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舞蹈教案,舞蹈教案幼儿园大班(整理6篇 )

时间:

精选舞蹈教案(推荐)篇1

舞蹈课程:《小星星洗澡》

:4-4.5岁

:夜晚树林小河

:闪闪小星星

舞蹈

大自然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对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而教育应追随幼儿的兴趣,因此设计了本次以星星为主题的活动,希望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更好的完成舞蹈学习活动。

1、掌握《小星星洗澡》的基本动作及3/4的节奏。

2、学会扩指(五指张开,伸展到最大限度)、切手和简单的空间方位(正上位、正下位、旁平位、旁斜上位、旁斜下位、胸前位)。

3、拉伸幼儿手臂及手指肌肉,锻炼幼儿上肢灵活性。

4、培养幼儿创造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布置教室(夜晚,树林,小河)

准备星星形状的卡片若干、星星头饰若干、《小星星洗澡》音乐及歌词。

1、展示星星形状的卡片。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些是老师请来的星星朋友,我们一起把它们贴到墙上好不好?

老师带幼儿粘贴星星卡片。

2、师: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看星星啊?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星星为什么那么亮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首歌,学会了这首歌小朋友们就知道小星星为什么那么亮啦放音乐,教幼儿唱《小星星洗澡》(歌词:小星星在夜空,每晚跳进小河中,痛痛快快洗个澡,我夸星星讲卫生)

3、师:现在,小朋友们知道小星星为什么那么亮了吧,那是因为它们都是爱干净,勤洗澡的乖宝宝。老师教大家一个舞蹈,让小朋友们也变成小星星和它们一起洗澡,好不好!

学习动作:扩指师:小朋友们,谁能用自己的双手模仿小星星一闪一闪的样子啊?(幼儿模仿,老师带其他同学跟着学)老师也想到一个,大家一起来学。

练习空间方位:切手(先让幼儿自由模仿洗澡的动作在较规范动作)

4、师:好啦,小朋友们已经学会小星星洗澡的样子啦,我们的小星星朋友也来了,我们一起到小河里洗澡吧。放音乐,带幼儿学习连贯动作。

准备位置:跪地团身。

准备音乐:

(1)-(4)保持准备位

(5)-(8)双手掌心向外放在眼前,摇头起身

第一段:

(1)-(2)正下位,掌心向外,扩指两次

(3)-(4)旁平位,掌心向外,扩指两次

(5)-(6)切手6次前3次向右摆头后3次向左摆头

(7)-(8)双手缓缓放落在腿上(第二、三段同一节奏,手位不同)

(1)-(8)作睡觉状(幼儿自由发挥)

九、家庭拓展:在父母陪伴下观察星星和父母一起做《小星星洗澡》

精选舞蹈教案(推荐)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操纵木偶表演,感受木偶动作的特征,引起对“关节”的兴趣。

2、体验与木偶共舞的快乐。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自制木偶一个、小木偶的音乐磁带、纸、笔。

活动过程:

一、木偶跳舞

师:前几天,我们看了《小木偶历险记》的影片,里面的小木偶一开始不喜欢上学,后来呀,它渐渐地变了,变得聪明又机灵,今天,小木偶又来了,现在,请出我们的小木偶。

1、听音乐,幼儿集体操纵木偶表演:小木偶。

师:小木偶表演的真棒,我们一起表扬表扬它。

2、提问:刚才你们看了小木偶的表演,你们发现木偶的动作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体会木偶的动作是由许多不连贯的定格动作组成的。)

3、师小结木偶动作的特征(大关节会动)

4、我们人的各个小关节都能动,做的动作柔软、连贯(试着比较几个动作)

二、幼儿学跳木偶舞

1、幼儿听音乐,自己学跳木偶舞

提问:小木偶除了会做这些动作外,还会做什么动作?

