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例(12篇)

时间: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篇1

关键词: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系统安全运行时间

继电保护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担负着保卫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责,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微机保护的大范围应用,我国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大功率、远距离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的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障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当前对可靠性的衡量都是通过可靠性指标构建来确定继电保护运行状况的,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和完善的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十分有必要,本文在指标构建中,创新性的融入了运行时间,采用综合性的指标体系,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1、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原则

宁欲继电保护装置就是一种由一个或几个具有自动机构的特殊继电器组成的自动装置,它的任务在于当发生短路故障时,能有选择性的、快速的、自动断开被保护元件,以防止事故范围的扩大,当发生不正常工作状态时,能发出信号以引起值班人员的注意,及时消除不正常工作状态。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首先要具有科学性原则,这是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最基本的原则,这是因为,可靠性评价指标建立的首要条件是必须一个确定性的指标,指标的科学性直接决定对机械元件可靠性的评价,只有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才能保证评价是合理的,准确的,有效的。

其次,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要具有系统性原则,一个科学的指标评价是对一个体系的构建,可靠性指标构建,必须从系统性出发,指标符合系统逻辑,保证系统指标建立的完整性。

另外,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要具有可操作性原则,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为了实践应用,对保护运行可靠性进行指导,有利于对指标进行对比,通过定性和定量指标的集合,达到社会实践的应用性,这也是指标设立的基本目的性。

最后,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为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对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系统的构建过程不断进行深化和扩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指标建设体系,使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更加科学,完善,准确和更加具有指导性。

2、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

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成功率方面,二是从失败率方面,均是通过和失败的数值大小来描述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状况,一般说来,可靠性指标有以下几种:

(1)可靠度R,它是用来描述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从0时刻到t时刻,元件保持正常连续工作的概率,换句话是元件无故障正常连续工作时间的概率。(2)可用度A,它是反映可以修复的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运行时的可靠性综合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A=MTBF/(MTBF+MTTR),MTTR为平均修复时间,即从发现失效到产品恢复到规定功能所需要的时间的平均值。可靠性研究是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重要因素,对这个项目特征进行研究,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可用度A与可靠度R之间的概念十分相近,均是用来描述元件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概率,但是可用度A与可靠度R之间一个最主要和明显的区别是,可用度A对元件工作“连续性”要求相当高,十分高的连续才是可用范围。(3)故障率,是指在零点时刻到t时刻元件正常工作下,元件t时刻以后元件不能正常工作,即出现故障的概率。(4)修复率,是指在零点时刻到t时刻元件正常工作下,元件t时刻以后元件不能正常工作,即出现单位时间修复的概率。(5)计划检修率,是指元件在单位时间内对其计划检修的概率大小。(6)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一个平均值,是从元件修复开始到首次出现故障的工作时间。(7)平均修复时间,也是一个平均值,是指单个元件平均修复所需要的时间。

继电保护运行装置运行状态一般也确立为两种,一是正确工作,一是不正确工作,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也和装置运行状态相同,分为正确工作和不正确工作率两种。传统的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仅仅使用元件动作次数来衡量其可靠性,本文认为这是有很大的缺陷性的,元件工作状况受到工作时间的影响,因此采用动作次数和工作时间综合衡量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本文改进了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指标,并得出以下几下指标计算方法:

(1)区内故障正确动作率,均受到运行时间T0和区内故障正确动作次数n1的影响,区内故障正确动作率等于正确动作次数n1除以运行时间T0;

(2)区外故障正确不动作率,均受到动作时间T0和区内故障正确不动作次数n1的影响,区内故障正确不动作率等于正确不动作次数n1除以运行时间T0;

(3)正确动作率:分为区内故障正确动作率1和区外故障正确不动作率2两种,正确动作率等于区内故障正确动作率1与区外故障正确不动作率2的和。

(4)无故障误动率1,同样均受到运行时间T0和无故障误动次数n1的影响,无故障误动率1等于无故障误动次数n1除以运行时间T0;

(5)非选择性误动率2,同样均受到运行时间T0和非选择性误动次数n1的影响,非选择性误动2等于非选择性误动次数n1除以运行时间T0;

(6)误动率,也包含两种分为无故障误动率1和非选择性误动率2.

(7)拒动率3,等于拒动次数n除以运行时间t。

3、保障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注意问题

继电保护是一种维护配置运行稳定性的重要自动装置,可能够随之监控元件运行状况,一旦系统出现问题,能及时发现异常,通过有选择的保护行为切断路由器,以起到排除故障,保护系统继续运行的目的,同时发生系统运行异常的信号能及时传达给系统维护人员,对排除故障,对系统进行及时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在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保障上,以及指标体系构建上,仍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由于继电保护运行装置是一个多元化元件组成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元件的使用寿命受到元件质量和工作时间影响,另外影响元件使用寿命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在可靠性指标构建上,尽量采用多元化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采用概率分析,相对更加具有针对性。

(2)对于系统的安全运行,继电保护装置起到的保证作用十分巨大,因此,在实践中,要重视对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和检查,特别是对二次回路的巡视工作。有必要对系统进行状况进行定期检测,检查存在的设备隐患吗,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系统的稳定性。保护装置到货、启动投运、安装调试等阶段都需要严格把守质量这一关,检验项目应当规范且详细,然后针对检验的项目逐步去检查,一旦发现了问题就立即处理并且解决,以便确保新设备可以在投运之前标志正正确、回路清晰,没有遗留问题或者存在隐患事故。

(3)为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要加强对可靠性保证的冗余措施的构建。继电保护装置之所以重要,这是因为在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运行中,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为了增强稳定性,应该建立系统保护的多重冗余保护装置建设。一旦继电保护运行装置出现问题,能够利用短暂的时间,迅速处理好突发事故。

参考文献

[1]夏岩.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及计算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2008(10):2-3.

[2]宁歆.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研究[J].电器技术,2008(10):49-58.

[3]闫海鹏.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8(30):635-636.

[4]杨丹.继电保护安全运行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9):104

[5]朱运川.浅议提高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9):52

[6]梁宇.基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6):23-24.

[7]付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可靠性指标的研究[J].电力建设,2005(10):39-40.

[8]张珺.对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103-104.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

关键词:继电保护;可靠性;检修措施

0前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在原理上和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可靠性研究是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重要因素,由于电力系统的容量越来越庞大,供电范围越来越广,系统结构日趋复杂,继电保护动作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研究与探讨就很有必要。鉴于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对其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是完全必要的,决不能只是在出现不正确动作后再去分析和修复。因此对继电保护检修策略及措施也很重要。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探讨。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用与要求

1.1继电保护的作用与组成

在电力系统的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以保证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并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损害。减少停电范围;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处于主导地位,目前正在研究面向智能信息处理的计算机继电保护时代。

1.2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可靠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在正常运行状态时,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以减轻损坏程度,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

2、影晌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

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自动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任务,当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继电保护装置会向值班人员发出信号,提醒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继电保护装置在投入运行后,便进入了工作状态,按照给定的整定值正确的执行保护功能,时刻监视供电系统运行状态的变化,出现故障时正确动作,把故障切除。当供电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护装置不动作。这就有“正确动作”和“正确不动作两种完好状态,说明保护装置是可靠的。如果保护装置在被保护设备处于正常运行而发生“误动”或被保护设备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却“拒动或无选择性动作,则为“不正确动作”。就电力系统而言,保护装置“误动或无选择性动作”并不可怕,可以由自动重合闸来进行纠正,可怕的是保护装置的“拒动”,造成的大面积影响,可能导致电力系统解列而崩溃。而导致继电保护工作不正常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继电保护装置的制造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进行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

(2)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受周围环境影响大。由于其周围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同时又受到高温的影响,将加速继电保护装置的老化,导致性能改变。有害气体也会腐蚀电路板和接插座,造成继电器点被氧化,引起接触不良,失去保护功能。

(3)晶体管保护装置易受干扰源的影响,如电弧、闪电电路、短路故障等诸多因素,导致发生误动或拒动。

(4)保护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运行维护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技能和责任心。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与调试人员有密切关系,如技术水平低、经验少、责任心不强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的能力差等。

