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护理心得体会(6篇)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300例骨科患者,依护理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中男76例,占50.7%,女74例,占49.3%,平均年龄(52.70±3.97)岁。21例为肱骨骨折;29例为尺桡骨骨折;17例为股骨骨折;33例为胫腓骨骨折;19例为腰椎骨折;31例为股骨颈骨折。B组中男75例,占50.0%,女75例,占50.0%,患者平均年龄(52.80±4.15)岁。23例为肱骨骨折;27例为尺桡骨骨折;19例为股骨骨折;31例为胫腓骨骨折;21例为腰椎骨折;29例为股骨颈骨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B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A组基于B组护理法配合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大多会伴随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波动,担心疾病愈后。因而护理人员要以亲切的表情、温暖的语言主动与患者交流,关心患者,让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减轻对疾病的恐惧感,进而积极的配合治疗。要和患者家属及时做好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制定适合的护理计划,及时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以舒适的心境接受治疗。
1.2.2疼痛护理骨折初期,由于骨折断端损伤神经肌肉组织,所以造成患者疼痛难耐,因而告知患者疼痛的病因及机制,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与亲朋好友聊天、玩手机、听音乐或帮助患者轻微按摩患肢等。肢体肿胀也会使疼痛加重,因此,抬高受伤的肢体适,可以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夹板、石膏等外固定过紧引起的疼痛,应及时适当放松解除压迫,同时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1.2.3饮食护理骨科患者大都行动不方便,活动量不足,容易造成便秘或者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尤其卧床患者,告知患者多饮水,每天2000ml以上。多食流质食物。患者需要多摄入粗纤维类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同时需要重视水果的食用,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保证摄入优质蛋白及钙质,如鱼、肉、蛋、虾皮、牛奶等以促进骨折早日愈合。指导患者家属定时进行顺时针腹部按摩,促进患者肠蠕动,确保按时排便。
1.2.4功能锻炼的护理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积极主动参加锻炼,制定锻炼计划,可以早期指导患者行肌肉舒缩运动和适当活动骨折近端的正常关节,骨折中期开始主动活动各关节,骨折后期继续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锻炼。
1.3观察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A组中,80例(53.3%)患者态度为非常满意;57例(38.0%)患者基本满意;13例(8.7%)患者不满意;B组中,69例(46.0%)患者态度为非常满意,54例(36.0%)患者基本满意;27例(18.0%)患者不满意;A组患者满意度(91.3%)明显高于B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绝大多数都是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而手术之后伴随的各类不适也是患者发生各类并发症的重要导火索。手术时候伴随的疼痛会使得患者的交感神经反射受到刺激,进而伴随5-羟色胺等物质而引起患者伴随血管收缩的现象而使得患者因为缺血影响进一步的愈合,更有甚者伴随诱发血栓,因而也难免出现低落而焦虑的情况,严重者甚至抑郁。所以,在患者围术期进行合理的护理十分重要。而在舒适护理模式下,能够通过护士和患者的积极沟通,缓解和改善其身心伴随的症状,使得患者更为积极的投入治疗,并且和医护工作者积极配合,进而使得治疗效果得以保证。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2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9-0087-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9.046
在全身各部位骨折中,锁骨骨折的概率约为6%[1-3],感染、关节炎、畸形愈合以及肩周炎等均是锁骨骨折的并发症[4-5]。在锁骨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通常会运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最大程度地促使骨折部位恢复,促进功能更好地恢复。但是仍然需要良好的护理服务作为辅助,加强和巩固治疗效果[6-7]。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现在已经被逐渐应用到骨折患者治疗中。本研究选取90例锁骨骨折患者,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锁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锁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优质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片或CT确诊为锁骨骨折。常规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8~51岁,平均(39.1±5.6)岁;优质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8~52岁,平均(38.6±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优质组在此基础之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入院介绍从患者入院开始,为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的环境、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情况,使患者明确医院的规章制度,告知患者检查和治疗的流程。增强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1.2.2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指导和帮助患者实施功能锻炼,在患者麻醉恢复以后,鼓励患者下床进行简单的屈肘训练和握拳训练。手术后,患者伤口会出现水肿情况和疼痛情况,护理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疼痛和水肿时,限制患者实施肩关节运动,鼓励患者继续进行肘关节和腕关节运动。患者手术后伤口长出肉芽组织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做肩关节的被动运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1周嘱咐患者实施肱三头肌以及肱二头肌收缩训练,3周以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以及肘关节功能训练,避免肩关节内收和前屈。
1.2.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热情接待,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运用和蔼的态度和专业的语言,为患者讲述锁骨骨折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治疗注意事项以及需要配合的相关事项,获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2.4疼痛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术后为患者实施疼痛护理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翻身、正确训练,避免由于翻身等活动引起患者疼痛感,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在功能恢复训练的过程中,运用轻柔的动作,避免粗暴动作造成疼痛感,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避免患者的惧怕心理影响恢复。
1.2.5预防并发症对患者体温进行定时测量和记录,对患者切口肿胀情况和疼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为患者更换伤口的敷料。根据医嘱为患者应用抗生素,预防出现感染。人体构造具有特殊性,患者骨折以后不能迅速复合,嘱咐患者避免病肢震动、磕碰或撞击等,防止骨头再次移位。
