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康复的治疗(6篇)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篇1
【关键词】产后;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
EffectassessmentofrehabilitationtrainingofpelvicfloormuscleinpostpartumwomanZHANGLi,LIANGGui-ying,LUYu-shan.FoshanSanshuiDistrictMaternityandChildCareCenters,Foshan528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rehabilitationeffectofpelvicfloormuscleinpostpartumwomanafterspecialnursingintervention.MethodsAtotalof200primipara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with100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receivedbasicpostpartumeducationandnormal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theexperimentalgroupreceivedadditionalspecialintervention(includingprofessional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pelvicfloormusclerehabilitationtreatment).Follow-upwasperformedin3monthsafterdelivery,andthecomparisonwasmadebetweenthedifferencesofpostpartumpelvicfloormusclerehabilitation.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ratesofthepelvicfloormusclestrength≥3washigher,andpelvicorganprolapseandurinaryincontinencewerelowerintheexperimentalgroup.Thesexuallifesatisfactionwassignificantlyhigher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differences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specialpostpartumintervention,includingprofessionalrehabilitationtrainingandpelvicfloormusclerehabilitationtreatment,canimprovematernalpelvicfloormusclestrength,andpreventfuturepelvicfloordysfunction.
【Keywords】Postpartum;Rehabilitationtreatment;Pelvicfloordysfunction
临床上盆底功能障碍在经产妇女中较多见,主要是因为产后盆底的支撑结构受损伤,表现出子宫脱垂、不同程度尿失禁以及性功能的障碍[1,2]。有很多报道提出,妇女产后及时进行系统和专业的盆底康复可改善产后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本文主要评估妇女在产后经过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后其盆底肌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筛选2013年8月~2014年4月来本院待产的初产妇,年龄25~34岁,平均年龄(29.6±4.7)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4±2.8)周,均为单胎妊娠,围生期未患有急性或慢性感染疾病,且无妊娠相关合并症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符合以上条件的初产妇共200例,按照入院的时间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和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每位产妇在待产时均给予围生期健康教育,包括定期排便,减少增加腹压的运动,拒绝酒、碳酸饮料、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及进行一般康复训练。
1.2.2观察组需额外在产后先评估其盆底肌功能,包括阴道的收缩压、盆底肌力大小等。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产后护理计划。本组产妇按照计划,需完成锻炼盆底肌的工作,方法如下:肛门收缩舒张运动,单次收缩舒张时间各为3s,每次持续20min,3次/d。在此基础上,按照盆底康复程度制定有效电刺激(盆底肌治疗仪,PHENIX-4U)计划。康复训练的不同姿势,包括婴儿样仰卧、腿上升仰卧以及双脚并紧,均需一一完成训练。
1.3观察指标在产后1、2、3个月随访并检查。产后3个月时检测各产妇盆底肌肉的张力(0~5级,≥说明为有效恢复);同时产妇需完成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有无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有无尿失禁,性生活是否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后第3个月,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盆底肌肉的张力,实验组盆底肌力≥3级的比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32.013,P<0.05),见表1。
2.2比较产妇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性生活的满意程度实验组产妇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比率小于对照组,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盆的出口有多层肌肉和筋膜共同组成了女性骨盆[3],盆底的支撑系统则由盆底各肌肉群、韧带筋膜完成,盆底的支撑系统能够保持盆腔器官(包括子宫、子宫附件、直肠与膀胱等)位置固定。除此之外,阴道紧缩度和排尿、排便功能也得益于正常的盆底的支撑系统。妊娠时,随着胎儿重量增加,体积增大,逐渐增大了其对盆底支撑结构的压力;另外,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时,对骨盆底支撑结构有直接的机械性压迫[4],同时盆底神经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故产后妇女盆底支撑结构功能往往下降。对产后妇女进行系统和规范的盆底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电刺激作用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提高其兴奋性,进而提高神经细胞之间的效能恢复至正常[5]。电刺激强度的确定主要是在产妇耐受的程度以内,即电刺激时不引起疼痛为佳。
训练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的方法,包括盆底肌的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因为这些训练方法需要的护理器械,因其费用等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地方基层医院尚未完全普及,而本次研究评估妇女在产后经过特殊护理干预(即盆底肌的训练、电刺激)措施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
利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原理是:通过电刺激诱发盆底肌肉发生被动性收缩,激活盆底肌内相关活性因子,能够提高肌细胞的收缩力,另外能够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减少或者预防盆底肌肉内不断堆积有害的代谢产物,因此改变了肌细胞代谢,最终本体感受器受到激活,从而促进了盆底肌神经和细胞功能恢复至正常[6]。另一方面,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受到抑制可以增加膀胱储存尿液的体积;通过刺激盆底尿道外括约肌发生收缩,来提高产后妇女的控尿能力。因此可以缓解产后尿失禁至恢复正常。
本次研究在规范评估产后妇女盆底肌力前提下,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辅助电刺激疗法,得到满意恢复效果。实验组盆底肌力≥3级的比率大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出现盆腔脏器脱垂以及尿失禁比率小于对照组,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孕妇产后特殊干预,包括专业康复训练和盆底肌的康复治疗,能够提高产妇盆底肌力,预防产妇日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薛竹,郑颖.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23-7825.