(5)互感器质量差,在长期的运行中,工作特性发生变化,影响保护装置的工作效果。

(6)保护方案采用的方式和上下级保护不合理,选型不当。

3、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贯穿于继电保护的设计、选型、制造、运行维护、整定计算和整定调试的全过程,而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主要决定于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设计的合理性。其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又起关键性作用。由于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绝对可靠,但只要制定出各种防范事故方案,采取相应的有效预防措施,消除隐患,弥补不足,其可靠性是能够实现的。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装置在制造过程中要把好质量关,提高装置整体质量水平,选用故障率低、寿命长的元器件,不让不合格的劣质元件混进其中。同时在设备选型时要尽可能的选择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厂家。

(2)晶体管保护装置设计中应考虑安装在与高压室隔离的房内,免遭高压大电流、断路故障以及切合闸操作电弧的影响。同时要防止环境对晶体管造成的污染,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装设空调。电磁型、机电型继电器外壳与底座间要加胶垫密封,防止灰尘和有害气体侵入。

(3)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在整定计算中要增强责任心。计算时要从整个网络通盘考虑,认真分析,使各级保护整定值准确,上下级保护整定值匹配合理。

(4)加强对保护装置的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能力并进行定期检验,制定出反事故措施,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5)从保证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方面考虑,要求继电保护系统具备快速切除故障的能力。为此重要的输电线路或设备的主保护采用多重化设施,需要有两套主保护并列运行。

(6)为了使保护装置在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动作,避免无选择性动作,在保护装置设计、整定计算方面应考虑周全、元器件配合合理、才能提高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4、继电保护检修策略及措施

鉴于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对其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是完全必要的,决不能只是在出现不正确动作后再去分析和修复。继电保护定期检修的根本目的应是“确保整个继电保护系统处在完好状态,能够保证动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原则上定检项目应与新安装项目有明显区别,只进行少量针对性试验即可。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保护动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上,避免为检修而检修,以获取保护定期检验投资效益的最大回报。建议以下几点:

(1)尽快研究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制定新的检修策略修订有关规程(对大量出现的非个别现象,不宜由运行单位自行批准),指导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继电保护检验工作,积极开展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为继电保护人员“松绑”,使检修对系统安全和继电保护可用性的影响降到最低。

(2)在检修策略的制定上应结合微机保护的自检和通信能力,致力于提高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简化装置检修,注重二次回路的检验。

(3)今后,在设计上应简化二次回路;运行上加强维护和基础管理,注重积累运行数据,尤其应注意对装置故障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处理,使检修建立在科学的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在基本建设上加强电网建设和继电保护的更新改造,注重设备选型,以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整体水平,为实行新策略创造条件。

(4)大力开展二次线的在线监测,研究不停电检修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技术。

(5)着手研究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工作的进展,保护装置分散布置、集中处理、设备间联系网络化、光纤化继电保护运行和故障信息网建成后的保护定检工作发展方向。

(6)厂家应进一步提高微机保护的自检能力和装置故障信息的输出能力,研制适应远方检测保护装置要求的新型保护。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篇3

关键词: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提高的目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就需要首先被提高。换个方式来讲,在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那么在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电力系统越来越复杂的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一、继电可靠性的涵义

世界上对于可靠性的定义比较多,正常的解释是指系统想要在规定的条件和世界下,完成多需要要求的组件或者设备功能的系统能力。而可靠性工程包含了工程组件的处理和维护、设备的操作、对系统可靠性的评估等。可靠性特定的继电保护装置,是说其操作的预定范围内所发生故障的时候,会继续执行该操作,而在任何其他操作要求的情况下,它却停止操作。继电保护系统正式要保证国家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和稳定,才会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特点和技术,这也是为什么继电保护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因为继电保护系统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那么电力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二、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指标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由系统中配置合理性,以及技术精良决定的,因此,要保证设备或者是元件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这样能够更好的完成保护动作。继电保护系统在运行的时候要保证在进行动作的时候运行,在不该动作的时候不要运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出现故障的元件从系统中进行隔离。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是需要功能方面的可靠性和设备方面的可靠性进行保证的,因此,要对系统的工作效率进行保证。同时,在设备方面要保证不出现更多的问题。

三、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状态分析

继电保护装置的具体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状态:正常状态,正常运行状态的继电保护装置;检修状态,严格按照一定时间,检修整个装置,使其可以长期、稳定的运行。检修时,一定要留意保护装置,使其退出运行模式;正常动作状态,电力系统中的正常动作状态,是指一旦被保护的元件出现了故障问题,保护装置的跳闸状态要一直保持;误动作状态,指的是一种情况,当继电保护装置不应动作时的状态,所处的错误动作状态;拒动作状态,是指装置应动作时,拒绝动作进行的一种状态;故障维修状态,是指修理出现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在其进行维修时的状态。

四、继电保护体系现状及发展研究方向

4.1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性

传统的继电保护体系通过最优的检查阶段来考察各个目标,简单的从经济基础开始或者仅仅评测可靠性,来明确检测阶段并不是最好的时间,从而肯定科技化时代的继电保护体系的最好检测时机。继电保护系统在整个电力体系中占有极大影响力,它的正常运行保障着电网操作的可靠程度,因而人们持续关注着关于继电保护可靠性这一重大问题。

4.2继电保护系统的现状

不管是探究继电保护的长时运作可靠状态,还是从各个方面评估短时的变化概率,这都将对大概会发生的各种状况从突发性及结果等方面产生对比评测。现如今关于继电保护可靠性评测体系的钻研包括继电保护系统及其维护设备为主。结合探讨其准确行动、金钱效用、模式空间等,通过频率计算与各个方案组织可靠性模型,根据各方案探讨定性和非定性量判断评测。

4.3继电保护系统的问题

目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探究行动逐渐深入到各阶层并获得了有效成绩,但仍然免不了部分隐患矛盾。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通过分析法的测量容易受到整个体系范围的限制,出现保护可靠性的评测方向及使用模式存在偏差,难能解决有关案件中其模仿实例的正确战略;由于保护体制可靠性判别成果的精准性不单是由采用的模型参数和其具体问题相结合点,还由模型本身的各个数据质量决定,这导致难能正确得到保护可靠性的评估结果。

五、如何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5.1严格把关验收工作

验收,是继电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验收是确定各项施工工作是否完善,以及电力系统是否具备安全、稳定运行条件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验收工作完成的好,电力系统就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工作人员在对继电保护进行调试完毕后,应通过专业验收、严格自检的程序填写验收单,然后将其提交到厂部,由厂部组织检修、运行、生产及做开关合跳试验,并详细记录保护装置变动的时间、内容,在相关负责人签字后将之作为日后查询的数据、资料。之后负责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最后把验收单存档。验收合格,继电保护装置才能启动[2]。

5.2做好电力系统的安全预防工作

作为电力系统中的安全预防工作,也显得特别重要,想要杜绝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时存在的问题,就要常常检查设备,才能发现和预防问题,防止事故发生。所以,为了保证继电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强化对其自身、二次回路的检查维护工作。具体分析主要的检查工作,主要涉及到对设备相关仪器的检查工作,例如按钮、开关以及压板等相关位置的科学合理性;报警铃以及仪器的指示灯是否能够正常执行工作;自动装置以及压板,其所处位置以及运行能够遵循调度的准则;继电器回路、接口等相关位置,是否发生了明显性的不良状态,例如发热、焦味以及器件的脱落、松动。

5.3做好继电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的巡检工作

只有做好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才能及时发现隐患,最大限度的避免故障、事故的发生。而定期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则是其重要途径。全面、细致的检查工作应包括:压板、开关位置是否正确;自动装置、保护压板是否均按调度要求投入;各回路接线是否正常,有无松脱、发热甚至焦臭味道的出现;继电器接点是否完好、线圈及附加电阻是否存在过热问题;指示灯、监视灯、警铃等设备情况是否完好、指示是否正常等等[3]。

5.4完善继电保护装置的整体水平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进步,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功能逐渐完善。一些微处理技术也应用到了电力系统中,其中监控装置和数字保护装置,都需要微处理技术进行完善,这些装置以前是用传统的电流电压互感器,现在则是用紧凑、低功率的互感器。这样,不但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也增强了它的可靠性。