1.2.6饮食护理骨折患者身体比较虚弱,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的过程中,嘱咐患者食用补充钙质的饮食,多食用牛蹄筋和骨头汤等高钙类的食物。告知患者多多晒太阳,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1.2.7精神疏导在护理治疗过程中,精神疏导是重要的内容和环节。锁骨骨折为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患者很多行为都需要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导致患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十分容易焦虑和暴躁。这些心理和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精神疏导,提供细致和耐心的护理,通过音乐、报纸、期刊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预后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实施评定。若患者锁骨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且在2~3个月骨折得到愈合,局部没有疼痛感,肩关节和上肢正常活动,则判定为优;患者骨折复位达到80%左右,2~4个月骨折得到愈合,基本没有疼痛感,肩关节活动趋于正常,患肢有力度,则判定为良;患者骨折复位为50%左右,4~5个月骨折良好愈合,在剧烈活动或提重物时,周围关节有酸痛感,并且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则判定为可;患者骨折内固定不牢固,骨折移位,骨折端不整,需要再次实施手术治疗,则判定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可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术后功能恢复结果比较
常规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2%,优质组为97.8%,优质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优质组为4.44%,优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中常见的骨折是指骨质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病理因素和外伤因素均会引起骨折。骨折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疼痛、压痛、局部瘀斑、肿胀,严重的骨折患者会丧失肢体功能。骨折病程为1~3个月,骨折治疗和恢复期间应卧床休息,然而卧床休息为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便[8-12]。为了促进锁骨骨折患者康复,巩固和提升治疗效果,应用优质护理至关重要。优质护理属于长期性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的明确性、集中性和连续性等优点更加突出。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关怀、爱护、理解和尊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提升患者依从性,并且引导和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加强饮食,指导患者开展功能训练,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对集中护理制度进行完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最适宜的护理模式,使患者享受到安全、满意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手术室护理
临床上传统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主要运用保守疗法,但锁骨特殊位置不易固定,且固定后易发生骨折移位现象,进而导致出现愈合畸形或者骨折不愈合,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目前,临床治疗主要运用钢板内固定,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1]。笔者对我院收治的77例锁骨骨折患者在采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7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39.2±4.3)岁20例左侧锁骨骨折,17例右侧锁骨骨折;25例车祸伤,10例摔伤,2例坠落伤;15例粉碎性骨折,22例横行及短斜行骨折;骨折至手术治疗时间为0.5h~7d。
1.2方法
1.2.1手术治疗方法
术前,取患者垫肩仰卧位,使其头部偏向对侧,根据患者情况对其给予全身麻醉或者臂丛麻醉,对锁骨骨折切开并解剖复位,给予钢板内固定术和钻孔螺钉固定;术后,使用绷带悬吊患肢于胸前一个月,术后三天,指导患者主动锻炼侧肩关节主动功能;术后一个月,指导患者进行负荷功能锻炼。
1.2.2手术室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室护理,主要包括,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以及出院指导等。
2结果
本组研究的37例锁骨骨折患者,经过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策后,所有患者骨折均痊愈,无一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骨不愈合以及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钢板松动、脱落以及断开等,所有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3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6±0.3)个月。
3讨论
锁骨主要呈S形处于胸骨柄和肩峰之间,连接上肢和躯干的骨性支架。由于其距离体表位置比较浅,易受到外伤因素导致骨折。在全身骨折中,锁骨骨折约占5%~10%,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和青少年。为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增强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策。
3.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受到突然意外事故导致发生锁骨骨折,心理情绪较低落,且患者伴有受伤部位疼痛感和肢体功能受限的情况;另外,由于患者担心手术治疗结果,担心术后发生功能障碍,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进而给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其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目的、意义、手术注意事项以及预后等情况,并使患者认识到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点,提高患者积极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2)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进行血生化、三大常规、传染四项、凝血功能、血糖、血型、血电解质、血脂、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以及肾功能等检查,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进行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另外,做好皮肤准备,主要包括清洁皮肤、术野备皮等,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皮肤[2]。
3.2术中配合
术中护理人员要严密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严格在无菌环境下操作,确保及时、准确的将手术器械递送给医师;另外,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3.3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后对其血氧饱和度和心电进行监测,持续吸氧,定时检查、记录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等指标;另外,由于锁骨骨折手术部位接近肺尖部,进行护理时注意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2)护理
