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6篇)

时间: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篇1

关键字:大气污染、危害及影响、扩散机理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空气对每个人都十分重要。成人每天呼吸的空气量平均为14~18kg,生理消耗的水仅1.5~2kg,吃的食物如按干固体计不超过0.7kg。人不吃食物可生存几周,不饮水可生活几天,而不呼吸空气只能生存几分钟,空气对人体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耗的增多,燃煤过程中排放到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颗粒状的污染物(如尘、煤等)不断增加,其浓度超过所能容许的水平或高于环境标准值得时候,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并且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这也是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规划治理的基本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推算的污染物浓度对某一地区大气污染的程度(即大气环境质量)做出评价,据此进行合理的设计、改进能源结构、制定治理和管理措施、有效限制排放等。为了防治大气污染,需要正确推算出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污染源的位置、高度、排放方式不同,这种扩散过程有很大的差别。影响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因素有污染源的排放高度(即烟囱的有效度),排放口周围大气的平均风速、湍流强度、温度的垂直梯度、混合层高度等气象条件。

2、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影响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动物、植物等造成危害,对金属、古建筑物、衣物及其它材料造成腐蚀和损坏,并影响气候。城市中主要有害物质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粉尘等。

2.1对人体的危害

(1)二氧化硫和烟尘

短期接触当二氧化硫和烟尘24小时平均浓度各为250?g/m3时,呼吸道患者的病情就会恶化。当二氧化硫和烟尘24小时平均浓度都达到500?g/m3时,老年人或肺病患者死亡率就可能增加。

长期接触当二氧化硫和烟尘的年平均浓度各自达到100?g/m3时,对人体健康就可能产生有害影响,如呼吸道病症状加剧或呼吸道病患者死亡率上升。

(2)氮氧化物和氧化剂

大气中存在的氮氧化物主要为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与血色素(Hb)的亲和力很强,约为一氧化碳的数百倍甚至一千倍。一氧化氮一经与血液中的血色素结合,就使血液不能再结合氧,从而不能将氧气输送到人体的各个器官。这样,就会出现麻痹和痉挛的症状。二氧化氮不宜溶于水,易侵入肺泡,破坏肺表面活性物质,是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吸引毛细血管内的水分相间和肺泡内移动使侵漫于水中,从而产生水肿。二氧化氮不仅对肺组织有强烈的影响,而且对心脏、肝脏、肾脏、造血组织等都影响,并且同支气管哮喘病的发作也有密切的关系。氮氧化物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是产生光化学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一氧化碳

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ppm时,有些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判断力可能受到损害。长期接触30ppm的一氧化碳的冠心病或肺气肿患者,可以发现心脏脉管有变化。长时间与200ppm的一氧化碳接触,就会引起头痛。长时间与600ppm的一氧化碳接触可能会失去知觉,浓度再高时将导致死亡。

2.2对植物的危害与影响

(1)二氧化硫和尘

二氧化硫对植物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二氧化硫的浓度和接触时间,但同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也有关系。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高、湿度大,对植物危害也会严重些。主要有落叶和死亡等。

尘对植物的危害有尘落在叶片上影响其光合作用,同时,可食用的叶片上如沾上大量的尘,将影响甚至失去其食用的可能性。

(2)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在浓度比较高时才会对植物发生影响和危害。主要是降低光合作用和落叶等。

(3)氧化剂

氧化剂中臭氧和过氧乙酰硝酸酯都能使植物受害,一般以臭氧作为氧化剂的代表物质。

2.3对材料及气候的影响

(1)硫氧化物和尘(颗粒物)

硫氧化物对材料的影响很普遍,用作建筑材料的石灰石与硫酸作用可变成易溶解的硫酸盐。硫氧化物的存在,可使油漆的干燥时间减慢,金属受到腐蚀。大气中的颗粒物对环境最主要的影响是降低能见度、减少阳光辐射和增加雾天。