5.5做好保护动作后的分析工作

一旦发生保护动作,开关跳闸后,严禁立即将信号复归,而应检查动作情况并判明原因,做好记录。在保护动作后应根据保护动作情况结合录波数据及当时运行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以判断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凡属不正确动作的保护装置,应及时组织现场检查和分析处理,找出原因,提出防范措施,避免发生重复性事故。

5.6做好保护装置的技术改造工作

加强直流电源的管理,要提高二次绝缘水平,防止发生绝缘降低或直流接地现象,造成保护的拒动或误动。对二次回路的直流电源进行整改,使控制、保护回路逐步分开,并且有两路电源,做到一用一备。这样既便于直流接地的查找与处理,又可避免直流接地时引起的保护误动或拒动。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在电力系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继电保护系统;继电保护运行的可靠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就需要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要重视继电保护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同时大力推广和创新继电保护技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丁.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探讨[J].科技传播,2013,(15).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15-01

一般而言,继电保护装置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测量、逻辑、执行。其中,测量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对保护电气装置输入的有关物理量进行测量,然后将其和设置的整体值作比较,分析有没有启动保护;逻辑部分的作用是以测量部分输出量的大小、性质、输出的逻辑状态等为标准,传递有关命令给执行元件;而执行部分主要是根据逻辑部分传来的相关信号,对装置进行保护。

1、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继电保护装置在供电系统中又有着电力二次系统的称谓,在促进电力系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也可以为用电客户的稳定安全供电提供重要保障作用。电力系统内部某部分元件发生运行故障或者电网系统的运行缺乏安全稳定性时,会使得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启动。在针对故障元件进行自动化准确诊断后,继电保护装置会下达指令使故障区域最近的断路器迅速切断,从而彻底切断故障区域同整体电网的相互联系,避免因区域故障给电网整体带来损害,为电网系统的稳定可持续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2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2.1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现状

综合分析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现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部分电网中仍采用传统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同新型的计算机保护装置对比,该类型的保护装置具有诸多缺陷,包括元件较为繁杂、反应速度缓慢、容易变形磨损、灵敏性较差等等,使得继电保护机制无法顺利实现。此外,电磁式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也越来越多,易因绝缘元件性能降低导致跳闸问题。

其次,继电保护装置在配合级差时,还对灵敏度与反应时间有着严格要求,灵敏度和反应时间,会影响电网故障情况下,各断路安全电闸的切断顺序也会影响变电站运行安全性。而现有继电保护装置,大多存在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易导致供电系统缺乏稳定性。

此外,现有继电保护装置在确定电网保护设备运行参考值时,也存在未充分考虑到设备具体情况的问题,导致部分设备虽然型号规格相同,但部分保护装置在确定现有保护设备运行参考值还存在差异,使得故障发生后,开关的跳开同故障情况不符,反而使得故障规模进一步扩大,给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埋下隐患。

2.2继电保护装置主要影响因素

结合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现状分析来看,其可靠性主要存在以下影响因素。

2.2.1设备质量

继电保护工作本身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这也给装置的生产供应商的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但结合现状来看,继电保护装置的生产供应商所出现的问题较为严重。包括装置投入使用前,未经过全面监测与准确的调试;生产供应商为了节省成本而私自偷工减料,使得最终的保护装置不符合电网规范。设备的质量,会在其后续投入实际应用后,给保护装置造成直接影响。

2.2.2周边环境因素

考虑到电力系统本身的运行时间较长,周边环境的杂质成分过多,会使得周边温度也相应上升。该情况会直接导致保护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受损,并进一步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迅速反应。另外,周边环境中若存在酸性物质,也会使得设备受到腐蚀作用,整体寿命缩减,老化加快,最终导致其原有保护功能受损消失。

2.2.3操作规范性

从实际情况角度分析,继电保护装置是否能够保持正常运行也与操作的规范合理性存在较密切联系。这一点在电容装置的储存性能上表现较为明显,若电容装置老化程度较高,则其储存性能也会相应下降,一旦电网系统出现问题,电容无法得到迅速及时切除;若针对电网系统长期运行缺乏有效维护措施且操作不合理,则会使得仪用变压器出现较严重的磨损,无法正常运行,并进一步给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造成影响。

2.2.4整定值的准确度

若各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缺乏准确性,会使得各装置无法进行协调配合,并进一步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在出现故障后做出错误反应或停止做出反应,这也给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全面把握电网情况、选用合适断路器等等,在利用准确整定值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同时,促使维护人员更快解决故障,促进电网系统可持续运行。

3促进继电保护装置可靠运行的积极对策

3.1严格的质量检验

良好的质量,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这需要在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质量检验时,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排除,在早期阶段彻底解决安全隐患。针对电力系统的改进优化,在继电保护装置调试结束后,电力工程单位应及时检验调试结果,并进行明确记录。继电保护装置调试人员的工作,应当获得供电系统其他运营维护人员的高度支持与配合,继电保护装置安装结束后,应尽快采取措施,清理周边杂物,提高环境质量,上述工作的完成应由专门的负责人确认并验收。另外,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运行记录,应该定期同其整定值对比,整定值若有变更,也需要进行全面记录,并由设备维护负责人签字确认。

3.2提高操作规范性

想要全面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需要把握好其内部各元件,尽量选用综合性能好,使用寿命较长的元件。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在采购元件时,应当提高检验的严格度,在提高元件合格度的同时,也督促电气元件生产供应商不断提高生产质量,为继电保护装置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3.3促进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安装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使得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受到影响。这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业化培训,提高其故障排除能力与基础能力。另一方面又应该不断完善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责任体系,在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及运营发生故障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并采取妥善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此外,还应定期组织用户进行专业化的用电知识培训,使客户掌握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与安全用电意识,

4结束语

电力系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扩大的电容量和使用范围,如果只对系统中的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设置,那么无法阻止电力系统出现时间长的停电事故。所以相关人员应从整体出发,如果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其保护装置,应将影响范围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符合的停电时间缩短。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时效性与其突出的记忆能力,能够对故障采取有效的分量保护措施,使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更加可靠的运行。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1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22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

1.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

可靠性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工程涉及到元件失效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系统可靠性的定量评定,运行维护,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协调等各方面。具体到继电保护装置,其可靠性是指在该装置规定的范围内发生了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动作,而在任何其它该保护不应动作的情况下,它不应误动作。

继电保护装置的拒动和误动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但提高其不拒动和提高其不误动作的可靠性的措施往往是互相矛盾的。由于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负荷性质的不同,拒动和误动所造成的危害往往不同。例如当系统中有充足的旋转备用容量,输电线路很多,各系统之间和电源与负荷之间联系很紧密时由于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使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路切除而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可能很小;但如果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路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作,将会造成设备的损坏或系统稳定的破坏,损失是巨大的。在此情况下提高继电保护装置不拒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误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但在系统中旋转备用容量很少及各系统之间和负荷和电源之间联系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使发电机变压器或输电线切除时,将会引起对负荷供电的中断甚至造成系统稳定的破坏,损失是巨大的。而当某一保护装置拒动时,其后备保护仍可以动作而切除故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继电保护装置不误动的可靠性比提高其不拒动的可靠性更为重要。

2.保护装置评价指标

2.1继电保护装置属于可修复元件,在分析其可靠性时,应该先正确划分其状态,常见的状态有:①正常运行状态。这是保护装置的正常状态。②检修状态。为使保护装置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应定期对其进行检修,检修时保护装置退出运行。③正常动作状态。这是指被保护元件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正确动作于跳闸的状态。④误动作状态。是指保护装置不应动作时,它错误动作的状态。例如,由于整定错误,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装置错误动作于跳闸。⑤拒动作状态。是指保护装置应该动作时,它拒绝动作的状态。例如,由于整定错误或内部机械故障而导致保护装置拒动。⑥故障维修状态。保护装置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维修时所处的状态。

2.2目前常用的评价统计指标有

2.2.1正确动作率即一定期限内(例如一年)被统计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次数与总动作次数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正确动作率=(正确动作次数,总动作次数)×100

用正确动作率可以观测该继电保护系统每年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反映不同的继电保护系统(如220kv与500kv)之间的对比情况,从中找出薄弱环节。

