地就被这本书吸引了。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为我们带给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尝试做一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让孩子们都有一定的收获,让孩子们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篇5
课堂是神圣的,它不能被忽视或者敷衍;面对它,我们需要充满信心但不能有半点骄傲或矫情,更不能随意。而一名教师,经过多长时间的历练可以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教育信念、传播自身的教育经验?原本我认为很难,但暑假阅读了《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认识了王兮老师,惊叹,几年的时间就够了。
这位从教仅十年的教师,经历过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挫败,曾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念头。到其他学校支教过,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彷徨过。四年前加入朱永新先生倡导的“新教育”团队之中,一下子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短短几年的时间,在班本课程建设、家校互动、推广阅读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为新教师的成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
为孩子一生成长负责,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是很不容易的。长远如此渺茫,现实又是如此骨感,使得很多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当下和未来的抉择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关注到了当下,关注到了即可能够看到的“成效”。班级的学科平均分是否超过了其他班,自己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否具有领先地位,这是教师和家长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的“成效”,也是他们鞭策和激励孩子最为重要的法宝。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在乎分数以及孩子依据分数所占据的位置,至于孩子的道德、人格、情感等方面的涵养,很多教师和家长并不重视,或者说缺少这些方面养育的意识和办法。虽然孩子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数,但却没有学会如何去面对变故和挫折,更没有教会孩子去了解人,了解人性。
王兮深受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影响。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教给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关注孩子的自我发展,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通过阅读来实现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等等,都对她原有的教育经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她找到了自身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她将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学习特点,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引导他们从学会做人开始,开展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努力提升孩子们的道德素养,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为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校园里面抬起头来走路和欢唱,轻松愉悦、温暖舒心。因为这样的实践,她所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独特,那样富有创造潜力,那样的生机勃勃,这使得她时刻不敢怠慢,唯恐因为自己的些许失误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执着探索,让她发现了一片新天地,也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大家意识到,教育,原来是可以有不同的样貌的,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局限于一种路径。看着王老师的教学实录,想着教育、课堂可以是这么美这么有趣。
二、别开生面的班本课程
在《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中,王兮老师用很大的篇幅介绍了她的班本课程实践,这也是我很感兴趣之所在。王兮在书中介绍了她创建的两类班本课程,一类是贯穿整个学年的班本主题课程,另一类是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而设置的微课程。
贯穿整个学年的主题课程,需要有时间来保证。王兮老师看中了每天早晨20分钟的早读时间。根据“新教育”所提出的晨诵课程的建议,构建起了适合本班学生成长需求的“晨诵课程”。希望通过晨诵,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与音乐感。之所以会选择诗歌,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儿童诗都短小精悍、活泼生动、浅显易懂,符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诗歌本身所描述的大都是自然的景色、四季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奇妙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借助诗歌这一媒介来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一年级的晨诵课程,王兮老师精心准备了金波、林焕章、高洪波、罗大里等人的系列诗作,以5-10首诗歌为一组,形成九个不同单元的课程系列。在书中,她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晨诵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学生们的表现,读来特别让人感动。而三年级的孩子,以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部分诗篇作为学习的内容,看上去似乎有点难度,但孩子们的理解力依然让人惊叹。
王兮所探索的班本主题课程不仅仅局限在晨诵,还有绘本的“读写绘课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绘本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成长和丰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绘本,和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讲述故事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用彩笔绘制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可以让孩子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重要的是,绘本中所蕴含的那些关于勇气、友谊、爱、善良、智慧、美德等人类共同的话题,是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绕不开的重要话题,学生的想象力、阅读能力以及品德修养等,都会通过这样的课程得以培育。这种以绘本为载体,通过阅读、画画和写作三者相融合的学习方式,能让真实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让眼睛和心灵结合起来,让艺术和生活结合起来。
班级所开设的微课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笔记大自然》微课程,让孩子们在学校的`小花园里,去发现平时熟视无睹的植物中所蕴含的各种细节和美妙;《生命》微课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男生和女生的区别,以及植物世界以及动物世界的男生和女生;《甲骨文》微课程,通过对汉字起源以及演变的探究,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形成特点,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体会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吟诵》微课程,唤醒那些湮没于历史之中的声音之美,寻找那些根植于我们灵魂深处的根;《经济学》微课程,则让孩子认识金钱,懂得一些财经素养,从小养成正确的金钱观……这类课程的特点是这种体验,让孩子们在身体力行之中有所感悟和发现,给学生创设学科知识之外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孩子们的生命在课程中拔节。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给我们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会多读经典涵养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温暖的教育者的行列迈进。陶妙如老师是在用心做教育,做温暖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正如陶老师所说:“用正直塑造形象,用真爱美化心灵,用宽容对待周围的人。这是让自己整个人生动而富有吸引力的法则。”试想,我们都像陶老师在教育上面如此用心,我们的教育又何愁没有发展,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前行!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篇6
这本书是陶妙如先生的教学随感,是她在教育实践中提炼总结的教育智慧。本书从教育的不同角度分为:享、想、研、养、换、用、化、创、悟、赏、度十一个篇章。下面是我读“想”这一部分做的整理以及自己的浅显思考。
陶老师提出了三“想”: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一、想象着我们自己能抵达的层次
