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范文

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范例(3篇)

时间:

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关键词:老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外伤,老年患者大多数骨折前已经存在骨质增生及骨质疏松、老年性骨关节病等各种老年性慢性疾病,加上随年龄的增长,有轻微的外伤便可致骨折发生。骨折可以使老年人的肢体功能低下加重,也可以致使原有的疾病加重,导致老年人骨折后恢复缓慢、卧床时间较长、临床并发症增多。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围手术护理策略。

1临床资料

老年骨折患者在临床骨折患者的比例中呈上升趋势,骨折发生原因多因跌倒及车祸引起。从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272例老年骨折患者,年龄在65岁至90岁之间,251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其余21位老年患者选择保守治疗。

疾病特点:患者年龄偏高;临床并发合并症较多。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尿路结石、褥疮等其它疾病。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护理工作者要耐心、细致、及时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让患者身心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积极主动的与其沟通,让患者了解并熟悉病房环境、同室的病友,让其家属多鼓励、安慰患者,让他们感到被关心、被尊重,减少其心理顾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详细清晰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前后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及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愈后,让患者知道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应给予适当饮食,尤其是注意身体状态不佳、年龄偏大的患者,应配合医嘱进行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护理人员要经常鼓励患者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其对肢体愈后不良引起功能障碍产生的恐惧心理。部分手术导致身体部分缺损,这会给患者的精神上打击很大。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积极、热情,运用熟练的护理技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细致认真的为患者介绍治疗的具体措施、手术的过程及相应的治疗效果。医生是根据不同的病情来确定手术方式,同时介绍相同的成功病历,减少患者顾虑,增加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实施手术,并请患者家属主动鼓励其面对现实,振作精神。

2.2术前检查手术前三日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各项常规辅助检查。

了解患者一些现存的及潜在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皮肤进行清洁、消毒、备皮。胃肠道准备,遵医嘱通知患者术前6小时禁食水,晨起给予生理盐水清洁灌肠。术前进行常规备血。

3术后护理

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篇2

【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84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进行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结果: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经术后1年2个月的随访,67(79.7﹪)例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9例恢复较差,但尚能扶拐行走,8例死亡,死亡率9.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其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其发生率也呈增高趋势[1]。髋部骨折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其功能很难恢复到骨折之前的状态。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若护理不当,可造成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84例髋部骨折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经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84例,大于60岁57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15—87岁,平均61岁。因跌倒致伤62例,车祸伤22例。股骨颈骨折38例,粗隆间骨折46例。合并其它单系统疾病53例,合并其它两种系统疾病16例。

1.2方法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5例。股骨近端钢板(含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21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内固定12例,股骨近端绞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8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5例。

2结果

通过正确、有效、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给予正确及时的功能锻炼及生活指导,8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经术后1年2个月的随访,67(79.7﹪)例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关节活动无明显障碍,骨折愈合,未见假体松动,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9例恢复较差,但尚能扶拐行走,8例死亡,死亡率9.5﹪。死亡原因分析:心功能衰竭3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在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13例,占15.5﹪。其中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消化道出血2例,无压疮发生病例。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髋部骨折患者多是由于意外事故导致的身体严重损伤,伤后患肢功能丧失,不能活动,加上患者毫无思想准备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间不知所措。担心自己今后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变成废人,对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产生悲观、易怒、固执、急躁、紧张、焦虑、怀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不良情绪。对治疗和预后生活丧失信心,拒绝或对抗治疗,甚至轻生等。为避免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产生影响,在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同时,还要给予身心疲惫的患者家属以适当的关怀和安慰[2]。因此,在术前护理中应细心观察分析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和评估患者的伤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以热情大方的态度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感。主动介绍医院的诊疗水平,使其尽快适应治疗环境,配合医师治疗。以亲切温和的语言,文明规范的行为和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及其造成的危害,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让患者充分知晓有关手术的过程、效果以及术中和术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应充分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多在感情和行动上给予关心和安慰。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消除抑郁、悲观、焦虑的心理。使患者充满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

3.1.2生活护理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易形成便秘,应帮助患者形成床上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避免进食三高食物,应摄入含足量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有利于钙吸收的食物。

3.1.3基础护理由于髋部骨折损伤重,还有可能合并其它部位损伤,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应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定时测生命体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有其它系统疾病,要及时报告医师,请相关科室医师诊治。做好术前评估,为手术做准备。

3.2术后护理

3.2.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应加强病房巡视,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保持呼吸道和各种管道的通畅。对引流管护理要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和性质。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术后创面疼痛一般在8小时左右达到高峰[3]。24-72小时后明显减轻,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或镇痛泵控制患者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

