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小雨和小草》教案及反思评价(精选4篇)
中班语言《小雨和小草》教案及反思评价篇1
活动目标
乐于倾听同伴的猜测和想法。
初步掌握歌曲的演唱,尝试用轻快的声音表现歌曲轻松、愉快的情感。
敢于大胆猜测哪里是小雨点的家,并积极地验证答案,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熟悉歌词和旋律。
活动过程
1、提出游戏情境
故事:一群青蛙正在池塘里玩耍,突然天上轰隆隆想起打雷的声音,接着许多小雨点从天上跳了下来!青蛙们好奇的问:“你们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不害怕吗?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雨点害怕吗?听听歌曲是怎么说的吧!(范唱)
2、尝试用轻快的声音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1)在5次范唱和层层探索中学习倾听歌曲
①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T:小雨点害怕吗?他们不但不害怕,跳进池塘以后还笑哈哈!一一小雨点不害怕,跳进池塘笑哈哈。青蛙们看见了讣雨点问了它一个什么问题?(范唱2)
T:青蛙在问小雨点什么?~一青蛙问它住在哪,哪里才是你家?
②用简单动作感知歌曲内容
T:小雨点来喽,你们看小雨点和我一起唱歌还跳舞呢(范唱3)
T:小雨点唱歌的时候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小雨点开心地唱歌吧!教师引领幼儿进行一一歌曲+动作(范唱4+5)
(2)在猜测小雨点的家在哪里的喜悦中完整歌唱
①玩“点名点将”游戏,通过翻图片找寻答案的方式,不断激发幼儿学唱歌的兴趣。
T:“原来青蛙问小雨点的家住在哪?”可小雨点说:“我们来玩一个猜谜游戏吧!”
(请几名幼儿回答)“它把答案就藏在了荷叶里,荷叶里是什么呢?我好像想去翻看,你们想不想去翻翻看?”
T:“大家都想去看一看荷叶里面藏着的东西,我们要选一个小朋友。怎么选呢?我们来玩点名点将的游戏,唱歌结束时,杨老师摸到头的小朋友,就可以去翻翻看。我们来试一试。现在请你们来唱歌,我来做“点名点将”的人。”
T:“幸运的人就是他!你有机会去选一片荷叶,翻翻看后面是什么。
②完整游戏,教师点数,选出来后帮助被选的幼儿上去翻。
请幼儿说一说,荷叶里是什么?”“你觉得它是不是小雨点的家?…‘有没有谁有不同意见?”“为什么?”“都认为是?”“都认为不是?…‘有没有觉得它有可能是小雨点的家?”(不是or可能是or是?教师提供标记进行记录)
③请翻荷叶的小朋友当点数的人,教师帮助其一起点数(猜测、验证同前)
④同2
⑤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点数,游戏3遍
⑥教师帮助幼儿根据记录表梳理大家的推测
⑦验证:“到底哪里才是小雨点的家呢?…‘到底它从哪里来,哪个是正确的答案呢?我们还要教请教请教小雨点,小雨点来啦!”
(大图)原来的我们,不是小雨滴,只是地面上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我们飞上了天空,和好多伙伴在一起,变成了漂亮的云朵,所以,云朵才是我们的家。可是等到我们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我们的家不住下了,于是,就变成了小雨点落了下来。
T:看来,天上云朵才是小雨点的家。师唱“天上云朵就是我的家”。
⑧根据幼儿的回答,再结合“天上云朵就是我的家”,对歌曲和幼儿的想象进行反馈。
3、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1)替换歌词,完整演唱。
(2)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回顾:你有没有唱到哪句话比较困难的?有需要帮助的吗?
