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矿产范例(3篇)
有色金属矿产范文
[关键字]湘南酸性花岗岩有色金属矿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P57[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2-95-1
湘南地区从加里东晚期到燕山晚期,不同期次以及阶段都伴随有中酸性花岗岩类的岩浆活动,所形成的岩体遍布各地,同时形成了成群成带的分布特点。
湘南地区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与中酸性花岗岩类密切相关,相应的研究表明,不同时代、不同规模以及产出环境的岩体的强化强度和规模的不同,以及不同成因类型的岩体将具有不同的成矿属性。
1成岩时代与矿产的关系
湘南地区当中金属矿产相关的W,Sn,Pb和Zn等相关的岩体大多为燕山期岩体,而加里东期、印支时期的岩体多不具备矿化的作用。南岭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在燕山期形成,而燕山早期是本区有色金属矿产成矿的最为主要的时期,这说明中酸性花岗岩类在形成有色金属矿产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的分异以及演化,然而其演化的程度与成矿并无直接的比例关系,也就是演化程度越高并不一定对成矿越有利。
矿化的富集阶段往往是在岩浆经过较强的分异演化之后,在岩浆活动最为活跃以及入侵最广的阶段,初期与演化末期都难以成矿。
2花岗岩成因类型与矿产的关系
根据本地区中酸性花岗岩类物质是来源以及形成的机制,通过与其成矿特点按照相应的方案,本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可分为转换型以及混合型花岗岩类两种类型。
转化型花岗岩类是该区的主要岩浆岩,数量巨大、分布较广且面积较大,在矿产成因的各个阶段均有产出。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为主。
该地区内的W,Sn,Mo,Bi、Sb以及Nb,Ta等矿产的形成于该种类型的花岗岩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形成大型的Pb,Zn矿床,从而表示出了W,Sn,Pb和Zn以及其他稀有金属成矿的专属性。
混合型花岗岩类仅仅限于某个地区内部,数量较少,分布面积仅仅占据整个地区花岗岩类的1.49/5~1.5,以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为主,同时存在少量的石英斑岩、英安班岩,所行程的矿产主要为Pb,Zn矿,而后为Cu矿,伴随有Au矿。由此说明了Cu,Pb,Zn成矿专属性。
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岗岩类的成矿专属性不同的特征,其与成矿元素的丰度以及矿化剂的类型和浓度相关,同时也与岩石化学特性密切相关。相关的研究表明,花岗岩的成矿类型与岩浆岩的演化分异程度相关,由此其成矿元素的行为受到氧化状况的控制。
3岩体规模、形态、产状与成矿
大型岩体大多以岩基产生在隆起区域、隆起与坳陷接壤的区域以及坳内褶皱带,同时其延性多转换为酸性花岗岩类。虽然其分布面积占整个区域岩浆岩面积的绝大部分,然而与其相关的矿产地很少,若是大岩体为复式的岩体,由于其由不同期次的小岩体所构成,其演化分异较为彻底,从而便于成矿。
小型的岩体一般以岩株、岩枝以及岩脉的方式产出,并且其在燕山时期集中形成,同时大多受到断裂控制,岩性包括转化型酸性花岗岩类,同时也包括混合中酸性花岗闪长岩类。区域内部大多数有色金属矿产以及全部的稀有金属矿产具有与小岩体的形成相关,包括复式岩体当中不同期次所入侵的小岩体。尤其是面积小于10km的小岩体成矿数量多、质量好、规模大。
转换型花岗岩,由此其一般是大型岩基的枝体,同时其岩浆又为一种结合了液体、熔体以及气体等的综合体,由此呈现出了含气相的液态形式。
岩浆上升的动力本身来源于系统内部高温高密度气体所形成的高压。岩浆在上升侵位之时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这种类型的空间在地层中并未首先预留,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挤占。而该种形式将导致地层当中的原始裂隙缩小,导致矿物颗粒变形甚至产生整体的塑性变形,降低了孔隙度。然而在这整个过程当中,其气相以及液相热流体将向外逃逸,正是由于小岩体周围存在的高逃逸的势能,由此使岩浆房当中所包含的矿产以及含有溶矿剂的气液体成分通过小岩体持续向外逃逸。那么成矿金属元素由于其离子的半径较大,在持续逃逸过程中将逐渐落伍,并且在成矿反应的范围内部,成矿元素的离子浓度越来越高,相应的化学反应平衡向着成矿的方向运行,同时在热流体的搬运能力降低部位进行富集以及沉淀。该种热流体的搬运能力突降处,也大多为流向改变之处。由此可了解到,岩体的产生状况与矿体的空间产出位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湘南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不仅仅与岩体的规模相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岩体的形态以及产生状况的影响和控制。矿床在成矿岩体当中以及其周围的分布状况是不均衡的。有色金属尤其是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矿体,由此其空间分布位置以及产出形状均受到岩体接触形态的影响,并且其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上,岩体向上内弯的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在超过45度的陡倾斜或者缓倾斜的平滑接触地带对成矿不利,缓倾斜的波状接触带之弧形弯曲地段往往是矿化较为富集的地段。
参考文献
[1]胡新发,周春仙,艾国栋.湘南地区成矿特征及其找矿前景分析[J].湖南有色金属.2006(02).