3.2.2及饮食护理术后抬高肢体并保持中立外展位,有利于改善循环和消肿止痛的作用。由于患者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易出现压疮、呼吸系统及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2小时翻身一次,减少局部受压。轻叩背部,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翻身一般都采取向对侧翻身的方法。但要注意保持患肢的外展位,防止髋关节置换患者内收造成假体脱位。便秘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应当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3.2.3功能锻炼及康复护理对于骨折患者的预后来说,术后功能锻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康复锻炼可促使患者恢复体力,增强肌力,增大关节的活动度,并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早日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循序渐进,同时要顾及健肢。患者在护士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功能锻炼,体现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和重视,在康复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要耐心纠正,对患者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赞扬。既增加了患者的信心,也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自护能力和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功能锻炼要根据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主要是消肿止痛,防止肌肉萎缩。中后期要以主动活动为主,防止关节挛缩、强直,恢复肌力和患肢的功能。

4体会

心理护理贯穿于患者患病就医的全过程。有害的心理因素可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致病,所以任何疾病的康复不仅是躯体上的康复,同时应包括心理康复,而且心理康复在全面康复中占主导地位[4]。髋部骨折是常见的严重损伤,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保守治疗由于卧床时间长,相应的并发症多,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高龄患者1年内的病死率可达50﹪以上[5]。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57.

[2]苏学华,创伤性截瘫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127-129.

[3]杨明玉,赵巨光,李冯霞等.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10):43-44.

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303

骨盆骨折往往是因为强大暴力所造成,30%~50%的患者为不稳定型骨折[1],常是有合并伤或伴发伤的多发伤者,而且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这就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此时如能及时果断的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帮助。2011年12月收治骨盆骨折患者1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2~64岁。致伤原因:车祸9例,高处坠落2例。移位骨盆骨折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方法:

⑴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2个或多个通道,且输液通道应建立在上肢或颈部,而不宜在下肢,以免液体不能有效进入血液循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尽量少搬动患者,必须搬动时,需将患者放置于平板担架上移动,以免增加出血。输入足够的血量,恢复其有效的血容量。及时整复固定骨折错位,以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性出血。对合并有内脏损伤的患者,在扩容的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输入林格氏液及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及时手术结扎或吻合断裂血管,及时缝合修补破裂脏器。应用适量有效的止痛药物,以减轻休克的发展和创伤的反应。及时有效地吸入氧气,以减轻失血所引起的脑组织缺氧和损害。应用适量的升压药,维持收缩压的稳定,以保证心、脑器官的血液供应。

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尿量、皮肤黏膜,检测中心静脉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以明确是否出现休克及程度。如出现休克则迅速予高流量给氧,快速补液输血,保暖,忌用热水袋。术前日必须排除肠道内瘀积的大便,以利手术操作,减轻术后腹胀骨盆骨折后,骨折断端可大量渗血,与骨折严重程度成正比,渗血不易止住,易发生休克。骨盆壁及邻近软组织撕裂出血,盆腔内静脉丛损伤、脏器损伤及骨盆内血管损伤出血等,均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故早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轻度损伤可出现尿后滴血或血尿,并有尿痛、小腹痛症状。重度损伤时,患者排尿困难,因尿液不能排出而致尿潴留。若导尿时发现膀胱空虚,仅有极少血性尿液,应想到膀胱破裂并有尿外渗的可能,应及时告知医生。如尿潴留伴导尿管插入障碍,则应考虑尿道损伤,不宜勉强插入,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⑶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渗血及引流情况,如术后10~12小时持续引流出血性液体>1000ml,则需引起重视,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常规对骨盆骨折患者留置导尿管,妥善固定导尿管,防止脱落。导尿管及尿袋应置于低,每天更换尿袋,每日两次用碘伏棉球擦拭患者尿道口。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1000ml。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手术后长期卧床,骨隆突部位容易发生褥疮而给患者造成痛苦。让患者卧气垫床,并用软枕分别垫入一侧肢体的踝部、膝部、髋部、肩胛部。2小时后取出软枕,按摩受压部位后平卧1~2小时,再垫入对侧肢体,如此交替进行.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无碎屑。

⑷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紧急处理时做到紧张有序,保持沉着冷静,让患者有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因为骨盆骨折的患者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意外受伤。起病急,同时患者又各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所以患者都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程度的恐惧感。迫切想了解病情,担心自己会致残。术后的饮食因人而异,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素、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不宜吃的过饱、过甜及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同时帮助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

给予11例骨盆骨折的患者以全面护理,患者中大部分达到了康复的目标,没有严重并发症,效果比较满意。

讨论

由于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内脏和传递人体载荷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折不仅会造成内脏损伤,而且对人体的负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2]。治疗上应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当病情稳定后考虑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的外力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常见的病因是创伤,如压砸、轧碾、撞挤和高处坠落等;其次为肌肉的撕脱伤。常是有合并伤或伴发伤的多发伤者,而且较骨折本身更为严重,这就给治疗和护理增加了难度。通过对11例骨盆骨折的患者以全面护理,患者中大部分达到了康复的目标,体会到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志容,莫丽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