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例(3篇)

时间: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干预;体会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的活产新生儿,体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0――2013年,收治患儿113例,其中男孩77例,女孩36例。年龄5天-28天患儿均符合诊断标准。

1.2方法病室环境:早产儿应与足月早产儿的护理儿分开护理,室内温度保持24-26℃,晨间温度27-28℃,湿度55-65%。

1.2.1保暖体重∠2000g置于辐射台或婴儿培养箱,体重>2000g,可用暖水袋,水温为50-70℃用毛巾包裹后放置婴儿两侧和足下,应注意防止烫伤,护理时尽可能在暖箱中或暖床上进行,集中各项护理操作,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以免造成体温降低,每日早产儿体温稳定在36-37℃,温差

1.2.2喂养生后2-4小时喂糖水,6-8小时喂奶。直接母乳、奶瓶或滴管或胃管喂养维生素矿物质,肌注维生素k11mg/d,连续3天,预防出血症,2周后开始补充维生素D1000IU/d,4周后补充铁剂。维生素A、C、E。

1.2.3预防感染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更换

1.2.4维持有效呼吸,弹足低托背,氧气吸入

1.2.5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异常表现报告医生。

2结果

113例早产儿患儿均治愈出院。

3结论

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缺氧肺出血,呼吸衰竭。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缺少棕色脂肪组织,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表皮薄易散热,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出生时极易受感染,散热多易发生硬肿症。早产儿大脑毛细血管非常脆弱,缺氧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早产儿吞咽反射差,容易发生呛乳而致乳汁吸入,胃容量小,易溢乳。窒息后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炎,乳汁渗透压不可超过460mmol/L。早产儿生长发育快,1周岁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5-7倍,主要与新生儿所特有的解生理特点有关,由于早产儿皮肤粘膜柔嫩且薄,血管丰富,似一个的大创面,容易破损感染,未愈合的脐带又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当受到细菌感染时,屏障机能弱,淋巴结内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而发展成血症。另外母亲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或羊膜腔感染,可通过胎盘血液循环传给胎儿。分娩过程中如有羊膜早破、产程过长,污染羊水及产道感染,或有窒息如吸入羊水、胎便等,其次助产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因急产未按无菌操作原接生均可导致早产儿感染,产前、和产后感染血症发生较早一般产后3天内发病,产后感染在出生3-5天以后,由于医院护理用具消毒不严或工作人员带菌亦可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泌尿道传给早产儿疾病,护士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减少各器官的损害。患儿身心得到全面的护理,及时抢救,制定护理计划,使之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7-279.

[3]洪黛玲,主编.儿科护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26-227.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篇2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0例,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干预组早产儿在体重增加上显著早于对照组,且腹胀、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

结论:通过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肠胃功能,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44-01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KG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的肠胃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各种消化酶供应不足,容易出现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症状,这对早产儿的身体及智力的发育将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0例,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共50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胎龄

1.2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①患儿出生后连续3d摄入奶量不增加或减少。②呕吐次数达3次/d或以上。③胃内潴留量24h内超过前次喂奶量的25%。④有明显腹胀(24h内腹围增加1.5cm以上)。⑤胃内容物呈咖啡样,大便隐血呈阳性表现。早产儿出生后出现上述任何一项症状均视为喂养不耐受。

1.3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多潘立酮片囗服给药,剂量0.3mg/kg/次,每天3~4次.同时给予鼻胃管喂养,喂养奶浓度由稀至稠、由少至多,待患儿恢复吸允能力后口饲喂养。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1喂养指导:早期进行微量喂养,经口喂养早产儿选择奶嘴孔以倒置奶液能滴出最为适宜。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自患儿出生后8-24h内给予喂养,初次量1-2ml/次,体重在1000g-1500g,每隔1-1.5h1次;1500-2000g,每隔2h1次;2000g以上的,每隔3h1次,并根据早产儿体重和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每次增加1-2ml,直至20-30ml。奶的浓度据患儿消化情况从1∶1逐渐过度到2∶1、3∶1直至全奶。

1.3.2非营养吸吮:吸吮动作可促进早产儿胃肠系统的分泌功能。林名勤等[2]研究表明,对早产儿利用胃管进行喂养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早产儿胃泌素胰岛素的分泌,对胃肠道的发育、生长、功能的完善及喂养耐受性的提高均具有良好效果。

1.3.3腹部按摩:按摩时,护理人员须先温暖双手,右手放在患儿下腹部,全掌接触患儿皮肤,沿顺时针方向由右腹轻推向左腹,再逐渐转向右腹,在右下腹终止,左手沿右手方向依次按摩。每次按摩时间5-6min,3-4次/d,应缓慢进行,力度以患儿皮肤出现皱纹为宜。

1.3.4回流灌肠:每天清晨用温生理盐水(30-40℃)约10-15ml清洁灌肠,每12小时1次,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保留10min,顺时针轻揉腹部,直至排出胎便。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早产儿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和体重开始增加时间。

1.5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干预组患儿体重开始增加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呕吐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