[2]邓晓云,于雅,吴秀娜,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力恢复效果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0):2393-2395.
[3]王莲萍,阚影,王芳,等.1270例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29-31.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篇2
【关键词】盆底肌;盆底功能障碍;肌力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pelvicfloor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尚对该病缺乏统一的定义,国外在该领域医学研究近30年的时间,我国研究该病起步较晚,沿海发达城市近几年引进开展该项技术,据相关报道显示FPFD疾病发病率约47%,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可上升到70%,致使FPFD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计划生育门诊和产科门诊常规妇科检查患者200例,年龄22~55岁,产后42天~1年的患者为重点筛查对象,余为常规妇检时一并筛查,去除肥胖、体力虚弱及先天发育因素,用以观察由于年龄逐年增加盆底肌的变化。
1.2方法
询问患者病史,发病症状、时间,生活方式和卫生方式。并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说明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再行盆底肌检查。先行常规妇科检查,先观察腹部有无妊娠纹,瘢痕,再观察外阴,有无红肿、硬结、触痛、压痛、会阴体弹性是否良好,阴道口是否闭合,手诊除注意宫颈、子宫和附件情况外还要注意盆腔脏器脱垂情况和漏尿,观察分泌物是否异常。盆底肌检查:在妇科内诊基础上采用中、食指钩挂在阴道后壁和上提肌接触,嘱患者进行阴道收缩,在腹肌和臀肌不参与的情况下,让患者尽最大力量收缩,看能否达到10s,中途不要停顿,否则重新测定,或者收缩3s,停顿3s,重复3次,或用广州山杉公司生产的仪表型盆底肌力测试仪进行测试,以确定盆底肌肌力和疲劳度,符合条件盆底肌力正常。
1.3观察指标
目前国内尚未在女性盆底肌检查上有一个统一的指标,在欧洲由于对盆底肌障碍研究已近30年,而且制定了盆底肌肌力手法测定标准,能否适用于我国尚待进一步探讨,参考值为盆底肌力达3级以上为正常。见表1。表1会阴肌肉的测试
1.4处理
盆底功能障碍的手法初筛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检查,很容易诊断。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前应该通过肌电图和诱发电位等手段对盆底功能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盆底功能障碍的保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建议、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乐、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等,都纳入到盆底康复及治疗中来。包括盆底肌肉训练、生物反馈、盆底生物电刺激治疗等方法。对重度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情况建议手术治疗。
2结果
在妇科常规检查辅以盆底肌筛查200例患者中,盆底肌力手法测定接近3级的有70例,未达到3级的130例;其中有泌尿症状的39例,便秘12例,子宫脱垂11例,阴道壁膨出20例,阴道松弛48例。患者盆底肌力小于3级的检出率为65%。这些患者均有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各种临床症状。
3讨论[1~3]
女性盆底肌障碍业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产后盆底肌肉损伤,是妇女在怀孕时,随着胎儿增大和子宫重量增加,长期压迫骨盆底部,造成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在通过阴道分娩的过程中,胎头的压迫使盆底肌肉和筋膜扩张、伸展,产后如不及时恢复,就会造成盆底肌肉筋膜的弹性降低,造成产后各种盆腔问题。特别是生育后的妇女,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对盆底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盆底功能障碍的病因:(1)与分娩有关。分娩时,肛提肌过度伸张甚至撕裂,尤其是在急产、自产和器械助产时。此时,肌纤维被拉长,甚至断裂受损,如产后恢复不佳,未得到及时修复,就会为日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埋下隐患。(2)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也随之下降或缺乏,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出现盆底松弛、萎缩,再加上年龄增大引起的肌张力下降,使盆底组织较为薄弱,容易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等临床症状的发生。(3)腹压增加。如咳嗽、大笑、呕吐、排便和负重时,腹压可增高。以及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有慢性咳嗽或习惯性便秘的人,腹压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4)营养缺乏。由于体力衰弱、肌肉松弛和萎缩,就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5)盆底结构先天发育不良。
