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康复方法(6篇)
颈椎病的康复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b)-124-02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治疗8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全科医生及护士的帮助下,均进行了保守疗法,通过科学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医院经CT、MRI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8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4例;颈肩痛16例,伴左上肢麻痹39例,伴右上肢麻痹18例,伴双上肢麻痹16例;男性48例,女41例,年龄28~70岁,平均51岁,病程1~34个月,平均病程6个月。以上病例均无明显外伤史。
1.2治疗方法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结合颈椎牵引、按摩等物理治疗同时配合脱水、活血药物治疗。
缓解期在家里实行牵引治疗和康复锻炼。颈椎牵引通过调节和恢复颈椎生物力学的平衡,拉大狭窄的椎间隙和椎间孔,减低椎间盘内压,使纤维组织复位,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得以缓解。
1.3疗效标准
优:临床症状完全改善,跟踪半年以上未复发。好转:偶有颈肩痛或伴上肢麻痹,发作时间短,经1~3次治疗可愈。差:治疗无效。
1.4护理
1.4.1心理护理颈椎病病程较长,急性期时颈肩痛向上肢及手部放射疼痛剧烈,尖锐如刀割,坐卧不安,可持续3~4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患者害怕瘫痪,时间久多产生烦躁甚至绝望心理,社区护士应该加强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耐心解释,予心理安慰,讲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使其安心治疗,减少恐惧和消极的心理。
1.4.2牵引护理牵引包括枕颌布带牵引和牵引机牵引两种方式,患者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多选择在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电动牵引机牵引治疗,当疼痛缓解后很多患者由于时间、经济状况、行动不便等因素会放弃连续治疗,社区医护人员为使治疗连续,采取家访方式,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家庭颈椎牵引。
枕颌布带牵引因为方便和经济多被社区患者选用,牵引有坐位和卧位两种,以卧式枕颌布带牵引为主,方法是患者睡在床尾,在床尾床栏上安装与平直的双向滑轮两个,通过颌布带牵引负重牵拉颈椎,卧位牵引牵引量为5~20kg,好处是既可减少痛苦和疲劳感,又可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坐位牵引多为年龄较轻患者选用,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在门楣平行安装两个滑轮,间距为50cm,通过牵引绳,一端固定枕颌布带,另一端负重,牵引角度根据增生部位和生理曲度情况,选择1°~30°,牵引重量男性从6kg开始,逐渐增加到10kg,最大为15kg;女性从5kg开始,逐渐增加到9kg。每次牵引20~30min,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1]。
1.4.3颈部功能锻炼疼痛期应限制颈椎活动,以利于神经组织水肿和炎症的吸收,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轻对椎间盘的压迫力,松解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使扭曲的椎动脉伸张,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进行颈部肌力锻炼,双手放在头后枕部,用力使头前屈,同时头颈部发力抗衡前屈力量,维持姿势时间为5~10min,每日5~10次。缓解期指导患者主动加大颈部活动范围练习,在尽量屈曲及旋转处停留数秒后改变方向练习,同时进行颈部肌力锻炼,每日5~10次,持之以恒。注意颈部肌肉锻炼动作不宜过快,不宜在肌紧张时进行[2]。
1.4.4病情记录与观察每位患者都要有健康状况记录表,记录要及时、准确、客观。护士要每周对患者进行1~2次访视,并及时记录病程的进展和变化,分析和总结治疗的成败与经验,为社区医生提出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3]。
1.5健康教育
社区颈椎病患者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当患者颈背部疼痛剧烈时应嘱其卧床休息,疼痛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卧位时护士要指导调整枕头高度,平卧时不能过高,避免颈部过屈。侧卧时不能过低,应与肩宽相同,保持颈椎和胸椎在同一轴线,无侧偏,现市场有颈部保健枕售卖,可指导患者根据自己的肩宽及颈部屈曲幅度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枕。
中医辨证所有颈椎病类型均属瘀血痹证范畴[4],饮食护理可指导进食如:田七煲鸡,丹参炖瘦肉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品,忌食寒凉之品如凉瓜、海带等。
护士要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平台加强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宣教工作,改正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是注意平时低头阅读或劳动的姿势改变,不宜固定一个姿势时间过长,以0.5h以内为宜,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寒风或空调直接吹袭颈部。
2结果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见表1。在89例患者中笔者发现以牵引为主要手段治疗颈椎病,特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同时颈部的功能锻炼是防治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3讨论
随着知识普及化及电脑运用增多,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化和年轻化,由于颈椎病治疗的病程长,很多患者选择社区治疗护理,事实证明通过社区护士在患者牵引治疗中实施细致的护理,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将功能锻炼落实,可以缓解患者由于颈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减少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翔,袁有凤,徐永先.颈椎病牵引角度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2):33-34.