3讨论

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多由胃肠道功能不完善引起,临床表现有腹胀、呕吐、胃潴留等,胃残留量超过上次喂养的1/3,大便稀薄,且潜血实验呈阳性。早产儿由于怀孕时间短,胃肠消化吸吮功能不成熟,吞咽和吸吮协调能力差,易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同时胎龄也较小,一般早产儿有效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在33-36周左右才基本完善,而36周以下的早产儿一般无有效的吞咽和吸吮能力,加上体重较轻,免疫系统差,也是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早期的微量喂养,刺激了胃肠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功能完善,提高胃排空率,减少了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G细胞释放GAS,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非营养性吸吮能更快地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体重增加加快;腹部抚触促进了早产儿喂食量的消化,减少胃残余量及反流,进而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由此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在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等喂养不难受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总之,早期护理干预能提高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对提高早产儿成活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早产儿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舒适护理;早产儿;感染;温湿度;;喂养

对于医院的早产儿来说,相比于普通的新生儿,其在发育方面更为落后,生活能力不强,尤其在脱离母体之后,其各项生理功能都在调整期之中。而早产儿面对的生存环境和宫内又存在着较大差异。基于此,本文以某院收治的若干例早产儿的舒适护理为例进行了探讨。

1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了某院2014年6月~12月收治的123例早产儿,其中男婴65例,女婴58例,其中胎龄为29+3~37w,平均为33.5w,平均出生体重为2.3kg。该医院将所有的早产儿都专门安排了新生儿病房,并对他们实行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相结合的措施,护理之后所有早产儿的体重均有了明显的增加。

2护理

2.1病房环境护理在病房环境护理中,主要从合理调整温湿度、光线、噪音等方面入手。

2.1.1在调整温湿度方面,最好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而将湿度控制在50%左右,同时结合早产儿的体重、胎龄等客观条件对暖箱的温湿度进行合理调节,以做好早产儿的保暖工作。这是因为早产生的体温调节中枢普遍发育不成熟,而且皮下脂肪也比较少[1],不能产生足够供应体表面积的热量,同时热量又散失比较快,导致环境温度是早产儿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因此,保温箱要保持恒温状态,最好能对其体温做1次/h测量。如果体温维持在36.5℃的时候,可以每隔4h测量1次,如果早产儿需要更换尿布,操作务必要快。同时,要确保对保暖箱进行1次/d消毒和更换蒸馏水,保暖箱还要每周进行更换。

2.1.2由于早产儿如果受到了光纤的刺激,会使得其睡眠减少,甚至会增加他们患上视网膜病的几率。同时,可以对早产儿采用周期性的光照。可以在晚上8点便对保暖箱加盖光罩,有利于生长发育和疾病的恢复,帮助树立起正常的睡眠周期。

2.1.3还要减少噪声对早产儿的刺激,临床研究发现,早产儿在受到噪声刺激后,可以产生多种副反应,比如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颅内压增高、血压增高、窒息,还可带来长期的后遗症,如听力缺失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因此,在开启和关闭暖箱门时要轻轻地进行,避免其他物体撞击保暖箱。

2.2调整、避免变形在保暖箱之中,比较适合使用小包为早产儿包裹,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同时方便护理人员为其进行的调整。要特别注意,当将早产儿调整为俯卧位时,要严格检查口鼻之处,防止呼吸受到影响。临床发现,科学合理地调整,可以有效防止早产儿未来头型和耳廓的变形。采取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潮气量及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对改善早产儿呼吸及肺功能有很大作用[2]。再者,在调整过程中,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胃排空,防止食道反流,从而有效避免新生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2.3心理舒适护理在早产儿的护理中采用心理舒适护理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时,尽量减少护理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的肢体捆绑,而应该给予肢体支持。护理过程中抚摸早产儿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应激性,以及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并能够有效促进消化功能。早产婴儿在舒适的抚摸下,也会减少哭闹,显著改善睡眠,降低婴儿黄疸指数和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以避免出现"皮肤饥饿现象"。

2.4早产儿喂养病情允许情况下早产儿应予早期、适量喂养,以刺激肠蠕动和胃肠激素分泌,减轻黄疸症状或缩短其持续时间,减少坏死性小肠炎发生等。在早产儿的喂养中,母乳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母乳才考虑使用配方奶,如果早产儿具有吸吮能力,可以在出生后的5h左右喂哺2~3次的葡萄糖水,当其耐受后才开始开奶。但是,在进行鼻饲喂养之前,都要注意奶液温度并从胃管回抽以了解胃排空情况,以在此基础上对喂奶量进行确定。喂奶后取右侧卧位,抬高床头30°,根据体重决定每次喂奶量及间隔时间,并每日检测体重,理想体重将是每日增加10~15g。

2.4感染预防早产儿一般情况下抵抗力都不强,免疫力低下,由于其来自母体的IgG是比较少的,首先,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之前,要严格在遵守相关的消毒隔离制度之下,做到空气消毒、更衣、换鞋、洗手等,对于具有感染性的患者切忌进入。在早产儿每次大便之后,都要使用温水进行臀部的清洗,以防止出现尿布疹等疾病。同时,对于早产儿使用的乳具要严格消毒,而且对于室内每日至少保证通风2次和紫外线消毒2次,并且定期对奶嘴、物表、空气等等各种相关因素进行监测,从而保证各项指标都处于正常水平之上[3,4]。

3讨论

该院通过对这123例早产儿进行了舒适护理,显著提升了早产儿的护理质量。通过舒适护理之后,早产儿的病房环境得到了改善,不仅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其在医院发生感染的几率,从而使得早产儿在精神、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取得了该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敏,闫玲,董英,等.舒适护理在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7,01:21-22.

[2]陈玉仁,蔡庆红.胃肠道舒适护理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J].中国实用医药,2013,21: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