[2]资柏忠,侯茂松,廖茂忠.湘南花岗岩体稀有稀土元素成矿地质特征的初步认识[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7(01).
[3]姚军明,华仁民,屈文俊,戚华文,林锦富,杜安道.湘南黄沙坪铅锌钨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意义[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04).
有色金属矿产范文
关键词:黑色金属采选矿废水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A
一、主要分析指标的解释
反映用水和废水处理水平的指标有8个。
(1)重复利用率Rr=重复用水量/工业用水总量,%;
(2)回用率Rc=回用量/处理量,%;
(3)处理率Rt=处理量/应处理量,%;
(4)处理达标率Rte=(处理排放达标量+回用量)/处理量;
(5)排放达标率Rds=排放达标量/排放量,%;
(6)处理排放达标率Rtds=处理排放达标量/排放达标量,%;
(7)零排放率Rnd=实现零排放的企业样本数/总有效企业样本数,%;
(8)废水处理综合指数Iw。由笔者提出的综合评价各行业用水效率和废水处理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Iw=(SRr+SRds+SRt+SRte)/4,式中.SRr.SRadS,SRt,SRte分别为Rr,Rds,Rt,Rte4指标的10分制得分。
反映用水和废水处理绩效的指标有7个:
(1)用水消耗系数Cwc=工业用水总量/工业总产值,t/万元;
(2)废水产生系数Cwg=废水产生量/工业总产值,t/万元;
(3)废水排放系数Cwd=废水排放量/工业总产值,t/万元;
(4)COD排放系数Ccd=COD排放量/工业总产值,kg/万元;
(5)废水处理运行单价Pto=-治理运行费用/废水处理量,元//t;
(6)废水治理投资系数Ci=废水治理设备原价/废水处理量,元//t;
(7)环保投资比例Rei=环保固定资产/总固定资产,%。
二、金属矿采选业的概况与废水污染特征分析
1、金属矿采选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废水处理与排放概况
金属矿采选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虽然它占全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1%,但冶金、化工、机械电了设备制造业、轻工、核工业等工业部门的原材料都依赖金属矿产的开发。更重要的是,金属矿采选业对其下游产品有着明显的增值效应,其增长率少则几倍,多则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1年金属矿采选业的工业总产值是610.18亿元,占国民工业生产总值的0.65%,它的废水、COD、重金属的排放量分别为4.34亿t,3.06万t,210.591t,占工业废水、COD、重金属总排放量的2.14%,0.5%和18.93%,另据2000年重点调查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本行业的悬浮物排放量占总量的4.33%黑色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其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例见表1
表1金属矿采选业的卞要污染物排放量与排放结构
由上述分析可知,金属矿采选业的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比重大于其工业经济比重,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悬浮物和氰化物,其中尤以有色金属采选业的重金属排放比重值得关注。
从表2反映金属矿采选业的平均用水和废水处理水平的指标来看,黑色金属矿的重复用水率和废水处理水平明显高于有色金属矿,它的废水治理综合指数位于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钢铁工业之后,居各行业的第4位。按我国工业废水的整体废水治理水平来衡量,金属矿采选业的废水治理水平刚及格。
表2金属矿采选业的平均用水和废水处理水平
表3金属矿采选业的平均用水和废水处理绩效指标
表3的数据表明黑色金属矿的用水消耗系数、废水产生和排放系数、COD排放系数高于有色金属矿,而且它的用水消耗系数、废水产生和排放系数仅略低于造纸业,居各工业行业的第2位,这和我国铁矿的共生与伴生的有用组分较多、选矿工艺流程较复杂有关。而有色金属矿由于选矿药剂用量大且种类多、废水中重金属含量高、成分复杂,废水处理运行单价和治理投资系数远高于黑色金属矿,环保投资比例也仅稍低于金属制品、制革业和造纸业,位于各工业行业的第4位,是平均水平的2倍。
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废水排放特征
(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废水处理水平高于其他采掘行业,约占总企业数一半的乡镇企业各项指标基本均居末位。
(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废水排放强度高于其他采掘业,治理投资系数低于其他采掘业。它的平均用水消耗系数、废水排放系数达到了605.17t/元和241.37t/元,而废水处理运行单价和废水治理投资系数分别为0.80元/t和5.25元//to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废水治理规模效应显著,即较大型企业的废水治理投资和目常运行费用虽然低,但治理水平高。
(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国有企业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行业的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总样本数的比重较大,小型企业中的国有企业的用水和废水处理指标虽然好于乡镇和私营企业,但同样存在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5)从表4和表5看,锰矿采选业的整体用水和废水处理水平逊于铁矿采选业,但用水消耗系数、废水(COD)产生排放系数均远低于铁矿采选业,废水处理运行费用和治理投资系数稍低于铁矿采选业。
表4铁锰矿采选业的平均用水和废水处理水平
表5铁锰矿采选业的平均用水和废水处理绩效指标