女性的盆底主要是由三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它像吊床一样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多项生理功能。正常人在妊娠、肥胖、咳嗽、便秘、泌尿生殖感染、孕期和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的障碍。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盆底肌障碍的康复较早的Kegel描述,是一种主动盆底康复的方法。患者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收缩和舒张,增强支持尿道、膀胱、子宫和直肠的盆底肌张力、增加尿道阻力、恢复松弛的盆底肌,达到预防和治疗女性尿失禁和生殖器官脱垂的目的。目前我国已将“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临床诊治研究”纳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之一。采用先进治疗盆底肌康复理念,率先运用电刺激法、生物反馈法和盆底肌肉锻炼法综合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肉损伤,可以改善盆底血液循环,增强盆底肌收缩力,获得良好临床效果。鼓励患者要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等,应积极治疗这些慢性疾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按医生要求坚持经常锻炼盆底肌群。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做生物反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要清淡饮食,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如果发现阴道有堵塞感,大小便或用力时有块状物突出外阴,或尿频、尿失禁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研究建立一套经济、实用、有效、合理的盆底康复机制,对于预防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摆在广大妇产科临床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岩峰.女性尿失禁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81.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篇3
【关键词】盆底康复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功能训练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urativeeffectofdifferent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treatmentforpostpartum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rehabilitation.Method:330casesofprimiparawithsymptomsofurinaryincontinence12weeksafterparturition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fromSeptember2013toSeptember2015.Allpatients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165casesineachgroup,accordingtothetreatmenttheychosenastheirintention.Thecontrolgroupreceivedbiofeedbackelectricalstimulationtherapy,observationgroupreceivedpelvicfloorfunctionaltrainingofKegelexercisecooperatevaginaldumbbellonthebasisofcontrolgroup.Pelvicfloormusclestrength,thedegreeofincontinencescore,1hurineleakageofurinepadtest,thechangeoftheperineumthree-dimensionalultrasonictestingandtreatmenteffectafter3monthsoftwogroupswerecomparedbeforeandafterthetreatment.Result:Aftertreatmenttheindexesofbothtwogroupschangedbetterthanbefore,butthoseofobservationgroupimprovedmoreobviousthanwhich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Pelvicfloorrehabilitationtreatment;Stressurinaryincontinece;Postpartumpelvictraining
First-author’saddress:QingyuanCityPeople’sHospital,Qingyuan511518,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9.001
妊娠和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盆底支持组织松弛而出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最常见的是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incontinence,SUI),使产妇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SUI发生时并未出现逼尿肌收缩或膀胱张力增加,笔者认为早期及时应用康复措施可部分甚至完全扭转病情[1-4]。近年来随着SUI研究的日益加深,多种治疗手段均被发现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非手术疗法为首选,其中接受程度最广泛的当属盆底功能训练或者生物反馈电刺激。本研究利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安全有效地改善了SUI的临床症状,对盆底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9月-2015年9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12070例次,其中阴道分娩7339例次。选取此期间分娩产后12周内出现尿失禁症状,经病史采集、专科体格检查、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排尿日记、尿垫试验、经会阴三维B超检测等综合检测评定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32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65例。观察组轻度112例,中度53例,无重度患者,年龄(23.5±5.3)岁,体质指数(26.5±9.6)kg/m2、
新生儿体重(3125.23±439.36)g;对照组轻度
128例,中度37例,无重度患者,年龄(24.3±3.8)岁,