(3)面向客人老师唱歌。
演唱动作建议
1-2小节,用双手表现小雨点的样子,随歌曲左右
3-4小节,双手食指尖冲向脸庞做笑哈哈动作
5-6小节,左右叉腰,右手在耳边画圈做思考的动作
7-8小节,双手自然打开,随歌曲左右
唱游玩法建议
玩猜谜游戏。围坐成一个圈,先由老师当“点名点将”的人,能跟着音乐轮着一个摸过一个小朋友的头,到唱歌结束时,老师摸到头的小朋友,就可以去翻荷叶看看后面是什么,看看荷叶里的图片是不是小雨点的家。
游戏刚开始由老师示范,当游戏进行2遍后,请翻荷叶的小朋友当“点名点将”的人继续游戏。
中班语言《小雨和小草》教案及反思评价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同伴间的亲密关系,知道春天的小雨对小草的生长有重要作用。
2、能用动作表现儿歌中的小雨和小草的形象。
3、欣赏儿歌优美的旋律,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雨音频、PPT
2、经验准备:提前请幼儿观察春雨飘落到草地的情景。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朗诵并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难点:理解小雨和小草的关系。
活动过程:
1、音频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1)播放小雨的声音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春天的小雨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雨是怎样落下的?”
(2)出示春雨飘落到草地的视频。
师:“下雨时,小草是什么样的呢?”
2、完整欣赏儿歌。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儿歌,我们听听看,小雨和小草他们都发生了什么?”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并用身体表现小雨和小草的动态摇摆)
师:“哦,原来小雨和小草,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呀,他们亲了亲,还抱了抱呢。”
3、分句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师:“儿歌中小雨是怎么亲一亲小草的?小草是怎么抱一抱小雨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雨飘落到小草上的情景)
师:“为什么小草要对小雨说‘小雨小雨你真好’”?(引导幼儿理解春天的小雨给植物生长带来的好处)
4、带领幼儿有感情的表演儿歌。
师:“小朋友们,老师来考考你们。你们觉得小雨慢慢地飘、小草轻轻地摇该怎么表现呢?”小朋友们可以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想一想。(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上来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们做的动作吗?那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吧,一起亲一亲、抱一抱,来表达我们的亲密和友好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绘画表现儿歌内容。
以上是中班语言《小雨和小草》教案及反思评价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中班语言《小雨和小草》教案及反思评价篇3
设计意图根据幼儿园“快乐成长课程”中班春暖花开的这一主题,让幼儿乐意用各种感官感知春季的气候特点,特设计了《雨点叮叮咚》活动,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大雨和小雨,并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来描述大雨和小雨,让幼儿了解春天的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好处,知道下雨时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活动目标
1、幼儿用各种感官感受大雨和小雨,并用不同的声音、动作来描述大雨和小雨,在游戏中学习儿歌。
2、让幼儿了解春天的雨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好处,知道下雨时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下雨的胶片,幼儿用书,三角铁、鼓,视频投影仪,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小小雨点》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幼儿模仿,进入活动室后,音乐停,幼儿就地围成半圆坐下。
1、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我现在请你们和我一起边听歌曲边做动作。
2、向幼儿提出要求:那我们站成两队,当我们走进活动室后音乐一停,请你们坐成半圆,我相信你们会坐的很好的。
3、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
二、请幼儿猜谜,引出课题:
1、我知道小朋友们都是最棒的!最聪明的!我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猜一猜?
2、“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雨)
三、出示课件,让幼儿看雨,播放下雨的声音。
1、你们太棒了。看!老师这下雨了。播放课件。
2、慢慢抽动胶片,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大雨和小雨。
四、引导幼儿讨论大雨点、小雨点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1、下雨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雨点,还可以(听到什么?)在耳边作动作。
2、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一样吗?你们来说一说。可以用一些什么词来说大雨和小雨呢?
3、老师这里有几种乐器,你们听一听什么像大雨的声音,什么像小雨的声音?小雨点:叮叮叮(敲三角铁)大雨点咚咚咚(敲鼓)
五、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带领幼儿边做游戏《大雨和小雨》,边念儿歌《雨打小伞》。
小朋友,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呢?
