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精选5篇)
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1、恋爱比例大,自主性强
调查显示,大学生恋爱现象在当今校园中普遍存在。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爱情充满了向往。进入大学后,爱情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受大四学生的影响,大学生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如果大学生活不完整,他们就不会坠入爱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充满了激情,投入到了爱的洪流中。
大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在选择恋爱对象和处理恋爱关系的过程中,他们会以自己的意志和情感为基本出发点,很少受制于传统习俗的局限,很少向父母反映或征求意见,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
2、爱注重过程轻视结果
大学生有强烈的恋爱动机,但现实中缺乏责任感和理性思考。他们更注重爱的过程而不是爱的结果。如今,大多数大学生将爱情视为一种情感体验、一种生活体验和一个必要的阶段。他们想要的不是幸福的结果,而是把握现实的过程。
这种思想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一面,可以使他们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感,学会投资和付出,摒弃功利思想,果断地把握身边的幸福。同时,这种思想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会使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自律和控制能力下降,使他们无法保持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3、爱情观念开放,传统道德弱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更加开放,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逐渐减弱。大学生不反对淡化婚前性行为、“试婚”、“婚外恋”等婚姻观念。
大学生恋爱呈现出开放化、大众化的趋势。公共场合的亲密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婚前性行为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大学生不再把传统道德作为衡量爱情道德的唯一标准。
4、爱的动机多种多样,缺乏责任感
调查显示,仅有约30%的受访者是有家庭目的的大学生。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具有许多特点。他们要么寻求精神寄托以满足心理需求,要么缓解孤独、填补空虚,要么志同道合、互相帮助,要么追求虚荣的物质满足。
大多数大学生只注重情感投入和爱情体验,享受片刻的幸福,却忽视了爱情的责任,对爱情缺乏信心。他们会因为性格不同而放弃爱情,或者不愿意承受爱情的压力,甚至对彼此造成极大的伤害。
5、不成熟不稳定的恋爱心理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不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没有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需求的观念和定位,恋爱心理还处于不成熟和不稳定的阶段。
大学生经济上不独立,没有意识到现实生活的压力,没有真正理解爱情的真谛,他们的爱情大多处于单纯的精神层面,感情和思想不够稳定,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的感情纠纷的能力,他们缺乏宽容和理解,容易造成重复的爱情选择,爱情周期短,频率快,成功率低
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精选12篇)
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一般会把调查结果汇集成一份调查报告。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精选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篇1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了爱情世界里。
通过对的湖南理工学院部分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出: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综上,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许多困难阻碍,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的资料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看法是矛盾的,既承认爱情在现实中的不堪一击,但同时又不否认理想的、浪漫的、忠贞的爱情的存在。大部分同学都对爱情有着憧憬,但又对爱情的未来表示担忧。这体现出当代大学生关于爱情有着较为理性的思考和体验。
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天下哪个倜傥少年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我们的教育模式,特别是思想观念的制约,早恋是被视为不学无术甚至不道德的。父母的管教,学校的束缚有力地限制了早恋,但青少年心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叛逆,这种叛逆的心理被外界压抑着!
但到了大学,父母的管教没有了,学校的束缚松弛了。同时也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外界思想的不断引入,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极普遍的现象,出入的成双成对卿卿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地工作、生活,但是,在另一方面,大学生一些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热恋中的人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各大校园每年都会有因为感情问题而轻生的悲惨事件和一些违法现象发生!
目前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4岁之间,他们的恋爱几乎属于初恋,而在如大学前,他们并没有恋爱经历,恋爱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容易在他们身上发生。因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本次调查在重庆大学展开,通过随机发
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比为99%,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相应的建议,请同学们参考!