体质指数(25.9±9.2)kg/m2、新生儿体重(3236.23±389.36)g。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实行。
1.2入选与剔除标准(1)入选标准:①符合国际尿控协会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提出的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指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渗漏,轻度SUI:仅在咳嗽等增加腹压情况下会出现尿失禁;中度SUI:行走、从椅子上站立起来等日常活动下发生尿失禁;重度SUI:站立或休息情况下即会出现尿失禁[5]。②年龄≤40岁。③初产妇,单胎妊娠,阴道分娩。④分娩时孕周37~41周。⑤产后恶露已干净,子宫恢复情况良好。⑥能坚持治疗至疗程结束和按时复诊。⑦患者自愿参与项目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2)剔除标准:①既往有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及产前患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②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肿瘤等器质性病变;③阴道炎、盆腔炎及泌尿系感染、结石、尿失禁手术史等;④正在服用影响下尿路控尿功能的药物。
1.3方法两组均于产后12周内,恶露干净时开始接受治疗。(1)对照组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具体如下:采用法国PHENIXUSB4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主要为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生物反馈包括膀胱生物反馈、肌肉生物反馈、A3反射及场景反射等。首先选择压力性尿失禁的模式,在患者下腹部及阴道放置电极片及盆底肌肉治疗头,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精确设定电流(0.5~100mA)和脉宽50~300μs,通过治疗仪产生生物电流,对整个盆底肌群进行治疗,并指导患者按照治疗仪显示器上描记的肌肉收缩波形做持续收缩或放松阴道。一般治疗时间为20~30min/次,2次/周,8周为1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由本院盆底康复中心的康复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Kegel运动配合阴道哑铃(盆底肌肉康复器)实施盆底功能训练的指导。具体方法如下:①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利弊、盆底功能恢复的好处及盆底功能锻炼的方法和作用进行全面的介绍,让患者自愿加入治疗并且积极主动地接受和配合治疗。②每次盆底康复训练结束以后,嘱其返家后继续行Kegel运动配合阴道哑铃锻炼,即采用广州杉山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阴道哑铃,将其置入患者阴道内,让患者同时进行Kegel运动(有意识地收缩尿道、和会阴5~10s后放松,间隔5~10s重复上述动作),当患者可以保留10min以上,在咳嗽、大笑、跑步等情况下仍不脱出后,逐渐增加阴道哑铃质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20min/次,1次/d,8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继续坚持自行Kegel训练。
1.4观察指标
1.4.1盆底肌力盆底肌肉恢复情况可根据盆底肌力评估反映出来,分别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盆底肌力,参照会阴肌力测试法对盆底肌力进行评估,肌力分级共为6级[6]。0级:用手触摸时手指无法感觉到肌肉的收缩动作;1级:手指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仅能持续1s和完成1次;2级:用手触摸能明显感觉肌肉收缩,可持续2s,并能完成2次;3级:肌肉收缩作用能使手指向上或向前运动,作用可持续3s,可连续3次;4级:肌肉收缩有力,并能抵抗手指的压力,时间可持续4s,可连续完成4次;5级:肌肉收缩有力,持续对抗手指压力可达5s或以上,能完成5次以上,肌力≤3级为肌力异常。
1.4.2尿失禁程度评分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分四部分,记录尿失禁及其严重程度,对日常生活、性生活和情绪的影响,满分21分。
1.4.31h尿垫试验检测漏尿量用称重法计算,先称卫生巾或成人尿不湿质量,患者小便后使用卫生巾或者尿不湿。佩戴后于10min内饮用白开水或矿泉水500mL,休息30~50min后行下蹲起立、上下楼、原地跑步、弯腰拾物、冷水吸收及用力咳嗽、大笑等运动,运动后取出再次称重并详细记录。两次重量差值2g及以下为轻度,大于2g且小于10g为中度,大于等于10g且小于50g为重度,50g及以上为极重度尿失禁。
1.4.4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VOLUSON730(经阴道三维容积探头,频率6~10MHz),患者采用截石位,适当充盈膀胱,首先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的子宫及附件的情况,启动三维模式,患者静息状态、张力状态以及缩肛状态下盆膈裂孔情况及耻骨内脏肌厚度。
1.5疗效判定标准及随访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进行评价和随访。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尿失禁症状消失;显效:每天漏尿次数减少至50%以上;无效:尿失禁症状无明显缓解,漏尿次数无明显减少[7]。随访方式:盆底康复治疗中心复诊或康复师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治疗结束后1、3、6、12个月,随访内容:了解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督促患者继续加强盆底肌肉锻炼,必要时接受第二疗程的治疗。