[2]湛琅,蒙小燕,卢珠倩.康复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1):3-4.
[3]吴莹,顾群,李晓蕾,等.颈椎病社区康复的研究[J].中国矫形杂志,2005,13(9):717-718.
颈椎病的康复方法篇2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长途司机及会计、文员等经常应用电脑的工作者当中,颈椎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对患者的工作及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颈椎病当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吉林省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于2012年01月~2013年10月应用颈椎牵引、按摩、功能锻炼家庭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01月~201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康复医学诊断规范》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以颈椎X线片或颈椎CT检查为依据,根据X线片显示如下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病变:颈椎曲度变直,后突成角;钩突骨质增生;椎体裂隙征;椎间小关节面模糊、中断;椎间隙狭窄等情况并且结合临床表现、体征进行诊断。70例患者中男患39例,女患31例;患者年龄:26~69岁,病程1个月~12年。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臂、手指麻木,颈部及一侧肩痛。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颈椎病健康宣教,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劳动时注意颈部的姿势,勿长时间低头或使颈部处于某一固定姿势,注意避免颈部着凉,选择合适的枕头,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预防感冒等。伴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颈椎牵引:采用仪器牵引或枕颌布袋牵引,牵引时患者取坐位,使患者头部稍前倾15~20度为适宜,牵引重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首次可从3kg开始,再逐渐增加牵引重量,每天牵引重量增加1~2kg为宜,但最大牵引力不超过患者体重的1/6或16kg,当牵引重量增加到患者感到牵引后症状减轻时作为维持牵引量,间歇牵引,牵引1次/d,15min/次,10次为1个疗程。
推拿按摩:根据我们的经验,依据患者不同具体手法如下。
患者取坐位时手法:术者用拇指分别在颈部斜方肌上段轻轻拨揉约5min左右,以小鱼际滚肩、背部,掌根揉,多指捏拿肩井部位,双拇指点按风池、天宗,指拨和掌揉,约15min;随之术者再用拇指重点拨揉项韧带,点压椎旁的痛点,使之达到酸麻胀痛为宜;术者再在患者背后,夹住患者耳后枕部两侧进行牵引拔伸手法,同时旋转头颈部约30s;如痛点在左侧,术者将右手置于患者头顶,用左手拇指在病椎棘突旁左侧痛点,轻轻顶向键侧,同时让患者缓慢地大幅度旋转头部[2]。
患者俯卧时手法:术者在颈根部,肩胛骨内侧,棘椎两旁,行双掌分推数遍,然后小鱼际滚、掌根揉约5~10min。
患者仰卧时手法:术者一手扶于患者下颏,另一手托起枕部,再次缓缓拔伸,并向一侧旋转,可听到或感到小关节松解的音响,然后两手换反向操作,再做头颈部揉法以使患者放松。以上推拿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
功能锻炼:进行健颈操、自我按摩、颈项肌长收缩等颈部功能锻炼,10min/次,功能锻炼3次/d,10d为一疗程。
1.3疗效评价临床疗效分4级评价。痊愈:患者原有的症状完全消失,随访1年内症状无复发;显效:患者原有的症状明显减轻,能进行正常工作、学习,或治疗后原有症状消失但随访有复发,经再次治疗仍能恢复者;好转:患者经治疗后原有症状较治疗前虽有所缓解,但对正常工作或学习仍有影响;无效:治疗后原有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而加重者。以痊愈+显效+有效3者之和统计总有效率。
2结果
2疗程后疗效:痊愈41例,痊愈率为58.57%,显效18例,显效率为25.71%,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
3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颈椎牵引是各型颈椎病康复疗法的首选方法之一,由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椎体钩突和小关节骨质增生,使椎间隙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产生颈肩疼痛及放射痛、麻木等症状,故而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措施。
牵引可使颈部肌肉痉挛解除,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而起到缓解疼痛、舒筋活络和减轻麻木症状,并尽可能的恢复患者运动功能。
推拿按摩手法是祖国医学治疗颈椎病的有效外治法,通过手法推拿按摩使颈背部紧张的肌肉放松,解除颈椎软组织的痉挛、粘连,达到舒筋活络的目的,从而消除项背疼痛及上肢窜痛、麻木等症状[3]。
本组研究中,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功能锻炼家庭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使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1.43%,由此可见,采用家庭综合疗法康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有利于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治疗费用较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医政司.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上).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09315.