(2)氮氧化物和氧化剂

由于大气中存在着氮氧化物和氧化剂,使某些纺织品退色,强度降低。臭氧对纺织品和合成橡胶能引起比较严重的损害。

3、气体扩散机理分析

实际生活中的扩散模式主要有:

(1)连续点源的扩散:一般指排放大量污染物的烟囱、放散管、通风口或管道火点等。排放口安置在地面的称为地面点源,处于高空位置的称为高架点源,以及秸秆焚烧的烟雾扩散;

(2)连续线源的扩散:当污染物沿一水平方向连续排放时,可将其视为一线源,如汽车行驶在平坦开阔的公路上;

(3)连续面源的扩散:当众多的污染源在一地区内排放时,如城市中家庭炉灶的排放,可将它们作为面源来处理。

3.1气象条件

气象要素是指用于描述大气物理状态与现象的物理量,包括气压、气温、气湿、云、风、能见度以及太阳辐射等。这些要素都能从气象观测站直接获得,并随着时间经常变化,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不同的气象要素组合呈现不同的气象特征,对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扩散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风和大气不规则的湍流运动是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气象特征,而气温的垂直分布又制约着风场与湍流结构。

风向与气体的关系体现在风对气体的水平输送,气体污染物主要沿风向扩散。风速的影响表现为,当风速增加时,风的输送作用增大,大气的湍流越强,对污染物的稀释就越明显。在无风条件下,气体污染物以污染源为中心向周围扩散;随着风速的增加,污染主要沿下风向分布,当风速为1-5m/s时,气体污染物扩散形成的危险区域较大。随着风速的继续加大,空气的稀释速度也不断增加,有害气体形成的危险区域反而会减小。

图1是在气象条件的影响下,气体扩散的模拟示意。

图1风场的影响

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一面随大气整体飘移,同时由于湍流混合,使其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稀释,其扩散程度取决于大气湍流的强度。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其危害程度在于有害物质的浓度及其持续时间,大气扩散理论就是用数理方法来模拟各种大气污染源在一定条件下的扩散稀释过程,用数学模型计算和预报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研究物质在大气湍流场中的扩散理论主要有三种:梯度输送理论、相似理论和统计理论。针对不同的原理和研究对象,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大气扩散数学模型。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采用湍流统计理论体系的高斯扩散模式。

3.2建筑物下洗及复杂地形

首先介绍建筑物下洗及复杂地形的概念。

(1)建筑物下洗

下洗现象是一种空气动力学的现象,是指过山气流在山的迎风面流线密集,过山后流线稀疏,产生流线下滑的作用。建筑物下洗现象是指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导致排气筒排出的污染物迅速扩散至地面,出现高浓度的情况。该词首次被提出是在2008年版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是2008年12月31日由国家环保部批准的,于2009年4月1日正式实施。

在环境评价或应急分析中,如在建筑物下洗影响范围内存在重要环境敏感点或主要污染源,应考虑计算建筑物下洗效应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其作用不可忽视。图2为建筑物下洗效应示意图。

图2建筑物下洗效应

(2)复杂地形

当地形高度超过了火点点的高度,称之为复杂地形。相应的,平坦地形是指地形高度没有超过火点点高度,地形高度为零;简单抬升地形指地形高度超过了火点点基部高程,但是低于火点点高度。

地面的地形、地物对气体污染物的扩散有较大的影响,它们既会改变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又会改变扩散方向;地面低洼处气体污染物易于滞留,建筑物、树木等会加大地表大气的湍流程度,从而增加空气的稀释作用;而开阔平坦的地形、湖泊等则正好相反;高层建筑则有阻挡作用,气云多会从风速较大的两侧迅速通过。地面污染源的高度和污染物喷射的方向也会影响到扩散至地面的气体浓度。例如当污染源源位置较高时,气体污染物扩散至地面的垂直距离较大,在相同的污染源强度和气象条件下,扩散至地面同等距离处的气体浓度会降低。

图3是在复杂地形及建筑物下洗影响下气体扩散的模拟示意图。

图3复杂地形及建筑物下洗的影响

3.3其他因素

除了气象地形这两项主要影响因素,若要更加准确地描述浓度扩散规律,则还需要考虑物理沉降机理(干、湿沉降)、化学转化、空气湍流等影响。如物理沉降机理中,干沉降可由压力和相对湿度来描述;湿沉降可由云底高度、降水等参数来描述。

4、总结

城市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由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很多,难以控制,尤其实在多山、地形复杂的地区,所以一定要从污染源遏制。要做到工业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让人们意识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吴忠标,李伟,王莉红.城市大气环境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

[2]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手册[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3]羌宁.城市空气质量管理与控制[M].科学出版社.