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盆底的肌力恢复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该组肌力达4级以上者比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治疗后,观察组1h尿垫试验漏尿量值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评分比较利用IC-IQ-SF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尿失禁程度评分进行评估,发现治疗前两组尿失禁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8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治疗前后经会阴三维超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不同状态下盆隔裂孔前后径、横径、耻骨内脏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较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5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尿失禁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失访16例,无效1例;对照组失访22例,无效8例。观察组尿失禁治愈率77.18%,对照组治愈率67.8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产后尿失禁(postpartumurinaryincontinence,UI)是指继发于妊娠及分娩的女性尿失禁,发病较高。研究显示:阴道分娩尿失禁的发生率为38.6%,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的比率为30.5%,由于妊娠期间孕妇盆底的神经肌肉及胶原纤维在孕激素的作用下收缩力日渐降低,进而逐渐出现张力性松弛,为胎儿娩出阴道做准备[8-11]。分娩过程中尤其是第二产程,胎儿头部容易对盆底神经肌肉和纤维产生机械性的压迫和扩张,导致神经肌肉被过度牵拉,肛提肌在巨大的剪切力作用下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超出生理改变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出现真性SUI及阴道脱垂[12-17]。
本研究两组患者均接受生物反馈生物电刺激治疗,从1963年法国Caldwell博士首创“电刺激生物反馈”至今,该疗法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张。本研究利用其修复盆底已损伤的神经组织的兴奋性,以激活神经为基础促进了尿道外括约肌的收缩能力,使盆底肌肉的强度和弹性逐步增强,并提高尿道关闭压改善控尿功能。同时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加强了膀胱的储尿性能,笔者也证实通过生物反馈生物电刺激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确实得到了有效的改善[18-20]。
研究中笔者对观察组患者增加凯格尔运动联合阴道哑铃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凯格尔运动以洛杉矶医生阿诺德・凯格尔的名字命名,凯格尔运动的目的是加强训练以耻尾肌为主的盆腔底部肌肉,促进尿道和括约肌的功能,防止尿失禁和大便失禁。并在凯格尔运动过程中逐渐增加阴道哑铃重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让患者有意识地、节律性地收缩尿道、阴道及的组织,使肌肉得以锻炼,改善盆底肌肉组织的供血,提高肌纤维肌力。结果显示,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1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盆底肌肉力达4级以上的患者明显较多,观察者组的盆隔裂孔前后径、横径、耻骨内脏肌厚度明显较单纯接受生物反馈生物电刺激的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中康复师指导观察组患者通过观察显示器上描记的肌肉收缩波形,让患者迅速地掌握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的训练方法,避免出现腹肌收缩增加腹压的情况,使盆底肌肉收缩力量和张力得到加强,为膀胱尿道提供支撑作用,同时增强尿道括约肌的力量,从而提高疗效。因此,笔者研究中显示,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尿失禁治愈率77.18%,对照组治愈率67.8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笔者加强随访,对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督促患者治疗结束后继续加强盆底肌肉锻炼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两种不同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均有疗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最理想的方案,不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症状,还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而且安全无创、简便易行。所以笔者建议产妇产后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及时发现和干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对防治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岩峰.妊娠分娩与盆底结构损伤[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6):478.
[2]黄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64-65.
[3]陈玉清,裴慧慧,陈蓓,等.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3):234-237.
[4]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699-3704.
[5]廖利民.尿失禁的评估//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下卷)[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8.
[6]ForsgrenC,LundholmC,JohanssonALV,etal.Vaginalhysterectomyandriskofpelvicorganprolapseand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rgery[J].IntUrogynecolJ,2012,23(1):43-48.