(6)如表6所示,铁矿采选业的悬浮物、硫化物的平均排放浓度超标,而且除福和6价铬外,其他污染物的最大排放浓度全部超标,而锰矿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虽然不超标,但铅、砷、挥发酚和氰化物等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物质的平均排放浓度却全部超标,因此有理由推测其他非监测重金属项Mn,Zn和Co等可能也存在不达标排放的情况。
表6铁锰矿采选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
(7)除硫化物和氰化物外,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污染物去除率还是比较高的,在35%一60%之间。
三、结论和建议
金属矿山采选业排放废水的特点是成份复杂,悬浮物、重金属和Ca,SO22-的含量高,同时还伴有产于尾矿堆、废石堆或暴露的硫化物矿石氧化形成的酸性废水。
总体来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废水处理难度小于有色金属矿,其处理水平也高于后者,但这两个行业都普遍存在悬浮物排放浓度总体偏高、局部地区重金属和氰化物等污染物超标以及排放量大的问题。以下是在前面对各行业污染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全面提高金属矿采选业废水治理水平提出的几点建议:
(1)提高黑色金属矿用水效率的关键在小型乡镇企业,而提高有色金属矿用水效率的关键在国有企业,地域重点是江西和湖北两个有色金属矿集中的省。
(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降低用水指标、提高废水治理水平的地域重点在东部。从样本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占总数的3/5,其中河北、辽宁两个储量相对集中、属于严重缺水地区的省份用水消耗系数均较高,重复用水率和回用率也还可以继续提高。其中辽宁省的排放达标率只有47.6%,比平均水平低30个白分点,名列各省的次末位。
(3)扭转金属矿采选业排污强度高、排污量大问题的重点都在小型企业,特别是铁矿、铅锌矿、金矿和铜矿这4个行业比重最大的中小型企业。有色金属矿的污染物去除率表现为大部分东部省份高于四川、云南、甘肃等西部省份,因此提高有色金属矿废水处理水平的地域重点在西部。
(4)与有色金属矿相比,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污染物去除率地区差别不大,但东部地区的用水指标和废水处理指标仍好于西部地区,其原因在于东部地区的生产工艺先进、重复用水率高。实际上要全面提高金属矿采选业废水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现“闭路循环”,严格控制跑冒滴漏。许多矿山位于人烟稀疏区,由于所排污水不会对人或农田造成直接影响,大量不经过任何处理的高浓度污水就直接排放,这样做所带来的二次污染往往为人们忽视或为短期利益驱动而无视。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需要管理者认识到尽管实现“闭路循环”的一次性投资较大,但从长远考虑则是既经济又能护水资源环境的有效方法;第二,针对金属矿山废水回用中存在的由于伴生金属离了浓度高抑制主成分浸出、使精矿品位降低等实际问题,着力于开发既不影响生产效率又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药剂;第三,现行较低的排污收费是企业宁肯交排污费,也不愿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局面的症结所在,但由于针对环境污染问接危害的基础研究还相当薄弱,缺乏将环境污染损失货币化的理论依据,因此,环保部门还需要加强环境经济规划的基础研究,尽快制订出合理而科学的排污收费制度。
(5)采取矿山排水与供水相结合的方式。矿山的排水量是相当大的,但存在排水量没有规律,难以利用的问题,如何将大量的矿坑排水与供水相结合走综合利用之路,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目渐突出的今天,特别是北方缺水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有色金属矿产范文篇3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引言
当前,资源紧张成为了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矿业资源是开发矿业的基础和保障。解决有色金属矿山面临的资源危机,加强其地质找矿,延长矿山寿命,增加矿山服务年限成为矿业发展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实现有色金属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主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有色金属地质找矿从矿种的选择、知识经济、政策保证等方面来探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矿种选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矿业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矿业资源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加强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矿种选择实质也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条件下,综合分析矿产资源的承载力以及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使矿产资源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化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的预算可以得出,目前,全球资源服务年限最长的是锰、钾盐、铝土矿、铁矿石、煤等,将会受到全球资源的最大冲击。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原则下,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重点矿种包括:铜、汞、锡、锌都是全球资源竞争和国内矿产资源比较缺乏的。