[3]孙莉,赵颖,曹飞,等.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分析与比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37-42.

[4]艾唐伟,徐小贤,王洪.Matlab在危险气体扩散模拟分析中的应用.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24-26.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篇2

1、少用纸巾,保护森林;随手关灯;节约用纸,每张纸双面打印,双面写;上下班多步行;尽量不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可循环利用的布袋;使用肥皂洗澡,比沐浴露更环保。

2、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高速增长或膨胀的GDP也因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而大打折扣。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生活则叫做低碳生活。

3、低碳旨在倡导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4、低碳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学、低碳艺术、低碳音乐、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义、低碳生活方式。

(来源:文章屋网https://www.wzu.com)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篇3

【关键词】二氧化碳贡献危害利用

【中图分类号】X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201-01

任何物体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二氧化碳也不例外,我们要学会既要看到它对人类的贡献,又要看到它对人类的危害。

一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利

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灭火

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具有较高的密度,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气化,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地汽化成气体,从而将周围的一部分热量吸收,起到冷却作用,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工业原料

在化学工业上,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原料,大量用于生产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尿素[CO(NH2)2]、碳酸氢铵(NH4HCO3)等。在轻工业上,生产碳酸饮料、啤酒、汽水等都需要二氧化碳。

3.储藏食品

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较低的温度和低氧、高二氧化碳能抑制果实内乙烯的合成和削弱乙烯对果实成熟的促进作用,从而减轻或避免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另外,环境中一定浓度的低氧、高二氧化碳具有抑制真菌病害的滋生和扩展的作用。二氧化碳不会造成谷物中药物残留和大气污染。用二氧化碳通入大米仓库24小时,能使99%的虫子死亡。

4.光合作用

所有绿色植物都进行光合作用,而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原料。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在农业上,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做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在自然界,二氧化碳保证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海洋中浮游生物呼吸的需要。

5.制冷

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主要用作制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用于人工降雨;在实验室里,“干冰”与乙醚等易挥发液体混合,可以提供-77℃左右的低温浴。“干冰”还可做食品速冻保鲜剂。

6.石油、煤层采矿业

作为油田注入剂,可有效地驱油和提高石油的采油率。向油井下注射1吨二氧化碳液体,可增产原油3~5吨。注入地下难以开采的煤层,获得化工所需的合成气体和其他物质。

二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弊

当然二氧化碳在为我们做贡献的同时,也危害着人类。迄今为止,二氧化碳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对环境的危害

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增加,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2.对海洋的危害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使整体海洋酸性增大,尤其是越接近海洋表面的海水酸性越大,而且海洋表面酸性更强的海水中所含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也相应减少。海水的这些变化影响了很多生物物种,扰乱了海洋食物链,并以目前人们还未知且不能理解的方式改变着生态界的组成。另外一个后果是: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大大减少了海水中碳酸钙的含量。在海水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偏高、pH值偏低、碳酸钙含量稀少的环境中,海洋中许多生物要生成骨骼和甲壳就变得困难,这种情况对珊瑚尤其严重,对珊瑚生长有很大的影响――珊瑚会渐渐变白,并有可能最终死亡。

3.对人体的危害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篇4

【关键词】汽车;空气污染;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U461.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303-01

目前,我国大城市机动车污染已经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汽车造成的污染有交通扬尘、尾气排放,尾气中细小的颗粒物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损坏肺部;当颗粒有毒时,可能导致癌症,刺激皮肤和眼睛,造成皮炎、眼结膜炎。可见,汽车排放的有害废气,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及时研究造成机动车排放污染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已经迫在眉睫。