二、调查情况介绍
调查时间:20xx年5月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调查对象: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大一及大二学生
调查人:xx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本次问卷充分发扬了团队精神,调查问卷(见附录)由李硕设计制做并统计数据,何昊、葛华、黄浩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最后由李硕执笔,何昊、葛华、黄浩对初稿进行了修改、校订和打印。
发放问卷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男生59份,女生41份,理工科学生74份,文史科学生23份,艺体类学生3份),回收率99%。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大学生是怎样对待恋爱的?(其中包括问卷中的3、4、5、14、20、21题)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精神上的
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1)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爱情的美好,但许多同学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转变。(第3、5、20题的数据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有26%的同学表示会在大学期间寻找一份爱情,而大多数(67%)同学则持有一切随缘的态度。这表明他们的思想及对恋爱的态度正处于一个变更时期-从不敢到勇于恋爱的变更。毫无疑问,彼此之间的不熟悉也导致了此种情况的发生。看到周围谈恋爱的人,47%的同学虽然有一些遗憾,但表示开心就好。54%的同学相信爱情会永恒。这表明大多数同学对爱情是积极和向往的,他们能够意识到爱情的美好,并且能够认识到爱情虽然重要,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重要。
2)大多数同学能够理性的对待爱情(第4、14、21题的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1%的同学会针对对方的要求,理智的为对方付出,54%的同学认为爱情重要,但不会为爱情抛弃其他,仅有1%的同学将爱情放在人生目标的第一位,这表明大多数同学能够理性的对待爱情。爱情是美好的,但不能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如果错置了爱情的地位,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应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传统观念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其中包括问卷中的6、7题)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思想关于爱情神圣、男女平等的观念也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仍对大学生恋爱产生很大影响。例如传统中女人总是含蓄而内敛的,她们对于感情的表达更委婉更含蓄;男人则往往扮演保护女人的男子汉形象。
调查结果显示,37%(其中男生70%,女生30%)的同学认为女生追男生成功率更高,42%的同学表示不确定。在恋人的开销方面,53%的同学认为应该是AA制,36%的同学(其中男生83%,女生17%)认为应该男生为主,而没有同学认为应当以女生为主。这表明男生在恋爱中一般更加主动,也更愿意接受一份感情;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了爱情自由平等的观念,但也有不少同学有大男子主义观念。恋爱的双方应当彼此尊重人格的平等,如果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都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
3、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其中包括问卷第8题)
“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了。”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动。以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时,我们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
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篇3
前言:这份关于大学生恋爱情况的调查报告,既不是由我个人独自完成,也不是属于推荐之列,而是我在中国计量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的基础上,自制了一份调查表,采取了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发放了100份调查表,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前份报告,得出了这份调查报告。
大学恋爱的普遍和学生思想的开放,使得这次调查显得比较顺利。
通过调查,我发现39%左右的同学正在谈恋爱,61%的同学没有在谈恋爱。而在谈恋爱的人中,随着年级的上升,恋爱的人数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大一中,有22.5%正在谈恋爱,大二.大三.大四中,分别为35%、46%、52%。
早恋的现象比较严重,在16岁以前谈恋爱的达到了15.4%,17-18岁为23%,19-20岁为19%,就是说57.4%的人都属于早恋,20岁以后的只为9.6%。而没有谈过的为33%。原因是刚刚高考结束的大一新生,一下子到了一个轻松的环境,没有了束缚,谈起恋爱也自由多了。
关于选择的恋人是自己喜欢的还是喜欢自己的,大概65%的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35%的人选择了喜欢自己的。65%选择自己喜欢的人中,男生的比例为83%,女生为17%;而35%选择喜欢自己的人中,女生占了78%,男生为22%。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异呢,男生本来就喜欢具有挑战性,越是竞争激烈对男生而言越是精彩。女生却偏偏相反,很多女生都喜欢被人追,很少会有女生主动去追一位男生的。这既是女生的一种矜持,也是一种虚荣心理。
在谈恋爱的动机原因中,超过一半的原因是彼此有吸引对方的地方比例为54%;而为了有人陪,内心空虚的人也很多,为23%,怕没面子的人为6.6%,其它的为16.4%。
在回答恋爱会不会对自身产生影响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会”,有学者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而关于恋爱对学习生活的影响时,35%的人表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而8.5%的人认为变成“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正常的同学交往;有25.6%的人认为影响了学习.