2.2.2可靠度r(t)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正常的条件下,在时间区间(0,t)不发生故障的概率。对于继电保护装置,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从起始时刻到首次故障的时间。

2.2.3可用率a(t)是指元件在起始时刻正常工作的条件下,时刻t正常工作的概率。可靠度与可用率的不同在于,可靠度中的定义要求元件在时间区间(0,t)连续的处于正常状态,而可用率则无此要求。

2.2.4故障率是指元件从起始时刻直到时刻t完好条件下,在时刻t以后单位时间里发生故障的概率。

2.2.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建设从修复到首次故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无故障工作时间,则其数学期望值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2.2.6修复率m(t)是指元件自起始时刻直到时刻t故障的条件下,自时刻t以后每单位时间里修复的概率

2.2.7平均修复时间mttr平均修复时间是修复时间的数学期望值。

3.22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

220KV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能否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不但直接关系到企业用电的畅通,而且涉及到电力系统能否正常的运行。

3.1220KV供电系统的几种运行状况

3.1.1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这种状况系指系统中各种设备或线路均在其额定状态下进行工作;各种信号、指示和仪表均工作在允许范围内的运行状况;

3.1.2供电系统的故障这种状况系指某些设备或线路出现了危及其本身或系统的安全运行,并有可能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的运行状况。

3.1.3供电系统的异常运行这种状况系指系统的正常运行遭到了破坏,但尚未构成故障时的运行状况。

3.222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3.2.1在供电系统中运行正常时,它应能完整地、安全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

3.2.2如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它应能自动地、迅速地、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3.2.3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地、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3.3几种常用电流保护的分析

3.3.1反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有关,短路电流越大,动作时间越短;短路电流越小,动作时间越长,这种保护就叫做反时限过电流保护。反时限过电流保护虽外部接线简单,但内部结构十分复杂,调试比较困难;在灵敏度和动作的准确性、速动性等方面也远不如电磁式继电器构成的继电保护装置。

3.3.2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与短路电流的大小无关,时间是恒定的,时间是靠时间继电器的整定来获得的。时间继电器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可调的,这种保护方式就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继电器的构成。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是由电磁式时间继电器(作为时限元件)、电磁式中间继电器(作为出口元件)、电磁式电流继电器(作为起动元件)、电磁式信号继电器(作为信号元件)构成的。它一般采用直流操作,须设置直流屏。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在22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两相两继电器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它是由两只电流互感器和两只电流继电器、一只时间继电器和一只信号继电器构成。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只决定于时间继电器的预先整定的时间,而与被保护回路的短路电流大小无关,所以这种过电流保护称为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过流保护装置中的电流继电器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是按照躲过被保护线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电流来考虑的。也就是只有在被保护线路故障时才启动,而在最大负荷电流出现时不应动作。

4.总结

提高不拒动和误动作,是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核心。在城市电网配电系统中,各种类型的、大量的电气设备通过电气线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正确地设置继电保护装置并准确整定各项相关定值,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江苏盐城供电公司;江苏;盐城;224000)

参考文献

[1]张国峰,梁文丽,李玉龙.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5(02).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篇6

关键词:电力继电保护可靠性特点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

正文:

1.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及特点

1.1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

据对电力继电保护装置多年的应用经验总结及对未来应用的研究表明,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有意向几点,即要求可靠性强,速动性强,灵活性强等。

所谓的可靠性强所指的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发明与使用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维护电网系统电路的安全运行。但是,在电力保护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的操作不断给及电路运行故障的综合因素等的影响,导致该装置出现拒动或误动的错误指令。这些指令的发出,不仅不能起到基本的保护作用,反而影响了电路的正常运行。因此,这就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具有超强的运行可靠性,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的先进性,安装调试的正确性、无误性,其次还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各个组件质量的可靠性,最终使继电保护装置达到保护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

其次,就是速动性。所谓的速动性指的就是在电流量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报警速率成反比。因此只有提高它的速动性,才能保证在电力系统出现大的突发故障时,进行及时、有效快速的向工作人员报警,提高故障处理速度,减少经济损失。

最后,就是要求具有超强的灵敏性。其所指的就是继电保护装置内部的程序能够对出现的不同性质、不同问题的故障及时的采取保护措施、发出警报,并且能够对故障进行简单的处理,来降低故障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与影响。

1.2继电保护技术的特点:

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自主化运行率高,使得继电设备具有很强的记忆功能,此外继电保护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提高运行的正确率。第二,兼容性辅助功能强,统一标准做法的选用,便于统一标准,并且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充其它辅助功能。第三,操作性监控管理好,该技术主要表现在一些核心部件不受外在化境的影响,能够产生一定的使用功效。

2.如何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的安装主要是保护电路运行过程中各个电路配件的安全性。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第一,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应注意的问题。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本次检验最后进行,这两项工作完成后,严禁再拔插件、改定值、改定值区等工作。

第二,定值区问题。定值区数量的激增是电力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能够适应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不同需求,确保了电力系统运作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定值区数量增加,人们对不同的定值数据管理出现纰漏,为此应该加强对定值区的管理,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操作,并将调整的定值数据及时更改记录。

第三,一般性检查。一般性检查虽然没有其他专项检查技术要求难度高,但是其检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继电保护装置的运作。由于一般性检查工作比较琐碎、简单,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方面没有及时进行一般性检查,另一方面一般性检查敷衍了事,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一般性检查主要包括清洁和固定两个方面。机械表面灰尘过多,可能提高机械的运行温度,降低机械使用寿命,而细小处螺丝和链接的松散,可能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第四、提高对继电保护系统辅助装备的可靠性。在一个处于工作状态的继电保护系统中,具备一系列的辅助装备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有些传统的组合式机箱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了,所以在很多的继电保护系统中,应该用一些新型的,比如采用6U结构,19英寸的机箱来协助工作。

除此之外,选择一个优质的继电器也是很重要的,应严格的考虑其型号和热稳定性等因素,采用低额定电压规格的继电器串联电阻来参与工作运行,从电源的负端连接串联电阻,然后再择优选择电阻的型号,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系统的作用。还要注意的是,回路中的各个继电器之间的数据不能有太大的差异,在一些需要重点看护的回路中,应采用两付触电并联的方式来运行工作,以维持继电工作的可靠性。

第五、保障安装环境。微机保护装置做无谓继电保护装置的核心组成部分,属于一种精密的大型仪器。因此,微机保护设备对其安装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具体分析微机保护装置的特点,将这个装置安装在一个空气质量较高的空间内来保证它的正常运作。更为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节省空间,把微机保护装置与其他大型的供电高压装置安装在一起,这样不仅给维修人员在对微机保护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上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更对微机保护设备的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保障微机保护装置的安装环境,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有些密切的

第六、保障防雷击、辐射等抗干扰设施。为了有效地保障防雷击、辐射等抗干扰设施,变电站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严格控制电缆、模拟量电缆屏蔽层两端可靠接地。一般在220kv及以上的变电站,连接电子设备和开关场的两端,应进行屏蔽层接地处理,最好可以在屏蔽电缆并行较粗的接地导线,这样可以增强抗干扰能力。

(2)高频电缆屏蔽层两端地接处理,并列接地粗导线,可以在变电站和高频电缆之间并行铺设100mm2铜线,来提升抗干扰能力。

(3)直交流回电路勿混用电缆,强弱电回路不共用电缆。

(4)配置二次防雷设备,避免感应雷电入侵来干扰继电保护装置。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降低一次设备接地阻抗,建立低阻抗接地网和降低变电站区域电位等差方式来最大程度的提高抗干扰能力。

第七、做好故障处理。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运作过程中,有关人员应做好全面的有效的准备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故障,设定与之相应的应急方案,并根据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对主系统进行及时的升级。除了继电保护主系统外,应设置一个备用系统,使得主系统出现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时,可以接替主系统来继续工作,为检修人员修整主系统提供时间,也不会影响工作的正常运转。除此之外,相关人员在建立一个继电保护系统之前,要制定一个与系统运作同步的计划,避免在运行的继电保护系统中的设备出现不兼容的状况和其他故障的发生,为继电保护系统做好故障处理工作,是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重要渠道。

三、结语

综上所诉,继电保护系统是关系到整个供电系统是否安全与正常运行的重要装置,维持与保障其可靠性是当前我国电力工作需要进行完善与发展的方向,为了保证变电站的稳定运行,避免因不正常供电引起的事故的发生,使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作,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势在必行,不断地缩小与控制阻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种种因素,做好故障处理与防雷击、辐射等工作,让我国的电力事业不断地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造福。

参考文献

[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93).

