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就业前景范例(3篇)
中兽医学就业前景范文篇1
动物病的防治,影响着人类的食品安全。为保障动物健康,人们在养殖的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药物,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抗生素。据统计,我国抗生素使用量中,有一半以上用到了动物身上。药物滥用暂时保住了动物的生命,但动物源性食品过高的药物残留,为人类的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使食品安全风险无法避免。
但是,无论是在饲料中添加化学物质,还是在治病中使用化学药品,化学物质进入动物体内,都无法通过正常代谢排出体外。这无形中增加了药物残留检测的工作量,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检测标准,添置新型的精密仪器设备,防止新的“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出现。否则,不仅消耗了大量资金,而且按下葫芦起了瓢,食品安全问题很难彻底解决。
为此,很多专家曾提出,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引入动物养殖中,实行健康养殖,创建新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推广我国传统的中药、中兽药,建立绿色中药基地,研究和开发多种畜禽的中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中兽药制剂,用在动物源性食品原料的生产、饲养、屠宰、加工等环节。
我国自古就有中药拌入饲料治病的历史。中兽医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是传统医药学的组成部分。中药制剂兼有营养与药用两种属性。用作饲料添加剂,可协调机体生理机能,促进动物生长,不产生耐药性,无残留;用于治疗疫病,可协调自身免疫机能,抗病毒、抗菌,缓解发病症状。中兽药应用于养殖行业,既能控制疫病,又能有效地解决药物残留超标问题,实现防疫治病关口“前移”,应用前景广阔。
中兽医学就业前景范文
一、畜牧专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
1.畜牧兽医的专业现状。中国中等专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特别是在那些农业省市中,为养殖业(或其他行业)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为培养适应农村的高素质劳动者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进入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而且多数是成绩不理想、不想念书又不想做事的那一部分学生;与此同时学校在管理和教学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水平滞后、教学方式落后、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不足、实习条件差等。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使就读学生越来越少。但行业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养殖业发展很快,培养大量的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具有广阔的前景。
2.市场需求。现在基层的一些规模小的养殖场急需大批具有适用技能而又有理论水平的实用技术人才。在基层的很多养殖场,其经营者不懂养殖技术,不按常规防疫,一旦出现流行病就束手无策,有的血本无归;另外,大部分饲料和兽药营销人员对疾病的诊疗技术都很欠缺,有的甚至连肌注、皮下注射都不会,更不用说静脉注射了。所以懂技术又能跑业务的人才很受兽药厂和饲料厂的欢迎,这些单位不要求有很高的学历,但要求有一手过硬的基本诊断技术和诊疗技术。这样一种形势要求为农村地区培养出大量实用型畜牧兽医人才,也就要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改革。
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知识老化的现象。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虽然经过几次更新,但仍相对落后于行业现状,以教材为依据的实践教学在内容上也相应落后。而当今社会是技术革新、创新的社会,科技发达,技术改进,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实践教学难以满足行业的市场需求。
2.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陈旧落后的现象。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是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显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的实践教学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手,这样简单的模式是难以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也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
3.当前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注重技能“专才化”的现象。当今社会及产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而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往往只注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的训练,这样有目的地教学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能专才化,而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时,面向社会,虽有证但综合素质及适应性相对不合格,就很难适应于市场的需求。
三、就业导向呼吁中等专业学校畜牧兽医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中兽医学就业前景范文
一、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办学理念落后,招生不严格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确立了科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学校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部分职业院校学校建立之初,为了扶持职业院校学校的发展,学校的钱财、物资及招生指标都是政府给的,学校领导不用花太多的精力去考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学生毕业后都是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即使差点也不会影响学校招生。
(二)教师积极性低,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学校发展前途不明确给教师带来的生存压力,以及生源质量差造成教学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在社会同行面前没有地位等因素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产生了职业怠倦。有些教师课上应付学生,课下应付领导,教案不写,作业不批;不关心教学,只关心放假、发奖金等问题。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职业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缺乏的状况未根本改变。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到学校除学习文化课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专业课。但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普通师范院校的生物系毕业的。而农业院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由于没有教师资格证难以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加之前几年国家在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上的不足,使职业教育师资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再加上教师自身对实践能力培养的轻视。这些原因造成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专业动手能力弱;学科带头人缺少,尤其是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操作动手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更缺乏。这些师资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陈旧
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以及教师工作积极性低。教师很少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而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是按学科教育体系进行设置的,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由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课程设置门类繁多。在这种传统的课程结构下,一年级学生学的是基础课程;二年级主要是开设专业基础课,除了抽象的理论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之外,他们并没有多少职业氛围的感受;到了三年级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许多学生已是学习疲劳,只好随便应付了事。
二、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面临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特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一是转变办学理念,多种形式办学。学校领导要转变办学理念,在办学形式要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创新。经常到声誉、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参观学习,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和校企联合的办学道路。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要重视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样,既解决了当前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可持续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三是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材内容。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与市场经济有着十分广泛、紧密、直接的联系。判断职业院校畜牧兽医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毕业后适应本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快慢,以及工作应用中所学专业知识的程度。四是建好实验室和生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畜牧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劳动者,建好专业实验室和生产实训基地对保证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三、前景展望
伴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数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大规模集约化饲养为主的方式,为疫病的传播和流行提供了条件,一些烈性传染病的频繁发生与流行,严重损害了国民经济和养殖者的利益及人民的健康,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兽医工作者是以保障畜禽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为基本任务,所以当前畜牧业与疫病防治,正需要大批具有实践性和综合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基层综合型畜牧兽医人才。因此,只要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走好政策路线,抓住发展机遇,加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及时发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促进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淑菊.畜牧兽医职业教育发展对策[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