颈椎病的康复方法篇3
前不久,由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承办的“第一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暨优秀论文评选”在北京正式召开。会上,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正式发表了我国首个《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为我国广大医师规范化治疗颈椎病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的自律和维权提供了可靠依据。
会后,记者就一些颈椎病的常见问题采访了与会的几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委员会主任委员娄思权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副院长刘晓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刘忠军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孙宇教授。
娄思权教授、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脊柱外科和关节外科的临床和研究,对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在关节外科方面,对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尤其是在人工关节置换技术方面有较高的水平,对骨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也有一定的成就。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副主任委员等职。
孙宇副教授、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颈椎退行性疾患――颈椎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尤其是颈椎病的病因学和外科治疗学研究。近年来注重于对以颈性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以及脊髓损伤外科治疗的探索和实验研究。
2005年主持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应用微创技术治疗颈椎疾病及其相关研究。参与编译3本骨科专著,30篇。
刘忠军教授、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脊柱创伤、退变、畸形及肿瘤的临床诊治与实验研究,尤以颈、胸、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为专长。主要研究的课题: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与研究;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脊髓损伤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目前承担的部级和部门级科研项目及发展方向:颈椎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研究;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颈椎病;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与研究――疑难重症攻关;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脊柱损伤的干细胞移植治疗;卫生部科教专项基金一项。
刘晓光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脊柱退行性骨病、肿瘤、外伤、微创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CT检测下经皮穿刺寰枢椎侧块关节植骨融合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肿瘤和颈椎椎管内病变穿刺活检为国内外首创;在国内率先开展椎间盘病的射频治疗、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颈椎病的经皮内镜下手术。完成脊柱外科的多类疑难手术,完成脊柱肿瘤穿刺活检400余例,准确率达95.4%,国内外领先。
目前承担的部级和部门级科研项目及发展方向:承担科技部重点学科题基金、北京大学“985”脊柱研究重点课题基金“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颈椎疾患”。
记者:资料显示,颈椎病目前有年龄不断年轻化的趋势,孙教授您怎么看这种情况?您觉得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孙宇:颈椎病是一个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在逐渐增高,据各种统计发病率最高可以达到17.6,男性为主。其中以40岁以上的人偏多,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不断进展,人们低头的工作方式不断的增加,特别是电脑、空调的广泛使用,使人们屈颈不断的增加,造成了颈椎病患病率不断的提升。
一方面是因为有关颈椎病知识的普及,使得过去未诊断出的患者得到了正确的诊断,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从事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而又缺乏对颈椎的日常保护和锻炼,我们的颈椎越来越脆弱,退变加速,到了中老年就易患颈椎病。而且,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呈越来越提前的趋势。
颈椎病是多病的一种根源,颈椎的蜕变过程是一个长期和缓慢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就颈椎病来讲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使我们的人民有健康的生活,因此也使得我们的颈椎病的发病年龄日益提前的状况对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提出要求。同时我们也有更高的任务就是积极的宣传健康普及的知识,来预防颈椎病。
我们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在颈椎病的预防和康复上面的一些进展。
记者:刘忠军教授,您刚才谈到一点说黄种人比国外的人发病率要高,这个是为什么呢?