[7]杨勇,王晓康,姚启盛,等.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性压力性尿失禁[J].山东医药,2006,46(33):51.
[8]杨欣,郑虹.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0):662-665.
[9]王秀梅,刘雪梅.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观察和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147-149.
[10]刘荣军,刘素云,郭小玲,等.盆底康复配合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917-1918.
[11]冼海燕,袁瑷芹,陈丽琼,等.产后妇女500例盆底肌力情况统计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1):2810-2812.
[12]燕铁斌,武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25(11):286-288.
[13]刘颖琳,陈少青,王雅贤,等.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原则与个体化方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567-580.
[14]赵云,肖梅.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预防康复治疗方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2):1012-1014.
[15]李晓霞,夏泳,郑琳.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6):442-444.
[16]AbramsP,CardozoL,FallM,etal.Thestandardisationofterminologyoflowerurinarytractfunction:Reportfromthestandardisationsub-committeeofthe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J].AmJObstetGynecol,2002,187(1):116-126.
[17]寇金玲,党丽君,冯秀清.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55-57.
[18]殷观梅,韩耀伟.不同干预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919-492.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篇4
【关键词】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临床疗效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泌尿外科疾病,虽不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本研究对女性轻中度SUI患者以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轻度SUI女性患者102例,年龄50-75岁,平均(60.3±6.9)岁;病程在2-22年,平均(9.1±4.5)年;其中,48例轻度,54例中度。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均进行集中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分娩对于盆底功能的影响、分娩后发生SUI的原因、预防、病情以及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
1.2.2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在患者的阴道中插入重量适宜的个人专用的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使阴道哑铃有自阴道中滑出的倾向,使患者产生有力的感觉反馈,从而促进患者的绕阴道哑铃体收缩其盆底肌来维持阴道哑铃。治疗中可逐渐增加阴道哑铃的重量,有利于增强患者静息肌肉的强度,2次/d,10min/次,连续治疗12周。同时配合kegel功能训练,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屈曲双下肢进行紧缩以及放松训练,并在吸气时用力收缩,并保持5-10s,在呼气时尽量放松,间隔时间在5-10s左右,然后重复上述动作,快速收缩10次,持续作15-20min,3次/d,连续进行12周。上述两种方法交替进行。
1.3疗效评价治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完全改善;显效:患者的病情积分减少了70%以上;有效:患者的病情积分减少了30%以上;无效:患者的病情积分减少了30%以下。以治愈、显效和有效总比例为治疗总有效率。
3讨论
SUI多见于成年妇女,经产妇的发病率较高,虽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大部分患者难以启齿,且症状严重时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导致患者产生孤独、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生物反馈法、药物治疗法以及盆底肌肉锻炼法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α受体激动剂以及雌激素等。α受体激动剂对可刺激患者的尿道以及膀胱颈部的平滑肌收缩,从而提高膀胱出口的阻力,从而纠正患者的SUI。而雌激素可增加患者的尿道括约肌张力,并可改变尿道黏膜以及黏膜下血管丛的结缔组织,可明显改善控尿功能。但这种治疗方法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患者薄弱的盆底支持结构,疗效仍不够满意。
近年来,大量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实践证实,妇女产后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有效降低产后SUI的发生率。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主要是通过使患者有意识地自主收缩盆地肌肉,从而增强其尿控能力。通过反复进行自主盆底肌肉群收缩以及舒张,可增强膀胱、尿道、子宫以及直肠的盆底肌肉张力,并增加尿道的阻力,可有效恢复患者松弛的盆底肌,从而有效防治女性SUI以及生殖器官脱垂等。本研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盆底肌训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达到96.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表明产后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并配合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防治产妇压力性尿失禁,且通过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增强盆底肌收缩力,并缓解肌肉的松弛情况,有效预防并减轻由于妊娠及分娩等原因所引起的尿失禁等产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女性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配合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盆底肌肉的肌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舒展容,林咏梅,朱丽珍,等.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与手术治疗女性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3):47-49.