二、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成为了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新技术和新理论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地质找矿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满足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找矿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地质调查研究过程,需要从实践、再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需要成矿理论的指导,辩证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基于经验和统计原理产生的“就矿找矿”原则,到矿集区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到“探边摸底”的成功,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吸取经验,不断成功的。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提高,找矿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铜、铅、锌、金、铁等矿资源,埋藏深度增加,找矿难度也增加。以往的地质找矿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地质找矿的需求,地质找矿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
地质找矿信息化水平与自身的内在要求差距较大,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应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要求,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中心,逐渐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等,针对地质找矿的特殊性,加强新的采矿理论和采矿方法的应用,如:遥感技术新方法、物探新方法等,加强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采矿效率。
三、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证
(一)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实现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高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能力,丰富人员找矿经验。加强体质改革,平衡产业之间的发展,完善采矿措施,保持适当的人力资源,优化人才结构,满足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的要求。
(二)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保证
地质找矿除了通过政策性投资以外,还要采取鼓励多元化投资的政策、鼓励地方、企业、外商投资,国家对全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金的有效投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管理,规范对探矿和采矿,针对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特殊情况。采用探矿权和采矿权拍卖的办法,加强对有色金属勘查的有效再投入,实现有色金属找矿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大力的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技术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合格评定程序,为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投资提供保证。
四、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投入和输出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也是能量守恒、物质转化的过程,涉及投资、人力、技术、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了实现其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矿山找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投入的消耗,减少无效劳动。首先,在传统的地质理论基础上,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正确把握和论证矿区及的找矿潜力。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力技术是新技术利用和应用的关键,合理的优化人才结构。最后,结合矿山开采的环境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之间的合理的组合,为实现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结论
有色金属地质找矿重点应该放在国内有色金属资源比较短缺的矿种,缓解当前矿种压力。在地质找矿中,应采用现金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加强物探、化探、遥感、矿探工程的应用,提高采矿的科技含量。国家应通过政策性投资和鼓励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政策,为有色金属矿山找矿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莲芳;我国铜矿资源及开发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03期
[2]孙顺利,杨殿;我国的能源利用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0年03期
[3]杨明;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