刘忠军:首先说我们黄种人得这个病多,从我们研究的情况来看,从我们西医研究的情况来看,黄种人血管发育和白种人不太一样,就是我们黄种人普遍颈椎管发育狭窄,造成我们颈椎病本身的病变,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老化性病变,像骨质增生这些都是。如果一个宽大的椎管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的话不会有什么影响,而我们黄种人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就会出现颈椎病,这可能是我们黄种人出现颈椎病的一个主要因素,不排除还有其他因素。
记者:我国颈椎病的治疗现状如何?达到国际水平了吗?
刘忠军:我国是颈椎病的高发地区,开展颈椎病的治疗工作较早,经过几代医务工作者的努力,目前我国的颈椎病治疗水平,特别是所开展的手术治疗水平是国际一流的,但是早期预防和康复治疗的工作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未来有很好的前景。
记者:颈椎病多发生于哪些人群?
刘忠军:一般来说,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以40~60岁多见,我国东北和华北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长江以南地区。长期伏案工作人群的发病率是非低头工作人群的4~6倍,且发病年龄更早,甚至有学生阶段发病的病例。颈椎病脊髓型发病原因中,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因素,所以有家族遗传倾向。另外早期的颈部外伤会增加日后患颈椎病的机会。
记者:颈椎病有哪几种?具体来说,颈椎病的发病特征是怎样的?
刘晓光: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分为:颈型(又称软组织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压迫型)。如果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至于颈椎病的具体发病特征,我们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这一本书上都有详细的介绍。像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颈项强直、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做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2.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加重。
3.临床检查:急性期颈椎活动绝对受限,颈椎各方向活动范围近于零度。颈椎旁肌、胸1~胸7椎旁或斜方肌、胸锁肌有压痛,冈上肌、冈下肌也可有压痛。如有继发性前斜角肌痉挛,可在胸锁肌内侧,相当于颈3~颈6横突水平,扪到痉挛的肌肉,稍用力压迫,即可出现肩、臂、手放射性疼痛。
记者:颈椎病能根治吗?目前国内有哪些治疗颈椎病的好的方法?做手术安全吗?手术的疗效怎样?做完手术还会复发吗?
娄思权:只要合理治疗,多数颈椎病患者可以根治。首先要做好诊断和分型,然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治疗都是很安全的。但是,颈椎病手术目前在我国还是相对复杂的手术,需要手术医生和相应科室的良好配合,手术患者的总体优良率超过85%,复发率不超过5%。
颈椎病的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之分。大部分颈椎病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优良,仅一小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而需要手术治疗。目前报道90%~95%的颈椎病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或缓解。非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是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康复治疗等综合疗法,中医药治疗手段结合西药消炎镇痛、扩张血管、利尿脱水、营养神经等类药物。
手术治疗主要是解除由于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或韧带钙化所致的对脊髓或血管的严重压迫,以及重建颈椎的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日益加重者应当积极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现了肌肉运动障碍者;保守治疗无效或疗效不巩固、反复发作的其他各型颈椎病,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必须严格掌握微创治疗(髓核溶解、经皮切吸、PLDD、射频消融等)的适应证。
记者:颈椎病的微创治疗有哪些常见的方法?微创治疗的适应症是哪些?微创治疗会成为颈椎病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吗?
刘晓光:微创治疗是近年所有学科共同的一个研究方向,颈椎病也不例外,但是颈部的神经血管结构复杂,开展微创治疗的难度很大,虽然有了一些前期的探索,包括前路椎间盘的激光气化、射频消融、椎间盘髓核摘除等,但是总的看适应症较窄,不适合大多数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但是微创治疗肯定是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
记者:那么另一种新术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呢?您能给介绍一下吗?
刘晓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历史只有7年,我国开展这一术式只有3年多,它为我们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提供了另一种手段,即采用非融合技术,保留病变节段颈椎的运动,在理论上能够减轻因融合而给邻近节段增加的负荷,从而减少相邻阶段再出现病变的可能性。目前此术式神经减压效果与以往的融合术相同,在短期内能够保持椎间的大部分运动,但是要评价一种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劣必须依据长时间观察结果。国内外的临床随访结果已经显示出该项新技术的良好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假体材料昂贵,操作技术相对复杂,仅在国内部分地区和医院应用,随着材料普及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材料和技术成本下降,这项技术将在国内逐渐普及。
记者:如何进行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何时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需要住院吗?