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使患肢处于利于促进骨折恢复的部位。取仰卧位时,要去枕仰卧,在患者肩胛位置铺垫枕头,使患者两肩后伸;站立位或者半卧位时,使用绷带悬吊患肢于胸前,高于心脏位置。护理能够使患肢保持较好姿势,并缓解疼痛,促进静脉回流,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3)饮食指导
术后六小时患者以少量全流饮食为主,术后一天患者饮食易消化食物,多吃蛋、水果、蔬菜以及豆制品等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持营养丰富,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4)功能康复锻炼
术后嘱咐患者早期下床锻炼,术后一天指导患者进行手指轻微屈伸、腕关节、肘关节以及前臂等锻炼;术后5天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锻炼;术后两周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和肩关节的内收、前屈、内旋以及外展等锻炼[3]。
综上所述,对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给予精心、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对策,能够缓解患者痛苦,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陈凤琴.锁骨骨折钩钢板内固定稳定性观察及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02):118-119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干预;老年骨折患者;并发症;焦虑情绪
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症,属躯体突发性应激源,患者因对预后缺乏认知而产生强烈心理应激[1],其术后康复因过度心理应激而产生严重影响。老年患者骨折愈合速度会因其骨质疏松而变慢,并发症也会随卧床时间增长而变多[2],多数老年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3],更甚者引发精神障碍。故针对性心理干预对该类患者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其术后并发症及焦虑情绪的影响,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4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女28例,男34例,年龄62~81岁,平均(68.6±5.2)岁;17例下肢骨折,22例股骨颈骨折,5例骨盆骨折,18例胸椎骨折。对照组女26例,男36例,年龄60~83岁,平均(69.3±5.7)岁;14例下肢骨折,24例股骨颈骨折,3例骨盆骨折,21例胸椎骨折。排除:合并严重肾、肝、心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功能不全者;无法用语言沟通,有认知、智力障碍;患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药物依赖或酒精依赖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具体如下:(1)设立心理护理小组:高年资主管护师凭借其丰富经验领导该小组,并对其护理人员及责任护士进行有关心理护理知识培训;(2)建立融洽的关系:热情接待入院患者,主动与其交流,时间≥1h/d,倾听患者心声,分析其焦虑原因,消除患者的敏感及焦虑。并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原理,对其进行鼓励及安慰,发动家属探视,获得患者信任;(3)动员患者社会关系网:患者对朋友、亲属的依赖性增强,家属照顾其起居更佳。对患者家属心理也应进行适当疏导,降低家属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影响,并充分发挥患者朋友及家属对患者的开导作用,使其保持乐观、积极情绪及高治疗依从性;(4)引导患者发泄负面情绪:多数患者需被动卧床,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大,护理人员应引导并鼓励其宣泄心中的牢骚与不满,同时慰勉患者表达其内心的愤恨、恐惧及焦虑,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疏导;(5)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全面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重度焦虑情绪患者,进行重点干预,如有必要需进行心理咨询或遵医嘱行抗焦虑药物治疗等措施,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50分为其分界值,其中:(1)重度焦虑≥70分;(2)中度焦虑:60~69分;(3)轻度焦虑:50~59分。焦虑程度随分值越高越严重。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该调查采取百分制:(1)非常满意≥85分;(2)满意:75~84分;(3)尚可:65~74分;(4)不满意:≤64分。记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SAS评分。满意度=100%-(尚可+不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临床数据,有关指标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观察组4.84%、对照组19.3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满意度
两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观察组93.55%、对照组80.6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SAS评分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对比,减少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后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见表3。
3讨论
骨折患者多因身体遭受突发性创伤而丧失正常生理功能,且因不了解手术治疗过程及缺乏心理准备,再加上康复周期与治疗周期偏长,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易产生孤独、抑郁、恐惧及焦虑等负面情绪[4-5]。而老年患者因各项生理功能的衰退和社会角色的改变,影响临床疗效与预后,部分患者甚至产生轻生念头。针对性心理干预[6]是系统化护理干预重要组成部分,当医疗水平位于同层次时,患者取得更好临床疗效的前提是维护其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因患者焦虑情绪多来源于对骨折预后的不了解与担心,故针对不同患者心理反应与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实施心理干预,可使患者正确认识骨折的治疗、护理及预后,充分认识与认同自身当前角色,感受社会、家庭的关心与支持,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临床疗效[7]。本研究主要通过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建立融洽护患关系、帮患者解决心中疑虑、动员患者社会关系网、引导患者发泄负面情绪及制定个性化方案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工作。研究结果显示,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对老年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情绪的同时,能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依从性,大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痛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55%,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提示该护理方式可增进护患感情,减少纠纷,利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说明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效果显著,此结果与李增新[8]等研究结果一致。对老年骨折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等负面情绪,更有利于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娟单位:深圳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1]赵明明,李宁,颜雷雷,等.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策略用于骨折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7):3379-3381.
