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精选5篇)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篇1
茶树常见分类
1.分类性状为树型,主要以自然生长情况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习性而定。分为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3-5m以上。叶片大,叶片长度的变异范围为10-26cm,多数品种叶长在14厘米以上。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树高1.5-3m。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14cm之间。
小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灌木型茶树与乔木型茶树之间。叶片较小,叶片长度变异范围大。大多数品种叶片长度在10cm以下。
2.分类性状为叶片大小,主要以成熟叶片长度,并兼顾其宽度而定。分为特大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
特大大叶类——叶长14cm以上,叶宽5cm以上。
大叶——叶长10-14cm以上,叶宽4-5cm以上。
中叶——叶长7-10cm以上,叶宽3-4cm以上。
小叶——叶长7cm以下,叶宽3cm以下。
3.分类性状为发芽时期,主要以头轮营养芽,即越冬营养芽开采期(即一芽三叶开展盛期)所需的活动积温而定。分为早芽种、中芽种和迟芽种。
早芽种——发芽期早,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400℃以下。
中芽种——发芽期中等,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400-500℃之间。
迟芽种——发芽期迟,头茶开采期活动积温在500℃以上。
知识记忆点:
1.同一颗茶树上的鲜叶可以做各类茶,并不是一种茶树的鲜叶只能做一类茶。只是有的品种适合做绿茶、有的适合做红茶而已。
2.注意区分古树茶和乔木类茶树的区别,古树茶讲的是时间的概念,例如100年,但乔木形茶树讲的是树型,灌木型茶树也有古树茶。
3.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茶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在茶叶的世界里,有无尽的品种和风味,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以上就是小编整理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的内容,在未来,茶叶文化将继续演变和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篇2
怎么辨别茶叶等级高低
开汤前
1.看干茶: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地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微小,并且有拼配之嫌。
2.看干茶: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地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
色泽是个难点,很多以次充好的茶看上去比真正的好茶要光鲜,以西湖龙井为例,冒牌茶都是碧绿生青,弹眼落睛的,倒是正品黄绿相间,不甚起眼。不过仔细分辨,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过于鲜艳,感觉不自然。
3.闻干茶: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地为下。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否定的区别了。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开汤了
1.看杯盖:如果是用盖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闻杯盖: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品饮中
1.沏茶入口: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2.回味: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地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看汤色:澄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4.看汤色变化: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地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地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品饮后看叶底:叶底如女人的皮肤,藏不住秘密。这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今天只讲几点最简单的。
1.柔韧性: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是不是和皮肤很像呢?)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得好。
2.颜色均匀: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也必须是匀整自然的,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3.有光泽: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这和皮肤的锁水能力异曲同工。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篇3
【茶树与茶叶的分类】
(1)茶树的分类
按树的大小分三种:有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
按叶型大小分三类: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
按进化程度分三种:原始型、半原始型和进化型。
【乔木型茶树】树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
【半乔木型茶树】又称小乔木型茶树,树形没乔木型高大,但有明显的主干,分
枝较低。
【灌木型茶树】树形矮小,没明显主干,分枝较低也较多,发芽密,乃采摘。
(2)茶叶的分类
【基本茶类】
绿茶(不发酵)、
白茶、黄茶(轻微发酵)、
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
红茶(完全发酵)、
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
【加工茶类】
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篇4
泡茶的流程八步
1、白鹤沐浴
人们在泡茶时,先要把所需要的茶具全部准备好,之后把紫砂壶放入茶洗中,揭开壶盖,注入刚烧开的沸水,再盖上壶盖,用沸水浇淋紫砂壶。再用茶夹依次夹取茶杯,把茶杯停放在茶洗上方,提起紫砂壶,倒出沸水浇淋茶杯。
2、观音入宫
把所要冲泡的茶叶倒入茶荷中,让客人品鉴,确认无误后将茶叶用茶则投入紫砂壶中,茶叶的量需占紫砂壶容量的1/3,当然茶叶的量可以根据自身的口味习惯适量加减。
3、悬壶高冲
把山泉水或矿泉水倒入煮水壶中烧开,之后提起煮水壶,将烧得滚烫的沸水冲入紫砂壶中,让茶叶在沸水中充分得舞动起来,同时让茶叶中的内质充分释放出来。
4、春风拂面
把沸水注入紫砂壶中之后,用紫砂壶的壶盖轻轻刮去漂浮在茶汤表面的白泡沫,让茶汤保持清新洁净。也有的人在泡第1道茶汤后,会把茶汤倒掉,清理茶叶中的杂质,之后再次冲泡。
5、关公巡城
所谓关公巡城,就是把泡了1~2分钟的茶汤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中,有些茶艺高超的人为了体现茶道的艺术性,会将茶杯摆出特定的形状,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6、韩信点兵
把紫砂壶中的茶汤倒到最后只剩下少许时,需将剩下的茶汤一点一点均匀的滴到各个茶杯中,以避免茶汤浪费,同时也是为了让茶汤泛起涟漪,增加艺术感。
7、鉴尝汤色
把茶汤依次倒入茶杯里之后,将茶汤用双手依次用双手进奉给宾客,宾客在接过茶汤后会观赏茶汤的色泽,以及茶叶在茶汤中飘逸的优美姿态,让人得以放松心情。
8、品啜甘霖
把茶汤进奉给宾客之后,主宾就可以趁热品味茶汤了,茶汤在品味时要先闻茶汤的香气,再品饮茶汤的滋味,茶汤在品饮时切忌饮用过多,小口品饮即可,让人品味茶汤的甘甜滋味。
关于茶叶的知识大全篇5
茶叶基本成分
茶碱:茶叶中的碱类物质,一般专指茶叶碱,广义的茶碱则是指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的统称,具有舒缓镇痛等功效。
茶多酚:茶叶中多酚类物质,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其主要功效多达几十种。
茶氨酸: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有舒缓神经、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茶多糖:茶多糖是一类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复合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降血糖,降血脂,调节免疫,抗凝血,抗血栓,抗氧化等。
茶皂素:又名茶皂甙,是可以让茶起泡沫的物质。具有许多生理活性,如解酒护肝,抗病毒,抗过敏,减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