孙宇: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应贯穿于整个的治疗过程,康复治疗应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康复治疗关系到颈椎病患者最后的治疗效果。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不仅普通患者不清楚康复治疗的内容,就连骨科的很多手术医生也缺乏对康复治疗的基本认识。目前还没有条件提供足够的床位让颈椎病患者住院治疗,但可喜的是已经有很多康复医师和骨科医师共同合作,在患者的围手术期开展康复治疗,并给这些患者制定出院后的康复方案,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记者:中国有句古话叫“防患于未然”,中国的《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就挑明了“上医治未病”。什么叫防未然、治未病呢?怎样才能做到颈椎病的一级预防以阻止其发生、发展呢?
娄思权:大家都知道预防医学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颈椎病的治疗也是一样。颈椎病是一种退变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级预防的关键是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加强工作中的劳动保护。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促进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一些因素,则有助于防止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与发展。
颈椎病的康复方法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共计86例,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制定的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4]:患者症状包括颈痛和颈项僵硬,经颈椎X线或MRI及体格检查后确诊为颈型颈椎病患者;排除①其他型颈椎病;②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③非因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者;④合并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恶性肿瘤、严重外伤、心肌梗死、脑卒中后遗症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上述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级分布见表1,一般情况(包括联系电话的登记)及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刀治疗:患者俯卧,颈椎前屈,确定压痛点,按针刀手术操作四步八法进行针刀治疗[3]。存在棘突偏歪者配合施行针刀医学特有的推弹手法复位。1次/7d1疗程,每次选取3~4个痛点进行治疗,上述痛点交替选择,一般不超过5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推拿三步手法治疗:①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采用按、揉、拿的手法进行颈肩部的肌肉放松治疗,目的是打开颈肩部的穴位;时间约7~10min;②采用弹拨、牵伸、斜板、点穴等手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经止痛治疗;时间约为10~15min;③采用按、揉、拿的手法进行颈肩部的肌肉放松治疗,目的是关闭颈肩部的穴位;时间约8~10min。每2d治疗1次,共持续治疗9次,患者于每次治疗结束后须适当地加强颈椎体操锻炼[5]。
1.3疗效评定方法评定方法:由第三者进行评估测试,分别记录治疗前、后评估测试的相关资料、不良反应和随访调查情况。
1.3.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评定表[6]进行评估。
1.3.2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治疗前、后评定疼痛程度[7];所有患者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7],使用自制评分尺,直尺上标有10cm长直线(以cm为单位),直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极痛无法忍受,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觉移动评分尺上的游标定出某一点以表示其疼痛程度,该点的刻度即为患者疼痛评分。
1.3.3所有患者颈椎病疗效治愈率对比,评定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的详细记录及患者自我感觉;《颈椎病疗效评定的研讨》[8]拟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颈肩部疼痛症状消失,感觉、反射、肌力恢复正常,能正常运动和工作。显效:颈肩部疼痛症状缓解,感觉、反射、肌力有所恢复,运动和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无效:各种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1.3.41个月后电话随访调查患者症状和疗效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定结果经3w的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颈椎病疗效治愈率对比和满意度随访两组患者经3w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愈例数分别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37例,总治愈率分别为55.8%,86.04%;两组患者1个月后疗效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电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呈高发趋势;它的发病与颈椎小关节和颈椎周围肌肉软组织相互平衡密切相关[9-10]。
针刀医学指出颈部椎周软组织的的损伤导致维护关节稳定的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可引起颈椎椎体产生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从而压迫、卡压周围的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临床症状。针刀治疗可以通过解除病变软组织的粘连、挛缩、瘢痕以及堵塞等,解除对颈部神经、血管以及脊髓的刺激或压迫,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状态。同时针刀通过针刺效应,激发体内免疫神经调节因子改善局部循环代谢,消除致炎症致痛物质,从而达到缓解肌紧张、痉挛状态,发挥解痉止痛作用。通过针刀技术对调节脊椎小关节紊乱对颈椎间孔发颈丛神经刺激的炎性反应,促进脊间韧带和肌腱的血液循环,可使椎间孔出脊神经根的粘连获得松解;还可松解椎间组织紧张关系并改善颈椎曲度,恢复椎间韧带和肌腱的弹性,使失稳的椎间关节逐步趋于稳定,变直的生理曲度渐渐纠正。因为颈椎小关节与颈椎椎间韧带和肌腱相互平衡恢复,颈椎椎间孔的大小和位置长期稳定,所以颈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椎疼痛和功能障碍就能够达到相对快速、持久的缓解[3,11]。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刀治疗能迅速解除颈椎小关节紊乱和退变引起颈丛和臂丛神经的炎性刺激,缓解颈椎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关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治疗,使该病的治愈率和再次复发率明显下降,且治疗安全和疗效持久,具有较好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彭宝n,施杞.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医正骨,1997,9(3):55.