一、汽车排气污染

1.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来源。汽油车排放物中,氮气约占71%、二氧化碳14%、水和水蒸气13%,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占1%~2%。其污染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从排气管直接排出的废气,主要的有害物质是CO、HC、NOX;二是曲轴箱窜气,即从活塞和气缸壁之间的间隙中漏出,再经过曲轴箱通气孔排出的可燃混合气体,其主要有害物质是HC;三是燃油箱盖、燃油箱通气孔、油管等连接部位蒸发出的汽油蒸汽,其主要成分是HC。另外,汽车排放出大量的CO,产生温室效应。

2.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汽油车排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等。一氧化碳(CO)是汽油机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吸入人体后,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为一氧化碳血红蛋白,阻止氧的输送,使人体缺氧,引起头痛、头晕、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造成死亡;碳氢化合物(Hc)是发动机排气中的未然尽的燃料分解的气体,以及供油系中燃料的蒸发和滴漏。碳氢化合物(Hc)只有在高浓度的情况下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它是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组成成分。光化学烟雾是排气中的HC和NOX排入大气后在紫外线照射下进行光化学反应产生的黄色烟雾。光化学烟雾具有明显的刺激性,能刺激眼结膜,引起流泪并导致红眼病,另外还具有损害植物、降低大气能见度、损坏橡胶制品等危害;氮氧化合物(NOX)是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有臭味的废气,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作用。

汽车排出CO,是没有毒的,但是它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CO,已经被列为重点排放控制的对象。

二、汽车上采用的新技术

1.缸内汽油直接喷射技术。缸内汽油直接喷射实现分层燃烧,不但可大幅降低CO、HC及NOx排放,而且还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因此,三菱公司将其汽油直接喷射发动机定为全球环保发动机。

2.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气门的开闭时间随发动机转速与负荷而连续变化,可达到省油、怠速稳定、提高转矩、增大动力输出及减少排气污染的目的。

3.电脑控制的点火技术。电脑控制的点火系统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并使排气中的CO、HC含量大为降低。

三、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为了彻底解决排放向低排放、超低排放发展的问题,目前现代汽车主要采取了以下控制技术:

1.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EVAP)。在汽车排出的HC中来自汽油蒸发的约占20%以上。在外界温度升高时,燃油箱的汽油会加速蒸发,从燃油箱盖和油箱通气孔排入大气。为此,有些发动机采用吸附法将汽油蒸汽吸附。待到发动机工作时,再将吸附的汽油蒸汽在负压条件下解附,送入发动机燃烧室燃烧,这样防止了汽油直接排放到大气污染环境。基本的工作过程是:从燃油箱来的汽油蒸气先通过活性炭滤毒器(又称活性炭罐)吸附收集起来,当发动机工作时,再从活性炭器中进入进气歧管到燃烧室燃烧。

常用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带双金属真空转换阀的EVAP系统,当发动机停车、怠速或低速时,从燃油箱来的HC在活性炭滤毒器被吸附,当发动机在中速和高速时,又从活性炭滤毒器带到进气歧管。另一种是带双金属真空转换阀的EVAP系统,它的工作与冷却液温度有关,水温低于35℃,HC在活性炭滤毒器被吸附;水温高于65℃,又从活性炭滤毒器带到进气歧管。

2.废气再循环系统(EGR)。发动机燃烧反应生成的NOX的量,完全是由于参加燃烧的空气中的N0和氧反应的结果。废气中NOX的含量与燃烧反应的温度、时间和过量空气系数有关,而且主要是由反应温度决定。降低燃烧反应的温度,废气中的NOX含量呈指数关系下降。

实验证明:当温度下降到1700℃以下时,发动机排出的NOX含量几乎为零;而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由于反应时间短,NOX含量也少。