2、幼儿自由讨论表演

3、个别幼儿表演

三、游戏“拷贝不走样”

小木偶说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学他们的动作真像。现在小木偶说要表演一个游戏给我们看看,今天他们玩的游戏是“拷贝不走样”,也就是说木偶老师跳什么动作,你们的小木偶也要学什么动作,看你们哪个木偶学得最像。

1、师生共同做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操纵木偶玩游戏

四、记录木偶的舞蹈动作

师:小木偶说虽然他们只有大关节能动,但是他们会做各种舞蹈动作,现在请小朋友把你小木偶会跳的不同动作记录下来

1、师示范记录方法(用单线条)

2、幼儿边摆放木偶边记录

提醒幼儿先摆好木偶的动作,再记录。相同的动作不要重复记。

五、展示交流

互相交流:谁的木偶做的动作最多、最优美。(数一数、评一评、学一学记录的动作)

六、听音乐,幼儿操纵木偶自由跳舞

活动反思:

1、选材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让幼儿在操作、记录、表演、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小木偶的动作特征。

料投放充足(幼儿人手一个自制的小木偶),设计新颖,让幼儿百玩不厌。

2、整个活动在学一学、共同游戏等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充分体验到木偶和人动作之间的不同。了解到了各自动作的特殊性。

3、幼儿能根据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记录,兴趣浓厚。最多的记录了二十几种。该部分可根据幼儿的记录速度和兴趣,可适当延长时间。

精选舞蹈教案(推荐)篇3

预设目标:

1、进一步巩固垫步、踏点步,学习进退步及托帽手的舞蹈动作。

2、幼儿学习听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并学习与他人合作创编舞蹈,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

3、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欢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的四段歌词。

2、幼儿已掌握垫步、踏点步等新疆舞步,学会新疆舞的一些基本手位。

3、新疆舞蹈视频一段、录音机、音乐磁带、动作图示、自制新疆小花帽、新疆服装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赏新疆舞蹈视频,回忆新疆舞的特点。

1、观赏视频。

师:今日教师要请小朋友欣赏一段舞蹈,请小朋友仔细看,观察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2、回忆新疆舞的特点。

师:你们明白这个民族的人最擅长什么?在表演的时候通常都有哪些常用的动作呢?

师小结:新疆维吾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故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乐曲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活泼鲜明,情绪热烈欢快。他们的舞蹈十分优美,动作也很漂亮,新疆的舞蹈主要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从头、肩、腰、手臂到脚趾都有动作。昂首、挺胸、直腰是体态的基本特征,以及移颈、翻腕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构成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新疆舞的风格。

二、复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

我们在中班的时候学习了一些新疆舞的基本动作和步伐,都有哪些?我们一齐来复习一下吧。复习基本步伐:垫步踏点步,手部动作:翻腕、柔腕、移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

三、创编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学习踏点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

1.聆听乐曲引导幼儿再次感受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欢快、趣味的情调。

师:前几天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趣味的新疆歌曲,叫什么名字啊?

让我们再来一齐听一听!

2.幼儿创编舞蹈动作。

(1)创编掀盖头的动作。

师:这首歌曲里讲了一个美丽的新疆姑娘;此刻,教师就来扮演这个美丽的新疆姑娘,看!我带来了一块红盖头,我也盖在头上,此刻你们能看清楚我的脸吗?(教师能够将红盖头掀起、放下让幼儿比较看看哪个看的清楚)

那怎样才能看清出呢?

你来掀掀看,看清楚了吗?

想要看清楚把盖头掀起来就能够了,那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个掀盖头的动作呢?(提示幼儿动作要有好看、有美感)

哦!这个小朋友掀的真好看,我们一齐来学学看!(提示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2)创编看姑娘的动作。

师:看清楚了吗?你是怎样看的?

哦!你是这样看的,真漂亮!还能够怎样看呢?

小朋友们真厉害,咱们把掀盖头和看姑娘的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边唱边跳)

(3)创编赞美姑娘的动作。

师:看到这么美的新疆姑娘,咱们从心底里喜欢和赞美她,那能够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你对美丽姑娘的喜欢和赞美呢?

哦!你是用这个动作来表现的,真不错!请小朋友看看刚才有个小朋友做的动作象不象这个新疆小姑娘做的动作啊!(出示图示)

这个动作在新疆舞里的名字叫托帽手,一只手放在脸的斜前方,另一只手放在小花帽的旁边,手心朝上,托好了小花帽,所以叫托帽手。

师:一齐来学学看!教师示范进退步及拍手托帽的舞蹈动作,并分解动作教给幼儿。(从脚(进退步)——手(托帽手)——整体)。

好,此刻请你们听着音乐跳舞看哪一个小朋友能用上自我编的动作和新学的动作和起来一齐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还能够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每一个动作图示都要讲动作要领,并让幼儿模仿)手是这样放的,那脚怎样做呢?(带领幼儿反复练习,纠正幼儿的动作,引导幼儿将步伐和手的动作结合起来。)

四、引导幼儿将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师:今日我们自我编了这么多好看的新疆舞动作,这首歌曲有四段,每一段的歌词都不一样,那咱们就选出四个动作,每一段用一个动作好吗?