“小雨”——手指互相敲击,”大雨”——大力鼓掌
“小雨”——两手轮拍大腿,”大雨”——跺脚
六、引导幼儿说出春天的雨对人们、对大自然的好处
1、看,下雨了小朋友可以在雨里手抓雨滴,脚踩水,多好玩,老师知道你们和电视里的小朋友一样都很喜欢下雨,那你们知道还有谁喜欢下雨呢?
2、引导幼儿回忆开始听的歌曲,讲述。
下雨了,花儿乐的张嘴巴,鱼儿乐的摇尾巴,苗儿乐的向上拔。它们为什么高兴呀?(幼儿想一想讲述)
因为花儿、雨儿、苗儿生长都离不开水,下雨会给他们充足的水分,就象小朋友口渴了要喝水一样。
“看,上面有什么?下雨了,小朋友都打着伞,小动物们呢?”
七、放视频投影仪,让幼儿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电视里下雨时小动物在干什么?让幼儿讲述淋雨的害处,学会如何保护身体。
八、课后延伸:
放《小小雨点》的音乐,幼儿随着音乐跟老师到小兔家做客。
1、看,老师这有一把伞,你们告诉我伞像什么?(蘑菇),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它就住在像伞一样的蘑菇房子里,现在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到小兔家去吧。
2、音乐响起,幼儿和老师边做动作边出活动室。
中班语言《小雨和小草》教案及反思评价篇4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小雨点》这篇散文句式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富有节奏感,易于幼儿学习。作品描绘了小朋友十分喜欢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点”,形象鲜明,富有童趣,犹如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雨中欢快地嬉戏。作品中的排比句,既易于幼儿理解,又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根据句式仿编散文。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雨点的活泼有趣,体验表演散文的快乐。
2、积极观察,并能清楚完整的表达散文内容。
3、理解散文内容,尝试用散文中“小雨点跳到……哎呀呀,小雨点把……当成了滑梯”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1、利用下雨的动态画面,创设“动态感知”情境。
2、利用屋顶、雨点、树叶、雨伞的图片,创设“图片想象”情境。
3、利用课件、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创设“示范朗诵”情境。
4、利用大树、房子、雨伞、手偶,创设“快乐表演”情境。
5、利用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图片(小草、花瓣、石头、大门、玻璃),创设“即兴仿编”情境。
活动重点:
理解散文,表演散文,尝试用散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
活动难点:
根据“小雨点跳到……哎呀呀,小雨点把……当成了滑梯”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情境创设一:利用“动态感知”情境,引起幼儿生活联想,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下雨的时候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情境创设二:利用“图片想象”情境,发散幼儿思维。
师:想一想,小雨点会落到哪些地方?
情境创设三:利用“示范朗诵”情境,感受散文的优美。
师:1、小雨点先跳到哪里了?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
2、小雨点又到哪里了?为什么小雨点把屋顶、树叶、雨伞都当成了滑梯呢?
情境创设四:通过“快乐表演”情境,巩固幼儿对散文的记忆。
师:1、今天老师还准备了很多小雨点的手偶,小朋友觉得小雨点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眯着眼睛笑)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高兴、很兴奋、很欢喜)
2、小朋友在朗诵表演的时候语速、表情和动作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结合小雨点调皮可爱的形象,在语速方面应该稍快一些,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表情方面要笑起来,让人感觉到小雨点落下来的兴奋;动作要大方、夸张、优美,让大家喜欢看我们的表演。
情境创设五:通过“即兴仿编”情境,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散文结构的理解。
“小雨点跳到屋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跳到树叶上,哎呀呀,把树叶当成了滑梯;跳到雨伞上,哎呀呀,把雨伞当成了滑梯。”
师:这三句话的结构一样,放在一起特别好听,我们来编的时候也要一口气说出这么好听的三句话。
活动延伸
自制散文小图书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