[2]刘义富,周智平.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康复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4):114-115.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篇5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功能重建
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onpostpartumwomenpelvicfloormusclefunctionreconstructionresearch
YuHui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WISCOgeneralhospital.Wuhan430081,China
[Abstrac]Objectiv:Toevaluatetheefficacyof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PFMT)onthetensionandfunctionofpelvicfloormuscle.MethodsInwiscogeneralhospitalthereviewedfemaleoutpatientwith42-60dayspostpartumareselected,fromJune2010toDecember2011.ThewomenwithpelvicfloormuscletensionlowerthanIIIareincludedassamples,andaredividedintotraininggroup(30cases)andcontrolgroup(30cases).Intraininggroup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twiceaweekfortentimes)isperformed.Incontrolgroupjusthealtheducationandpostpartumexercisesareadopted.Pelvicfloormuscletensionevaluationwastakenforbothgroupbeforeandaftertreatment.ResultsThestatisticaldifferencebetweenthepelvicfloormuscletensionoftraininggroupandcontrolgroupaftertreatmentissignificant(0.01
[Keywords]postpartum;pelvicfloormuscletraining;pelvicfloormusclefunctionreconstruction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育龄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多发及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后盆底肌功能重建是指患者通过主动和被动收缩或刺激盆底肌,使逼尿肌的稳定性增加、以此来恢复盆底功能,从而来治疗产后尿失禁及盆底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选择最佳时机及正确方法,尽早进行盆底肌功能的康复训练,是预防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关键。本次研究是针对产后盆底肌力较差者,进行盆底肌肉张力训练,以探讨该技术对产后康复的治疗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复查的60例妇女(产后40~70天)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的标准:(1)婴儿:单胎足月存活;(2)年龄:21~47岁;(3)疾病史:无肝肾及泌尿感染等疾病;(4)手术史:无既往盆腔手术史。选取其中盆底肌力测定
1.2治疗方法门诊主治医生先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等基本情况。再进行妇科的检查,并填写问卷调查表。根据患者的意愿进行分组。采用法国PHENIX型多功能神经电生理定量诊断仿生治疗仪进行治疗,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和分级。盆底肌肉训练方法包括训练组行盆底肌电刺激,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phenix)。使用方法:阴道内置入消毒后的电极,采集生物电流的反馈,并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收缩阴道及放松训练,控制电流强度在患者感觉有刺激但无疼痛感。每周治疗2次,每次持续20min,共进行10次,并进行指标参数的收集,同时与盆底训练相配合,阴道内置入康复器,让患者进行夹持和收缩训练,2~3次/周,20min/次。对照组由专人指导实施健康教育及盆底肌功能锻炼指导。具体方法为:吸气时收缩(尽力),要求持续5s左右,呼气时放松阴道,反复进行,同时避免腹肌(及臀部肌肉)与同时收缩和用力。吸气时收缩(15分钟/次),反复训练,每天3次,一个疗程为6~8周,任何均可进行。当患者熟练后,可逐渐延长每次收缩时间、另外也可延长锻炼时间,一个疗程后复查。
1.4疗效评定治疗后有效为肌力≥Ⅳ级;与治疗前相比有改善为
1.5统计学处理使用软件SPSS14.0统计病例资料,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选择t检验和χ2检验,其中以P
2结果
在30例患者中,治疗前:肌力为0级者5例,Ⅰ级者8例,Ⅱ级者15例,Ⅲ级者2例。经过1个疗程的康复治疗:0级者0例,Ⅰ级者1例,Ⅱ级者7例,Ⅲ级者13例,Ⅳ级者8例,Ⅴ级员者1例。肌力有明显提高。对照组治疗后23%肌力达到Ⅳ以上,Ⅲ级56%。两组治疗前的肌力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治疗完成后,训练组患者的肌力明显比对照组好,且差异明显(P
3讨论
妇女的妊娠与分娩均会不同程度的损伤盆底的肌肉、神经及结缔组织等,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妊娠后子宫逐渐增大,胎儿体重增加,腹腔的压力把子宫向下向阴道的方向推,造成盆底肌肉受牵拉、肌纤维受损、肌张力减退、肌肉松弛;妊娠期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胶原纤维代谢,使盆底肌肉逐渐松弛。而分娩使肌肉、筋膜。神经直接机械性损伤。这种损伤在产后仍然存在,一般通过产后锻炼如产后操、缩肛运动等运动,机体可有一定的恢复,但是很多妇女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正确的锻炼。但很多患者难以掌握锻炼的准确性,产妇锻炼的次数和时间较多,如缺少督促,产妇一般比较难以坚持。
盆底肌肉康复技术凭借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的量化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纤维的波幅,变异性、中值频率、恢复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特定脉宽安全有效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本研究采用盆底肌肉康复系统(phenix),根据个体化治疗方案,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治疗,通过生物反馈及电刺激,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使产妇学会正确收缩盆底肌肉的方法,坚持训练,提高盆底肌肉收缩力,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提高阴道紧缩度,预防治疗尿失禁。
参考文献
[1]JONEHW.Theriskofstreeincontinence5yearsafterfristdelivery[J].ObsteGynecolSury,2002,57(2):81-82.