(1)先用图上的四个动作跳舞!请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好了图片上的动作,听着音乐来表演一次!

(2)换动作的顺序。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教师把这四个动作换个位置,看看你们能不能表演的和上一次一样好!

五、尝试进行合作表演。

师:你们真棒!表演都很出色,咱们来分组表演好不好?

咱们分成5组,每一组选出一个小朋友来扮演美丽的新疆姑娘,其他小朋友用刚才我们想出来的舞蹈动作表演掀盖头、看姑娘和赞美姑娘,好不好?(幼儿分组表演)

5组小朋友都表演的不错!教师在提一点小小的提议:在第二段音乐间奏的时候,摆一个造型。我来拍照,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表演的!能不能做到?(幼儿表演)

六、结束部分

师:今日,小朋友们自我编了一个欢快、趣味的新疆舞蹈,你们高兴吗?看!来了这么多客人教师,让我们也来邀请客人教师一齐跳个欢乐的新疆舞吧!(与客人教师一齐随着欢快的歌声跳舞。)

精选舞蹈教案(推荐)篇4

《安塞腰鼓》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散文。它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散文,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解读: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歌颂阳刚之美,人就应痛快淋漓的生活、表现等,可是有一点是确定的,这篇文章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在不断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的生命气息。

1、知识目标:经过朗读课文,理解主要资料,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本事目标:立足课文,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本事。

3、情感目标:开放课堂,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的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重点:理解课文资料,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难点:文中多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反复抒写起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第五代导演陈凯歌有一部电影《黄土地》,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欧洲。它靠什么征服西欧的观众?是拥有“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从此以后,每逢国庆庆典,我们总能看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场面。今日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生命的活力。(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

看完视频之后,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概括一下你的感受。

二、初读,感受安塞腰鼓形象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请找出来。

说说你所感受到的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总结明确: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鼓声的巨大力量;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变幻的舞姿。

三、诵读,感受安塞腰鼓气势

安塞腰鼓表演是那样的有“劲”,作家描绘它的语言带“劲’’吗这“劲”是很多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带来的?(排比)

明确:排比的类型:句内排比、句间排比、段间排比。

要求:找出课文当中任一类型的排比,并把它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组织交流:

(1)句内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2)句间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间排比,排比中又包含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间排比,要读出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3)段间型: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段间排比。三个“使人想起”层层推进,如同一个个念头在人脑海中闪过,要读出此起彼伏的交错感。

讨论:文中很多运用排比,对于描述场面、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明确:排比的作用: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感受安塞腰鼓内涵

“好一个安塞腰鼓!”作者要赞美的仅仅是安塞腰鼓的壮美么?

让我们透过这腰鼓,去探寻文章博大深远的内涵吧!请大家用“好一个”的句式,结合课文中具体的段落或语句,来谈谈你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师生交流明确:好一个蓬勃的生命力量!

好一个生命的舞蹈!

好一个充满期望的原野!

好一个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好一个阳刚之美!

好一个反璞归真的自然生活状态!

好一个粗犷厚重的黄土文化!

总结:鼓——人——生命、文化、生活

五、质疑交流

学生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疑问,互动解决。

如何理解文章的结尾?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讨论明确:“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生活的期望。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安塞人,为什么还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所以,当安塞腰鼓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必须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

六、创读,宣传安塞腰鼓魅力

今日,有着2000年历史的安塞腰鼓正走出黄土高原,在中华大地乃至海外更广阔的土地上敲响!“安塞腰鼓”品牌,也将经过现代媒体的宣传,吸引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安塞腰鼓”品牌准备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打广告,做宣传,请你为它拟一则广告词。注意:好的广告词资料上要能展示品牌的特色,语言形式上还要有点技巧。

学生创作交流:安塞腰鼓,活力如虎!?