[2]赵洪梅.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J].电力与能源,2008,34.

[3]成花丽.浅谈继电保护在变电站中的应用及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篇7

关键词:可靠性;继电保护;研究;措施;保护装置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对于电力系统来讲,它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然而,要想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就必须要使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得以提高,只有这样,才会达到电力系统稳定发展、稳定运行的标准。不断的完善继电保护装置,对预防、处理电力事故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内涵

可靠性主要是指一个设备、系统或者是一个元件在设定的条件之下、规定的时间之内可以完成所规定的内容以及功能的能力。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工程主要包括对元件失效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维护、电力系统对可靠性进行的测评、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可靠性的协调等等。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可靠性的装置,则是指在保证装置所规定的范围之内,如果所发生的故障是它应该的,那么,它将继续执行该动作,如果发生的动作是它保护动作之外的话,则阻止动作的继续执行。在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不仅是构成整个电力系统的关键性部分,同时,它也是确保电网能够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电力系统中所发生的事故具有涉及面广、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故障,积极采取解决措施的话,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和负担。

二、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

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分别为: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状态,这也就是保护装置所处的正常状态;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状态。为了能够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可以稳定的、长期运行,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对整个装置进行检修。需要注意的是,检修时,保护装置一定要退出运行模式;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动作状态。这种状态指的是在电力系统中,当被保护的元件出现故障时,保护装置要保持跳闸状态;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状态。也就是指在装置不应动作的情况下,它所处的错误动作状态;继电保护装置的拒动作状态。在装置应该发生动作时,它对动作进行的拒绝状态。继电保护装置的故障维修状态。在继电的保护装置出现故障之后,保护装置在对它进行维修处理时的状态。

三、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研究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它属于一种电子设备,也可以说是电机设备。通常情况下,继电的保护装置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分别为:定值调整部分、测量部分、执行部分和逻辑部分。其中,测量部分主要从被保护对象中输出与之相关的信号,通过与事先设定好的定值之间进行比较,进而决定是否进行保护动作。按照测量部分中所输出量的性质、大小、组合情况以及顺序等,让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按照规定的逻辑顺序和逻辑关系展开工作,最终确定继电保护设置的动作行为。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情况下,会由它的执行部分延时或者立即发出跳闸信号、警报信号,但是,在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性质与普通机电设备相比较之后,发现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也与电力系统中的一些一次性设备有所不同。因此,在研究继电保护可靠性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由于继电保护装置中所涉及的元件类型很多,并且每个元件在制造工艺上都相当复杂,所以,会导致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以及自身质量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这样一来,也就导致电力系统中出现的故障随机性更强。第二,继电保护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继电保护装置不能正常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工作的话,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继电保护可靠性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继电保护通常情况下所处的状态是准备工作而不是连续性的进行工作,只有系统在出现故障时,才需要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工作,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时,则不需要继电保护进行工作。如果在系统处于预备工作状态时,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且消除电力系统在工作时出现的不足,这样则认为继电保护是具备一定可靠性的。由于可见,要想使继电保护工作的可靠性在现有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就必须要做到及时发现故障并且能够有效的对故障进行消除。第三,继电保护只有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才展开工作。因此,判断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本身,同时,还要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规律、故障性质以及运行方式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进而才会判断出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体现的可靠性。第四,每种继电保护装置并不是单独完成电力系统的保护工作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进而形成了一个具有系统性的、完整的保护体系。

四、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

(一)完成好继电保护装置的验收工作

确保继电保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就是验收。验收工作完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继电保护装置的验收流程如下: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全面调试继电保护装置。其次,在经过严格的、专业的检查之后认真填写验收单。最后,将填写好的验收单进行存档。在填写继电保护装置检查的验收单时,一定要注意将装置发生变动的时间、情况等内容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相关的负责人员要在确认记录单无误之后进行签字。继电保护装置只有在验收合格的条件下才能够启动。

(二)仔细检查保护装置的二次回路

安全预防工作对于电力系统来说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经常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才能够及时发现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时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而做到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发生事故的机率。因此,针对继电保护装置以及二次回路进行定期的巡检就显得尤为重要。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设备按钮、开关、压板的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报警铃、指示灯能否可以正常工作。检查自动装置、保护压板是否符合调度的要求;检查继电器的回路以及接口处是否出现发热、脱落、松动、异味等现象等。

(三)完善继电保护的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它的自动化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数字的处理技术等都在逐渐被应用到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工作中来,这也为继电保护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引入了微处理技术,并且,这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这一技术来完善电力系统中的监控装置、计量装置、数字保护装置等,使它们可以不再应用传统的电压电流互感器,用低功率、紧凑型的电压电流互感器将其取代。这样一来,继电保护装置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保护功能也随之提高,并且它的可靠性明显增强。

总结: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当中的继电保护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然而,这项任务完成的好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要深入的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加强对继电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和监督,使其发挥出它的作用。此外,要不断探索提高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最大限度上做好电力系统的保护工作,为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永基.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陈德树.继电保护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探讨[J].电网技术,2010(02).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1篇8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瑕疵;完善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369-01

引言

电力对国家的发展与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电力,国民的日常生活同样也离不开电力的支撑。但是,由于国内的变电站发展过于迅速并且发展时间也不如发达国家那么扎实。在变电站的电力供应过程中,电力系统的检修和维护尤为重要,同时也是为电力系统提供持之以恒供电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检修和维护中,继电保护则为重中之重,所谓的继电保护就是指在研究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者电力运行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用有触电接触点的继电器来检修和保护电力系统以及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基本元件,使这些电路设备免受损害的一种具有针对性强的电力保护措施。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1.1灵敏性

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

1.2选择性

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

1.3可靠性

保护装置如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反而会成为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必须确保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计算、安装调试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可靠、运行维护得当、系统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1.4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以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从而为电气设备的自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二、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2.1人工智能手段的引入

人工智能体系引入继电保护过程中是对变电站系统管理的一大进步。如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等被广泛地应用于非线性问题障碍的排除上,我们知道,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离散控制方式,它分布于电路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对于电路的正常或者故障状态都能进行常态评估,这也是进行保护的关键步骤。由于AI的逻辑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存在,AI已经成为在线评估的重要工具,在现实的电力系统的应用中也表现得越发频繁。与此同时,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以及自动重合闸保护等领域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继电保护的电力应用中,人工智能手段的引入无疑也存在可靠与否等方面的考验或者说存在该方面的弊端,不得不引起电力研究领域的重视。

2.2继电保护系统与高科技领域紧密结合

在电力系统中,网络化的电力保护技术也已经成为主导,也就是说在进行电力保护的过程中实现网络化管理,把现有的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电力测量、控制、保护以及通信一体化的数据传输方面,这都对电力保护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数字变电站内光互感器、智能终端、GOOSE、SV等新技术的应用,在变电站内的继电保护方面应用高科技手段,大大减少了电路运行的危险性,使得各个需要保护的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和处理数据上相互协调,达到匹配,即实现网格化管理,这虽然实现了变电站内继电保护的基本目的,但是这种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关键技术还不成熟,不能成为主流,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入成为继电保护的一大问题。

2.3微机系统在继电保护中被大量使用

微机已经在20世纪开始大规模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变电站内的继电保护方面也应用频繁。微机进行保护主要的优点在于先进的计算能力和逻辑处理能力,能够提高继电保护的性能,近些年来,为了强化这种稳定性和敏锐性,必然就出现了对微机保护的改进措施,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系统内引入微机保护的效率应该引起重视,如果滞后于微机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就无实效性可言。

三、完善变电站内继电保护的基本思路

变电站内的小功率机器的继电保护在现阶段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如何实现继电保护的长效性、科学性,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随着多年来的电力维修和保护的实践,总结出如下几点继电保护的基本思路:

3.1完善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与速度性

这种可靠主要体现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方面,也就是说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保护装置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出电力所出现的具体问题,速度既体现在发现故障方面,还体现在维修速度方面,不能够出现误差,同时不能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作有较大的影响。电力系统是一个多元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机构相对复杂,并且在适用上各个元件所体现的价值寿命是不同的,因此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各种设备的基本功能进行完善修整,实现操作无误差。

3.2继电保护实现选择性与灵敏性

在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中,选择性是指在发生故障时,系统有选择地将元件与故障系统隔离分开,使之不受到更大的损害,不受损害的部分仍然能够继续工作,这个过程既要求选择性,同时也要求灵敏性,需要对受到损害的元件与未受损害的元件进行区分,并使之与系统有效隔离,实现系统的完整性运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快速保护动作时间在0.06~2.12s之间,最快可达0.01~0.04s。

3.3实现科技贯穿于整个继电保护过程

以上文中我们了解到,继电保护需要在高科技支撑下进行运作,也只有这样的运作能够对变电站电力系统的维护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吸收继电保护的先进科技是实现继电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电力系统稳定发展的巨大支撑。

四、结语

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是电力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工作的稳定性,需要我们对变电站安全运行以及电力系统的稳定进行全面掌握,对继电保护的上述研究只是其中的一个弱小方面,加强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需要对整个电力产业以及电力科技的发展有较为熟悉的掌握,使得继电保护能够成为变电站电力系统维护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们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篇9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检修维护安全运行

继电保护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容量越来越庞大,供电范围越来越广,系统结构日趋复杂,现代化大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动作正确率要求更高。近年来,电子技术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也对继电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应用继电保护技术来遏制电气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按时巡检其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并做好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何进行继电保护检修及维护,保证系统无故障设备正常运行,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探讨。

一、继电保护概念、基本任务、性能要求

1.继电保护概念

继电保护是指在一次回路(变压器、发电机组,输电线缆等)工作出现异常或短路时,利用电力系统中原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等)的变化来构成继电保护动作。它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2.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切除故障部分,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继电保护装置广泛使用在变电站和断路器上,用来检测电网运行状态、记录故障、控制断路器工作,是保障电网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要求

根据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所担负的任务,继电保护装置必须满足以下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快速性、灵敏性、可靠性。

选择性。是指在可能的最小范围内切除故障,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向无故障部分继续稳定供电。

快速性。是指保护装置应尽可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缩短切除故障的时间以减轻短路电流对电气设备的损坏程度,加快系统电压的恢复,从而为电气设备的自启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提高了发电机并列运行的稳定性。

灵敏性。是指继电系统反映故障的能力,通常以灵敏系数表示。继电保护装置对保护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和正常运行的情况,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都能够灵敏的感受和灵敏地作。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在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它应该反应的故障时,保护装置应可靠地动作(即不拒动)。而在不属于该保护动作的其他任何情况下,则不应该动作(即不误动)。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常见的故障

1.继电器触点松动。触点是继电器完成切换负荷的电接触零件,许多继电器的弊病是触点松动或触点开裂以及触点尺寸位置有偏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继电器接触的可靠性。继电器参数不当,电磁继电器的零部件相称部门是铆装配合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铆装处松动或结合强度差。

2.电磁系统铆装件变形。铆装后零件弯曲、扭斜、墩粗黑给下道工序的装配或调整造成难题,甚至会造成报废。

3.玻璃绝缘子损伤问题。玻璃绝缘子是由金属插脚与玻璃烧结而成,在检查、装配、调整、运输、清洗时轻易泛起的插脚弯曲,玻璃绝缘子掉块、开裂,而造成漏气导致绝缘及耐压机能下降,插脚滚动还会造成接触簧片移位,影响产品可靠通断。

4.电流互感器问题。互感器质量差,在长期的运行中,工作特性发生变化,影响保护装置的工作效果。同时电流互感器在严重饱和时,也会会导致断路器保护的拒动,引起主变压器后备保护越级跳闸。

5.干扰问题。在继电保护工作的周围,常有强辐射电场和相应的磁场。变化的磁场耦合到附近的弱电子设备的回路中,回路将感应出高频电压,形成一个假信号源,从而导致继电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如晶体管保护装置易受干扰源的影响,如电弧、闪电电路、短路故障等诸多因素,导致发生误动或拒动。

6.线圈故障问题,继电器用的线圈种类繁多,有外包的、也有无外包的,线圈都应单件隔开放置在专用用具中,假如碰撞交连,在分开时会造成断线。

7.周围环境影响引起的问题。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受周围环境影响大。由于其周围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同时又受到高温的影响,将加速继电保护装置的老化,导致性能改变。有害气体也会腐蚀电路板和接插座,造成继电器点被氧化,引起接触不良,失去保护功能。

三、继电保护故障处理方法

1.直观法

直观法主要用于处理一些无法用仪器逐点测试,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时无备品更换,而又想将故障排除的情况。例如10KV开关拒分或拒合故障处理,在操作命令下发后,观察到合闸接触器或跳闸线圈能动作,说明电气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机构内部。到现场如直接观察到继电器内部明显发黄,或哪个元器件发出浓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确认故障所在,更换损坏的元件即可。

2.替换法

用好的或认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怀疑的或认为有故障的元件,来判断它的好坏,可快速地缩小查找故障范围。这是处理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内部故障最常用方法。

3.参照法

通过正常与非正常设备的技术参数对照,从不同处找出不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认为接线错误,定值校验过程中发现测试值与预想值有较大出入又无法断定原因之类的故障。

4.短接法

将回路某一段或一部分用短接线接入为短接,来判断故障是存在短接线范围内,还是其他地方,以此来缩小故障范围。此法主要用于电磁锁失灵、电流回路开路、切换继电器不动作、判断控制等转换开关的接点是否好。

5.逐项拆除法

将并联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顺序拆开,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现,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这一路内用同样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点。此法主要用于查找直流接地,交流电源熔丝放不上等故障。

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维护措施

1.完善规章制度

依据继电保护的特点,健全和完善保护装置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继电保护设备台账、运行维护、事故分析、定期校验、缺陷处理等档案应逐步采用计算机管理跟踪检查、严格考核、实行奖惩,促进继电保护工作的开展。同时电力系统在管理中应加强对继电保护工作的奖惩力度。例如设立年度继电保护专业劳动竞赛奖等多项奖,制定本单位的奖励办法并进行奖励,从而增强继电保护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

2.定期检验和一般检查相结合

在继电保护装置检验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到,将整组试验和电流回路升流试验放在试验检测的最后进行,这两项工作完成后,严禁再拔插件。电压回路升压试验,也必须在其它试验项目完成后进行。在定期检验中,经常在检验完成后设备投入运行而暂时没负荷的情况下,不能测量负荷向量和打印负荷采样值。此外,不论何种保护,进行一般性检查是很重要的,而且对于现场检查也应当重视,认真去做。一般性检查大致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清点连接件是否紧固、焊接点是否虚焊和机械特性等。现在保护屏后的端子排端子螺丝比较多,特别是新安装的保护屏经过运输搬运,大部分螺丝已经松动,在现场就位以后,必须认真一个不漏的紧固一遍,否则就给保护拒动、误动留下隐患。其次是应该将装置所有的插件拔下来认真检查一遍,将所有的芯片按紧,螺丝拧紧并检查虚焊点。在检查中,必须将各元件保护屏、控制屏、端子箱的螺丝紧固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去落实。

3.做好接地工作

继电保护工作中接地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大致分以下两点:首先,保护屏的各装置机箱屏障等的接地问题,必须接在屏内的铜排上,一般生产厂家已做得较好,只需认真检查。最重要的是,保护屏内的铜排是否能可靠地接入地网,应该用较大截面的铜鞭或导线可靠紧固在接地网上,并且用绝缘表测电阻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4.保证定值区的正确性

微机保护的一个优点是可以有多个定值区,这极大方便了电网运行方式变化情况下的定值更改问题。但是还必须注意的是定值区的错误对继电工作来说是一大忌,必须采用严格的管理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保定值区的正确性。采取的措施是,在修改完定值后,必须打印定值单及定值区号,注意日期、变电站、修改人员及设备名称,并重点在继电保护工作记录中注明定值编号,避免定值区出错。