[2]潘应锋.心理干预联合药物多模式治疗用于骨科镇痛效果与应激反应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8):1694-1696.
[3]陈静,张彦祥,崔宗权.心理干预对Ⅱ、Ⅲ型Pilon骨折患者焦虑的影响[J].华西医学,2013,28(7):1100-1101.
[4]胡敏娟,胡志辉,谢维.心理护理干预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5):958-959,963.
[5]赵花.赏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负面情绪及机体功能康复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12):2402-2404.
[6]韩红敏,马丽利,宋苗苗.心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9):1044,1047,1050.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髌骨骨折;护理
髌骨作为人体最大的籽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传递并加强股四头肌功能,并维持膝关节稳定性。髌骨骨折较常见,好发于成年人。直接暴力打击髌骨可造成横断或粉碎性髌骨骨折,间接暴力多由于股四头肌由于受到外力的冲击而引起。髌骨以股骨髁为支点,造成横断骨折,且移位较大。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32例,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并配合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月-2012年5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4~79岁,平均51岁。患者住院时间6~21d,平均13d。
治疗方法:①切口及显露:髌前直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髌骨及股四头肌腱。②手术:显露全部骨折片,清理骨折处和关节腔内的积血及血凝块。骨折处手法复位,作环形荷包捆扎,在髌前8字形张力带固定。
护理方法:①一般护理措施:创伤骨折处由于发生感染或者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疼痛的症状,一般对患者给予药物止痛,让患者的疼痛缓解,同时让患者加强训练,确保患者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让身体体能得到恢复,并且减轻骨折处的压力。髌骨骨折患者一般都会受到神经的挤压作用,而引起血管循环不充分,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让患者的患肢得到缓解,不会因过度疼痛而感觉麻木,这样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此外,也要把握好髌骨骨折的康复训练的节制,不能一味强调多运动,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有规律和规范性地进行锻炼与康复训练。②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常规禁食水、皮肤准备、化验检查、心电图、x线片等。对择期手术患者加强床上排便的训练。③术后护理:由于患者多采取麻醉下手术,返回病房后应采用去枕平卧位6h,以避免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术后患者一般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及时地进行对症处理,特别是对一些发生异常情况的患者要加强护理,向他们宣教一些康复措施和自我护理的知识,在术后能够进行自我调节。④康复锻炼:a.向患者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患者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b.手法整复外固定后即开始指导患者做患侧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的屈背伸锻炼,锻炼的次数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肿胀消退,可下床不负重行走,使膝关节有小量的伸屈活动2~3周有托板固定者应解除,有限度地增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6周骨折愈合去固定后,可用指推活髌法解除髌骨粘连,以后逐步进行床缘屈膝法、搓滚舒筋法锻炼,使膝关节伸屈功能早日恢复。c.手术切开复位的患者一般不采用外固定,术后第2天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对于髌骨横断骨折及下极骨折在术后3~5d,粉碎性骨折术后1~2周开始进行屈膝锻炼,以后逐步增加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度,锻炼的幅度和次数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张力带钢丝固定者。一般5-7d可以扶拐下地步行。鼓励患者早期步行,10~14d拆线后逐渐加大步行量。加强膝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做各种膝关节的功能练习,如蹬车等。钢丝或丝线环扎固定者,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要求每小时做80~100次,每天活动4~6h,并分段进行。进行髌骨被动活动,以防止髌骨关节面的粘连。d.对于髌骨全切除的患者,因髌骨全切破坏了伸膝装置,将出现股四头肌肌力下降,且短缩、膝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术后应尽早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外固定解除后加强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和自动性运动,行走时可用石膏托同定,6周内的负重可扶双拐或单拐进行。⑤心理护理:髌骨骨折患者大多为突发意外,承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面对伤情和医院的陌生环境,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烦躁等心理。另外,髌骨骨折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患者行走困难,个人生活难以自理,患者易产生自卑感。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对患者给予心理指导,同时向患者讲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可以配合治疗。
结果
32例髌骨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后,疗效明显,均已经治愈康复,患者满意度100%,对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骨折一般8~10个月左右愈合,骨折全部获良好愈合。
讨论
髌骨骨折是在外力的强烈冲击下形成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腱和关节囊一般保持完整,或仅有局部撕裂,故骨折移位多不明显,伸膝功能影响较少。间接暴力造成的髌骨骨折系膝关节处于半屈位,髌骨与股骨髁紧密接触时,跌倒使股四头肌骤然猛力收缩,引起髌骨骨折。其原理与折断木棒的机制完全一致。骨折多系横形骨折,且多伴有股四头肌肌腱和关节囊的严重损伤。近侧骨折片受股四头肌收缩的牵拉,明显向上移位,股四头肌肌腱撕裂越严重,近骨折块移位越多。
骨折护理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骨折患者;心理护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19-125-02