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的基本原理是:将5%~20%的废气再引入进气歧管,与新鲜混合气一起进入燃烧室,使最高燃烧温度下降,从而减少NOX的生成量。因此EGR阀相当于在进、排气管之间安装了一个阀门,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关闭或者引进不同量的废气。显然,废气的引进会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起动、怠速稳定性。

废气再循环和废气不再循环完全受发动机ECU的控制,只要出现下列信号,ECU就会发出切断EGR的命令,废气不再循环: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低于55℃;减速过程(节气门全关);怠速或小负荷工况(进气量很小);发动机转速超过4000rpm(高速大负荷);发动机空挡运转。

3.三元催化系统(TWC)。发动机排出废气含有的CO、HC、NOX有害物质,可以利用三元催化器的作用将上述三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物质排放出去,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三元催化器是一块整体的孔氧化铝骨架,上面浸渍有铂、钯、铑等贵重金属作为催化剂,表面包覆不锈钢作为保护套。

废气通过催化剂时,再催化剂表面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CO+NOX+HCCO2+N2+H2O最终排到大气都是无毒害的气体。

在催化反应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保证在α=1的很窄的过量空气系数范围内。如果α>1,则CO氧化反应的氧气由废气供给,从而不能还原NOX。因此只能在ECU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和在氧传感器提供废气中氧含量的信息,才能保证α=1的范围。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在过量HC和CO存在时,会使三元催化剂过热而损坏。因此装有三元催化器的汽车,怠速的运动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同时铅也会使催化剂中毒而失效,故不能使用含铅的汽油。

四、制理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

1.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为确保人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各地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2.开展无车日活动。据测算,如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仅民用汽车可节约燃油3300万升,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数百人的生命和身体会幸免于交通事故伤害。

3.加大环保监测力度。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实现检测与维修分家,进行道路抽检,教育驾驶员及时做好汽车维护工作,另外加速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汽车淘汰工作。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篇5

关键词:汽车尾气污染危害

汽车是现代人类的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在人们出行方便的同时,汽车尾气对人类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严重污染。

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中心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分担率调查显示,目前机动车氮氧化物造成的污染占城市空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比例已上升到40.1%,一氧化碳的污染比重达到94.1%。

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物,严重影响空气环境质量,并直接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汽车排放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尾气排放,燃油蒸发排放和油箱通风。后两方面所造成的排放物相对第一方面来说要小得多,通常后两方面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为总排放量的1%-2%,碳氢化合物为20%左右。因此,汽车排放主要来自发动机燃烧产生的尾气。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硫化物、芳烃和烯烃等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其中一氧化碳与人体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50倍,因而能阻止血红蛋白向人体组织输送呼吸到的氧气。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在50UL/L以上时,冠心病患者就会感到胸痛,并使心电图发生变化,还可以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动脉硬化、脑溢血和末梢神经炎等症状,对胎儿和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更大。

有证据表明,汽车排气中许多烃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化合物本身的直接效应,还有许多物质的协同作用至今尚不清楚,据美国环保机构统计,美国每年的癌症病例中,约58%是由空气排气引起空气污染造成的。

氮氧化物能导致人的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等症状,同时使肺功能下降。尤其是儿童,即使短时间接触氮氧化物也可以造成咳嗽、喉痛。