想象着自己能抵达的层次,其实也就是在教育事业中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初涉教坛,陶先生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我的目标:教育家”。经过十年的历练,先生认识到教育局的价值在于开启人类的心智,提升时代的思想境界。于是她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成为教育实践家”。先生化用《苏东坡突围》的话,概括了自己的理想的高度:光辉、从容、大气、温和、淡泊、厚实、高度
优秀的教育者应当有自己的教育理想,理想能给我们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在不断学习中进取,不断进取中调整,不断调整中成长。
二、想象着学生能登临的高度
每接一个班,我们都应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些学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把他们的优势或者潜能都发掘出来?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老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现状,发掘他们的个人潜能,激励他们勇于挑战自己,不断进取。
陶老师接到一个基础很差的高三普通班,在第一堂班会课之前,她了解了班上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她理解孩子们常受批评,对自己没有信心的心理,但是她抱定一个想法:不管他们原来怎样,我只坚信每个孩子内心都是想优秀的。
接下来,陶老师让学生自己选座位。第一堂班会课主题定为——“大学欢迎你”,用七张幻灯片展示七所名校的照片和名言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想象和憧憬自己未来,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用训狗师的故事和美国哈佛大学的调查数据告诉孩子们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陶老师引导学生明确了目标,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理想之火,下一步就是测量自己离目标有多远,正视起点,才知道怎样去努力。于是,老师展示他们高二成绩表与上一个层次班级分数的对比表和高考划线标准,让他们清楚自己跟目标的距离。
现实跟理想差距很大,看到录取分数线,学生刚提起的兴趣又明显地低落下去了。这时陶老师打开网站,让学生看一位学长给学弟们的一段演讲《读书是读不死人的》、《绝不让自己后悔》。
聆听同龄人的心声,学生这次真的心动了,陶老师知道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心静,所以又讲了《呆若木鸡》的故事,让他们明白心不能为外物所牵制。学生若有所悟,老师紧接着提问:十八岁成人礼意味着什么?做事要五讲:讲秩序、讲规范、讲方法、讲合作、讲发展整堂班会课,陶老师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可能达到的高度,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激励他们努力克服困难,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从这堂班会课里,我看到了一位温和宽厚、循循善诱的师长,陶老师果然是一个温暖又有智慧的老师!
三、想象着我们能创造的妙境
科任老师,接手一个新班级的学科教学,要让学生在第一二节课就喜欢上老师,喜欢老师上的课,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一种追梦般的感觉。开始给学生上学科课,既要简明扼要地纵向介绍本学科的体系轮廓,又要横向生动形象地展示学科的奇妙与璀璨、博大与精深,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文明的充满情趣、理趣、无尽的妙趣甚至妙境的艺术天地。
在第一堂语文课上,陶老师来了一个幽默的开场白:请同学们抬起头来,眼睛平视前方,微笑着注视着前面这道风景——将陪伴大家一道学习的老师,我!学生笑声起,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这堂课陶老师给出的主题是:情趣理趣妙趣——语文,我们享受的时候。语文,其实是一种感觉,感觉来了,自然就感受到了。陶老师带领学生会名人:季羡林,启功大师,钱钟书,苏轼,孔孟。介绍这些文化大师,使他们感知到语文知识的广博与璀璨,以激起孩子们的向往之情。最后老师总结:心灵之所以会枯竭是因为没有扩充精神这一时空以厚度和深度。跳出井底的那一刻,开阔的不仅仅是眼界,更多的是心境以及今后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老师给学生描绘出语文的妙境,让他们产生学习语文的美好愿望,再给出语文学习的方法,提出语文学习的要求和建议,学生就能欣然接受,学生就愿意追随大师的方向,从而走进语文的妙境。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篇7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
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老师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老师——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老师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名老师——要寻求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有品质的生活姿态是内涵多元的,阅读是良好的通道。读书能够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读书让生活更有品位,读书使人内心更加宁静,读书使职业更有智慧。
老师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一位教师只要愿意与书为伴,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就能寻觅到心中的清风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质的生活姿态
让每一点感动在心中融化,让每一点感触在心中发芽,并将思考记录笔端。陈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工作与生活姿态的良好范本。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有姿态的教育者!
做温暖的教育者心得体会范文篇8
本书主题广泛,使我深刻体会到一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由探索。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现实,陈震老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注着教育的现实,展示着一个教育家的工作和人生态度。我觉得,如果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应该向他学习,同时也要多读一些他的著作,我相信这对我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个教育者,自身必须具备某种工作态度和追求的境界。还记得第一句:站在冬日的阳光下,倍感身体的温暖;躺在母亲的怀抱里,享受母爱的温暖;手捧一本书,触摸文字的温暖;观看陶妙如教授的讲座,感受心灵的温暖;学生进入校园,自然要得到教育的温暖。温暖是一种感觉,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呢?
教育教学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教师道德教育的核心是用爱来温暖和热爱学生。陈震老师认为,教师的工作态度是有一个层次的。有得境界是教育自成格调、有的境界是教育才有生命力的、还有的境界是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
刚刚我们说到的是我们的态度,书里给我们的哪些做法,或者说是给我们教育者提的建议。
01我们要低下身子看学生
不要认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其实我们有些时候比不了学生,我们时常犯自以为是的错误。不要要求学生十全十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讲一点世界上的奇不能只教学生本学科的知识,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威吓学生,可以批评学生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学生。
我认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只要老师低下身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地位,在学生的身上都能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是相互学习的,学生是老师的一堂课,老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02要把微笑留给学生,把宽容留给自己
在学生的眼里,老师脸上的微笑是什么?老师的微笑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认同,就是接纳,就是鼓励,就是嘉许,就是赞扬。而在这之下,诞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调皮,更是他们的自信,是他们对社会的感恩和自身胸怀的宽广。相信在与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们定会变的慷慨大方、充满自信、真诚善良、勇往直前!
03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书里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意见,如:教师的基本要求素质是: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氛围、调整的内在心境、保持宽广、关怀的交流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努力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是老师们一直在追求的!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让我们以温润的内心,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成为温暖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