5.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调度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带电作业、MIS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都将为供电可靠性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持。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运行,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提高设备装备水平。首先,提高电网装备水平,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柱上真空开关、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硅橡胶绝缘子、交联电缆等,减少因设备质量问题、试验周期短造成的不必要停电。同时,对变电所进行无油化改造。其次,不断加大电网改造力度。改善城区10KV线路网络结构,逐步实现手拉手供电,线路供电半径要适中、供电负荷基本合理,并逐步进行配网自动化项目的试点。第三,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输、变、配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和状态检修,通过在线检测、盐密指导清扫、带电测温、油务监督等先进的测试手段和科学的分析评估方法,掌握设备的性能,指导设备的检修:变电设备涂刷RTV,延长清扫周期。

6.协调配置保护人员

在继电保护中,调度、继保以及运行人员都会参与到其中。三方必须做到步调一致,思想统一,使三方人员合作意识与新型保护一道跟上去。摆好自己的位置,要明确继保人员与电网调度和基层运行人员一样,是电网生产的第一线人员,干着共同事业,有着共同目标。如果说继电保护人员是“主治医生”,那么调度人员是“负责兼挂号”,运行人员是“医生兼护士”,只有三方面配合默契,才能更好地医治“患者”。继电保护才能健康运行。

五、结束语

电力作为国家主要的基础能源,对国家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在进行继电保护时的检测和维护中,按照原则将任何一种因素都考虑周全来保证继电保护措施之间不失配、不越级,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迅速消除装置本身的故障,才能充分发挥继电保护装置对电网的稳定作用,对电网安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马永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国雄.继电保护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

[3]周培华.浅谈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J].科技咨询导报.2007(7).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篇10

关键词:继电器;电气工程;自动低压电器;应用

中图分类号:TM585

前言

在电气工程中,继电器是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它的应用能够进一步降低自动化低压电器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而想要使继电器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保护作用,应当进行合理选型,并确保继电器的运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的作用获得最大程度地发挥。

1继电器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1.1继电器的基本原理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继电器作为电气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就继电器而言,其常常被用于

保护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如变压器、马达、发电机以及输电线路短路保护等等。当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故障时,继电器可以向值守人员发出告警信号,而想要确保继电器能够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其应当具备以下功能特性:其一,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是一个合格的继电器必须具备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继电器本身出现故障;其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以最短时间消除可以消除的所有故障;其三,选择性。继电器应当能够确保电力系统始终向无故障区域进行供电;其四,灵敏性。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在正常运行和发生故障情况下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继电器就是通过这些参数的具体变化情况,在反映和检测的基础之上对电力系统的故障性质和故障影响范围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处理。

继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由取样单元负责将被保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物理量经过电气隔离并将之转换为继电保护装置中比较鉴别单元能够接收到的信号,然后根据该单元的要求进行相应处理,再按照比较环节输出量的性质、大小以及组合方式出现顺序的先后确定出继电保护装置是否需要动作。

1.2继电器的作用

继电器本身具有以下优点: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好、能够使电路简化等,正是因为继电器的这些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以及家电产品等领域当中。但是有些专家认为,在电子元器件当中,继电器是最不可靠的一种装置,并且在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当中,往往将继电器、可调电感器以及电位器等装置列为不用或是少用的元件。然而,因为继电器在控制电路中有着十分独特的电气和物理特性,其断路状态下的高绝缘电阻以及通路状态下的低导通电阻是其它任何电子器件都无法比拟的。为此,确保继电器的运行可靠性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其中前者是元器件可靠的基础,一般都是通过设计和制造厂商来进行控制,以确保制造出来的元器件能够达到要求的可靠性等级,而后者则是整机可靠性的基础,必须阐明的是,使用高可靠质量等级的元器件却并一定能够制造出高可靠性的整机,这是因为里面涉及到使用可靠性的问题。使用可靠性具体是指按照各种元器件的特性通过可靠性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元器件固有可靠性的作用,进而达到整机的可靠性要求。与其它电子元器件相比,继电器是由机械传动和电磁两个部分构成的,这种结构更加复杂,因而继电器的可靠性就显得相对较差,若是实际使用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则能够使其达到理想中的效果。此外,继电器可靠性不高除了自身质量原因外,使用方法不当也是一个原因。因此,想要使继电器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不但应当进一步完善自身的质量,而且还必须合理使用。

2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1电磁类继电器的应用

1)电磁继电器的特性。此类继电器的主要特性是输入-输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继电特性,其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当继电器的输入量X由0增至X2之前,继电器输出量Y为0;当输入量X增至X2时,继电器吸合,此时输出量为Y1,如果X继续增大,Y保持不变;当X减小至X1时,继电器释放,此时输出量由Y1变为0,若是X继续减小,Y值均为0。图1中的X2是继电器的吸合值,想要使继电器完成吸合这一过程,输入量就必须≥X2;X1是继电器的释放值,想要使继电器完成释放这一过程,输入量则必须≥X1。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则可以用fK表示,12KX/Xf=,这是继电器较为重要的一个参数,并且fK本身是能够调节的,这样一来即便输入量的波动变化较大也不会引起继电器误动作。通常情况下,欠电压继电器对返回系数的要求相对较高,fK值应当>0.6。假设某一继电器的fK=0.66,吸合电压为额定电压的90%,那么当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50%时,继电器便会释放,

进而达到欠电压保护的目的。此外,继电器的吸合与释放时间也是比较重要的参数之一。其中吸合时间主要是指从线圈接受电信号到衔铁完成吸合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而释放时间则是指从线圈失电到衔铁完全释放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继电器的吸合与释放时间为0.05-0.15,该数值的大小对继电器的操作频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2.2非电磁类继电器的应用

非电磁类继电器又被称为热继电器,即FR,这种类型的继电器常常被用于电力拖动系统当中电动机负载的过载保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电动机常常会出现过载的现象,一般时间

较短、绝缘绕组在允许温升范围内的过载是可以经常出现的,但是若过载情况比较严重、时间较长,便会引起电动机绝缘过早老化,这样会导致电动机的使用寿命缩短,如果过载情况非常严重,还有可能造成电动机烧损的后果。为此,对电动机进行过载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FR主要由双金属片、热元件以及触点等组成,其中热元件是由发热电阻丝制作而成,双金属片具体是由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停的金属辗压而成,当双金属片受热时便会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实际使用时,可将热元件串接到电动机的主电路上,同时将常闭触点串接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当中。当电动机处于运转的状态时,虽然热元件所产生出来的热量也会使双金属出现弯曲的情况,但是并不足以是FR的触点发生动作;而当电动机过载时,双金属片的弯曲位移便会随之不断增大,在这一过程中会推动导板是常闭触点断开,进而起到切断电动机控制电路的作用,这样便不会造成电动机因过载损坏。通常情况下,FR动作之后不会自动复位,需要等待双金属片完全冷却后手动按下复位按钮才会恢复到原位。FR动作电流的调节可通过旋转凸轮到不同的位置来实现。

参考文献: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提高电网运行状态并进行实时监控,对故障具有迅速发现的能力,通过合理的选择,利用断路器来消除故障,使故障脱离系统。所以,在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和可靠供电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整体性能,研究和开发新型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继电保护装置的现状及应用

(一)现状

早起的继电保护装置使用的是晶体管的继电保保护技术。到咯额70年代就有部分集成的电气投入到研究中,80年代末期集成电路的保护技术已经取代了晶体管的保护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继电保护技术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继电保护已经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对数据的控制、保护、测量的要求更高,对继电保护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应用

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任务就是消除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及危机,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可以实现最高效率内,自动切除电力系统中设备故障,也可以向电力监控警报系统发出信号,提醒电力维修人员及时解决故障,不仅有效的防止系统设备损坏,还降低了相邻供电受连带故障的几率。继电保护装置时电力系统维护与保障最实用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科学合理的卡站继电保护工作,不仅有效的消除系统故障,也保障了社会生活与经济生产的正常运转,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及影响因素