根据调查,选择对方的依据中,32%的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34%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性格相和,“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性格(是否和自己相和)是66%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如社会地位、物质等的择偶还要经受住社会现实的考验。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还很难预测。也有11%的同学以相貌为依据的,这看也是正常,但这样的爱情难以天长地久。对于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有15%选择这个,这其中女生占很大部分,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
如何认识自己的恋人,将近一半是自己的老乡、同学或校友,为49.5%,在长久的相处过程中,产生了感情,正是所谓的日久生情;大学的社会活动很多,这样,接触的机会也增加,有20%的人是通过这种机会认识的;经朋友介绍的,比例也多,占到了18%,这是一种比较土的方法,但也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通过偶然机会碰到的只有7.5%,偶然碰到,本来就不怎么熟,那在一起的机会就更少。
对于失恋的问题,被调查者绝大多数都认为顺其自然比较好,有82.3%同学能够对自己自我调整,转移注意力,而有16.7%的同学则认为自己不能很轻松得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有小部分的人选择报复等一些不成熟的行为。
最后,面对毕业和以后,有什么打算,25%的表示,大家在一起不容易,要好好在一起,坚持,努力走到最后,直至婚姻;也有15%的人表示,假如现实不应许在一起,比如与事业的冲突,城市的距离。父母的医院,只能选择分手;也有48%的人,认为以后的事情难料,顺其自然好;大约12%的人表示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想现在开开心心的在一起。
在大学里,适当的爱情还是需要的,但我们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关键时期,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正确面对爱情。
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篇4
世间有两种情最令人感动,一种是亲情,一种是爱情。但对于离开亲情踏入异乡求学的大学生来说,爱情则在无形中成了我们寂寞无奈中的一剂良药。现在,大学生恋爱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躲躲藏藏的问题,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一对对情侣如影相随。对于大学情侣之间是如何看待他们的感情,我们进行里一次问卷调查。这次调查采取随机方式,分别对校园中的100对情侣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关于恋爱态度。
1、数据。
恋爱,不仅仅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态度。我们对100对情侣关于恋爱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50%的情侣自称恋爱只是为了打发那些无聊的时间,使自己内心不至于太过空虚。有25%的情侣称恋爱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灵慰藉,幻想用爱情的膏药抚平心灵的创伤。有25%的情侣认为恋爱是为了同甘共苦,一起打拼,并肩作战。
2、解读。
这组数据确实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更令我们匪夷。一半的情侣视爱情如游戏,他们信步踏在神圣的爱情殿堂里,无所顾忌,他们自认为的美满爱情原来就是分分合合,但这是一种对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爱的邂逅。1/3的情侣想要在爱情中寻找一种慰藉,也许是他们远离家乡,他们将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在那种若隐若现的爱情中,但这未必是一种上策。其实,爱情与亲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他们永远不能等同。有1/3的情侣有着良好的恋爱态度,他们选择恋爱是为了选择幸福,他们想让自己成为对方的左臂右膀,分享彼此的快乐,化解彼此的痛苦。
二、关于择偶条件。
1、数据。
在人性开始退化的当今社会,凡事都在谈条件。那么关于爱情,这些大学生又会开出怎样的条件呢?我们对100对校园情侣的问卷调查后显示,有75%的情侣选择异性朋友的条件是看重对方的人品、涵养与性格。有15%的情侣选择异性朋友的条件是看重对方与自己有共同语言。有10%的出去了选择异性朋友的条件是看重对方的学识与前途以及家庭背景。
2、解读。
这组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大多数大学情侣在选择异性朋友的时候更看重的是对方的内在美,看重的是对方与自己那些琐碎的交集。但仍有少数情侣着眼与对方的家庭背景等那些虚渺的东西,爱情则成了他们通往“幸福”的一种中介。
三、关于网恋态度。
1、数据。
网络,多么熟悉的字眼,那里是一方魔幻世界,无奇不有,而网上恋爱更是风靡当下。关于对待网恋的态度,我们对这100对情侣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5%的情侣认为不好,他们觉得那里不真实,有25%的情侣认为好,他们觉得起码不用两个人成天腻在一起,以至于让爱成为一种无奈。有50%的情侣认为无所谓,原因是他们觉得那些距离他们意识太远。
2、解读。
这组数据虽然简短,但它反映出了一种实质。大学生对于网上恋爱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之所以盲目恋爱,纯属追风,他们自认为爱情没有国界,恋爱是他们的权利,他们可以持着权利随心所欲,但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在赋有权利的同时,也负有保护自己和家人的义务。
四、关于恋爱时间。
1、数据。
爱情不是襁褓中的小孩,一出生就会哇哇喊叫。它需要时间,需要理智。关于何时选择恋爱,我们对这100对情侣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5%的情侣认为高中就应该谈一场恋爱。有50%的情侣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属于大学,而另有25%的情侣认为应该在工作以后再谈恋爱。
2、解读。
对那些高中就认为应该谈恋爱的情侣,我们认为他们颠倒了主次。认得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高中的我们更是一朵奇葩,我们不应该将如花的季节消耗在未成熟的爱情中,而应该努力奋斗,为着当初的梦想为之一搏。大学也许会有真正的爱情,大学里也允许我们去谈一场恋爱,但前提是必须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我们更倾向于那些认为工作以后再谈恋爱的情侣,因为那是的我们对待爱情会更加理智。
五、关于婚姻问题。
1、数据。
恋爱的归属是结婚。那么当今的大学生又是如何看待婚姻问题的呢?我们同样对这100对情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10%的情侣认为会,有75%的情侣认为不会,有15%的情侣认为无所谓。
2、解读。
这组数据让我们窥到了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将恋爱当作一种消遣,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份责任也就无所谓对错。只有少部分情侣相信真正的爱情,相信几年的同风共雨一定会激出幸福的火花。