骨折患者由于担心骨折后丧失康复能力、留有后遗症、失去劳动能力等,常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心负性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及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0例。心理护理干预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7~84岁,平均(42.2±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9例,非交通事故伤(摔伤、高空坠落伤、跌倒)11例。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粗隆骨折5例,其他部位3例;常规护理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16~87岁,平均(41.5±7.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非交通事故伤(摔伤、高空坠落伤、跌倒)13例。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5例,肱骨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17例,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粗隆骨折5例,其他部位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和骨折类型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在围手术期予以常规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围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骨折患者由于突发事件而突然入院,对入院后的住院费用以及暂时丧失了劳动能力、与亲人突然分离等因素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由于骨折的疼痛,出院时出血,长时间卧床、住院费用等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神经过敏,心悸出汗,血压升高,厌食,失眠等。另外,患者住院后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环境,和医护人员及周围陌生患者交流的机会也较少,易产生性情孤僻、固执、易怒、不易合作,同时又害怕孤独的心理。有些患者感到度日如年,长期住院生活单调、无聊、乏味,使患者产生孤独感。因此,入院时的护理人员必须宽和、礼貌,尽快在第一时间内先取得家属的信任。各种操作如搬动患者,固定患肢,协助更衣等动作要轻巧而娴熟,给人以专业的印象,尽快使家属觉得放心,使患者尽快产生安全感。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范
例,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等,术后告知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用亲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悲观、抑郁及孤独等负性心理,予以讲解及疏导,通过为患者提供听音乐、看报、看电视等方法,解除烦闷的心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术后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做好心理准备,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状态的评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评估[2]。
1.3.2生活质量评分采用GQOLI-74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共四项,含20个因子共74个条目[3]。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以()表示,组间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的变化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
2.2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分别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常规护理组:t=2.24、2.13、2.28、2.34,心理护理干预组:t=3.03、2.84、2.31、2.54,P
3讨论
骨折患者多因突发的创伤造成身体上的损伤,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易恐惧、焦虑、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出院时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甚至导致手术不能顺利进行[4]。
心理护理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5]。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反应,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采取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要尽力做到操作的规范化和心理护理的个性化,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早日康复[6]。
入院时,对骨折患者即可使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游戏的心理疏导可消除患者急躁、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情绪。且与患者沟通的时应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尊重、理解、同情、体贴,要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达的技巧,注意说话方式、以及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应仔细考虑后再给予答复,通过护理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改变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悲观等负性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帮助患者疾病康复的目的。
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针对骨折患者的不同心理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发现91.8%的患者心理状态均获得改善,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促进了患者的顺利康复[7]。
本研究表1,2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
综上,我们认为,对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岳文浩,潘芳,张红静.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17-223.
[2]王彩红.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327-328.
[3]贾焕,华淑云.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8):75-76.
[4]康玉华,王巧珍,蔡水仙,等.心理沟通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入院时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12-14.
[5]朱珊珊,张青.心理护理对改善四肢骨折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1):3217-3218.
[6]朱清有.人性化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8(3C):772-773.
[7]曹路英,何叶.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出院时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3):2169-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