(一)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它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避免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其可靠性表现在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及时有效处理电力故障,对整个电力系统实施有效的保护,这是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一旦继电保护装置失去其故障保护能力,就不能说其具有可靠性,这样也会给电力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带来巨大隐患。

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系统软件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其软件功能的可靠性是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基础,一旦软件出错就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拒动。现阶段,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发展到微机型继电保护,影响其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就是软件结构设计失误、测试不规范、定值输入出错等方面。

系统硬件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也不例外。但是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在整个系统的硬件上存在许多的因素,其中,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装置辅助装置、通信装置、断路器等。这些重要的元件为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元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因此,要满足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就必须确保其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3.人为因素

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对其实施有效的维护是保证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关键环节。人为因素涉及到运行过程中的继电保护人员和运行值班人员,还包括相关的安装人员及运行人员,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操作和接线都会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微机保护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应用情况还没有发挥其因有的效果,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微机保护装置的使用提高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确保其安全稳定性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其对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弱,是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的措施

(一)严把质量关

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质量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各个元器件的故障发生率及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所以严格把控各个元器件的质量关是非常必要的。电磁型继电器转动件要求轴尖锥度准确且光洁度好;各个零件的配置要良好。晶体管保护装置中元器件要重视焊接质量,要严格筛选和进行老化处理,使其在高温下是否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注意检验,保证正确的定值区

继电保护装置安装完成投入运行后,要定期做好相应的检验工作,并确保仪器仪表上的定值在规定标注的范围内。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在定期检验过程中,不能测量负荷向量和打印负荷采样值。同时,定值区对继电保护来说非常重要,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定制区的正确性。在修改完定值后,必须打印定值单和定值区号,对相应的时间,变电站,修改人员及设备名称要做好相应的记录,避免出错。

增加投入,完善电网设备

对继电保护装置要进行及时更新和效验,不断提高和完善整个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运行正常的情况下,要确保各回路都有足够保护的时间,使继电保护装置效验及时、有效、不漏项、不简化。应该结合配电自动化系统,使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使用,实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网络化、技术化。

接地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电力系统中接地是重要的环节,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内部结构是电子电路,容易受到强电场、较强磁场的干扰,接地屏蔽有利于改善为微机保护装置的运行环境;提高微机保护的可靠性,应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并运用自动检测技术来保证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性,首先保护屏的各种装置机箱屏等接地问题。另外,电流、电压回路的接地也存在可靠性问题。

及时检查,提高运行维护与故障处理能力

要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就必须对保护装置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检查各个连接点的坚固性,把各连接点的坚固性作为预防故障发生的重要依据进行有效的落实和实施。完善各项维护、检查工作,充分发挥继电保护装置的能力,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结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保护电网安全的重要任务。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时可靠性指标的定义和计算与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计算、继电保护装置的评价、使用、完美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系统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个探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能够有效促进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性能和保护装置的完善,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赵常军.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指标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11(35).

[2]岳林.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民营科技,2010(7).

继电保护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范文篇12

[关键词]继电保护技术改造,改成继电保护、技术改造、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06-01

可靠性是指元件、设备或系统在预定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继电保护是保障电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快速、可靠的动作,将有效遏制系统状态恶化,起到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作用;反之,可能加速系统崩溃过程,导致大面积、长时间的停电。近年来,电网由于继电保护拒动、误动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故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对此,防止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提高继电保护的运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继电保护的特点

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机电设备,一般来说,继电保护装置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与一般的机电或电子设备甚至是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比较,继电保护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在其可靠性研究中必须予以注意:

(1)继电保护尤其是静态式保护装置中所用的元件种类很多,元件的制造工艺复杂,影响其质量和寿命的因素很多,因而其故障更具有随机的性质,更宜用概率的方法和可靠性理论进行研究;

(2)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所处的地位极为重要,其不正确工作可能引起极为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继电保护是经常处于准备工作状态而非连续工作的设备,只有在系统故障的极短暂时间内需要继电保护工作。如果在准备工作状态下,发生影响其正确工作的缺陷而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则仍应认为是可靠的。因此,及时发现故障并快速消除之是提高保护工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

(3)继电保护总是在电力系统故障时工作。因此,其最终的工作可靠性不完全决定于其装置本身,还与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故障的统计规律和故障的性质等因素有关;

(4)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不是孤立地工作,而是相互有机配合,相辅相成,构成完善的保护系统。因此,某一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不只决定于其本身,还与其他保护装置的可靠性有关。不仅应研究单个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还要研究各保护装置配合工作的可靠性。

2、抓好继电保护的验收工作

继电保护调试完毕,严格自检、专业验收,然后提交验收单由组织检修、运行、生产3个部门进行保护整组实验、开关合跳试验,合格并确认拆动的接线、元件、标志、压板已恢复正常,现场文明卫生清洁干净之后,在验收单上签字。

保护定值或二次回路变更时,进行整定值或保护回路与有关注意事项的核对,并在更改簿上记录保护装置变动的内容时间、更改负责人,运行班长签名。保护主设备的改造还要进行试运行或试运行试验,如:差动保护取用CT更换,就应作试验合格,方可投运。

3、严格继电保护装置及其二次回路的巡检

巡视检查设备是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事故的重要途径,也是值班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除了交接班的检查外,班中安排一次较全面的详细检查。对继电保护巡视检查的内容有:保护压板、自动装置均按调度要求投入;开关、压板位置正确;各回路接线正常,无松脱、发热现象及焦臭味存在;熔断器接触良好;继电器接点完好,带电的触点无大的抖动及烧损,线圈及附加电阻无过热;CT、PT回路分别无开路、短路;指示灯、运行监视灯指示正常;表计参数符合要求;光字牌、警铃、事故音响情况完好;微机保护打印机动作后,还应检查报告的时间及参数,当发现报告异常时,及时通知继保人员处理。

4、搞好保护动作分析

保护动作跳闸后,严禁随即将掉牌信号复归,而应检查动作情况并判明原因,做好记录。

在恢复送电前,才可将所有掉牌信号全部复归,并尽快恢复电气设备运行。事后做好保护动作分析记录及运行分析记录,内容包括:岗位分析、专业分析及评价、结论等。凡属不正确动作的保护装置,及时组织现场检查和分析处理,找出原因,提出防范措施,避免重复性事故的发生。

5、加强技术改造工作

(1)针对直流系统中,直流电压脉动系数大,多次发生晶体管及微机保护等工作不正常的现象,将原硅整流装置改造为整流输出交流分量小、可靠性高的集成电路硅整流充电装置。针对雨季及潮湿天气经常发生直流失电现象,首先将其升压站户外端子箱中的易老化端子排更换为陶瓷端子,提高二次绝缘水平。其次,核对整改二次回路,使其控制、保护、信号、合闸及热工回路逐步分开。在开关室加装熔断器分路开关箱,便于直流失电的查找与处理,也避免直流失电时引起的保护误动作。

(2)对缺陷多、超期服役且功能不满足电网要求的110kV、220kV线路保护的要求时应时更换微机线路保护。从而保证了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达到提高系统稳定的作用。

(3)技术改造中,对保护进行重新选型、配置时,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及快速性,其次考虑运行维护、调试方便,且便于统一管理。优选经运行考验且可靠的保护,个别新保护可少量试运行,在取得经验后再推广运用。220kV线路2套保护优选不同原理和不同厂家的产品,取长补短。这就不致因一个厂研制、制造的2套保护在同一特殊原因时,同时误动或拒动。针对微机、集成电路型保护性能优越、优点突出,但抗外界干扰能力差的特点,交、直流回路选用铠装铅包电缆,两端屏蔽接地;装置接地线保证足够截面且可靠、完好;抗干扰电容按“反措”要求引接。

(4)现场二次回路老化,保护压板及继电器的接线标号头、电缆标示牌模糊不清及部分信号掉牌无标示现象,应重新标示,做到美观、准确、清楚。组织对二次回路全面检查,清除基建遗留遗弃的电缆寄生二次线,整理并绘制出符合实际的二次图纸供使用,杜绝回路错误或寄生回路引起的保护误动作。

参考文献

[1]沈丽名.简议10kV母线的继电保护[J].科技资讯,2009,(02).

[2]陈.关于提高10kV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J].科技资讯,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