[2]TakagiI,EliyasJK,StadlanN.Cervicalspondylosis:anupdateonpathophysiology,clinicalmanifestation,andmanagementstrategies[J].DisMon,2011,57(10):583-591.
[3]朱汉章,权伍成,张秀芬.针刀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针灸,2006,26(5):316-318.
[4]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N].科技日报2010:8.
[5]张纳新.颈部康复操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68-69.
[6]王晓红,丁明甫,何成奇,等.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J].华西医学,2003,18(1):35-36.
[7]MelzackR.TheMcGillpainquestionnaire:majorpropertiesandscoringmethods[J].Pain,1975,1:277-299.
[8]姜宏,施杞.颈椎病疗效评定的研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4):47-50.
[9]姜淑云,房敏,左亚忠,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6,27(3):235-238.
颈椎病的康复方法篇5
关键词颈椎病推拿牵引中药热奄包功能锻炼康复指导
颈椎病为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原因是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颈椎病患者98例,采用推拿、牵引、中药热奄包等治疗方法,并指导功能锻炼,做好康复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8例,男44例,女54例,年龄29~80岁,平均55.3岁。其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颈、肩、背、上肢疼痛和放射痛,伴上肢麻木,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或椎旁有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位置性眩晕试验阳性。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提示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骨桥形成,或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或颈椎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其中神经根型67例,椎动脉型21例,交感神经型10例。住院4~39天,平均13.4天,患者治愈或好转出院。随访0.5~2年,无复发病例。
治疗方法:
⑴推拿治疗:瞩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先用左手按在患者头顶部固定,右手反复拿揉颈部两侧肌肉5分钟,使其充分放松;再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反复点、按、揉风府、风池、天柱、大椎、天宗等穴,每穴2分钟;接着用拨法拨斜方肌,自上而下重点施术5分钟;用法在肩中俞、肩外俞治疗10分钟,以舒筋活络,缓解颈肩部紧张和肌肉痉挛,从而减轻因肌肉紧张、痉挛所致的疼痛和对颈部脊柱的牵拉力;然后由上臂至腕关节做快速搓揉3遍,结合按揉合谷2分钟,行颈部斜扳法以收功;最后令患者仰卧,按揉其足部之颈椎、头部、肩胛骨、胸椎反射区,大约3分钟后结束治疗。治疗1次/日,10次1个疗程。
⑵牵引治疗:器械牵引:瞩患者坐在颈椎牵引机下,颈椎牵引带前后分别固定在下颌及枕部,然后进行牵引,牵引重量10~12kg,牵引时重量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年龄酌情加减,牵引的重量由轻到重,每次牵引时间在20分钟左右;手法牵引:患者端坐,医者立于患者一侧,一手拇指、食指两指分别置于风池穴,另一手掌托住下颌,两手同时向上用力牵引颈椎,力量由轻到重,用力不宜过猛,时间2~4分钟;床边牵引:患者仰卧,颈部置于床边,头部后仰通过头部后仰的重量自身牵引颈椎,一般20~30分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牵引,1次/日,10次1个疗程。
⑶中药热奄包治疗:采用中药方剂:独活、桑寄生、炒续断、当归、红花、桃仁、伸筋草、牛膝、乳香、没药、桂枝、制延胡、透骨草等各50g+蜈蚣3条研碎拌食盐50g+酒、醋各30ml,搅拌均匀后装入布袋内加热至45℃,置于患者颈部及上肢等疼痛部位30分钟,2次/日,10次1个疗程。在热敷时应避免烫伤。
⑷颈部功能锻炼:颈部功能锻炼方法有犀牛望月功、问号功、风字功、米字功、抗衡功、悬吊功等。练功种类的选择,应根据病情从轻到重依次适当选用。练功为站位或坐位,每天练功2~3次,每次1~2个功,每个功可做5~8遍,反复进行,每次练功总时间以8~10分钟为宜。
⑸康复指导:①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应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②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③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打牌等。④避免和减少急性损伤,如避免抬重物、不要紧急刹车等。⑤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风寒吹袭。⑥积极治疗局部感染和其他疾病。⑦改正不良姿势,减少劳损,每低头或仰头1~2小时,需要做颈部活动,以减肌肉紧张度。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治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活动自如;②显效:症状和阳性体征减少2/3以上,基本生活和日常活动无明显障碍;③有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仍需要治疗;④无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果
本组98例患者中,经过上述治疗方法治疗1~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64例,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7.96%。
颈椎病的康复方法篇6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护理治疗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使患者出现头昏,头痛,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1]。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颈椎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和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60例,并积极配合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男68例,女92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3岁,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当睡眠或低头、抬头过久,或颈部转动度大时头目眩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本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1.2治疗方法