这次调查让我在冥冥中感悟到了爱情的真谛,也许恋爱是我们的权利,但我们必须尊重爱情,我们不能做冲动的俘虏,必须正确对待属于自己的爱情。
大学生恋爱的调查报告篇5
摘要:
恋爱已成为大学普遍的现象,然而大学生处在特殊的时期,其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事业和前途,影响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传统的大学生恋爱观不断受到着各种因素的冲击,并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的校园已不在是五六十年代的校园。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出入的双双对对、亲亲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的行为,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在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恋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各大校园因此每年都会因失恋或别人的感情原因而跳楼或割脉的现象。因此,我院心理中心联合调研部开展了《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本次调查针对我院学生,采取分层抽样等抽样方法,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73份,有效问卷占90.23%。我们将这1173份问卷全部用于数据分析,运用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一些相应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0%的同学选择了非常欣赏父母的婚姻;18%的同学选择了欣赏父母的婚姻;5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其余21%的同学选择了不太欣赏父母的婚姻。
2.8%的同学接受过很多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29%的同学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47%的同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16%的同学一点也没接受过有关恋爱观的家庭教育
3.7%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很强;2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强C38%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太强35%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家庭文化气息不强。
4.23%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赞同;3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批评;26%的同学的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严厉批评;15%的同学父母如果知道他、她在恋爱,他们会不管不问
5.做的同学有12%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非常正确;28%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正确;37%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太正确;23%的同学认为其父母对其出现的恋爱倾向而做出的教育不正确
6:22%的同学在校经常进行过恋爱观教育;34%的同学进行恋爱观教育;26%的同学在校不太进行恋爱观教育;18%的同学从没进行过恋爱观教育
7:对有恋爱现象的学生2%的学校选择严厉批评;有8%的学校批评;44%的很少批评;也有46%的是对此事不管不问
8:对最喜欢的老师是否影响自己的恋爱观4%的选择影响很大;16%的选择有影响;有45的同学认为有点影响;35%的认为没有影响。
9:在你的同学恋爱的多吗?27%的选择有很多;38%选择多;22%选择不太多;也有13%的选择没有。
10:你的同学对你的恋爱观有影响如何?26%的选择了非常积极;38%的认为积极的;19%的会选择有些消极;17%同学会消极的对待恋爱观。
11:28%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恋爱应该非常真诚;58%认为大学生恋爱要真诚;12%的认为应该不太真诚;2%认为不真诚。
12:37%的同学认为男、女朋友亲昵非常正常;56%认为正常;5%认为不太正常;只有2%的认为不正常。
13:28%的同学认为看待电影中男女接吻非常烦怒;32%的同学认为愤怒;25%的同学看大影视上男女接吻只是有些愤怒;15%同学不愤怒可以理解的。
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14.1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非常想交一个;2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也想交一个;38%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有点想交一个;17%的同学选择了当他/她看到别人有男/女朋友时,他/她没有想要交一个
15.16%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非常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4%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37%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有点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13%的同学选择了经过紧张的高考后,他不希望有一个男/女朋友
16.12%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非常合理;27%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合理;45%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太合理;16%的同学选择了因为性而走到一起的人不合理
17.32%的同学觉得了大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非常正确;44%的同学觉得了大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正确;18%的同学觉得了大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太正确;6%的同学觉得了大学校园内广泛的恋爱不正确
18.5%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非常好B32%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可以;34%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太好;D29%的同学觉得和一个自己不喜欢而又非常有钱的人恋爱不好
19.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相信为爱殉情的人;13%的同学选择了相信为爱殉情的人53%的同学选择了不太相信为爱殉情的人;32%的同学选择了不相信为爱殉情的人