[2]摇龙燕,边旭明,朱兰,等.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功能的近期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2):810-811.
[3]罗婷婷,何凤梅,陈秀莲,等.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40-41.
盆底肌康复的治疗篇6
方法:将在我站200例盆底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讲座。治疗组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治疗。
结果:治疗组盆底肌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治疗组各项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
结论:产后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效果,是降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76-02
经历了妊娠和分娩的女性,不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十月怀胎的过程已经使盆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和小腹坠胀感、尿频、便秘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将逐渐发展为尿失禁、子宫脱垂,给女性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随着医疗手段的提高和要求的不断发展,为产妇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产后服务。康复治疗成为产后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我站2012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站足月阴道分娩并在产后42天门诊复查的初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岁到42岁,产前均无阴道炎、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
1.2方法:
1.2.1对我站产后42天的产妇进行一次盆底肌力的评估,如测评结果肌力
1.2.2盆底肌肌力的测定:治疗前对所有产妇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查,测定盆底肌的肌力,按国际通用的会阴肌力测定法(GRRVG),将盆底肌力分为6个级别,采用了加拿大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测定盆底肌力,嘱产妇排空大小便,半卧位于治疗床上,把肌电位探头放进患者阴道内,另一端连接于生物反馈治疗仪上,检测患者阴道肌力的变化。当患者阴道肌力收缩持续0s肌力为0级,持续1s肌力为1级,2s肌力为2级,3s肌力为3级,4s为4级,5s为5级。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一次。
1.2.3对照组: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如产后盆底保健知识、分娩对盆底肌肉功能的影响等。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治疗组:给予每月盆底肌肉康复锻炼,生物电刺激治疗,10-15次为一个疗程。每周做2-3次,每次30min,每个疗程结束后用盆底电生理检查。
2结果分析
3讨论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盆底肌肉构成吊床样的结构,尿道、以及阴道都从这里穿行而过,有以下的功能:括约、支持、性。在女性一生当中盆底组织要受到重力、妊娠、分娩、咳嗽、排便等各种力的作用,当腹压增大超过盆底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时,间断或持续增大的腹压会引发症状与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与尿道周围支持组织损伤和松弛,导致尿道高移动性密切相关,由于分娩与产伤等造成损伤,支托膀胱和尿道周围的连接组织结构破坏,局部出现去神经支配,盆底支持能力下降,腹压升高时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盆底不能开成吊床样结构来支持和关闭尿道,而发生尿失禁。这类患者往往盆底肌电值表现很低,盆底肌力松弛,收缩力欠佳。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的盆底支持结构的损伤。如果盆底肌肉因妊娠与分娩受损伤不能及时恢复,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生理功能的下降,相应的并发症会越来越严重,由于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对其重要性重视不够,因此,对女性进行分娩,康复等健康知识宣传和科学指导,提高女性对盆底康复认识的必要性。盆底康复的治疗是一种无辐射、无副作用、见效快的一种无创物理疗法。具有加速损伤肌肉及神经细胞恢复,修复并改善神经肌肉反射,提高疼痛阈值,放松肌肉的紧张性,改善组织营养,提高免疫力,改善并提高尿道及括约肌功能,增加肠蠕动,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以新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女性提供科学、规范以及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