1.2.1针灸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均取患侧,平补平泻手法,可配合艾灸,每次30min,每日1次,8-10次为1个疗程。
1.2.2按摩患者取坐位,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1.2.3牵引法[2]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kg,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每日1-2次,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流畅气血,缓解症状,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1.2.4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10d为1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威灵仙6g、川乌、草乌各30g、细辛、羌活、川芎、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各10g、上药加水1500ml,水煎1h取汁500ml,将樟脑、冰片各5g溶于水中备用。将离子导入电热板放入其中,浸泡5min后取出,放于颈部或颈肩处,导入脉冲电流,强度以患者感到微麻能耐受为度。
1.3疗效判定[3]①临床治愈: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有明显改善,能坚持原工作。③有效:主要症状消失,阳性体征及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无明显改善。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及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均无改善。
2护理
2.1加强生活护理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俯卧位不可取,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2心理护理[4]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病程长,反复难愈,如对本病认识不够,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故安排床位时,一般避开门窗,防止风寒,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怡情悦志,安心养病。
2.3饮食护理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身体虚弱,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2.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积极抢救。①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牵引重量从3kg开始,逐渐增加重量,以能耐受为度,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应暂停牵引。②颈部推拿时,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③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以60滴/min左右为宜,并注意保暖,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以减轻疼痛。④注意病人安全,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行走困难者,以及眩晕严重时,应有人陪护,病人入厕时应扶持,防止摔伤。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加强营养,以补益气血,滋养筋骨。
2.5康复出院指导[5-6]①勿用颈部扛抬重物,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②保持颈部良好姿势,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应及时改变头颈,并朝相反方向活动颈部。工作中应定时远视前方,1次/30min,每次1-2min,对于桌椅叨炔恍?髡?应改变桌高或椅高,使之比例协调,减轻颈部劳损。③指导睡眠方法,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应选用较软的圆枕,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不要放在头枕部,使颈生理曲度改变。④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能锻炼。⑤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因为上述疾病也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⑥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结果
治愈74例,显效64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3.8%。
4讨论
采用水煎剂,进行离子导入,并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扩大椎间隙,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离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病变组织修复,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并做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
参考文献
[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2005,17(8):69-71.
[2]邓大学,黄一梅.中医临床护理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9-241.
[3]贺向无,雷正科.自拟葛桂颈椎康治疗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2005,48(8):468-469.
[4]饶建凤.41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2002,12(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