20.9%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非常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21%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有点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34%的同学选择了如果自己有男/女朋友,不希望自己的恋人穿着新潮
21.11%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23%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4%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3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像明星
22.8%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12%的同学选择了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36%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44%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嫁给或娶一个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名人
23.27%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4%的同学选择了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32%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7%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自己的男/女朋友比别人的帅或漂亮
24.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认同婚外恋;2%的同学选择了认同婚外恋;38%的同学选择了有点认同婚外恋;48%的同学选择了不认同婚外恋
25.32%的同学选择了非常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35%的同学选择了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21%的同学选择了有点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12%的同学选择了不希望恋爱的归宿是婚姻。
总结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问卷调查,并结合实际,我们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关于大学生恋观的特点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所帮助。
大学生恋爱的几大特点及相关原因:
1、爱情至上,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认识的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有的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
2、相互攀比,赶潮流而行。有些同学谈联爱不是未来寻觅知音,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自己心里难以平衡,于是随大流也追求异性,从此而产生某种心里的满足感以极大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此类同学在调查中占了4.8%,他们对待爱情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
3、相互炫耀。有些大学生在择偶的时候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表的。认为外表美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内在美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没有用处的。相貌好,有一幅美丽的外表,才能在朋友中炫耀,和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脸上有光彩。这虚荣心的诱使导致对恋爱观理解的扭曲,互相炫耀、盲目追求外表。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次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为了充实课余生活,排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这种行为实质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
5、主观事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把爱情放在首位,一旦坠入情网就本能自拔了,强烈的感情冲击,各方面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成就事业的热情一天天冷却,爱情逐渐成为生活的惟一追求,这样也许就影响到就业,严重点则直接影响了大好前途。
6、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发展,当今大学生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以前的大学生,谈恋爱大多追求的是志同道合的伴侣,他们能把自己的感情控制在社会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很少有越轨行为的发生,使爱情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而现在的大学生对性行为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在当前社会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到;另外,大学生受西方的“行自由”、“性解放”的思想的影响。影响了大部分大学生的两性观,过早地打破了性的防线。不再象以前那样的注重贞节了,甚至有人把性当作一种娱乐,追求性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也有大学生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变得逐渐开放起来了。
7、爱情承受能力较弱,部分学生摆脱不了“感情危机”,有的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立下誓言,“横眉冷对秋波,俯首甘为光棍”。因失恋,失志,失德者,虽属少数,但影响很大。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要做到对别人的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
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
3)转移注意。时常要想起以前和恋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向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蒙蒙隆隆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有道是“思想,思想,时时在想,不是想东就是想西。”而且大学生各方面还不是很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一是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二是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