安塞腰鼓,震撼国土!?

一捶震天,安塞腰鼓!?

活力燃烧的鼓点——安塞腰鼓!?

为他人鼓劲,为自己加油,我用安塞腰鼓!?

雾中腾虎,安塞腰鼓!?

传遍华夏族,唯有安塞腰鼓响咚咚!?

安塞腰鼓,使人年青的腰鼓!?

七、实话实说,收获盘点

请各位同学用一句话总结一下你从《安塞腰鼓》中读到的感受或体验,话题是“从《安塞腰鼓》中,我读到了……”。

从《安塞腰鼓》中,教师读到的是:人,活得要有一股劲!这劲,是上进心,是源动力,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上,要有一韧劲;工作上,要有一股干劲;事业上,要有一股拼劲!有劲的生活,才是痛快的生活!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好在火烈的舞蹈场面

鼓声的巨大力量

茂腾腾的击鼓后生

变幻的舞姿

鼓——人——生命、文化、生活

精选舞蹈教案(推荐)篇5

经过组合的学习,提高小朋友的肢体表现力,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激发孩子天性中的表演欲望,也增强孩子与家长的亲昵感。

1.大苹果:双手掌型对腕放于下颚下方,托住脸颊,好比大苹果的叶子。宝宝的小脸是红红的苹果,所以异常注意面部表情。

2.“亲亲我”:在“大苹果”动作的基础上,用双手轻轻拍打脸颊,右左倾头,同时加屈膝。在“大苹果”动作的基础上,上身前倾,左右摇头,屈膝平脚碎步。

1.问题进入

教师首先让孩子明白亲吻是喜爱的表现以及小朋友应当如何表达亲吻。充分设置问题启发孩子,比如:“小朋友在家里爸爸妈妈亲吻你吗?你会亲吻爸爸妈妈吗?我们做什么事情是会得到爸爸妈妈的亲吻呢?”等等。

2.启发与想象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苹果,圆圆的形状像什么?问他们苹果红红的样貌好看吗?为什么我们会说自我的小脸像苹果呢。对了,那快把我们漂亮的小脸摆出来给教师看吧,启发孩子用最灿烂的笑容来舞蹈。

3.音乐进入

让孩子和你一齐坐在地板上,一齐唱一唱“我的小脸像苹果”,歌唱时,教师主动做出组合中“我”、“苹果的叶子”、“想让妈妈亲吻自我的什么地方”等等动作,让孩子对组合有感性的认识,也跟随教师有初步的模仿,便于组合的学习。

4.组合进入

教师在循序渐进中把组合其余的辅助动作,用形象的方式交给孩子。

教学提示

1.表演时注意孩子的面部表情,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用自我的笑脸比作可爱的大苹果。

2.家长参与的动作可不作为固定动作,目的在于参与,和孩子一齐融入歌的海洋、舞的世界,这有助于对孩子兴趣的培养。

组合情景描述

圆圆的小脸像什么?像不像宝宝最爱吃的大苹果。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快来亲亲这个“大苹果”。小朋友们,咱们比比谁的“大苹果”最漂亮,让妈妈快来亲呀亲亲我。

精选舞蹈教案(推荐)篇6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习,坚持不懈。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习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这节课我以各式各样的绝活图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绝招”,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本课“阅读提示”自学。首先,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孩子们都比了哪些绝招。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习。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小伙伴们两次比赛的绝招,然后让他们去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绝招的句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找到描写绝招的句子,如:“三胖挺着大肚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我顺势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部分小朋友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有小朋友抓住了三胖表演绝招时的动作“挺、鼓、瞪、憋”,但我没有深层次地引导,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当时告诉他们在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的话,我想孩子们的习作水平会有所提高。

在重点理解小柱子绝招时,虽然孩子们通过奶奶的话体会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但我对绝招的有用性只是一笔带过,如果当时我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要练有用的绝招?哪些绝招没用?哪些有用?让学生明白要练最有用的绝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第三次比赛绝招的情景,到下课我才记起阅读提示语中让孩子们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如果能把想象第三次比赛的情景换成想象小柱子练绝招时的情景,就紧扣主题了。

自己上完这堂课,没发现任何的亮点,甚至有重新上一次的念头,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我要更加周到到思考,更加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哪怕他只是一篇略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