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不但增加了大气污染,破坏环境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这些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二次污染—光化学烟雾,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光化学烟雾是机动车排出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特定的气温条件下,即静风、湿度低、温度高、并在阳光长时间照射时会产生一种复杂的烟雾,这种烟雾叫“光化学烟雾”。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首先发现了光化学烟雾。每到秋冬季节,许多人的眼睛轻度红肿,嗓子疼痛,甚至还有人皮肤出现程度不等的潮红,丘斑疹等;人们还常会产生呼吸困难和疲乏的感觉。1955年九月,严重的汽车尾气加上气温偏高,洛杉矶再次出现了光化学烟雾,而且浓度非常高,光化学烟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呼吸道功能,特别是损伤儿童的肺功能;引发胸痛、恶心、疲乏等症状,导致了几千人受害,两天之内就有400多名65岁的老人死亡,生长在郊区的蔬菜全部由绿变褐,无人敢吃;水果和农作物减产,大批树木落叶发黄,几万公顷的森林有四分之一以上干枯而死。继1943年洛杉矶发生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了这种烟雾。我国虽然只在少数城市发现过光化学烟雾,但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我国很多城市也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去年深圳机动车共排放碳氢化合物约2.3万吨,一氧化碳17万吨,氮氧化物4.5万吨,而排放总量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由于深圳北部受山脉阻隔,遇到夏秋静风、光照强烈的天气,如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很有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目前,汽车尾气控制和治理已成为世界重要课题,发达国家由于汽车总体技术较为先进,汽车尾气控制技术也较为先进,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在正向超低污染排放和零排放迈进,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许多控制技术处于探索和试用阶段,但我们正努力与国际接轨。

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措施有很多方面:可以使用清洁能源,如使用甲醇或改为电驱动;还可以改进操作条件,如改进气-燃料油的比例,改进内燃机设计,改进燃料油和其他添加剂的性质,如使用无铅汽油等,这些措施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世界共同努力和关心下一定能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研制出更有效,更完善的尾气净化技术,为地球大气环境净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华爱红,李丽,丁国良.浅谈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7.(04).

[2]吴国正,马丽萍,贺克雕.汽车尾气的污染与防治[J].广东化工.2007.(05).

二氧化碳排放的危害篇6

关于空气污染调查报告一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结论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关于空气污染调查报告二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中午。

地点:家庭网络。

调查对象:大气恶化情况。

调查结果:

造成大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是工业生产与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和尘埃,工业生产排放出的尘埃颗粒物还吸附了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还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生成更多的污染物,形成二次污染。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物中最普遍的一种,它在大气中通过反应可形成硫酸烟雾,甚至形成酸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也是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它们在阳光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形成光化学烟雾。

在干静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大气污染的来源很多,如:日益增多的汽车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北京的冬日由于燃煤取暖造成大气污染;化工厂往往会散发出很浓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危害严重;灰色烟尘主要来自水泥厂、石灰生产厂;黑色烟尘里含有大量焦油、碳黑,主要来自燃煤、燃石油工业;采矿爆破是大气中粉尘的一个人为来源。中国的北京和美国芝加哥市的城市污染状况都很严重。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从而引发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上升。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1985至1998年臭氧层破坏面积扩大了十倍,南极的臭氧层出现空洞。1998年10月前后,臭氧层破坏面积首次超过了2700平方公里,其面积大于北美、加拿大和美国的面积总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臭氧层破坏不仅仅是极地问题,并开始向中美地区发展。据报告,由于臭氧层破坏而导致了地面紫外线照射加强。

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附:大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发生的煤烟雾事件死亡4000人。人们把

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据分析,这是因为那几天伦敦无风有雾,工厂烟囱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废气烟尘弥漫在伦敦市区经久不散,烟尘最高浓度达4.46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浓度竟达到3.83毫升/米3。二氧化硫经过某种化学反应,生成硫酸液沫附着在烟尘上或凝聚在雾滴上,随呼吸进入器官,使人发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这也就是所谓的光化学污染。

由上例可知,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取暖设备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烟尘微粒,使空气变得非常浑浊,遮挡了阳光,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据观测统计,在大工业城市烟雾不散的日子里,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没有烟雾的日子减少近40%。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会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

②增加大气降水量:从大工业城市排出来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气凝结核的作用。因此,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

③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这种酸雨是大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经过氧化形成硫酸,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④增高大气温度:在大工业城市上空,由于有大量废热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气的温度比四周郊区要高一些。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中称做热岛效应。

⑤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注意到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经过研究,人们认为在有可能引起气候变化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从地球上无数烟囱和其他种种废气管道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约有50%留在大气里。二氧化碳能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增高,这叫做温室效应。经粗略估算,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气温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温度可以增高1.5~6℃。有的专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现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后会使得南北极的冰熔化,导致全球的气候异常。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